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新人视域下高校基层学院思政领航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2024-08-03 00:00:00孙靓黄文泽徐鹏宇
江苏高教 2024年7期

【摘 要】 实施时代新人培育工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时代向高校提出的育人要求。在此背景下,当前高校基层学院思政工作面临着教育理念不清晰,思政思路方法不得当;教育体系不够健全,体制机制建设存在不足;育人主体协同育人效应发挥不足,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等带来的挑战。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深入挖掘培养时代新人所蕴含的育人逻辑,构建符合高等教育层次要求的思政育人模式,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发挥思政领航作用;坚持三维育人,凝聚强大育人合力;发挥主体作用,推动协同育人常态化。

【关键词】 时代新人;思政领航;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章编号】 1003-8418(2024)07-0121-04

【文献标识码】 A【DOI】 10.13236/j.cnki.jshe.2024.07.016

一、“时代新人”理念对高校思政育人的价值意蕴

建党百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和水平、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发展、构建共同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大格局;要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快构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实施时代新人培育工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2]。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中国青年的奋斗目标和前行方向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三全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4]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培养具有开阔视野和坚定信仰的时代新人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历史使命[5] [6]。“时代新人”解答了高校“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全局性、根本性问题[7]。培养时代新人进一步丰富了立德树人的内涵,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行动方向、提供了科学遵循。

时代新人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对人才培养要求的概括。“时代新人”内涵丰富,其最直接的表述为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担当者,其他提法包括走在新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8]。解读时代新人的科学内涵可以从两个维度来理解:一是时代之新。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处在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决定了青年担当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广大青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和共产主义信念,意气风发地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二是要求之新。时代新人要具有理想信念、家国情怀、道德品行等素质,同时要具有奋发向上的蓬勃精神,更要能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奋勇前进,能为实现民族复兴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在思想和实践两个维度认识到自身的使命和责任,具有敢于担当的品格和实干精神。

二、“时代新人”视域下高校基层学院思政工作面临的困境

当前,各高校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通过多种方式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深化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全面推进思政课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索有效机制,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因此,培育时代新人,很多高校已经展现了很好的做法,但是从育人效果来看依旧存在一些问题。

(一)教育理念不够清晰,思路方法不得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一重要论述表明,培养时代新人既是思政课的育人目标,又是思政课把握时代脉搏的集中表达;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又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特征。但当前,如何准确把握培养时代新人的全方位要求和新时代大学生的多元主体特征进而推进教育理念创新,是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又一现实困境。在信息多元化时代,大学生群体容易受到互联网上西方价值观碎片的影响,尤其是“00后”大学新生,往往个性鲜明,勇于追求个人价值,更容易迷失在自由心态、功利心态中,对个人价值与社会发展的协调统一认识不足,理想信念、担当精神达不到时代新人的要求。而传统教学多采取课堂灌输的方式,教学内容上较少解决大学生实际困惑,学习过程中互动不足,无法让新时代大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和理论升华,激发学习主动性[9]。高校大学生大多来自不同的地区,区域间经济、文化等差异较大,结合各学院学生所学专业间的差异、教育对象的特点要求,增强价值引领,从学校、学院层面推进时代新人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创新,是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应然之举。

(二)教育体系不够健全,体制机制建设存在不足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在“十四五”时期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把立德树人作为“十四五”时期和未来更长一段时期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根本任务,再次凸显出立德树人的重要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教育本质属性的本质规定,是高校工作的责任,但由于职责框定、部门划分等因素,各工作条线往往分别在不同地点、不同形式独立地开展育人工作,未形成合力[10]。思政教育体系顶层设计的缺乏使育人作用的发挥出现了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很多高校、学院对思政理论教育实践上不够重视,没有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有效探索多渠道的教育模式,缺乏集中领导,参与层级不够,育人影响力无法充分发挥。在体制机制建设方面,高校在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进程中,探索建立上下贯通的“三全育人”工作领导体制,但是培养时代新人的长效机制尚不健全,优秀育人举措未制度化,有效、可量化的考评机制、反馈机制尚不完善,影响了育人成效。

(三)育人主体协同育人效应发挥不足,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但思政课教师的话语权随着大数据背景下海量信息的共享而削弱[1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12]。因此,除课堂主渠道外,充分发掘育人资源,联合多元主体,建立协同育人机制是新时代高校铸魂育人的应有之义。然而,由于育人观念淡薄,存在部分育人主体未能充分认识到自身育人职责,作用发挥较弱的现象[13]。部分育人主体缺乏思政教学经验,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育时生硬化、碎片化,以致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互为补充的效果较弱。时代新人的培育过程是整体性的,应当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整体推进,充分考虑思想政治教育各种内容、要素、方法、载体等方面的整体协调,但是育人资源碎片化,难以保证学校、学院、社会、企业等各方育人力量之间的联系和平衡,或是受限于体制机制不健全等,育人主体相对独立地开展育人工作,缺乏统筹协调,联动优势发挥不足。

三、时代新人视域下思政领航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

深入挖掘培养时代新人所蕴含的育人逻辑,构建符合高等教育层次要求的思政育人模式,以新思政观引领改革,着力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方能解决大学新生到时代新人的培育问题。

