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红色旅游已成为出游新亮点,促进红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红色旅游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双峰县有丰富的红色资源,但面临一些制约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困境。本文通过对双峰红色旅游发展现状的研究,从科学整合旅游资源、健全旅游基础设施、精心设计旅游产品、培养与引进专业人才、政府加大宣传力度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实现双峰经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双峰县;红色旅游;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立足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将红色旅游深度融入乡村振兴,不仅能优化当地产业结构,让红色旅游经济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助力经济增长,更能发挥红色文化的教育作用,弘扬革命精神,培养新时代青年的爱国主义精神。双峰县是一片红色热土,在各个历史时期涌现出一大批英雄志士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孕育了厚重的红色文化,造就了大量的红色旅游资源。本文立足研究双峰红色旅游资源,希望能够为该县推进乡村振兴蓄力赋能。
双峰县位于湖南中部,总面积1 596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全县总人口87.65万人。双峰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其文化底蕴厚重,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形成了“古色”“红色”“绿色”三大旅游特色,拥有曾国藩故居富厚堂、三国蜀相蒋琬故里、元代著名文学家冯子振墓等“古色”旅游资源;拥有水府庙水库大坝、文化名山黄巢山、雷锋山等“绿色”资源;双峰更是一片深具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如蔡和森纪念馆、蔡和森蔡畅故居光甲堂、“英雄母亲”葛健豪葛氏宗祠、鉴湖女侠秋瑾故居,以及衡宝战役青树坪战斗崇丰烈士墓、大托烈士墓、盐井烈士陵园、东湾地下党支部陈列馆、中共湖南省工委旧址、曾华湘等烈士墓等。双峰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了历史革命遗址、革命英雄故居、纪念场所和人造景观等各类有形红色旅游景点30多处。双峰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2年全县接待国内游客481.99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8.92亿元,接待入境游客177人次,实现国际旅游收入2.69万美元[1]。旅游资源为双峰县财政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双峰红色旅游资源的特色和优势吸引了众多的外地和本地游客,有效地促进了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然而其红色旅游产业发展与韶山、宁乡等地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一)旅游资源挖掘的深度和资源整合效应不够
双峰红色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纪念馆、故居、陈列馆和遗址等,各红色景区开发模式大同小异,每个景点背后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不全,红色景点、文物和遗址背后独特的动人故事和精神内涵挖掘不够;红色景区开发与周边自然风景资源产生的联动效应不明显;重视单个景区的开发,对从乡到镇到县域整体性全局性规划高度不够,未形成完整的旅游线路。
(二)旅游景区建设及周边配套服务满意度低
发展旅游需要有特色的资源、便利的交通、舒适的环境、满意的服务等。双峰红色旅游资源大多分布在各个乡镇,而乡镇道路狭窄崎岖,各景点之间未开通旅游专车专线,游客只能自驾,加重高峰期道路压力,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另外,除了对蔡和森蔡畅故居光甲堂、秋瑾故居、双峰烈士公园等少数红色景点进行了重新修缮之外,大部分红色景点只保持了基本维修;景区内也没有融入现代多媒体和视觉科技等,游客参观红色历史文物和遗址仍然以静态式游览为主,即隔着玻璃看、听人讲述,因而互动性差,体验感低;景点周围缺乏餐饮、住宿、娱乐设施、购物场所和医疗服务等必要设施,无法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多样化需求,从而导致游客满意度低。
(三)旅游产品单一影响游玩热度
通过对双峰红色旅游产品调研整理发现,双峰县红色景区仅为游客提供红色文化观光型旅游产品,旅游产品开发单一,数字化程度不高,缺乏独特且有吸引力的品牌产品。纪念馆红色文物简单陈列,讲解员解说词单调乏味,对旅游产品背后的红色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游客的感官体验欠佳,缺少旅游趣味性。在旅游路线方面,双峰县推出了东、南、西、北四条党史旅游路线产品,四条路线都以红色党史学习为主题,但存在红色加绿色旅游融合、红色旅游产品与区域旅游环境融合、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之间优势互补和客源共享等未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影响游玩热度的提升。
(四)专业人才不足影响旅游品质
随着红色旅游业和互联网平台的快速发展,对红色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而当前双峰面临较为严峻的人才供需失衡和流失率高等问题。双峰缺乏专业能力强、学历水平高和文化素质高的红色旅游从业者,尤其缺乏专业的红色旅游开发人才、管理人才;景区管理较松散,后勤保障人员严重不足,讲解员专业能力欠缺,对当地红色人物、故事和背后的红色精神了解不够,讲解情感投入、生动性和互动性不足,未能让游客留下较深的印象。双峰受其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制约,红色旅游高素质人才培养和引进困难,当地人才不断外流,高素质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双峰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拦路虎”。
(五)政府宣传投入不足影响景点的社会影响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部门逐渐加强在旅游方面的宣传投入。近年来,双峰以“家国天下 富厚双峰”为形象主题,在全县营造“家”文化氛围,制作双峰文化旅游宣传片和宣传画册,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旅游节会活动,利用电视、微信公众号和抖音进行宣传,越来越多的景区景点印制了旅游宣传资料。但由于经费、专业人才缺乏等原因,宣传的效果不理想,全县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如全县有多家AAAA级景区,但接待国内游客的人次和带来的财政旅游收入没有达到预期,这与政府投入宣传的广度和力度严重不足相关。
