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民宿是文旅产业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宁夏贺兰山东麓旅游民宿资源丰富、优势明显,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目前,贺兰山东麓旅游民宿存在发展思路模糊、产品设计不合理、文化挖掘不足、市场经营不规范、基础设施薄弱、人才支撑不足等问题,下一步应重点从规划引领理清思路、以市场定位调整产业结构、融入民俗文化、政府统筹协会助力、加强基础配套设施、提升从业人员素质等方面来推动旅游民宿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葡萄酒旅游;民宿;产业融合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一)理论背景
为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按照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对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加快宁夏国家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步伐,进一步推进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
宁夏地方政策支持酿酒葡萄基地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支持科技创新发展,鼓励企业提高生产力水平;支持产区品牌营销,提升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影响力;支持培育龙头企业,鼓励产区企业做大做强。为符合国家对宁夏“六新六特六优”的政策扶持及发展要求,还需提高技术水平,增加文化内涵,加强宣传推介,打造产区知名品牌,提高附加值和综合效益,努力打造“世界葡萄酒之都”,早日实现“当惊世界殊”。
科学发展民宿产业,对促进文化旅游转型升级,进一步发展“葡萄酒+民宿”模式具有积极的意义。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委员曹智莉在《关于加快发展民宿产业,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的提案》中从加强规划、打造特色、完善设施等方面提出建议,助力我区民宿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我国民族地区的民宿产业发展虽然起步略晚,但呈现出点线面多极发展、多点开花的良好态势,在旅游产业升级、带动民族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等方面创造了很多成功经验[1]。
(二)现实需要
葡萄酒始终伴随着人类的文明发展史[2]。随着人们对个性化、独特体验的需求增加,体验经济逐渐兴起。“葡萄酒+民宿”模式通过体验活动,满足了人们对于独特、深度体验的需求。休闲体验是葡萄酒旅游发展的重要价值,它不仅凸显了葡萄酒文化的重要意义,也体现了葡萄酒旅游的休闲特征[3]。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升,旅游需求被创造,越来越多的人对独特、个性化的旅游体验感兴趣。葡萄酒产区通常拥有美丽的风景和丰富的文化底蕴,结合民宿可以提供一种与众不同的度假方式,满足人们对于休闲、放松和文化体验的需求。葡萄酒文化旅游在葡萄酒工业十分发达的国家已经成为休闲度假的潮流,而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潜力巨大[4]。
(三)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结合葡萄酒和民宿这两个领域进行研究,可推动业态间横向组合,打造贺兰山东麓产业多元发展新引擎,促进跨领域的研究和知识交流。
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能够深入地了解葡萄酒和民宿行业的复杂关系,推动产业间优势互补,加强产业内外部融合,培育宁夏葡萄酒文化旅游新业态,实现产业间的跨度交流。
通过建立以产业发展为中心的产业服务体系,引入“全域旅游”理念提升旅游产业,建立葡萄酒文化示范项目,形成优质均衡的基础服务体系,逐步推进“葡萄酒+民宿”旅游产业发展[5]。
2.实践意义
了解葡萄酒和民宿市场的需求、供给和竞争状况,评估市场机会和潜力,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决策依据。
收集消费者对葡萄酒和民宿的需求、偏好和期望,帮助企业和从业者优化产品和服务,提供更符合市场需求的葡萄酒和住宿体验。
分析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情感和态度,为品牌建设和营销策略提供参考,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跟踪葡萄酒和民宿行业的发展动态,了解市场趋势和变化,有助于传播宁夏葡萄酒文化,丰富文化产业内涵,促进葡萄酒产业的健康发展。民宿的发展也有利于促进宁夏与其他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促进共同发展。
3.研究问题及创新点
本文基于对于宁夏葡萄酒及民宿产业政策、经济、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现状研究,提出了“葡萄酒+民宿”的新发展模式,整合宁夏优势产业资源,走合作共赢的道路。
对于葡萄酒和民宿产业发展模式进行了合理的创新,让葡萄酒庄和民宿不只是单一的体验地,而是集“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多元体验综合体,横跨一、二、三产业,完善生产到体验的全过程产业链,拓宽道路,促进发展。
宁夏贺兰山东麓是我国葡萄酒最佳产区之一,近年来其葡萄产业发展迅速。2021年宁夏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已达52.5万亩,占全国酿酒葡萄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是我国集中连片规模最大的酒庄酒产区。在国际上,贺兰山东麓产区在各类国际酒类大赛上获奖占比超过60%,成为国际葡萄酒界关注的焦点,吸引了保乐力加、轩尼诗、桃乐丝等一批国际企业来宁建庄。2021年宁夏葡萄酒综合产值300亿元,预计2025年达1 000亿元,成为宁夏脱贫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特色产业。
但宁夏的大部分民宿都集中在固原地区和中卫地区,在文献寻找和实地考察的过程中发现,宁夏的民宿产业大部分集中在较为落后地区,乡村振兴意义大于旅游资源开发意义;坐拥贺兰山旅游资源的贺兰山东麓并没有发展出高质量的民宿,甚至在数量上也差强人意;实地考察的多家酒庄中只有个别酒庄有完备的宴客和住宿体系,在民宿方面宁夏的发展程度较之于葡萄酒差距较大。
“葡萄酒+民宿”发展模式在贺兰山东麓虽然有一定的尝试以及实践基础,但是仍然发展得不够完善。当下已明确以葡萄酒庄为主体,以民宿为依托,大力发展“葡萄酒+民宿”模式,整合产业资源,打破产业壁垒。虽然解决难点、打通堵点的过程十分艰难,但是在产业不断发展中,问题终将得到解决,会顺应多元融合、交叉发展的时代趋势,将单一发展的葡萄酒和民宿产业以全新面貌呈现
(一)市场认知度低
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开始快速升级,葡萄酒逐渐获得消费者的喜爱,但仍然不是餐桌酒类的主角。“葡萄酒+民宿”的产业结合还未得到广泛的认知,消费者对这种综合性旅游体验的了解有限。这导致市场需求不足,需要更多的宣传和推广来提高认知度,在推广产业的同时,促进宁夏文旅产业发展。