(一)加强顶层设计,发挥思政领航作用

美国学者海尔布隆纳认为:“思想和行动在生活经历中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思想提供了对过去的理解,我们以它指导我们的行为,行为体现了思想向未来活动的转化。”[14]海尔布隆纳提出,要在思想和行为的现实情况下深刻理解理论学习与本领增强之间的辩证关系。培养时代新人,应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将培养时代新人理念融入思政教育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创新协同的育人机制,引导青年将理论学习和本领提升相结合。高校基层学院应坚持立德树人使命,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遵循,聚焦时代新人培养目标,多措并举加快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统一部署,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实际需求与时代特点,坚持思政教育模式创新,实施“时代新人培根铸魂工程”,强化价值引领和价值塑造,落实相应责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育人创新机制,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培养又红又专、基础扎实、素质全面、能力突出、创新进取、适应未来社会复杂变化的拔尖创新人才。

(二)坚持三维育人,凝聚强大育人合力

人的全面发展是长期性与阶段性的辩证统一,是德智体美劳整体性、系统性的发展。培养时代新人,其基本要素主要集中在理想信念、本领才干、担当责任等方面,要考虑人的成长发展的不同阶段各方面素质发展的综合性、协同性,需要高校以及全社会内外部各要素对照时代新人的标准协同努力,通过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心怀“国之大者”的重要论述,高校基层学院应通过创新育人模式,统筹校内外育人力量,发挥校外和校内专家教师作用,调动各界力量参与育人协作,梳理专业能力培养中的思政教育元素,让专业知识传授承载思政教育功能,在进行学科历史沿革介绍和学术意识传授中实现“专业个性化”思政教育,通过历史教育带领学生揭示规律,通过国际教育开阔学生视野,通过责任教育引导学生学会担当,通过实践教育增强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加强新人的德育与全面发展,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互为补充,实现三重维度协同育人。

(三)发挥主体作用,推动协同育人常态化

高校培养时代新人是教育改革的使命,育人效果是否明显,关键在于学生主体是否发生变化。思政教育作用的发挥,需要专家教师作为“领航员”,把握方向,站稳立场,把学生引入正确的航道。高校基层学院以培养时代新人为目标,可通过各类活动载体,坚持专家教师领航性和学生主体性,实现“发掘学生需求-教师领航讲授-师生互动交流-反馈提高实效”的良好闭环,发挥专业引领优势,聚集共生共融效应,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长期追踪学生成长历程,关注知行转化环节,为参与者提供实践机会,在能力提升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社会、国家的责任感。长远来看,培育时代新人需要建立有效工作机制,搭建有效育人平台,推进基层学院协同育人常态化。平台持续为每一届学生服务,以制度建设推动这一育人模式的常态化,秉承守正创新的基本原则,以学生为中心,构建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思政领航协同育人模式培养时代新人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价值引领能否真正被学生认同,并促进他们的知行统一。大学生对时代新人理念与素质的接受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从认知到内化再到外化的过程。因此,把握学生的认知结构、价值需要,激发学生内生学习动力尤为重要,这也是这一创新模式常态化发展的关键。要把问题导向贯穿教育全过程,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讨问题,争取做到“人人都是新时代新思想学习者、个个都是新时代新思想践行者”。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新华日报,2021-07-13(01).

[2]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激励高校师生砥砺前行[EB/OL].(2021-04-20)[2024-01-2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7570096032253196&wfr=spider&for=pc.

[3]习近平.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 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EB/OL].(2022-04-25)[2024-01-20].http://m.news.cn/2022-04/25/c_1128595417.htm.

[4]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5]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EB/OL].(2020-04-28)[2021-06-03].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moe_1407/s253/202005/t20200511_452697.html.

[6]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负责人就《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答记者问[EB/OL].(2020-05-15)[2024-01-21].http://www.moe.gov.cn/jyb_xwfb/s271/202005/t20200515_454769.html.

[7]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01).

[8]刘建军.论“时代新人”的科学内涵[J].思想理论教育,2019(02):4-9.

[9]尤月兰,任晓博.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高校培养“时代新人”的探索与实践[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20,41(05):82-87.

[10]高锡文.基于协同育人的高校课程思政工作模式研究——以上海高校改革实践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4):16-18.

[11]龚萱.大数据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的再提升[J].高教论坛,2020(06):4-6.

[12]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1).

[13]彭龙.全面发展视野下的大学生领军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江苏高教,2020(10):111-114.

[14](美)罗伯特·L·海尔布隆纳.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M].马林梅,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16:56.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eadership

and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Generation of Young People

Abstract: It is the requirement of the times to carry out the new cultivation project to train socialist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with all-round ability in areas of morals, intelligence, physical fitness, work and aesthetics. At present, the cultivation of "new generation" in basic colleges of universities is faced with the challenges brought by unclear education concept, improper political thinking methods, imperfect education system, insufficient physical mechanism construction, lack of cooperation among education bodies and shortage of policy support. To cultivate the new generation who are worthy of the important task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we should deeply delve into the education logic contained in the cultivation of new generation, construc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ode that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higher education level;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top-level design and play the rol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eadership; we should adhere to three-dimensional education, forge strong cohesion in education, bring the roles of education bodies into full play, and promote the normalization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Key words: new generation of young peopl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eadership; collaborative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