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专业群布局与区域产业链布局吻合度研究

2024-08-06 00:00:00高捷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19期

[摘 要] 分析苏北地区近年来的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和产业链结构变化,以及两者之间的关联性,揭示专业布局与产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苏北地区职业教育专业群布局在一定程度上与当地产业链布局吻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如部分专业与产业需求不匹配、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等。因此,建议通过优化专业设置、加强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等方式,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专业群布局与区域产业链布局的吻合度,促进苏北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关 键 词] 职业教育专业群布局;区域产业链布局;吻合度;苏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19-0017-04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到“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创新办学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优化学校、专业布局,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本研究旨在探讨苏北地区职业教育专业群布局与区域产业链布局的吻合度。

一、核心概念

(一)职业教育

202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对职业教育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称职业教育是指为了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或者实现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道德、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等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而实施的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1]。职业学校教育分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本文章的研究立足于高等职业学校教育,研究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职业教育专业群布局与区域产业链布局吻合度。

(二)专业群

所谓专业群,就是由一个或多个办学实力强、就业率高的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核心专业,若干个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的相关专业组成的一个集合[2]。专业群内的专业往往是围绕某一行业设置形成的一类专业,高职院校专业群如何布局和建设是由学院的行业背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学院自身的办学条件和专业发展过程确定的,要服务于地方产业链布局。自专业群的概念提出以来,各职业院校尤其是示范性和高水平职业院校根据国家有关专业群建设的政策要求,结合自身办学优势和特色,在对接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对专业群建设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有益探索[3]。到目前,专业群建设已成为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关键所在,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和重要抓手,支撑产业转型升级、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

(三)区域产业链布局

产业链,是从自然资源到形成产品,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这一过程各个环节所构成的生产链条,是产品性态变化过程中供需链、空间链等之间形成的一种依存关系[4]。产业链是由多个相关联的产业衔接起来形成一个企业群结构,是以产品、技术、资本等为主线联结起来的战略联盟,达到减少资源流动的约束,优化产业结构的目的。区域产业链布局是指在某个特定区域内的产业分布与组合。任何一个区域的产业链都存在一个如何布局的问题,不同的产业链布局对人才的需求不同,高职院校要提高职业教育适应性,在进行专业群布局、人才培养过程服务于区域产业链布局。

(四)吻合度

吻合度指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在某些方面相一致、相符合或相互契合的程度。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吻合度指专业布局、规模、质量等结构性要素与社会发展需求结构相适应的程度[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增强职业技术教育的适应性。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其结构要适应国民经济产业结构、部门结构等对劳动力、专业人才的需要,以提高教育结构的经济效益。

(五)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是建立在数字化转换、数字化升级基础上,进一步触及公司核心业务,以新建一种商业模式为目标的高层次转型。数字化转型是开发数字化技术及支持能力以新建一个富有活力的数字化商业模式[6]。二十大报告提到要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推进教育数字化”;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推动高等学校、研究机构、企业等共同参与数字中国建设。数字化转型既要求产业数字化转型,也要求教育数字化转型,课题立足于数字化转型背景,研究职业教育专业群布局与区域产业链布局的吻合度,希望构建以数字化为支撑的高质量专业群布局,适应数字化产业链布局要求,应对新阶段人才培养的挑战,助力数字中国建设。

二、数字化转型下苏北地区高等职业学校专业群布局与产业链布局吻合度现状

(一)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苏北地区高等职业学校专业群布局现状

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苏北地区高等职业学校的专业群布局呈现出一系列变化[7]。通过对2016年至2023年苏北地区高等职业学校招生专业分布及人数的调查研究,可以发现专业群布局结构在“十三五”到“十四五”前三年间发生了一些显著的变化。首先,在招生专业的数量上,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苏北地区高等职业学校的招生专业数量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在数字化转型的推动下,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因此学校增设了与数字化、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相关的新兴专业,以满足市场需求。其次,在专业布局结构上,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一些传统行业可能会逐渐式微,而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可能会蓬勃发展。因此,学校应调整专业布局,以更好地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这一变化趋势,并为学校未来的发展规划和专业设置提供有益的参考,以适应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培养更多适应现代产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苏北地区产业链布局现状

