建筑类高职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四融五进”协同育人路径研究

2024-08-06 00:00:00任龙静刘圆圆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19期

[摘 要] 旨在探讨建筑类高职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四融五进”协同育人路径。通过融合党建、产业、专业和双创的理念,以及辅导员、班主任、思政课教师、心理教师和专业导师的进驻机制,构建一个全方位的育人体系。研究发现,在这样的学生社区中,学生能够得到更全面的关爱和指导,培养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思想道德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了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力。研究对于高职院校探索育人新模式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四融五进”;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19-0081-04

当前,我国大力推进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适应新时代大学生多样化需求,特别是在学生社区生活、学习和交流等方面。传统的学生公寓管理模式难以满足这些新要求,因此,“一站式”学生社区成为离学生最近的育人空间,被视为学生在校园里的“家”。自教育部于2019年提出推行“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改革以来,通过依托书院、宿舍等学区,积极探索学生组织形式、管理模式、服务机制等方面的改革,以打通育人的“最后一公里”。在这一背景下,本研究旨在为更好地推动高职院校学生社区建设与育人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借鉴经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一、高职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

(一)“一站式”学生社区概述

高职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是一种全新的学生管理与服务模式,旨在为学生提供综合性、便捷和贴心的育人环境。通过整合学生公寓、图书馆、餐厅、活动中心等资源设施,学生可以在这些空间内完成各项日常生活需求和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生活、娱乐等多方面的协同。此概念将学生社区打造成一个集教育、文化、生活、服务等功能的综合性平台,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加便利、舒适和个性化的学习生活体验[1]。在“一站式”学生社区中,不仅有专门的辅导员、班主任等教育管理人员负责学生的日常指导和管理,还有思政课教师、心理教师、专业导师等各类专业人才进驻,为学生提供更全面、专业的教育、辅导和服务。这种接近学生、贴心关怀的管理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其学习热情和创新潜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术生活并健康成长。通过“一站式”学生社区的概述可见,其建设旨在为学生创建宜居、智慧、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致力于推动学校教育的整体发展与提升。

(二)“四融五进”的理念解析

“四融五进”的理念体现了高职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的育人新模式。其中“四融”包括融党建、产业、专业和双创,而“五进”包括辅导员、班主任、思政课教师、心理教师和专业导师的进驻。这一理念的核心在于通过多方位的融合和多元化的引领,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习和成长支持。

“融党建”强调在学生社区中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党性修养和社会责任感;“融产业”注重将产业资源融入学生学习实践中,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就业竞争力的提升;“融专业”强调将学习内容与实际职业需求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及技能,为未来就业做好准备;“融双创”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鼓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培养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而“五进”机制的构建,则意味着在学生社区内设立辅导员、班主任、思政课教师、心理教师和专业导师等角色,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辅导服务。辅导员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班主任负责班级管理,思政课教师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师关心学生心理健康,专业导师帮助学生规划职业发展[2]。这种“五进”机制旨在贴近学生需求,提供更加细致入微的关爱与指导,为学生成长提供更有力的支撑和指引。通过“四融五进”的理念解析,可以看出学校在教学管理上对学生的重视和关注,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及成功就业。

(三)学生社区在协同育人路径中的作用

学生社区在协同育人路径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学生社区作为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提供了全方位的学习生活环境,为学生成长提供了稳定、安全、舒适的生活基础。通过学生社区的建设,学校可以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促进学生之间交流互动,培养学生自主的生活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学生社区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团组织平台,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自身才华。学生可以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志愿服务或学术竞赛,拓宽视野,锻炼技能,培养兴趣爱好,为个人全面、多元化的成长提供了机会和平台。学生社区也是情感交流的重要场所,心理教师、辅导员等对学生心理健康和情感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在学生社区内设立心理咨询室、感恩墙、亲情风采展示区等,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塑造积极的人格品质、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自我管理能力,实现全面协同育人。最重要的是,学生社区还有学术导师、思政教育者等,引领和帮助学生成长。学术导师在学生社区中开展学科指导、科研实践、职业规划等工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思政教育者则注重引导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养成,并推动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二、“一站式”学生社区“四融五进”协同育人路径

