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2024-08-05 00:00:00胡敏丽
旅游纵览 2024年3期

摘 要: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高技术的社会型人才为目标,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的转型,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才供给出现了巨大的短缺,导致技术人才的供求关系出现了明显的结构性矛盾。现阶段,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逐渐调整人才培养策略,开始以“校企”为核心,以“双赢”为目标,与企业建立合作教育体系,推进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进而体现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本文基于产教融合背景,通过分析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探索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提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关键词:产教融合;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伴随着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酒店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由于人力资源的紧缺,以及社会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高职院校纷纷与酒店进行了多种职业教育的结合。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以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进行酒店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除了课程设置不够完善之外,还存在院校和酒店的产教融合不够紧密的问题,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与企业实际需求有偏差,学生进入社会后不会迅速地得到市场的认可。如何在高职院校、学生、企业三者之间建立起一座有效的桥梁是当前产教融合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产教融合与传统的教育模式有着很大的区别,产教融合更多的是通过职业院校和企业之间的协作,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技能。产教融合还可以推动制度、利益、管理、技术、人才、文化六个领域的深度结合,把不同的理论融入实践,在这种结合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教育特色[1]。以青海省为例,从当前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情况看,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是总书记赋予青海的重大任务,也是青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因此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加大[2]。高职院校在培养管理人才的过程中,必须明确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使之更符合市场需求,为企业提供具有职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进行产教融合的深度合作是一种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也是新时代国家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另外,通过校企合作,还可以发挥企业和学校共同开发的优势,增强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通过产教融合,可以促进教育和产业的协同发展,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二、产教融合背景下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分析

(一)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观念和模式较为落后

现阶段,虽然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已经开展了产教融合,但对产教融合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不能充分地利用产教融合的优势。此外,产教融合的教学要与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一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因为自身对这个概念的理解不够,或是没有充分地了解产教融合的教育优势,所以仍保留传统的观念,并且存在着人才培养方式滞后、教学水平不高等问题,难以达到产教融合的目的。

(二)产教融合缺乏较为科学的合作机制

在产教融合之初,各大院校纷纷与企业进行了合作,并在一段时间内收到了比较显著的成效。然而,在当前的形势下,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方式也在不断地改变,过去的合作方式已不适合现在的人才培养需求。很多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更多的是一种单向合作,学校把学生安排到酒店顶岗实习,以增强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但是,由于产教融合缺少比较合理的体系,使学生不能在企业中获得实用的知识,同时也无法开展高效的实践,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了产教融合的效果并不明显。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一)人才培养目标融合

高职院校是以行业需要为指导,培养面向企业改革发展需要的技术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在此基础上,按照酒店管理专业的总体培养目标,组建一支由有经验的校企资深专家构成的教学团队,对行业所需的岗位工作任务进行深度的剖析,采用层次分析的方法,将典型的工作任务层层分解、整合和序化,建立以“技能点”和“技术水平”为单位的技能模块体系[3]。基于这个技能模块体系,优化和映射酒店管理类课程体系,构建符合行业要求、体现职业规范、提升岗位技能的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构建多个模块化的专业技能课程体系,最终构建出符合岗位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的人才培养计划。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融合

要使企业与学校在教育内容、方式上相结合,才能真正地培养出符合职业要求的技术人才。针对我国职业院校教师普遍缺乏企业实践工作经验的实际,高职院校教师通过到企业挂职,培养专业的工程化、技能化和项目化的思想,熟悉职业岗位标准,并将企业实践成果融入课堂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在高职院校中,可以邀请企业员工到校兼职导师,由两方教师团队组成小组进行项目式、互动式教学,并对启发式教学、基于新兴问题的教学等各种先进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在此基础上,展开有计划的协作,实现“做中学、学中研、研中创”;将课程与职业要求相结合,促进“以产定学”,充分地增强学生的专业适应性,解决目前高职院校教育与企业人才供需“两层皮”问题[4]。

(三)技术创新发展融合

产教融合的实质是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协作,以及“产”与“教”的联动。如果能够及时地跟上新技术和新形势,那么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就会更加紧密。这就需要高职院校教师满足企业对技术升级和转变的需要。通过校企联合培养、联合技术攻关,引进企业资深技术人员,建立“双师型”的教学科研队伍,既能实现培养人才,又能达到加强企业服务和技术攻关的目的,使学校与企业之间成为紧密相连的技术人才供需联合体、技术创新协作体、利益资源共享体。同时,按照“以专业带动产业,以产业影响专业”的思想,对“利益一体”的工作站经营体系和运作模式进行改革[5]。以校企合作实践基地作为平台,进行实训实践的协作,企业要参与学校实训室的整个建设过程,与教师共同创建符合职业核心素质的技能实训计划,同时将企业的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等经营活动融入其中,让学生在实际的生产经营环境中获得锻炼,将学习和岗位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校企实践教学环境融合

