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聚焦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和文学表达的知识习得、能力提升等,有助于学生文化自信、语言运用和审美创造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发展。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语文新课标为指引,把握语文新课标提出的具体要求,设置明确的单元学习目标,注重真实情境的创设及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真正把“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落到实处。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16-0074-03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属于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把“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落到实处呢?教师要注重对语文新课标的解读,把握语文新课标对不同学段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要求,明确“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原则,结合具体课文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一、“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课标解读
语文新课标对不同学段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提出了不同要求。这些要求具有明显的梯度性特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语文新课标,第一学段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共有三个学习内容:其一,通过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其二,通过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感受大自然的景色美和变化美;其三,通过阅读,初步体验文学阅读的乐趣。通过解读,可以发现,语文新课标对学生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相关要求既浅显又深刻,其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精神成长,培育学生审美意识,引导学生创意表达。
二、“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原则
基于语文新课标的理念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低年级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创设真实情境
低年级学生正处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起步阶段,阅读和表达的兴趣不高,自主阅读与表达的能力也较弱。基于此,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情况,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以激发学生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欲望,为学生阅读和表达能力的逐步提升奠定基础。
(二)整合阅读方法
阅读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因此,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课文的基本方法,如圈、点、勾、画、思、读、说,等等。另外,还要注重整合这些阅读方法,通过朗读、讲述、评议等多种方式,带领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三)引导自主阅读
文学阅读的过程是建构文本意义的过程。虽然低年级学生的阅读经验不足,但是他们有自己独特的阅读方法。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阅读过程,指导学生正确运用阅读方法,帮助学生直面文本,在自主阅读中逐步体会文本的语言内涵,感受文本的语言魅力,从而逐步提升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能力。
(四)明确教学目标
明确的目标是提升学生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能力的前提条件。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对阅读一篇课文要达到哪些目标、采取怎样的阅读方法、重点关注哪些内容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另外,还要注重对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体会,把提升学生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能力的教学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三、“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课堂实施
基于语文新课标的理念和阅读教学的原则,下面以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谈谈实施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教学的思考。
(一)依据课标、教材和学情,制订单元学习目标
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革命先辈”,围绕这一主题编排了《八角楼上》《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刘胡兰》四篇课文。课文主要介绍了革命领袖、革命英雄的感人事迹,目的是引导学生向革命领袖、革命英雄学习,继承党的优良革命传统,弘扬革命文化。从选文内容和目标定位来看,本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依据语文新课标,第一学段“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之一是“阅读并学习讲述革命领袖、革命英雄、爱国志士的童年故事,表达敬仰之情和向他们学习的愿望”。
本单元语文要素是“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由于课文内容距离学生生活较远,统编语文教材在课后练习和口语交际板块中为学生提供了理解词语的不同路径(见表1)。教师要利用好教材的助学系统,通过对重点词句的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把握课文内容。
二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借助拼音朗读课文的能力,但是在长句子的朗读上还存在困难。要让学生能够借助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就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这就要求教师以关键词语为支架,以讲述为方法,通过字词的讲述实践来实现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教学目标。本单元的表达要素是“按顺序讲清楚图意;认真听,知道别人讲的是哪幅图的内容”。基于教材及学生特点,在语文新课标指引下,教师把本单元的学习目标确定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借助课文插图或者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在阅读中感受革命领袖、革命英雄的精神,并把他们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在讲故事和听故事中对英雄产生敬意。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单元目标的确定,能使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路径更加清晰明确,有助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目标在课堂的落实。
(二)创设真实任务情境,开展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活动
真实,指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对学生来说是真实存在的,是学生在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在语文教学中创设真实情境,可以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探究,帮助学生积累必要的语言知识,促进学生阅读与表达能力的提升。本单元编排的四篇课文主要讲述了革命领袖、革命英雄的光辉事迹,值得学生学习与传颂,但是由于这些事迹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且具有一定的角色性与时代性,学生很难理解其深刻内涵。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课文中人物的精神品质,教师要提供必要的背景资料,以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基于此,本单元教学可以遵循“先输入再输出”的思路,先给学生提供一些与课文中的人物有关的材料,以拓宽学生的阅读空间,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再通过“讲”这种方式,促进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的深刻理解。结合课文内容,教师在教学时创设“伟人故事我来讲”这一真实的任务情境:“我们之所以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与革命领袖、革命英雄的无私奉献是分不开的。向革命领袖、革命英雄传达崇敬之情的方式有很多,其中把他们的事迹讲给大家听就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那么,怎样才能把他们的故事讲好呢?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伟人故事我来讲’活动,选出我们班的‘故事大王’,欢迎大家踊跃报名!”
