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英语中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探讨

2024-08-05 00:00:00沈宏
旅游纵览 2024年3期

摘 要:旅游英语作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在各类旅游活动中都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但是,在实际应用旅游英语时,由于文化差异、中英表达混淆、价值观念分歧等原因,经常出现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问题,影响旅游跨文化交际效果。基于此,本文详细地分析何为语用失误,并对语用失误两种主要类型进行分析,再结合跨国旅游发展现状,探究语用失误的产生原因并提出避免失误的措施,以期提高旅游英语交际效果,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旅游英语;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

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旅游行业是重要的跨文化交流领域,旅游英语作为重要的沟通工具,其有效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游客的满意度。在跨文化交际的背景下,旅游英语不仅是语言层面的交流,还是文化层面的互动。目前,跨文化交际在旅游英语中的研究缺口主要表现在缺少对其具体机制与影响因素的探讨、缺乏相应实践应用以及跨文化培训,从而导致旅游英语中的跨文化交际容易产生语用失误问题,因此,相关部门需密切关注旅游英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问题,分析其原因和影响,探讨出避免与纠正这些失误的方法。

一、旅游英语中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主要类型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构成文化并为其赋予活力的重要因素,语言使用者将自己的社会经历、文化背景作为思维活动的依据,如果缺乏对这些问题要素的关注,就会产生语言理解困难和跨文化交际错误。基于此,英国学者托马斯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语用失误”的概念,他认为语用失误是人与人之间在语言交流过程中没有充分地发挥自身作用,从而引发一些错误,并且他提出两个语用失误的产生原因:

(一)语言语用失误

语言语用失误主要表现在语言表达的一方没有遵循对方国家、民族的语言习惯,或者在未注意到双方文化差异的情况下进行错误的表达,理所当然地将自己国家、民族的语言习惯用于商务交际,对方则因为无法理解发言者所表达的内容而产生信息交换不对称问题,甚至还有可能让双方产生误解,出现不必要的矛盾[1]。

(二)社交语用失误

不同的国家、民族在文化上有明显的差异,因此人们无论是认知习惯、礼仪规范还是社交准则都不尽相同,此时第二种旅游英语中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问题就随之产生。旅游从业人员与外国游客交流时,由于不了解、不尊重文化差异,沟通障碍和误解也随之而来[2]。此外,不同文化对于时间观念、礼貌用语和社交礼仪等方面也有不同要求和规范,如果旅游从业人员在接待游客时不能遵循这些规范,就可能导致游客不满或抱怨。

二、旅游英语中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产生原因

(一)文化背景差异

旅游英语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文化背景差异。不同的国家、民族和地区拥有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人们在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语言表达、交际习惯等方面往往存在显著的差异,旅游从业人员在与外国游客交流的过程中,很容易忽视各国之间文化背景差异,双方交互过程中都存在语言理解困难,无法提取出独特的文化信息,导致语用失误的频繁发生[3]。例如,在介绍我国饮食文化时,旅游从业人员可能会直接翻译某些具有特殊文化含义的菜品名称,如“夫妻肺片”直译可能让外国游客感到困惑或误解,他们可能无法理解这些名称背后的文化含义和象征意义。因此,旅游从业人员需要采用更加清晰的语言解释这些名称的由来和含义,对于“夫妻肺片”,可以解释其是一道由牛肉制成的川菜,名称来源于其创始人夫妇。又或者,在进入电梯时,电梯上都会有“小心碰头”的提示,如果在汉语语言习惯下对其进行翻译,就会翻译为“Attention your head”,不仅不符合英语语言习惯,而且对其含义的解读不够深刻,正确的翻译应是“Mind your head”或者“Please be careful of the celling”,由此既传达了同样的安全提示,又避免了生硬的表达,让游客能快速地明确其准确含义。

(二)社会风俗不同

社会风俗习惯的不同也是造成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旅行期间,无论是旅行社还是游客,为保证获得良好的旅游体验,都需使用英语交流,但由于各国的社会风俗习惯不同,容易产生矛盾与冲突。如在部分国家直接询问年龄、婚姻状况或收入等私人信息被视为不礼貌或侵犯隐私,如果旅行社工作人员不了解这一点,就可能在接待游客时无意中触犯禁忌,从而引发游客的不满或误解等。如果游客不了解这些礼仪规范,就可能在用餐时给当地人留下不礼貌的印象,甚至可能因此受到冷落或排斥。

例如,一些在我国文化中常见的社交用语或行为,在其他文化中可能不适合或被视为不礼貌,如我们常用“随便”“不客气”等语句来表达谦虚、友好,但是这些语言在英语语境中对应“as you like”“don’t mention it”,被视为含糊不清、缺乏诚意。

(三)中英表达混淆

很多人在进行旅游英语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始终无法摆脱自己的母语思维,将汉语语言习惯带入跨文化交际表达,导致语用失误的情况频发。具体来说,中英文的表达混淆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词汇选择的混淆

由于中文、英文之间词汇的含义及其用法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果在交互过程中直接翻译或者套用中文词汇到英文中,误解和歧义就随之产生,如:

—So you didn’t know that I was allergic to this food,did you?(所以你事先不知道我对这个食物过敏,对吧?)

—Yes.(意为“是的”,表达的意思是“我知道这件事的”)

—You didn’t mean that you knew it before,did you?(你不是说你以前就知道这件事吗,对吧?)

