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对脑外伤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23年1月- 2024年3月河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加用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脑外伤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实施康复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有效率、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运动能力评分及生存质量4个维度(生理机能、心理机能、社会职能、环境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外伤患者实施康复护理能改善患者运动能力和生存质量,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的损伤程度,稳定患者身心状态,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加速患者康复进程。
【关键词】 脑外伤;康复护理;运动功能;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4)15--03
脑外伤主要由于跌倒摔伤、车祸致伤、高处坠落、直接暴力等因素引起[1],一般发生在额、颞叶前部或底面,以昏迷、意识丧失为主要症状,还可能存在硬膜外血肿、脑震荡、肢体活动无力等 [2]。临床中对脑外伤患者实施降低颅内压、高压氧和手术等治疗,虽能挽救患者生命,但多数患者术后存在肢体方面的活动障碍,且意识损伤较为严重[3]。因此,术后为脑外伤患者辅以康复护理干预,可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术后的运动能力,减轻颅脑损伤程度,加速患者术后康复进程[4]。常规护理干预对患者运动功能恢复较差,一般在患者病情稳定之后才开始进行,可能错失了脑外伤患者最佳的康复时间,影响患者预后和康复,而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弥补常规护理的不足。本研究探究在脑外伤患者护理中实施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2023年1月- 2024年3月河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10~90岁,平均52.79±8.45岁;病程7~120d,平均55.96±12.12d;高处坠落伤12例,车祸致伤29例,重物砸伤9例。观察组患者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11~89岁,平均52.80±8.47岁;病程8~119d,平均55.95±2.10d;高处坠落伤15例,车祸致伤26例,重物砸伤9例。两组患者上述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同意批准。
(1)纳入标准[5]:经脑CT或MRI诊断均符合颅脑外伤的诊断标准;患者术后清醒且病情进入稳定期;资料完整且家属同意参与本研究。
(2)排除标准:存在心肺肾功能缺损或先天性疾病;精神疾病患者;术后意识昏迷或生命体征不平稳;妊娠期患者或认知功能障碍患者。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
(1)心理护理:根据患者心理情况的不同,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通过耐心、亲切、不间断的心理疏导,使患者渐渐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产生强大的生存毅力,配合后期治疗及护理工作。
(2)饮食指导:治疗1周,结合患者饮食习惯,科学合理地调整饮食结构,给予个性化的营养支持等干预。
(3)并发症护理:治疗期间或者治疗后第1天开始。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如心率、血压、体温、脉搏等,若岀现呕吐,应警惕颅内压增高,及时清除呕吐物,预防误吸。做好排便护理,保持会阴部干燥,尿失禁患者留置导尿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尿液返流。定时协助患者叩背、翻身等,促使患者有效咳嗽,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因药物和饮食结构的变化,易导致患者出现便秘或腹泻;护士可以指导患者家属为其按摩腹部,加速胃肠道蠕动。指导患者家属协助患者翻身,2小时1次,在关节突出部位垫上软枕,降低压疮发生风险。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进行主动或被动锻炼,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病情允许的患者,可进行站立、步行训练,对有语言表达障碍的患者,应加强应答能力训练,提高生活质量。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康复护理干预。
(1)肢体运动能力训练:病情稳定后实施被动四肢训练,包括关节屈曲、伸展训练、躯干运动、自主翻身等。对康复期患者实施站位训练、坐位训练、步行训练、上下阶梯等锻炼。应结合患者耐受度适当的对训练时间、强度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和优化。
(2)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治疗后1周护理人员应主动和患者沟通,寻找患者可能感兴趣的话题,鼓励和指导患者家属多与患者沟通、互动。此外,护士应指导患者家属在患者情绪稳定状态下诱导其回忆平时生活中出现的重大事件,并诱导患者用几句话简单叙述。每天进行1次或2次训练指导,30min/次。
(3)日常生活能力干预:2周后护士仔细观察患者的生活细节、患者力所能及的生活事项,包括穿衣、洗漱、进食等。护士可以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设计和调整训练生活自理能力的计划,对操作步骤进行简化,遵循由繁至简、循序渐进的原则,每天进行1次或2次训练指导,20min/次。
(4)注意力锻炼:2周后结合患者经历和个人兴趣爱好设计个性化文娱活动,包括和家属一起阅读、下棋、猜谜等。医护人员应指导家属和患者交谈中反复提及某个场景中的物品、人物、时间,促使其构建完整的时间概念,熟悉自己生活的场景。每天进行1次或2次训练指导,30min/次。
(5)记忆力锻炼:2周后开始锻炼患者的记忆力,包括远记忆、近记忆。远记忆训练中应指导患者收集和整理受伤前的衣物、照片,指导患者家属讲述过去有趣或令人记忆深刻的故事,促使患者睹物思情,回忆过往,1次/d,强化其远期记忆。近期记忆训练中应指导患者平时生活中的基本知识,要求其反复阐述增强记忆。每天进行1次或2次训练指导,30min/次。
1.3 观察指标
(1)康复效果:显效为肢体功能恢复正常,平衡能力良好,可自理;有效为肢体功能改善,生活部分自理;无效为肢体功能无改善。康复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观察例数×100%[6]。