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苏北地区产业链布局也经历了一系列变化。通过查阅公开的统计数据,可以分析2016年至2023年期间苏北地区第一、第二及第三产业的GDP规模及结构的变动,以研究产业链布局的数字化转型现状。在过去几年里,苏北地区的产业链布局呈现出以下几个显著的变化趋势。首先,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第一产业(农业)可能逐渐实现现代化转型,农业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得到了改善和优化,农业产值在整个GDP中的比重可能有所下降。其次,第二产业(工业)可能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迅速发展。随着工业企业对智能化、自动化生产技术的应用,以及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建设,苏北地区的工业生产水平和效率可能得到了提升,工业产值在GDP中的比重可能有所增加。另外,第三产业(服务业)在数字化转型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苏北地区的服务业呈现多样化、高效化的特点,包括金融、商贸、物流、旅游等领域的服务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持续增加。总的来说,从“十三五”到“十四五”,苏北地区产业链布局呈现出数字化转型的明显趋势。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逐渐成为苏北地区产业链布局的主要特征,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关联和互动也进一步加强,促进了苏北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

(三)职业教育专业规模与产业规模不匹配

苏北地区高等职业学校的专业群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职业教育专业规模与当地产业规模不匹配的问题。这一不匹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当地产业需求之间的对接不足。苏北地区的产业结构可能存在着一定的特色或特定的需求,然而,高等职业学校中职业教育专业的设置未必能够准确反映当地产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因此,学校专业设置与当地产业规模之间的匹配性不够。其次,职业教育专业的规模可能存在过大或过小的情况。有些学校过度关注某些热门专业,导致这些专业的招生规模过大。这种情况下,职业教育专业的规模与当地产业规模之间的匹配性也会受到影响。此外,一些学校存在着专业设置滞后或僵化的情况。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一些新兴产业逐渐崛起,但是学校的专业设置没有及时调整,导致职业教育专业与当地新兴产业的匹配性不足。

(四)职业教育专业群布局数字化转型落后于产业链布局数字化转型

在苏北地区,高等职业学校专业群布局的数字化转型相对落后于产业链布局数字化转型,这一现象涉及多方面的问题。首先,高等职业学校专业群布局的数字化转型滞后主要表现在专业设置和教学模式上。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现代产业链逐渐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然而,一些高职学校的专业设置还停留在传统行业或技能型专业上,未能及时调整为与数字化产业链相匹配的新兴专业,导致专业群布局与产业链数字化转型不适应。其次,高职学校在数字化教育资源和教学手段方面的投入不足也是导致数字化转型滞后的重要原因之一。数字化转型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支持,然而一些学校没有将数字化转型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对数字化教育资源和教学手段的投入和利用不足,使得教学质量和效果无法跟上产业链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另外,学校与产业之间的沟通和合作不畅也是数字化转型落后的原因之一。高职学校应该与当地产业密切合作,了解产业的发展趋势和需求,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使其更加贴合产业链数字化转型的需要。然而,一些学校缺乏与产业对接的渠道和机制,导致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受到限制。

(五)高等职业学校专业群布局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学生就业对口率较低

苏北地区高等职业学校专业群布局的数字化转型过程存在学生就业对口率较低的问题。这一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专业设置与就业市场需求之间的不匹配,这是导致学生就业对口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和技术发展的进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而一些高职学校的专业设置滞后于产业发展趋势,无法及时调整为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新兴专业,导致学生毕业后难以找到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其次,部分高职学校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就业市场的变化和需求。数字化转型需要学校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全面升级和改进,以培养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然而,一些学校可能将重点放在数字化技术的引入和应用上,而忽视了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毕业后的实际就业能力与市场需求不匹配。最后,高职学校与企业、行业之间的合作和对接不够紧密,缺乏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学校应该与企业和行业密切合作,了解市场需求和就业岗位的变化情况,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提高学生就业对口率。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不畅,导致学校的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匹配性不足,进而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对口率。

三、构建职业教育专业群布局与区域产业链布局吻合度路径

依据产业链布局升级与专业群布局调整的历史逻辑,通过构建模糊评价数学模型,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定量分析2016年至2023年期间苏北地区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群布局和产业链布局之间的吻合度变动趋势。通过对苏北地区高等职业学校专业群布局与产业链布局吻合度现状分析,提出苏北地区高等职业学校专业群布局与产业链布局不匹配、专业群布局数字化转型落后于产业链布局数字化转型以及学生就业对口率不高的问题。