通过构建资源共享、责任共担、分工协作的实践教育系统,使学校和企业能够有效地解决“技能人才的精准供给”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创新支持”这两大难题。学校与企业之间通过“校中厂”“厂中校”等多种校企合作工作站,实现企业工作岗位和高职教学课堂之间的融合[6]。在教学实践中,高职院校将企业的专业岗位环境导入学校的实践教学,营造出真实的工作环境,并参考酒店行业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标准,为相应的岗位制定项目化、工作化的实训任务书,以实现“任务驱动,实境育人”的目标。此外,将课堂和实训室转化为酒店岗位的实际情境,并根据生产实际,对实训设备、实训场地、实训任务和实训管理等进行合理的安排,从而让学校的教学与酒店的生产实际相结合,教学过程与岗位工作的内容紧密联系起来,创改贴近生产和岗位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新型教学环境。

(五)评价方法互通融合

教学评价是一种特殊的教育行为,是用来检查学生学习成效的一系列方法、手段和实施步骤。在校企深度融合的环境下,需要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以培养目标为指导,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进行评价方式的改革[7]。具体来说,就是将学校与企业的目标进行分解和细化,便于执行的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以此来建立以能力目标为基础的“金字塔”。比如,可以把能力目标分成基础理论能力、专业技能能力、职业道德素养等,再进一步细化二级目标,即将基础理论能力细分成相关的知识点;将专业技能能力细分成单项技能、综合技能等;将职业道德素养细分为礼仪素养、团队协作素养、创意创新素养等。

四、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策略

(一)健全酒店管理专业设置标准

高职院校要充分地利用产教融合的优势,健全酒店管理专业的设置和培养体系,使其课程标准与企业需求相匹配。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构建相应的数据库,使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与酒店企业的人才需求实现有效的结合,从而使学生在进行实践活动时能够更好地选择实习岗位和实习场地。

(二)将培养学生转变为培养员工

产教融合对酒店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可以拓宽人才引进的途径。高职院校开展校企联合教育,其人才培养计划应与市场需求紧密联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场所,同时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然而,在现实中,由于一些酒店认为学生所学内容与酒店岗位的要求不相适应或学生缺乏实际经验,将学生当作免费的劳动力,导致学生与酒店产生冲突,这对酒店的长远发展不利。所以,酒店要将产教融合当作培养员工的过程,提供从实训到实习再到就业的岗位晋升通道,为酒店储备人才。

(三)建设校企合作高素质师资队伍

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建立起一支高质量的校企合作师资队伍,以便对产教融合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确保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首先,学校与酒店要通过签订协议,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奖励制度,明确企业方提供师资、参与育人,鼓励杰出的员工或管理人员积极地参加对学生的培养工作,建立高质量的专业师资团队[8]。其次,校企双方要发挥各自的优势,互相帮助,共同提升能力,建立起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最后,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使教师对自身的定位有清晰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发挥教师指导作用。高职院校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使教师能在教学中更好地指导学生了解职业追求,探寻自身的发展之路。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酒店管理专业要改变观念,主动地适应市场的需求,明确新的发展方向。通过校企合作进行产教融合的教育模式是高职院校今后的发展方向,酒店专业教学将会从传统的工学交替的方式过渡到全新的产教融合,推动学院与酒店企业的紧密合作,使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更符合企业的需要。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对高职院校教育进行改革,能够达到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双赢,提高学校的教育水平,从而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职业素养得到充分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宁岩.产教融合视角下外语能力对海南高职学生职业发展影响的研究——以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为例[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3,42(5).

[2] 王浩轩,刘林舒.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创新与实践新模式探究[J].经济师,2023(10).

[3] 张丽萍,蒋术良.产教融合下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项目式”实践教学探讨[J].对外经贸,2024(1).

[4] 何玉静,刘兴龙,杨蕊肇.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教学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3(28).

[5] 侯玉霞,李杨雯,李凌芳.产教融合视角下酒店管理专业本科生实习满意度对就业意向的影响研究[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23(4).

[6] 宁岩.产教融合背景下外语能力对海南高职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学生职业发展影响的研究——基于SEM结构方程建模[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36(4).

[7] 孙国霞.新文科建设与产教融合视域下的“酒店管理概论”金课建设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22,32(12).

[8] 张国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构建新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探索——基于产教融合并以清池温泉酒店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22,4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