(一)科学整合旅游资源
有效地整合相关资源,扩大旅游范围,既可聚少成多,充实丰富旅游内涵,又能集聚优势,形成自身特色,增强发展合力。双峰是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丰富,但资源集聚程度、区位和经济水平一般,因而科学地整合全县旅游资源是发展双峰红色旅游的必要条件。将双峰原有的红色旅游资源、乡村旅游资源和自然资源进行综合的治理、保护和修缮,完善景区产业结构,提升风貌。基于双峰红色旅游资源东多南少、西北均匀分布的空间分布特点,东部需要重点开发蔡和森蔡畅故居光甲堂、秋瑾故居、唐群英故居树德堂;西部和北部可以分别打造主题为青树坪战役、地下党支部陈列馆的红色旅游观光景点。此外,可以加强红色、绿色资源结合,穿插水府庙旅游区和九峰山等自然旅游景点,将各景点连点成线,创建优秀旅游景区,形成蔡和森故里、女杰之乡、青树坪战役和地下党陈列馆旅游体系。双峰东临湘潭,北接娄底,南通衡阳,交通便利,因此可以加强跨地域红色旅游景点之间合作,依托湘潭韶山毛泽东故居、衡阳湘南学联旧址,开通韶山双峰、衡阳双峰红色旅游专线巴士,最大限度地实现红色旅游资源地区之间衔接,丰富旅游路线开发,共同促进红色旅游的发展。
(二)健全旅游基础设施
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是实现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红色景点周边交通闭塞,给游客出行带来不便,需要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如扩宽乡村小道,开通县内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在各景点之间设置红色旅游专线大巴;可以建立景区服务中心,加快建设各景点周边吃、住、行、游、购、娱等配套服务。同时,政府对其经营者进行统一规范的管理,确保卫生和食品安全;并且定期开展专业培训班、讲座,提高经营者的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开展丰富的美食和娱乐活动,为游客提供更加全面、细致的服务。此外,可以大力加强景区修缮和内部建设的数字化水平,数字化赋能成为旅游业复苏的一个亮点,也为红色旅游业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利用LED时空隧道、VR导览和屏幕互动技术等现代高科技手段,通过VR全景图、图文、视频、语音等形式将景区背后的故事和精神展示给旅客,让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红色历史和人物带来的视觉冲击。此外,政府不仅要积极地制定政策和加强财政拨款的管理,更要充分地发挥其统筹协调的作用,引导各企业和机构参与融资,拓宽融资渠道,解决乡村红色旅游产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
(三)精心设计旅游产品
精心设计旅游产品,完善旅游产品结构是提高旅游产品质量和竞争力的关键。首先,可以依托区位、交通、资源等优势,把全县分散的旅游资源有机地串联起来开发多种旅游产品,开展观光游、红色文化游、亲子游、生态游等旅游方式,加强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等其他旅游形式的融合,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旅游产品,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红色旅游文创产品。其次,可以将红色文化资源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相结合,培育形成具有地方特色优势的红色文化旅游符号[2]。同时,深挖双峰传统民俗文化资源,如双峰杖头木偶戏、双峰溪砚制作工艺、永丰辣酱制作工艺和杏子铺镇泉坝火龙灯等,鼓励当地民众积极学习与传承民俗文化,打造具有双峰特色的乡村红色旅游。此外,可以创新红色文化表达方式。数字技术的突破性发展给开发、利用、保护、传播红色资源带来新的机遇[3],运用新理念、新内容、新技术赋能红色旅游,开展红色研学精品课程建设,利用现代化技术打造智慧旅游景区,调动游客的多感官体验,更能使游客产生情感共鸣。最后,需要树立品牌观念,打造旅游精品。红色旅游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课堂,双峰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应深入地挖掘蔡和森精神、女杰文化和青树坪战役三大主题,重点打造蔡和森烈士追忆缅怀游、女杰文化体验游、青树坪战役革命精神研学游,打造独特的双峰红色旅游品牌。
(四)培养与引进专业人才
人才是建设现代旅游业体系、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推动力。红色旅游专业人才是实现乡村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人才培养、引进和专业队伍建设是发展红色旅游的重中之重,要夯实红色旅游人才基础。首先,可以在政府支持下,借助高校教育资源,在高校创办免学费的红色旅游人才定向培养班,同时定期对村干部和景区工作人员就红色旅游开发、管理、营销等方面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对一些相关窗口的从业人员要进行严格的培训,提升个人素质,提升服务质量,建立起长期晋级培训机制,让员工有发展的空间和成长的机会。其次,可以加强与其他红色旅游景区之间交流学习,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调研,学习先进的乡村红色旅游开发经验、组织管理技能和营销手段。最后,可以借助财政拨款和多渠道集资,提高红色旅游专业人才的薪资和福利待遇,破解人才不愿来、留不住的困境。
(五)政府加大宣传力度
政府全面策划,有计划地组织实施系列活动,保证宣传定位的准确性,提高全县旅游资源的曝光度和影响力,如通过向媒体提供旅游目的地新闻稿件,在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媒体上发布旅游项目、景点推荐,引起公众的关注;通过策划有趣、独特的活动提高吸引力;制作旅游推广视频,并上传至各大视频网站,增加视频的曝光率;建立官方旅游网站和社交媒体账号,利用搜索引擎优化技术,增加网站流量和曝光度;与航空公司、酒店、旅行社等合作,共同扩大宣传覆盖面;通过游客的正面评价、分享和推荐,提高目的地的口碑和美誉度。
红色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是我国不断进步前行的力量源泉。立足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把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经济,让红色旅游经济成为双峰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当前,双峰红色旅游仍处于发展初期,可以通过科学整合旅游资源、健全旅游基础设施、精心设计旅游产品、培养与引进专业人才、政府加大宣传力度等措施加快把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促进乡村红色旅游业的高速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
[1] 娄底市统计局.娄底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3-03-24.
[2] 宋河有.红色文化旅游符号培育:基因挖掘、氛围营造与产业带动[J]. 理论月刊,2022(11).
[3] 王再新,梁琼.数字技术视域下红色资源的视听化呈现及其教育传播路径[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