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6年11月30日,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开始推行研学旅行,各省市相关部门迅速出台相关实施意见和具体方案,相继结合本地实际落实研学旅行工作[1]。本文运用昂谱(RMP)理论,分析扶绥县旅游资源(R),讨论扶绥县研学旅行市场需求特征(M),探索扶绥县域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策略(P)。
关键词:乡村振兴;扶绥;县域研学;研学旅行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广西扶绥县域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研究”(项目编号:2022KY1831)的研究成果。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整体生活水平和消费层次上了新台阶。旅游消费需求日渐多样化,旅游除了原来的观光、娱乐、修身养性等功能,还出现了寓教于乐的教育功能。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为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政策保障。
首先,自2013年以来,国家出台了多份关于研学旅行发展方面的政策和文件,为研学旅行的有序开展提供坚强的政策保障;其次,家长的支持是研学旅行产品研发与实施的重要支撑。再次,旅游行业发展为研学旅行产品设计开发研究提供了基础动力;从次,扶绥县丰富的旅游资源为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2];最后,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对研学旅行相关利益主体的需求和认知开展调查研究,充分掌握扶绥县研学旅行发展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产品开发,充分挖掘扶绥县旅游资源,有助于盘活扶绥县乡村资源,促进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助力扶绥县乡村振兴。
首先,县域研学旅行产品教育价值显著,能有效地助力乡村振兴。发挥研学在乡土乡情和家国情怀教育等方面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创新能力、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提高教育质量。其次,县域研学旅行产品文化价值突出,助力乡村文化传承。整合县域资源,提炼出研学课程,打造县域或乡村研学旅行基地;文旅教融合,扎实有效地推进乡土文化、本地民俗的传播、继承、保护与发扬。再次,县域研学旅行产品产业价值高、带动性强,有力地助推乡村产业升级。研学旅行的推进将有效地带动消费,增加当地旅游收入;对县域内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重要作用,主推县域产业转型升级。第四,县域研学旅行产品开发与实施,统筹城乡互动,提升乡村设施建设力度。县域研学旅行产品的开发与实施会吸引大批城镇学生到研学资源丰富的乡村开展研学活动,推进城乡互动;研学旅行基地营地建设也会加快当地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符合“加快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统筹县域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空间布局”的中央精神,有利于在县域内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
扶绥县位于广西西南部,隶属崇左市,总面积2836平方公里,辖8个镇3个乡,是以壮族为主体的多个数民族聚居县,全县有壮、汉、瑶三个世居民族。2022年末,全县总人口46.11万,其中农村人口33.86万,壮、瑶等少数民族人口38.72万,占全县总人口83.9%。扶绥县境内喀斯特地貌广布,地理形态突出,拥有“中国恐龙之乡”称号,县内有左江崖壁画和陆地崖画23个点47处、世上独有的珍稀动物——白头叶猴、贝丘遗址、左江风光等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呈现了喀斯特地貌特征显著、地理研学资源优势明显、生物景观稀缺性强、生物研学资源价值突出、遗址遗迹丰富多样、历史研学资源等级高、人文活动魅力独特、民俗研学载体丰富、旅游商品突出、非遗传承体验研学资源多样的特点,为扶绥县开展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一)扶绥县域研学旅行需求现状
1.学生主体需求多样,关注自身能力提升
作为研学旅行的主体,广大中小学生的需求是最为重要的。他们的需求可以分为学术需求、兴趣需求、成长需求等。学术需求是指学生希望通过研学旅行提高自己的学科知识水平;兴趣需求是指学生希望在研学旅行中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成长需求是指学生希望通过研学旅行锻炼自己的能力,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同时,不同学段学生的研学需求也大不相同。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好玩、喜动,对万物充满好奇心,喜欢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事物,对自然教育研学如观察动植物、感受自然环境等研学活动需求大;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开始具备了一些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可以对一些简单的社会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对带有探究性的研学活动,如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某个文化现象、开展保护环境主题研学等更感兴趣;初中阶段的学生开始具备进一步深入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可以对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这个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大大增强,对竞赛、参与、探索性内容有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对成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可以对一些复杂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和思考,该阶段的学生更加关注知识的拓展、理论的应用、综合性体验及研究性学习,同时也有观光、考察、游历等综合性研学需求。
2.家长需求集中在关注旅行安全、研学效果及整体价值
家长作为学生的监护人,对研学旅行的需求主要体现在旅行安全、研学效果和整体价值方面。旅行安全需求是指家长希望研学旅行能够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研学效果需求是指家长希望研学旅行能够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整体价值需求是指家长希望研学旅行能够给学生的成长带来实际的价值。
3.学校关注课程设置、教师培训及资源整合