“一站式”学生社区“四融五进”协同育人是一种全面促进学生发展的育人模式,通过将党建、产业教育、专业发展、创新创业等要素融入学生社区,在实践中实现教育目标的协同效应。这一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学习、发展和服务,以帮助学生实现个人全面成长与综合素质的提升。构建“四融五进”协同育人模式,即融党建、产业教育、专业、双创以及五进机制下不同角色的定位和功能职责在学生社区中的交融与协调关系,形成统一而又互动的协同育人模式。同时,学校在学生社区中多元资源的整合及辅导员、班主任、思政课教师、心理教师和专业导师等不同角色之间的协同配合,不仅体现了学生社区协同育人的全过程,还呈现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促进和有机链接。在这一模式的引领下,学生社区能够有效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并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和未来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融党建与学生发展

融党建与学生发展是构建学生社区协同育人模式的重要一环。在高职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中,融合党建教育与学生成长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学校通过开展党员教育和党建活动,致力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党性修养和社会责任感。这种教育方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更重要的是在精神层面引领他们积极向上的发展方向。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形式的党建实践活动,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组织意识,激发他们的社会参与热情。通过党建理念的引领和教育实践的锤炼,学生可以逐渐形成自律、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培养勇于担当的精神,为将来步入社会做好准备。融合党建与学生发展的方式,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得以全面成长。他们不仅能够具备坚定的思想信念和明确的奋斗目标,还能够表现出更强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这种内外兼修的培养模式,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承担社会责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学校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优秀人才做出积极贡献[3]。通过融党建与学生发展的有机结合,学校不仅实现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还达到了培养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目的。

(二)融产业教育与实践能力培养

实施融产业教育与实践能力培养是高职院校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关键方面,在实施融产业教育与实践能力培养中,行业对接与实践基地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确立与建筑类相关产业的有效对接机制,以促进产学研的深度合作,这意味着建立校企合作桥梁,推动双方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实现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的高度契合。通过与行业紧密合作,学校能够及时了解行业最新发展趋势,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确保学生毕业后具备实际应用能力。建设实践基地也是关键的一环,为学生提供一个模拟真实工作环境的平台。这些实践基地可以模拟建筑行业的各个岗位和工作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在实践基地进行仿真练习和项目实践,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培养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日后顺利进入建筑类相关产业打下坚实基础。行业对接与实践基地建设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可以贴近建筑类相关产业的需求,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如实验和实习等,有助于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探索和提升,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职场需求。在导师指导与项目实践方面,指导教师兼职于相关建筑产业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这样可以及时推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确保课程设置与实际产业需求的契合度。鼓励学生参与具有实际意义的项目,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至关重要。通过导师的精心指导和学生参与实践项目,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升其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力。这些措施将有助于学生在建筑类相关产业中取得成功,并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针对建筑类相关产业,高职院校可以提供相关的培训课程,使学生能够获得实用技能和证书,这些课程应基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行业标准和实际工作要求。通过参与产业培训,学生可以增加实际操作经验,并且获得行业认可的技能证书,提升其就业竞争力。要推动技能认证体系与学校课程的融合,确保学生毕业即可胜任产业岗位。建立与建筑类行业用人单位的稳固合作关系非常重要,通过与用人单位的深度合作,了解其需求和市场情况,并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使学生毕业后满足行业要求,顺利就业。高职院校还应鼓励学生将项目实践成果转化为实际产业应用ZJeUkqq13mvVN9lBpJ0aEYn+tQI7zS0ayWFqMn/NT8Q=,通过与企业合作,将学生的项目成果与实际产业需求相结合,促进成果的产业化转化。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还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和创业平台。

(三)融专业发展与学生就业

融专业发展与学生就业是实施融产业教育与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特别是在建筑类相关专业中。为了适应建筑类新工科专业的发展需求,高职院校可以引入与充电桩、光伏电能等新兴技术相关的专业课程,如电力系统与新能源技术、充电桩技术原理与应用、光伏发电系统设计与实践等。这些课程将帮助学生了解最新的技术趋势和行业应用,提升他们在新能源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将理论课程与实践案例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直接接触到行业实际问题,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实际充电桩建设项目或光伏电能利用方案设计,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探索和成长。确保专业课程涵盖最新的行业标准和技术发展动态。教师可以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引入最新的实践经验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行业前沿发展趋势,掌握最新的技术知识,提升就业竞争力,推动跨学科融合课程的开设,例如建筑类新工科涉及智能建造工程技术、智能安装工程技术、无人机测量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通过跨学科的融合教学,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新技术背后的原理和应用,培养跨界思维和创新能力。