(2)运动能力评分:患肢运动功能评分采用Fugl-Meyer量表,综合评估患者的协调能力与速度、反射亢进、协同运动活动、伸肌协同运动、屈肌协同运动、反射活动等,<50分为严重运动障碍;50~84分为明显运动障碍;85~95分为中度运动障碍;>95分为轻度运动障碍。
(3)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0~20分:极严重功能障碍或完全残疾,生活基本不能自理,需要完全依赖他人的帮助;21~40分:重度残疾,生活需要依赖,但可以在他人帮助下完成部分日常生活活动;41~60分:轻度残疾,生活需要帮助才能自理,大部分日常生活活动可以自行完成但需要帮助;61~99分:轻度需要依赖,少部分的动作需要他人照顾,生活基本可以自理;100分:日常生活能自理,患者能够独立完成所有日常生活活动,无需他人照护。
(4)生存质量评分:采用WHOQOL-BREF评分量表,分为4个维度: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及环境领域;总分0~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生存质量越高。
(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系统(NIHSS)评分,评分0~42分,分数越高表示神经受损越严重。
1.4 数据分析
采用SPSS 21.0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以“±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康复效果比较
康复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运动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康复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运动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运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
康复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的4个维度(生理机能、心理机能、社会职能、环境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脑外伤患者治疗过程中应配合护理干预,康复护理即在早期指导患者开展生理、心理、病情康复、生活等多方面的护理指导和干预工作,能起到明显的康复效果[7-8]。
脑外伤发生后,患者的脑组织受到损伤,早期的康复护理服务可以避免脑部再次受伤,减轻伤势。脑外伤患者通过早期的康复护理,可以及早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减少对患者的伤害,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等。早期的康复护理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运动能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康复有效率更高,说明康复护理能很好地改善患者肢体的运动能力,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与高彩萍等[9]结论一致。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更低,说明康复护理能减轻脑组织神经受损程度,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强化患者术后康复进程,与潘玉倩[10]的研究结论一致。
综上所述,康复护理可改善脑外伤患者运动能力和生存质量,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的损伤程度,稳定患者身心状态,加速康复进程。
4 参考文献
[1] 孙延菊,崔霞.阶段式康复护理联合营养干预对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肢体运动、神经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9):1663-1666.
[2] 聂丽光.康复训练联合神经营养治疗对脑外伤患者康复期神经细胞因子分泌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26):186-188.
[3] 龚琳,钱静芬,戴亚萍.阶段式康复护理结合正念减压训练对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3,42(15):2786-2790.
[4] 钟丽虹,文娟玲,刘坤,等.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联合TDP理疗的康复护理对手外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33(14):125-127,137.
[5] 高彩萍,张曙映,施娟,等.团体延伸康复训练对脑外伤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及情绪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3,42(12):2270-2275.
[6] 尚晓彤,任男男.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术后神经和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23,47(9):1122-1124.
[7] 罗燕,伍翰笙,曾海潜.延续性康复护理对复杂性手外伤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22,29(1):193-196.
[8] 王艳琳.愉悦元素积极刺激联合阶段式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术后心理状态、肢体运动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2,41(20):3719-3723.
[9] 高彩萍,施娟,王凤霞,等.医院-社区-家庭延续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外伤患者康复的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2,38(8):561-567.
[10] 潘玉倩.膳食干预联合阶段式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免疫功能、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4):2647-2650.
[2024-04-17收稿]
基金项目:2022年度河源市社会发展科科计划项目(编号:220923141600581)
作者单位:517000 广东省河源市人民医院神经病外科二区康复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