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4-08-05 00:00:00张晓琪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24年8期

【摘要】 目的 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12月医院收治的84例脑卒中继发性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线特征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生活质量、负面情绪、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ugl-Meyer,FMA)、巴塞尔指数(Barthel Index,B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FMA、BI评分均升高,SAS、SDS评分均降低,但观察组患者FMA、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促进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 脑卒中;继发癫痫;综合护理;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4)15--03

卒中后继发性癫痫为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约15%的脑卒中患者会发生继发性癫痫[1]。癫痫是由神经元重复放电异常引起的一组暂时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综合征。癫痫按病因可以划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其中原发性癫痫患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与遗传有很大关系,而继发性癫痫则是由大脑器官或代谢性疾病导致的。脑内低氧和脑内胶质细胞的生成与癫痫的发生密切相关,其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并明显增加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本研究通过临床对比观察,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继发性癫痫患者的临床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3年1-12月医院收治的84例脑卒中继发性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达到第4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批准的诊断标准[2]且经脑CT证实为继发性癫痫症状;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脑血管并发症,没有恶性肿瘤、凝血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疾病。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15例;年龄51~76岁,平均66.23±6.14岁;病程3.7~10.5年。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17例;年龄为49~75岁,平均64.32±5.11岁;病程2.3~9.2年。两组患者上述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医院相关伦理委员部门的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基础护理,患者入院时护士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并做好必要的抢救准备。护理人员要根据主治医师分析的继发性癫痫的病因,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以期望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由于癫痫发作之后,患者会出现不安、焦躁等短暂情绪波动,因此护理人员需密切监控患者在癫痫发作前后的情绪变化,并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做好防护,实行专人监护制度,避免患者发生他伤或意外伤害。此外,护士需要给每位患者发一张卡片用来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数据,以便当患者外出或发病时,可以进行有效的急救。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1)用药护理干预:患者服药期间护士应严密观察患者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护士除了提供各项护理服务外,还应根据医生的嘱咐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以确保患者定时定量用药。细心观察患者服药后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护理人员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对患者进行适当宣教以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给患者静脉注射安定药物时,在输注过程中要注意用药的速度,同时需密切关注患者各种生命体征以预防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如出现深度昏迷和呼吸衰竭,要及时通知主治医师,及时处理。

(2)心理干预护理:在众多癫痫患者中仅极少数人对癫痫有着全面、客观、准确的了解,故治疗期间患者极易产生焦虑、抑郁及抵触情绪,使临床治疗依从性下降。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给患者做好心理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为了避免在住院期间患者情绪起伏过大诱发癫痫,护理人员需要观察患者护理期间的心理变化,主动积极地进行心理疏导以减轻患者焦虑紧张的不安心理,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指导,促使患者能够乐观地面对护理工作。通过心理护理可以使得患者放松心情,增加患者的配合程度。护理人员可依据患者情况给予健康教育,如让患者知道发病原因、预防护理措施和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使患者能积极地面对自己的病情,树立起康复的信心,并在临床上积极地配合各种治疗。

(3)病情护理干预:继发癫痫发作时呼吸道内分泌物会不可避免的增加,同时反射减弱、意识不清,如分泌物不及时排出,则可发生呼吸衰竭和其他病症,此时,护士可以采用气管插管的方法进行预防,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保障脑部的供氧量充足,防止出现不可逆性神经损伤。

(4)康复护理:开展吞咽的基本功能训练,包括正确的吮吸方式、面颊肌肉的收缩和舒展等,强化对患者的咽部和舌部的刺激,每天持续进行咳嗽训练以促进患者排出口腔异物。在进行康复训练的同时,护理人员可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更多关于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康复成功的案例,提升患者护理依从度。

1.3 观察指标

(1)运动功能评估:采用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ugl-Meyer,FMA)对运动功能进行评估,包括上肢和下肢两个部分的评估,总分满分100,总分大于95分为功能轻度障碍,85至95为中度障碍,50至85为明显障碍,低于50为重度障碍。

(2)生活质量评估:采用巴塞尔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3]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总分为100分,60分以上属于轻度残疾,40到60分属于中度残疾,20到40分属于重度残疾,20分以下属于完全生活不能自理。

