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映时代 乐声抒民心

2024-08-06 00:00:00邢媛媛单奕翔
人民音乐 2024年7期

备受瞩目的2024年第六届中央音乐学院5·23音乐节于5月23日至6月3日隆重举行,此次盛会横跨北京、延安、兰考、敦煌四地,同步奏响音乐华章。从北京的古都韵味到延安的红色精神,从兰考的黄河文化到敦煌的丝路风情,为期12天的音乐节,以音乐为桥、连接四方,带领听众领略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与历久弥新。本届5·23音乐节由中央音乐学院联合文旅部艺术司、国家艺术基金、中共酒泉市委、中共兰考县委,以及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共同主办,以“音时代之乐,抒人民之怀”为主题,紧紧围绕“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艺观,坚守人民立场,扎根时代生活,将文艺创作、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紧密结合,通过开展多形式的艺术活动赓续红色血脉,以高质量的精品力作推动艺术创作,以多维度的音乐实践展现育人成果,以多路径的创新发展传承传统文化,以多层面的服务方式弘扬美育精神,为中国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本届5·23音乐节以线下活动、线上直播相结合,得到了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学习强国”、光明日报、中国日报、中国新闻社、中国艺术报等31家主流媒体的关注,以专题、专栏、视频、直播、图文等形式,在电视台、广播、报纸、杂志、网站、抖音、视频号、移动客户端等各大平台进行了百余篇报道,社会反响强烈。“毕业季马拉松——中央音乐学院毕业生推介音乐会”“给孩子们的歌——儿童作品专场音乐会”两场重点音乐会还受到新华社、人民日报、新华网等多家主流媒体同步直播,仅直播当晚点击量共超1350万。截至目前,第六届中央音乐学院5·23音乐节全网直播观看量超6800万,全网相关报道超1300篇,阅读量达3.5亿次。

一、回首过往:精神传承不息

中央音乐学院5·23音乐节既是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盛宴,更是一次对民族精神的深刻挖掘与生动展现。它以其超越时空的精神力量,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土壤之中,礼赞着那份深沉而炽热的红色血脉。音乐家们通过精湛的技艺和深情的演绎,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涵融入音符之中,让人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份深厚的民族情感和红色基因的传承。

(一)弘扬时代新风,赓续红色血脉

本届5·23音乐节开幕式奏出的第一音即在主题与立意上表现出对祖国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和对民族复兴的坚定信念。“礼赞新时代 光彩耀神州——中央音乐学院5·23音乐节开幕式音乐会”上,原创大型交响合唱《光耀神州》作为音乐节的开篇之作,由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和合唱团精彩呈现,展现了中国人民勇敢、豪迈、奋进的精神面貌和民族复兴的坚定信念。《光耀神州》这部作品及其在开幕式上的精彩演绎,完美融合了人民性与观赏性,艺术性与学术性,同时巧妙地将情感与叙事、歌唱与戏剧融为一体,为本届音乐节增添了璀璨夺目的光彩。

5月24日的沉浸式党课《您好,焦裕禄》是本届5·23音乐节赓续红色血脉的氛围奠基。党课以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形式,带领大家穿越时空,回到焦裕禄同志为人民群众奋斗的年代,生动展现了焦裕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真实故事,再现了焦裕禄精神的核心价值。此外,为纪念焦裕禄同志逝世60周年而特别策划的活动“‘焦桐花开’新时代弘扬焦裕禄精神原创词曲音乐会”,于5月31日也在河南省兰考县焦裕禄干部学院成功举行。音乐会上呈现的15首由中央音乐学院师生创作的原创歌曲,都是“新时代弘扬焦裕禄精神”征集活动中的精品力作,是文艺工作者对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的生动实践。站在新的历史坐标点上,作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当代“央音人”从焦裕禄精神中汲取力量,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一方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为人民抒写、抒情、抒怀;另一方面,发扬实事求是的精神,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作出更大贡献。

5月24日、28日晚,音乐党课“颂歌献给党”和“乐咏中华”分别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和敦煌大剧院精彩呈现。这两场音乐会作为本届5·23音乐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交响曲、合唱、民乐等作品为大众带来了沉浸式的红色思想洗礼,激励人们在新时代新征程的道路上继续奋斗,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大理想。音乐党课“颂歌献给党”由中央音乐学院俞峰院长主讲,携手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合唱团及女高音歌唱家王喆,在《国际歌》《秋收起义》《长征组歌》《保卫黄河》等一首首红色旋律中,结合党的革命文艺史纵览党的光辉历程,阐释音乐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历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用音乐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音乐党课“乐咏中华”由中央音乐学院党委书记于红梅担任主讲人,带领学校师生以讲演结合的形式,将音乐与文字的力量融合,通过13首不同形式的音乐作品,深刻诠释了“中国精神”“人民至上”“守正创新”和“民族复兴”4个主题,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和担当。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堂匠心独运、别开生面的音乐党课,不仅是对敦煌文化、“莫高精神”的致敬与传承,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有力推动。