在这个任务情境中,学生先阅读单元的四篇课文,了解每篇课文分别写的是哪位革命领袖、革命英雄的故事。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先边读边关注课文中与人物精神品质有关的词语,并运用多种方法来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感悟人物的优秀品质。在读懂课文后,再借助理解或者积累的词语,向大家讲述革命领袖、革命英雄的故事。为了促进单元核心目标在课堂的落实,教师可以让学生依据文本提供的阅读材料,任选一位革命领袖、革命英雄,借助故事中的关键词语,把他(她)的故事讲给大家听。结合单元学习目标,教师可以把这个大任务分解为三个子任务。
【子任务一】这些名字我知道
先出示与课文中的人物相关的图片,让学生看一看、认一认,初步认识这些人物,知道他们的名字;再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根据题目将这些人物与课文一一对应起来,说一说他们分别是谁;然后,让学生通过讨论、分享等方式交流这些人物的生平事迹,获得对革命领袖、革命英雄的初步印象,发掘他们身上共同的优秀品质;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与课文中的人物具有相同精神品质的其他人物,为讲好故事做好准备。
【子任务二】这些事迹我了解
要讲革命领袖、革命英雄的故事,就要对他们的事迹有一定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弘扬革命文化,传承革命精神。为了帮助学生了解人物事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扫清阅读障碍。在学生读完课文以后,教师为学生搭建“读完文章,我知道了……”这一句式支架,帮助学生获得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不同课文的学习要求不同,教师要带领学生重点关注课文中具有提示性质的词语,为学生讲好人物故事奠定基础。
如教学《八角楼上》一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描写环境、人物的词语,让学生借助词语想象画面,讲一讲毛主席是怎样工作的;教学《朱德的扁担》一课时,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动作描写,初步感受动宾短语的特点,并借助词语把朱德同志与战士们一起挑粮的故事讲好;教学《难忘的泼水节》一课时,引导学生关注与周总理相关联的描写,把周总理与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故事讲好;教学《刘胡兰》一课时,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并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这样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可以培养学生借助词句讲述故事的能力。
【子任务三】这些故事我来讲
讲好故事的秘诀在于掌握其中的关键词句,体会它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在学生获得对课文内容的初步感知以后,教师让学生任选一篇自己喜欢的课文,并讲一讲课文中描写的人物事迹。如教学《八角楼上》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借助课文插图,抓住“单军衣”“薄毯子”“竹椅”等词语,感受这些物品单、薄、凉的特点,体会当时条件的艰苦;再让学生结合“寒冬腊月”“深夜”等词语,想象并感受环境的恶劣;最后,让学生抓住“每当”“夜幕降临”等词语,明白毛主席白天要斗争,晚上还要写文章,每天都如此的辛苦,从而激发学生对毛主席的敬仰之情,在讲故事时情感更充沛、语言更生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依据课文内容,为学生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兴趣和积极性,逐步提升学生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能力。
(三)注重学习任务评价,提升学生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能力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基于此,教师可以从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方面绘制具体的评价表(见表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依据学习内容制订明确的评价标准,让学生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指向更加明确。需要指出的是,评价时,教师要从多个角度出发,组织多人参与评价,以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学习质量全面提升。
综上所述,针对“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教师要以语文新课标为指引,把握语文新课标提出的具体要求,通过真实的任务情境驱动学生学习,注重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真正把“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落到实处。
[ 参 考 文 献 ]
[1] 王会玲.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探究[J].新课程研究,2023(21):102-104.
[2] 张春娟.基于“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教育艺术,2023(8):45,47.
[3] 王巧月.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主题单元整合教学:以小学语文为例[J].天津教育,2023(24):167-169.
[4] 杨静.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研究的回顾、现状及反思[J].教学与管理,2023(27):76-82.
[5] 郑颖颖.基于数字化的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实践:以“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为例[J].亚太教育,2023(15):110-112.
(责编 蔡宇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