为培养学生在新兴建筑类专业领域的实践能力,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包括组织实验、设计项目、模拟实训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应用所学知识,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与建筑类相关产业和企业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非常重要,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项目,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实际项目需求,这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熟悉行业流程和工作方式,并培养团队合作能力。高职院校应提供相关的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服务,包括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招聘推荐和面试辅导等,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就业形势,制定个人职业发展计划,并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的对接服务。通过融专业发展与学生就业的措施,可以使学生在建筑类新工科专业领域具备相关技能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并为行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与企业的密切合作和实践经验的积累,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行业需求和趋势,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四)融双创与创新创业素质培养

融双创与创新创业素质培养是学生社区协同育人路径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创业意识,培养其团队合作和创造力,打造具备创新创业精神的优秀人才队伍。第一,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思维和创业热情。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热情,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引导学生了解创业实践的基本理念、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这种教育方式能够激励学生积极探索创新发展道路,敢于思考、勇于实践,为未来的创业奠定坚实基础。第二,提供创新创业平台和资源支持。学校应建立创业孵化中心,提供创业指导和资金支持,帮助学生实现创业想法的落地。这些平台和资源对于学生的创业项目成功至关重要,可以为学生提供创业所需的资源、指导,帮助他们实现创业梦想。第三,开展创新创业赛事和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大赛、创新比赛等活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这些活动促进学生之间交流互动、团队协作,锻炼他们的组织管理和执行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参与这些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五)五进机制下各教师角色定位和功能职责

在五进机制下,不同教师有着各自的定位和功能职责,以协同育人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辅导员是学生指导和管理工作的重要角色。他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心理健康,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提供学业、生活、职业等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协助学生解决困惑和问题,推动学生个人成长和发展;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和学生日常指导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通过班级管理,组织班级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同时,他们对学生进行学习和行为的指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思政课教师负责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他们通过思政课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理论意识、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思想指导和借鉴;心理教师关注学ldstTLNmXZM7NhyUptA2bQ==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他们致力于解答学生心理问题,增强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服务,帮助学生养成积极的心理素质,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专业导师负责学术指导和职业发展规划,促进学生的专业素养提升。他们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提供专业领域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导,引导学生进行科研探索和创新实践,协助学生规划职业发展路线,提供就业和创业支持。这些教师角色在五进机制下相互协作、互相配合,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提供支持和服务。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以个别教育的方式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为学生的未来拓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建筑类高职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四融五进”协同育人路径的研究与探讨,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模式在培养学生成长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融合党建、产业教育、专业发展、双创素质培养的理念,以及辅导员、班主任、思政课教师、心理教师、专业导师五进机制的运作,构建了一个有机互动的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成长支持和指导。学生在这样一个融合资源、促进发展的社区中,得以全面提升自身素养,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需求的有机统一。在未来随着不断总结经验和不断改进完善,这一协同育人模式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参考文献:

[1] 刘友金.地方综合性大学研究生“三联四融五共”培养模式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14(2):117-123.

[2] 赵勇,杨毅.混合所有制视域下高职院校产教“三共四融”协同育人的探析[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2, 38(1):22-26.

[3] 宋丽娜.立德树人视角下高职院校协同育人路径探索[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7(3):1-3,7.

◎编辑 尹 军

①基金项目:2023年中国教育建设教育协会教育教学科研重点课题“创新创业教育下建筑类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研究——基于一线教师如何高效培育双创项目视角”(编号:2023030);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教科研课题“双创视城下高职辅导员、专业课教师与学生‘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研究”(编号:2023YB034)。

作者简介:任龙静(1985—),男,汉族,贵州遵义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机电智能控制、思想政治教育。

刘圆圆(1984—),女,汉族,广东梅县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英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