5月24日晚,在祖国的另一个角落——延安大学杨家岭校区大礼堂,“乐·享——中央音乐学院教师延安专场音乐会”同样成功举办。当音乐会的大幕缓缓拉开,《映山红》《春到湘江》等经典曲目依次奏响,东西方乐器的和谐共鸣,让现场观众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这场音乐会不仅是对延安革命圣地的一次深情致敬,也是对革命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不仅是中央音乐学院贯彻“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的具体体现,也是对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深刻践行。

(二)立足民族精神,传承传统文脉

5月23日,“新时代·新民乐——中央音乐学院民族室内乐团专场音乐会”在革命圣地延安大剧场举办,与北京同步拉开第六届中央音乐学院5·23音乐节序幕。音乐会精心挑选了11部融合当代审美与文化底蕴的民族室内乐作品,既有展现锐意进取、畅想未来的《茉莉青春》《光明行》,又有深沉古朴、余音绕梁的古韵《阳关三叠》《二泉映月》;既有描绘陕北老区波澜壮阔历史画卷的《长缨在手》《妙旋古道》,又有对西北大地反哺滋养的《秦川情》《百鸟朝凤》。一首首对中华民族深情的讴歌,传达了奋斗不息、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在中国丰富的音乐文化遗产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珍贵的组成部分,不仅是历史文化的延续,更是中华民族与民族情感的鲜活见证,其蕴含着深刻的智慧、价值观和精神内涵。5月30日晚,由中央音乐学院“非遗”中心与民乐系举办的“山海和鸣——民族情歌音乐会”,汇聚了来自全国15个省份、十余个民族的“非遗”传承人与民歌艺术家,他们身着传统服饰,用各自民族的语言深情演唱。在畲族二声部山歌、黎族“欧欧调”、哈萨克族呼麦、藏族拉伊、蒙古族长调等各具特色的表演中,生动展示了中华民族音乐的多元性;在朝鲜族民歌《阿里郎》、陕北民歌《古老的信天游》、弥渡民歌《小河淌水》等经典作品中,又令人感受到中华音乐文化的深厚历史底蕴。“非遗”传承人们以一曲曲悠久动听的歌谣,引领听众步入他们的家乡,遥想歌词中那些真实的过往,令观众回味无穷。

二、瞩目未来:聚焦人才力量

中央音乐学院第六届5·23音乐节通过聚焦美育教育和人才培养两大核心目标,以教学实践和社会服务相结合,一方面为学生和公众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艺术体验和文化享受,另一方面也为推动中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深入童心,着手美育

以音乐传播优秀文化精神,用音乐讲好中国故事。5月28日,“中央音乐学院‘高参小’项目奋斗小学专场音乐会”成功举办。中央音乐学院的“高参小”项目通过走进第一线音乐基础教育启智润心,旨在提高小学音乐艺术教育水平。本场音乐会作为“高参小”项目的艺术实践成果,寓教于“乐”,以红色音乐为主题,为奋斗小学的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音乐课。

给孩子们写歌,给孩子们写好歌,写孩子们喜欢的歌,是送给孩子们童年最好的礼物。6月1日儿童节当天,本届5·23音乐节的主题活动之一“给孩子们的歌——儿童作品专场音乐会”在孩子们的欢歌笑语中成功举办。本场音乐会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宗旨,为孩子们进行音乐创作的一次探索,旨在以新时代的优秀儿童歌曲,用音乐的力量传播正能量。音乐会邀请了包括中央音乐学院新时代文艺宣讲师在陕西延安、青海化隆、云南大理、西藏日喀则、四川大凉山、新疆喀什、内蒙古鄂托克旗等地培育的民族儿童合唱团在内的15个优秀合唱团,带来了21个具有民族特色、地域风情、时代精神的节目。值得一提的是,音乐会还融入了AI人工智能与音乐技术的创新元素,为现场的小观众们带来了前沿科技的广阔视野与丰富体验。作为全国音乐教育的主力军,中央音乐学院将继续以艺术播撒火种,用心倾听人民呼声,用情呼应时代脉搏,用音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6月2日,中央音乐学院蓓蕾童声、花季少年及芳华合唱团,以两场汇报音乐会的方式,为自己送上节日的祝福。这3支隶属于中央音乐学院、由考级委员会运营的合唱团,虽成立仅短短4年,却从建团之初即秉承“高质量美育教育”的理念,始终为孩子们提供优质的音乐体验。此次汇报演出不仅展现了合唱团成员们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还通过近40首委约原创作品及改编经典曲目的演唱,充分展现了团员们的歌唱实力。