(3)负面情绪评估: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负面情绪进评估。SAS、SDS评分分值越高,焦虑和抑郁的程度就越重[4]。

(4)临床护理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调查问卷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分为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临床护理满意度=(满意+比较满意)例数/观察例数×100%。

1.4 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FMA、BI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FMA、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FMA、BI评分均升高,但观察组患者FMA、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nbsp;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降低,但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

综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形势的日益严峻,近年来脑卒中继发性癫痫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5]。脑卒中会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与此同时,还可出现小血管破裂出血现象,在钠离子增加并进入神经细胞的过程中,影响了脑组织正常的功能及代谢,引起电解质紊乱进而引起神经电位不正常放电最终继发癫痫。根据癫痫的发生时间可以把脑卒中继发癫痫分为早发癫痫和迟发癫痫,早发性癫痫多发生于脑卒中后2周以内,迟发癫痫多发生于脑卒中后2周以后。胡丹[6]研究发现,脑出血患者更容易出现早发癫痫,而缺血性脑卒中更容易出现迟发型癫痫,早发型癫痫以强直-阵挛性发作为主,迟发型癫痫则以部分性发作为主[7]。缺血性脑卒中继发癫痫反过来会加重脑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加重了神经损伤,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在临床上,对脑卒中继发癫痫的患者,一般采取保持气道通畅、持续吸氧、保持体温正常、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减轻脑水肿的治疗方式,如果有癫痫持续状态,可以按照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原则来治疗。常规护理模式遵循以疾病为主的护理目的,护理内容相对单一且具有局限性,护理针对性和全面性不强,致使护理效果不尽如人意。综合护理是一种与现代“以人为本”思想相适应的新型的护理方式,它是常规护理模式的拓展,它把全责护理纳入到护理内容的每一个环节,强调护理措施要全面、系统[8]。脑卒中后继发癫痫患者由于心、肺、肝、肾等功能下降,各方面功能反应能力较差,一旦并发癫痫,不仅影响预后,还会出现窒息、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减缓患者原有肢体功能的恢复,降低患者的康复信心[9]。所以,护理人员应该重视对癫痫患者早期征兆的观察、预防和保护,了解不同阶段、不同临床症状的癫痫发作患者的危险因素和护理要点,尽早发现并给予全面、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降低脑卒中后的继发性癫痫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患者康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文江静[10]的研究结果也显示综合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改善临床护理质量。

本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护理措施而言,在对脑卒中后继发癫痫患者进行护理时,采用综合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同时还能使他们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得到明显的缓解,提高了临床护理的质量,患者对综合护理满意度较高。究其原因,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临床护理的质量,从基础、用药、心理、疾病、康复等多个方面切入到患者的生活和治疗中,针对患者病情特点给予相应护理干预,首先保证了患者的基本生活,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然后根据用药的特点,加强病情的监测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并在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干预和疏导,并针对病情的特点细化护理细节,使患者的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得到有效地提高,保证病情的恢复,减少癫痫的复发。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患者实施综合护理,能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状况。

4 参考文献

[1] 吴陈慧.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分析[J].长寿,2022(8):236-238.

[2] 陈双玲.分析脑卒中继发癫痫综合护理干预应用的效果[J].母婴世界,2021(10):186.

[3] 王荣霞.探析综合护理在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J].健康女性,2021(11):199.

[4] 高燕红,高仝仝.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卒中继发癫痫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自我保健,2021(9):194-195.

[5] 陈慧.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家庭生活指南,2021,37(16):111-112.

[6] 胡丹.脑卒中继发癫痫的护理效果[J].家庭生活指南,2021,37(21):36-37.

[7] 李薇.探讨脑卒中继发癫痫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84):80,107.

[8] 孙张瑜.探讨脑卒中继发癫痫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J].饮食保健,2020(41):152.

[9] 张秀花.探讨脑卒中继发癫痫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J].母婴世界,2020(26):204.

[10] 江静.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脑卒中继发癫痫的护理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49):257,259.

[2024-03-25收稿]

作者单位:211300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