(二)季节性波动
季节的波动对于旅游行业是一个巨大的问题,葡萄酒产区与民宿也不例外,常常会出现以旺季养淡季的情况。但是葡萄酒产业的淡旺季可能会与民宿的淡旺季相冲突,二者需要良好的时间规划和旅游线路安排,否则不仅会影响葡萄的生长、发酵等环节,也将影响民宿的信誉和游客体验感。
(三)服务质量不一致
无论是葡萄酒庄还是民宿,都需要有良好的质量要求。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庄有着严格的酒庄等级划分,但是针对民宿却是缺少相关标准评定,可谓良莠不齐,严重影响当地旅游口碑,让优秀商家难以做大做强。
(四)人才支撑不足
在产业发展中,人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让产业走得远、走得长,必须重视人才。宁夏的葡萄酒产业与民宿产业的人才外流较为严重,产业模式僵化,人员固化,急需行业新鲜血液来开阔视野,助力产业更进一步发展。
(一)提高品牌知名度,增强产品多样性
葡萄酒行业是一个具有文化属性的行业,品牌效应有助于葡萄酒产品产生高附加值。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在全国葡萄酒市场的知名度较高,有着贺兰红这样足以支撑区域形象的价值标杆。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企业可充分地发挥自身特色优势,进一步提升产区品牌知名度,与民宿相结合,打造新模式、新业态、新品牌,提高选择多样性,提升品牌知名度,打造文旅新名片。
(二)进一步拓展多元化营销方式,提供多样化选择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企业和民宿产业要建立起品牌营销、体验营销、情感营销等新型营销理念,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为重心,以服务为中心的基本原则,运用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对消费者的心理与行为偏好进行更为深入的挖掘研究,更为精准地锁定目标消费群体,加大目标市场的深耕力度,及时地根据市场变化情况,调整优化产品结构,筹划更具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可建立葡萄酒产区和民宿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广彼此的产品和服务。通过联合宣传、套餐优惠等方式,吸引更多的游客选择葡萄酒和民宿的结合体验,助力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民宿”产业向好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全面的旅游体验。
(三)统一质量,提高市场准入门槛
民宿业者应该注重提升住宿的品质和舒适度,提供独特的设计和个性化的服务。同时,葡萄酒生产商应该注重提升葡萄酒的品质和口感,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作为旅游商品的葡萄酒销售与传统葡萄酒营销相较,应更注重地域性、文化性和独特性[6]。并提高市场准入标准,统一市场质量要求,防止良莠不齐、以次充好污染市场的问题出现。
(四)注重葡萄酒与民宿产业人才培养
1.葡萄酒产业人才培养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可从葡萄酒专业人才培养引进供给端与产业发展需求端出发,健全以需求为导向的全产业链人才培养与引进模式,补齐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的人才短板,实现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无缝对接,为宁夏葡萄酒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强大动能。
2.民宿产业人才培养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需要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强化队伍建设,加大对旅游民宿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可招引国内知名民宿品牌企业和运营管理公司,并利用其品牌优势和先进管理经验模式,整体提升贺兰山东麓民宿产业发展水平。
有关宁夏葡萄酒和民宿既往的文献与数据资料可谓浩如烟海,但是二者结合的案例寥寥无几。宁夏地区的葡萄酒产业对于第三产业的探索度较低,而贺兰山东麓的民宿也并无突出的表现,但二者结合可互取所长、互补其短;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民宿”产业模式的可行度极高,在创新的同时,极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有的产业运作模式,在不伤其本的基础上又能做到“1+1>2”,将旅游“食住行游购娱”的要素均融入其中,延长产业链,整合产业资源,提高效率,走创新融合发展的新道路。将宁夏的葡萄酒产业与民宿相结合,通过旅游赋能,以“葡萄酒+民宿”的发展方式,突破原有产业边界,使宁夏的葡萄酒和民宿产业深度融入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使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与民宿产业真正“活起来”,进而带动宁夏经济发展,跑出宁夏发展“加速度”。
葡萄酒作为宁夏的优势产业,在与民宿相结合的道路上应当大胆尝试,推出新的发展模式,对外借鉴学习,对内勇于革新,用全新的发展模式走新时代的路。这样不仅能推进产业发展,还能打造新的旅游名片。完善宁夏地方民宿的同时,早日实现“当惊世界殊”的美好展望。迎接挑战,把握机遇,以“葡萄酒+民宿”的模式走更加高速高质稳步发展的道路。
[1] 李俊杰,李云超.关于民族地区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6(3).
[2] 王华,宁小刚,杨平,等.葡萄酒的古文明世界、旧世界与新世界[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6).
[3] WANG Lei,LI Tao.Wine Tourism in China: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Tourist Perception[J].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2023,14(2).
[4] 张红梅,宋莉,沈杨.中国葡萄酒文化旅游发展战略研究——以宁夏贺兰山东麓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28(5).
[5] Lei W,Ming J L,En L W,et al.Tourism resource assessment and spatial analysis of wine tourism development:a case study of the eastern foothills of China’s Helan Mountains[J].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2018,15(3).
[6] 卢凤萍,侯兵.基于游客感知视角的葡萄酒旅游吸引力体系构建与分析——以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庄园为例[J].美食研究,2020,3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