(二)培养人才,实践理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把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大局稳定作为稳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央音乐学院从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探索与推出适用于艺术院校的全新招聘模式,为学生们进行生动的就业实践。5月26日,随着一场连续12小时不停歇的“毕业季马拉松——中央音乐学院毕业生推介音乐会”,也将本届5·23音乐节再一次推向了高潮。本场音乐会是学校对人才培养实力的一次全面展示,涵盖了钢琴系、管弦系、民乐系、声乐歌剧系多个表演专业、103名毕业生,以96首曲目展现了多元音乐风格的理解力与掌控力,彰显了中央音乐学院教学的卓越成果。通过“毕业季马拉松”音乐会,学校首次尝试以直播的方式,为学生搭建通向社会的舞台,体现了对学生就业发展的深切关怀。此举也是学校对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人才需求的积极响应,展现了中央音乐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前瞻性和创新性,彰显了中央音乐学院作为国家顶级音乐高等学府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本届5·23音乐节以一系列高水平的音乐会,充分展示了中央音乐学院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卓越成就。5月28日的“中央音乐学院拔尖创新人才专场音乐会”,在青年指挥家李京展执棒的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协奏下,多首中外经典音乐作品在演奏者们精湛的技艺与深邃的情感表达中被精彩呈现。演奏者均为在国内外音乐比赛中获奖的佼佼者,他们的出色表现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这场音乐会不仅展现了中央音乐学院在“双一流”建设中取得的丰硕成果,也彰显了学院大中小一体化建设的显著成效。

5月31日,“艺苑撷英——中宣部全国优秀青年艺术人才(展演)中央音乐学院代表专场音乐会”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音乐厅隆重上演。本场音乐会旨在展现中央音乐学院人才培养体系取得的重要成果,提高青年艺术人才培养的组织化程度,为青年艺术人才搭建高规格、专业化、机制性的展示平台。舞台上令人瞩目的艺术家们,均是在中央音乐学院培养体系下走向专业音乐舞台、具有国际视野与卓越技巧的音乐人才。他们以精湛的技艺和深情的演绎,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音乐会曲目选择丰富多样,既有经典之作,又有现代创新,展现了中央音乐学院对风格、情感表达和技巧的深厚底蕴。同时,也向社会展示了中央音乐学院在音乐教育领域的卓越成就和推动中国艺术事业发展的积极贡献。

结语

6月3日晚,随着“盛世华章”第六届中央音乐学院5·23音乐节闭幕式音乐会在中央音乐学院歌剧音乐厅的成功举办,为期12天、横跨四地的5·23音乐节也圆满落下了帷幕。本场音乐会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回溯,更是一次现代与传统的深度对话。《将军令》《敦煌新语》《天边情歌》等作品的演绎,展现了中华民族音乐的深厚底蕴与当代活力,传递了中国声音,讲述了中国故事。同时,音乐会也展示了艺术家们对民族音乐的不懈追求和无尽热爱,以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整场音乐会既是对过去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展望,充满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未来的憧憬。

2019年,中央音乐学院以毛泽东同志延安文艺座谈会和习近平同志文艺工作座谈会两个时间节点发起创立了“5·23音乐节”和“10·15艺术节”,以实际行动积极践行党的文艺方针、教育方针,目前已成功举办六届,成为了人民群众喜爱和每年期待的文艺活动品牌。五年来,音乐节始终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断探索并实践“文艺为民”的新理念与新方法。通过音乐教育,音乐节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用文艺的力量打破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壁垒,真正实现了文艺与人民的深度融合。五年来,音乐节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原则,以多彩的艺术形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在引领新时代艺术教育、助力美育发展、培养德艺双馨的文艺人才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今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十周年。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展望未来,5·23音乐节将继续秉持初心,不断创新发展,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精湛的艺术,为人民、为时代奏响更加激昂、更加动人的乐章。

邢媛媛 编审,中央音乐学院宣传部副部长/出版社副社长、总编辑

单奕翔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在读硕士

(责任编辑 荣英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