(一)提高苏北地区职业教育专业规模与产业规模的匹配度

为增加苏北地区职业教育专业规模与产业规模的匹配度,以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和协同发展。首先,应加强产教融合,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学校与企业之间应加强沟通与合作,深入了解产业发展趋势和需求,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设立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新兴专业,提高专业与产业之间的匹配度。建立校企合作实习基地,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了解企业需求和技能要求,提升就业竞争力[8]。其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通过引进具有产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的教师,加强教师与产业界的联系与交流,使教学内容更贴近产业需求,提高学生就业对口率。同时,加强教师的培训和进修,提升其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更好地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再次,加强校企合作项目的开展,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学生可以在企业中实践锻炼,了解实际工作需求和岗位要求,提前适应职业生涯发展需要。同时,学校还可以根据企业需求开设定制化课程,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最后,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服务。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为学生提供就业咨询、职业规划等服务,帮助他们了解产业发展趋势和就业市场需求,制订个性化的职业发展规划,提高就业的精准度和满意度。同时,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积极为学生搭建就业平台,促进毕业生与企业的对接,提高就业匹配度。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增加苏北地区职业教育专业规模与产业规模的匹配度,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和协同发展,为苏北地区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提高苏北地区职业教育专业群布局数字化转型

为了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趋势,培养适应现代产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进而提高苏北地区职业教育专业群布局的数字化转型,首先,建立数字化教育资源平台,提供丰富多样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学校可以建设在线课程平台、虚拟实验室、数字图书馆等,为学生提供便捷的学习途径和丰富的学习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广度和深度。其次,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和转型[9]。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数字化教学和在线学习,结合虚拟实验、模拟操作等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和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再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专业化、数字化的教师团队。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参加相关培训和研修,提升其数字化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引进具有数字化技术背景和教学经验的优秀人才,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和教学热情。另外,加强校企合作,推动产教融合,将教学内容与实际产业需求相结合。学校可以与当地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项目,组织学生参与实际生产活动和项目实践,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最后,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就业需求。学校可以建立健全的就业指导体系,提供职业规划、就业培训、招聘信息等服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就业意识,积极主动地面对职业挑战,实现个人发展与社会需求的良性互动。

(三)提高苏北地区职业教育专业学生就业对口率

提高苏北地区职业教育专业学生就业对口率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为此,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对口就业率。首先,加强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对接。学校应结合当地产业发展情况和市场需求,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设置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兴专业,同时适时调整就业形势不佳的专业。确保学校的专业设置能够与当地产业结构相匹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其次,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学校应注重实践教学,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实训项目,使学生能够掌握实际工作所需的技能和知识,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同时,引入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再次,加强学生的职业指导和就业辅导。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就业指导体系,为学生提供就业规划、职业咨询、招聘信息等服务,帮助他们了解就业市场的动态和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高就业的主动性和适应性。另外,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学校可以与当地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开展校企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使其能够在实践中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就业的对口率和就业质量。最后,加强对毕业生的跟踪和评估。学校应建立毕业生跟踪管理制度,及时了解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就业质量,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为今后的就业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李萌.增强职业教育专业适应性的实践策略:基于新《职业教育法》视角[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4,33(1):9-16.

[2] 徐海峰.北京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研究[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23,17(3):47-51.

[3] 张成杰.苏州市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适配性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23.

[4] 郭春明.基于区域产业需求视角下的内蒙古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探析[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3(1):103-108.

[5] 李春鹏.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22,43(20):6-10.

[6] 张晓湘,周劲松.省域职业教育专业集群发展的逻辑起点、布局规划与路径选择[J].职业技术教育,2022,43(20):17-21.

[7] 谢剑虹.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与新兴产业对接的问题与对策[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7(2):1-6.

[8] 卢坤建.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专业群建设:维度、核心与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2,43(9):28-32.

[9] 柳超,赵益枢,李兴洲.我国职业学校区域布局结构的变化分析:基于2009—2019年教育统计数据[J].职教通讯,2022(3):58-68.

◎编辑 张 慧

①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职业教育专业群布局与区域产业链布局吻合度研究”(编号:C/2023/02/07)。

作者简介:高捷(1987—),女,汉族,江苏淮安人,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