—Yes.(此时在语境中表达者想说“我不知道的”,但是“Yes”在语境中表达“我是知道的”的含义)

类似的语用失误就是对中英文使用的混淆,部分英文不能以标准的汉化形式进行翻译或理解,因此,在产生语用失误时,交流双方可能都会引起不适,造成不愉快的体验,严重时还会使游客之间产生纠纷、发生投诉事件,进而影响广大游客的旅游体验。

2.句子结构的混淆

中文句子重视意合,较为灵活,而英文表达强调形合,结构很严谨,强调主谓一致、时态与语言正确使用等,如果在跨文化交际中直接套用中文句子结构,容易出现语言生硬、不自然等问题,甚至还会有严重的语法错误。如在进行文化现象介绍时,不考虑英文表达习惯,将“让我们做鸟类的朋友”翻译为“Let’s do the birds friend”,这种表达不符合英文语法要求,正确的表达应该是“Let’s be friends with birds”,所以只有在对中英文句子结构差异产生全方位了解的情况下,才能避免语用失误的出现。

3.语境理解的混淆

中英文相同的词汇、句子在不同语境下可能呈现不同的含义,如果在跨文化交际中未能充分地理解英文语境下的文化内涵、交际规范,也会出现语用失误。

三、避免旅游英语中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措施

(一)旅游服务单位整改

旅游中跨文化交际是一种社会行为,包含信息的编译码过程、语言和非语言交际的运用、文化差异的感知与理解、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等多个环节,为减少此过程中的文化交际语用失误,旅游相关部门必须强调旅游行业英语水平的重要性,并且要求从业人员规范用语、规避失误,其间对服务进行全方位的整改,制定全新的就业者审核标准,保证从业人员都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此过程中,需强调从业人员对各个国家的社会风俗进行全方位的探索。

首先,从业人员需主动地收集各国的基本文化习俗、社交礼仪、宗教信仰等方面的资料,通过阅读书籍、浏览专业网站的方式获取信息,旅行社也需定期组织文化交流活动,在交互中深化对各国社会风俗的全面认知,避免在未来的服务中产生交际语用失误和文化冲突。从业人员还可以去目的语国家实地考察,亲身体验当地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此外,还要学习以往旅游服务中的跨文化交际案例,从中总结教训、吸取经验,清晰地认识到不同文化背景下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对其进行有效的规避。

同时,还要做好跨文化交际宣传工作,借助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官方的网络平台,掌握一些有关于国外语言、文化的知识,避免旅游跨文化交际中低级失误的出现,以提高交际的效率与质量。

最后,旅行社在完成内部的宣传后,还需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外部的宣传工作,向国内外游客展示旅游目的地的文化魅力、丰富资源,用这样的方式继续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并进一步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下游客之间的相互交流,使之了解尊重彼此,从而避免产生语用失误。

(二)加大语用培训力度

旅游单位是旅游英语中跨文化交际的主体,其专业素养对旅游业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在日常工作中,旅游单位必须对从业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包括英语口语和听力训练、不同国家地区文化习俗与社交礼仪的学习以及职业素养训练[4]。首先,为保证从业人员能在工作过程中顺利、准确地与游客交流互动,需增加基础英语训练量,让从业人员在进行专业词汇、专业表达方法学习的过程中,具备精准传递信息与情绪价值的能力,消除与外国游客之间的沟通障碍。其次,借助组织模拟演绎活动、现实案例分析等方式,让从业人员深入地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游客的实践需求,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掌握技巧,提高他们在日常工作中随机应变的能力。最后,旅游单位还应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职业素养培训。从业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尊重游客,热情周到、细致入微地为游客提供服务,通过培训,可以帮助从业人员树立正确的服务观念,提升他们的服务质量和游客满意度。从业人员在参加培训的过程中,还能拓宽视野,增强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在面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游客时的适应性和专业性。此外,从业人员还能在线上平台中相互学习、交流,也可以分享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在交互中共寻解决方案,最终共同营造良性的职业成长环境。

(三)活用软件信息工具

在信息时代,旅游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目标,还可以通过创设良好的英语语境来实现。在信息化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手机、电脑中都有与游客现实生活密不可分的软件,旅游单位可以在微信、微博等信息平台为游客提供英语交际服务。例如,游客在报团成功后通常会关注相关账号,旅游单位则通过账号定期发布旅游目的地的文化介绍、景点讲解、当地风俗等信息,帮助游客更好地了解与适应目的地的文化环境,并为他们提供在线的咨询服务,为游客解决他们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保证交际的顺畅。例如,“蓝天旅游”在社交平台上积极地为游客提供英语交际服务,游客在报团成功后关注旅行社的官方账号,旅行社通过这些账号定期发布关于旅游目的地的文化介绍、景点讲解、当地风俗等信息,内容以中英文双语形式呈现,确保游客能够轻松地理解并融入当地文化。在正式旅游前,旅游单位组织线上的英语交际活动,邀请游客、导游共同参加,以此提升游客的口语表达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旅游英语中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探讨,对这一现象形成了深入的了解,也挖掘出了其对旅游行业发展的潜在影响。语用失误不仅可能阻碍有效信息的交流,还可能损害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在实际应用中,旅游从业人员需加强对不同文化背景、语言习惯的了解,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避免出现因文化差异和语言使用不当导致的语用失误。

参考文献

[1] 彭云霞.信息化时代的旅游英语中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分析[J].数字通信世界,2022(3).

[2] 刘亮.旅游英语中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分析[J].英语广场,2022(2).

[3] 邓雨露.信息化时代的旅游英语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分析[J].当代旅游,2021,19(32).

[4] 李利.基于信息化时代的旅游英语中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分析[J].中国新通信,2020,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