各中小学校作为组织者,对研学旅行的需求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教师培训和资源整合方面。课程设置需求是指学校希望研学旅行能够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相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教师培训需求是指学校希望研学旅行能够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资源整合需求是指学校希望研学旅行能够充分地利用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
(二)扶绥县域研学旅行供需分析
1.学生
学生在研学旅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包括:在研学活动过程中的学术需求得不到满足,研学内容与各个学科知识脱节;个人兴趣需求得不到有效的满足,研学项目单一,内容不充实,缺乏多样性;学生的成长需求得不到满足,研学活动侧重形式,忽视实际的教育效果。
2.家长
家长在研学旅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包括:学生人身安全问题,如研学活动行程安排逻辑不合理、研学过程的安全保障措施不到位等;研学实施效果问题,如研学活动成果无法量化、研学项目教育目标不明确等;研学旅行价值问题,如研学活动参与的费用过高、性价比不高等。
3.学校
各个学校在研学旅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包括:研学旅行课程设置问题,如研学课程内容与各学段学科课程体系脱节、研学课程资源不足等;研学导师及培训问题,如培训内容与实际教学需求不符、培训效果不明显等;研学资源整合问题,如社会资源利用不充分、合作机构选择不当等。
(一)挖掘地方特色资源,丰富研学产品内涵
扶绥县域研学旅行产品的设计首先要深入地挖掘当地的地域特色,以丰富研学旅行产品的内涵,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研学产品用于满足当地研学旅行需求。扶绥县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民俗风情等相关资源丰富。通过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将这些特色元素融入研学旅行产品,会使得扶绥的县域研学产品具有独特性,并提升产品的吸引力。扶绥县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可以整合资源,通过“旅游+乐学”,结合现代农业科技、沉浸式体验、自主开发主题课程,打造以恐龙、畜牧产业、生态养殖、壮族民俗、红色名人等文化为特色的研学旅行产品,积极地打造特色研学线路,开发具有扶绥特色的研学旅行产品,如让学生在研学过程中深入地了解地方文化和历史。
(二)县域资源与研学旅行课程有机融合,开发多元课程
研学旅行课程可以涵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历史等多个领域,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同时,可以引入现代农业科技、沉浸式体验等创新元素,让研学旅行更加生动有趣。研学旅行不是单一学科的综合活动,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结合各学段的国家课程和教学要求,从体验性、探究性、教育性出发,梳理现有的县域资源,依托充满地域特色的县域资源,开设研学旅行基地,在县域研学过程中,要以地理、历史、生物、物理等学科内容为载体,充分地挖掘学科内在和外在的因素,结合当地县域的优质资源,不断创新县域研学旅行的活动主题,实施多元化课程设计,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设计不同Q1gK02lj9TnMwECXN8aNKw==主题的研学课程[3]。
(三)充分整合县域资源,形成研学旅行产业链,提升研学体验
将研学旅行与扶绥当地的旅游资源、农业资源等进行整合,形成产业链。可以通过与旅行社、景区、酒店等的积极合作,提供一站式的研学旅行服务。同时,可以与当地的企业、学校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发研学旅行产品,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如可以围绕文旅研学融合发展方向,以龙谷湾恐龙公园、蓝舍艺术庄园、炎鑫度假村为核心,辐射山圩镇平搞村六榜屯恐龙挖掘点、广西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扶绥尚品农业示范基地等相关资源,形成集“食住行游学”于一体的研学旅行产品产业链,并可以采用场景式教学,让学生沉浸式地体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感受农耕文化,在寓教于乐中拓宽学习空间,激发学习兴趣,优化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感悟、沟通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真正做到“游中有学,学有所得”,实现学习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四)明确县域研学旅行教育目标,提升研学旅行活动实施效果
在研学旅行产品设计及实施的过程中,教育目标能否真正实现是判断研学旅行活动及产品设计合理性、科学性的重要指标。因此,在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前,应召开研学旅行活动教育目标的专项工作会议,讨论研学旅行的活动目标与研学旅行的具体实施方案相结合的具体办法,让参与研学旅行活动的教师充分地了解研学活动设计及研学旅行课程内容的选取与设计的目的和依据,以便研学导师和带队教师在活动实施中进行把控。在实施研学旅行活动的过程中,研学导师及教师应详细地记录并总结此次研学旅行活动实施过程中不同学生的行为、表达等基本情况,以此作为分析研学旅行活动教育目标的具体落实情况,并将分析结果汇总成文呈报作总结。在研学旅行实施完成后,应总结研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逻辑是否合理以及存在的不足,以此不断优化研学旅行产品的活动设计与教育目标。
充分地利用本地资源发展县域研学旅行是研学旅行发展的重要趋势,依托县域优质资源开展类型多样的研学旅行活动是让当地中小学生了解本地的乡土乡情、提升学生综合人文素养、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真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因其强大的带动性,可以与其他行业进行联动,刺激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要积极地探索县域研学旅行产品设计的有效策略,不断优化资源发展县域研学旅行。
[1] 陈岚.基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平塘县地理研学课程资源开发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20.
[2] 刘凤升.县域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研究——以广东省饶平县为例[D].泉州:华侨大学,2020.
[3] 王雅婷,郑旗.利用县域资源发展体育研学旅行的实践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9,3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