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大单元教学,促核心素养落地

2024-08-03 00:00:00范巧燕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4年6期

[摘 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大单元教学够将单篇文本进行有机整合,突出主题思想,体现语文课程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时,教师要根据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通过理清单元主题思想、设定明确目标、开展多样化活动、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广泛的语文实践活动,理解革命理想与信念的丰富内涵,受到红色革命文化的熏陶感染,自觉传承革命文化。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16-0068-03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明确指出:“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加强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促进知识结构化。”以大单元教学为导向的课程改革,能够优化课程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也明确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因此,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大单元教学方法和策略。本文以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谈谈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一、明确单元内容,理清单元主题思想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紧紧围绕“理想和信念”这一人文主题展开,精心编排了四篇课文:《古诗三首》(包括《马诗》《石灰吟》《竹石》),以及《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和《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理想与信念的内涵和价值,受到思想的启迪、情感的熏陶。

这四篇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涵盖了古诗、回忆录、演讲稿和小说等多种文学样式。

通过学习这四篇课文,学生可以全面了解理想和信念在不同文学样式中的表现,进一步认识到理想和信念对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体会课文中所表达的精神内涵,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信念,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设定明确目标,推动核心素养培养

在大单元教学中,明确的目标是推动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教师要根据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制订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以便引导学生有序、深入地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具体目标见表1。

通过以上三个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有效地引导学生开展各种语文实践活动,实现对“理想和信念”主题的深入探讨和体验。

三、开展多样化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度

(一)活动一:以诗会友,悟信仰

1.诵读古诗,说信仰

对古诗的教学,首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并理解三首古诗的内容,特别要注意读准字音;鼓励学生相互分享他们所收集到的诗人的资料,这有助于他们对诗人有更深入的了解。其次,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古诗,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感受到马的矫健、石灰的清白以及竹石的坚韧。这些形象不仅富有生命力,而且是诗人的志向和信仰的具体体现。因此,在朗读过程中,要让学生尝试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的信仰。最后,引导学生将自己想象成诗人,设身处地地体会诗人的心境,再次朗读古诗。这种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领略古诗的魅力。

2.创作诗歌,表信仰

在对古诗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感悟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尝试进行诗歌创作。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不同的诗歌形式,如现代诗、古体诗等,表达自己对理想和信念的理解和追求。在创作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二)活动二:故事分享,传信仰

1.讲述英雄故事,传承信仰精神

在教学《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故事讲述活动。先让学生分组,选择一位心目中的英雄,如董存瑞、雷锋等,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了解英雄的事迹和精神;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悟,讲述英雄的故事,传递信仰的力量。

2.撰写英雄事迹,坚定信仰

在故事讲述后,教师引导学生将英雄的事迹进行整理,撰写英雄故事。在撰写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突出英雄人物的信念和精神。通过这种活动,学生能更加深入地理解英雄的精神内涵,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

(三)活动三:阅读分享会,品文化

在阅读分享会中,学生要综合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开展阅读分享活动。学生可以邀请同学和老师参加,分享自己阅读过的红色经典作品,如《红星照耀中国》《青春之歌》等。在分享会上,学生要关注人物的外貌、神态、言行,体会人物的品质,受到革命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在分享的过程中,学生能深入感受到革命文化的魅力,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同时,分享会这种形式,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四)活动四:制作红色诗集,展才华

制作红色诗集的目标,是让学生与合作伙伴共同探索和研读红色诗词,制作出一本充满理想和信念的诗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感受其中蕴含的革命情怀,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其一,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些经典的红色诗词。这些诗词既要反映我国革命历程中的重要事件,也要展现革命前辈英勇奋斗的精神。教师要提前对这些诗词进行深入解读,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背景知识。其二,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深入感受革命情怀,了解革命前辈的英勇事迹,体会他们在艰苦环境下坚守信仰、为国家民族付出的巨大牺牲。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革命的艰辛。其三,教师要鼓励学生对红色诗词进行个性化解读。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不同,他们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也各有特点。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鼓励他们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诠释红色诗词的内涵。其四,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红色小诗集”的制作。这既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总结和提炼,也是他们对红色诗词的情感表达。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确保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富有特色的诗集。其五,教师组织展示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活动五:红色之旅,寻信仰

1.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感受信仰力量

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红色文化,教师可组织一次红色之旅,带领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如革命烈士陵园、红色纪念馆、烈士故居等。在参观过程中,学生能了解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坚定信仰,感受到他们为国家和民族付出的巨大牺牲。通过聆听讲解、观看实物和影像资料,学生能更直观地体会到革命历程的艰辛,从而激发他们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坚定自己的信仰。

2.访谈红色传承人,聆听信仰故事

在红色之旅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与一些红色传承人、革命前辈进行面对面交流。通过聆听他们亲身经历的革命历程,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到革命信仰的力量。这些访谈活动不仅让学生了解到革命历程的真实面貌,还让学生从革命前辈身上学到坚定的信念和为民族事业奋斗的精神。这种近距离的接触和交流,有助于学生将红色精神内化为自己前进的动力。

3.撰写感悟文章,传承信仰精神

在红色之旅结束后,教师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对红色之旅的感悟文章。在文章中,学生可以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敬意、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以及自己对信仰的追求。通过撰写文章,学生能进一步反思自己的信仰,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将红色精神传承下去。

4.开展红色主题活动,践行信仰

在红色之旅的最后,教师要求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红色文化知识和感受到的革命精神传递给更多的同学。教师组织一系列红色主题活动,如红色主题班会、红色演讲比赛、红色歌曲合唱等。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将信仰的力量内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而努力奋斗。

四、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确保素养生成

在大单元教学中,评价应遵循过程与结果并重、主体与客体结合的原则,既要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也要关注他们最终取得的成果;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评价作用,也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以实现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例如,在“制作红色诗集”活动中,教师从诗集是否符合红色主题、内容是否丰富、排版设计是否美观、对诗词的感悟和理解是否深刻等方面进行评价。在确定评价内容后,教师组织一次展示活动,让学生互相评价,分享自己的制作心得,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在评价过程中,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对红色之旅活动的评价,可以包括参观过程中的参与程度、访谈红色传承人的感悟,以及撰写感悟文章的质量等。通过这些评价,考察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程度,以及对革命精神的传承和践行情况。

总之,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对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教学,教师可从课程内容、活动设计、教学评价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教师通过整合单元教学内容,设计一系列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如朗诵红色诗词、分享红色故事、制作红色诗集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信仰精神。

[ 参 考 文 献 ]

[1] 张培亮.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大单元整体教学: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J].江西教育,2023(46):75-76.

[2] 范寒艳.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单元整体教学实践[J].家长,2023(27):67-69.

[3] 鲁聪.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下旬),2023(9):66-68.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