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研究发现,在学龄儿童中,阅读障碍者比例高达20%,这些儿童在进入小学阶段便会遇到学习的极大困难。目前一线教师还没有将阅读障碍问题纳入教学研究范围。一年级学生阅读障碍的主要表现在识字不多、写字潦草、背诵困难等方面。为此,教师要通过观察测量、理解分析等途径,对一年级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筛查,分析产生阅读障碍的原因,并采取追根溯源、读写察觉、水平测试等具体方法进行及时干预,尽早、尽快、尽力帮助阅读障碍学生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一年级;阅读障碍;初筛;干预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16-0019-03
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说:“但凡事情的开头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幼年的教育。人类在幼年时期,人格和个性最容易受到教育的影响,想塑造成什么模样,就可以塑造成什么模样。”学龄儿童从跨入小学的那一刻开始,就意味着他们正式接受学校的教育。一年级这对儿童来说至关重要。在一年级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个别学生语文学习显得非常困难。
一、一年级学生阅读障碍的具体表现
(一)识字不多,总记不住
这些学生是班级里识字量最少的。在识字的时候,他们表现得特别困难,很多生字前一天刚学过,第二天就忘记,好像根本没有学过。他们识字时总是机械地记忆,还会把字形、字音与字义分开,不能进行整体认识。
(二)背诵困难,断断续续
他们在背诵课文时,往往比一般学生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有的甚至无法整段、整篇背诵下来。他们经常背了后面,忘了前面,频繁地出现复读、卡顿的现象。
(三)书写潦草,颠倒反向
这些学生的书写能力都比较差,无法做到端正、清楚、美观。他们所写的字歪歪扭扭,结构松散,笔画潦草,卷面模糊……还有一个现象,无论是拼音还是汉字会出现颠倒反向的现象,“b d p q”经常分不清楚,汉字部件会左右倒置。
(四)写字很慢,作业拖拉
每次最后交作业的往往是这些学生。他们写字非常慢,汉字再现能力很弱,很难快速提取出一个字并把它写出来。
上海市教委倪闽景在《关于阅读,你所不知道的十个“秘密”》一文中指出:儿童阅读困难(阅读障碍)比例高达20%。这说明每5个学生中就有1个存在阅读困难。这需要教师及时给予干预。
二、一年级阅读障碍筛查与干预的意义
一年级的学习顺利与否几乎决定并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学校生活。因此,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及时的阅读障碍筛查与干预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一)要为:落实“青少年读书行动方案”的必然
2023年3月,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深化全民阅读活动的重要部署,进一步推动青少年学生阅读深入开展,促进全面提升育人水平,教育部等八部委联合颁发《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简称“青少年读书行动方案”,足见青少年阅读已成为国家战略层面的要求。而青少年阅读的短板与洼地一定是阅读障碍儿童,因此对阅读障碍儿童的筛查与干预更应引起重视。
(二)应为:全面落实教育教学评价使然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人的智能有八种类型,分别为言语与语言、音乐与节奏、逻辑与数理、视觉与空间、身体与运动、自知与自省、人际交往、自然探索等。人的发展是多元的,如果仅仅因为其某个学科或者某项技能的学习困难或表现不佳就断定学生“弱、差”,有悖于人的发展规律、有违于全面育人的理念。这也是落实新课程评价的要求。
阅读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是个体发展的重要途径。由于学校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大多是以书面文字进行,阅读障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面临诸多挫折。这些存在阅读困难的学生常常被误解,认为他们贪玩不爱学习,学习不专心或懒惰,没有上进心……长此以往,这些学生就会产生一系列的情绪、心态、心理问题。这需要我们尽早筛查与干预。
(三)可为:阅读障碍干预效果现实可行性显然
研究表明:阅读障碍虽是一种隐形障碍,但可以通过适当的干预得到改善。美国萨莉·施威茨博士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阅读障碍儿童的学习困难是可以改善的,早期诊断和有效干预非常重要,因为12岁之前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大脑最具有可塑性的时期。其他研究表明:阅读障碍者虽然在阅读与文字信息认知过程中存在问题,但其他认知能力发展良好,甚至在某些方面有突出表现。比如,李光耀、汤姆·克鲁斯、爱因斯坦……这些名人,他们的童年时期就患有不同程度的阅读障碍。因此,作为教师,要发现这些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甚至是特长、特殊才能。
(四)能为:学校进行阅读障碍筛查干预的应然
目前,一线教师几乎没有将这一方面问题纳入教学研究范畴,更少有实践操作的经验。但是,面对这一群占比不断增长的学生,从全面育人、为党育才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个急需进一步研究的课题。因此,学校进行阅读障碍筛查和干预存在必要性和可行性。学校可通过横向比较、观察测量、理解分析等方式,进行筛查,并及时干预。这些学生不应成为被忽视的一类。
三、一年级阅读障碍筛查与干预的路径
笔者对所教班级的个别学生进行了实践研究,具体过程如下。
(一)观察测量:阅读障碍的现象和疑似表征
对一年级学生,我们通过观察、了解、调查、测量等,初步筛选出班级内疑似存在阅读障碍的学生,并在后期进行动态甄别。我们从识字写字、朗读背诵、专注倾听三个方面快速初筛疑似阅读障碍的学生。
(二)理解分析:阅读障碍的生理及学理因素
根据初筛得出的疑似存在阅读障碍的学生,对其进行多方面的调查了解,如家族遗传、学前教育、视觉听觉、智力因素等。同时,针对导致的阅读障碍的不同情况,进行生理和学理上的归因分析。
(三)干预矫正:阅读障碍的教学干预策略群
我们根据不同原因,制订完整周期的适宜性教学干预与矫正计划,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我们从自我、教师、家长、学校、社会专业机构等五个方面进行干预,为阅读障碍学生提供帮助。其中,教师和家长两个维度为本研究的核心内容。
(四)重塑技能:阅读基础的学龄前能力奠定
通过上述三个环节,我们进行回顾、梳理和总结,从儿童阅读基础入手,提出有效的早期初筛、尽早干预、提早矫正等“三早”原则。同时,将干预矫正的周期由“学龄期”延展为“学龄前—学龄期”,并总结出干预矫正的操作方案。
四、一年级阅读障碍筛查与干预的策略
(一)追根溯源:询问阅读障碍家族遗传
调查研究表明:多数阅读障碍是有家庭遗传基础的。一般父母或兄弟姐妹中有事实阅读障碍的会增加个体成为阅读障碍者的概率。阅读障碍父母的孩子中有25%~50%也是阅读障碍者。这种家庭遗传的特征不一定通过遗传机制直接传给后代,也可能是因环境的浸染而导致某种行为或习惯代代相传。因此,我们可通过家族现状的调查,快速筛查阅读障碍疑似者。
(二)读写察觉:识别阅读障碍表现线索
倾听儿童表达、观察儿童写字,是发现潜在阅读问题最有效,也是最重要的途径。如,儿童说话不流畅,对音韵并不敏感,经常出现字词重复,理解力特别弱的现象。具体表现为:朗读时情绪不安,指读;朗读声音过高或过低,音色单调,不能清晰发音;朗读经常出错,频繁出现添字、漏字、结巴、重复等现象;认字与记字困难,刚学就忘记;听写时错别字连篇,出现颠倒、镜像、张冠李戴等问题。
(三)水平测试:衡量阅读能力水平
有专家提出阅读障碍诊断 “三步法”:第一步阅读测试,通过默读理解和朗读测试来诊断;第二步学习能力评价;第三步语音能力测试。理解与速度是阅读水平测试的两个基本要求。阅读理解率为正确回答的量除以题目总量乘以100%。阅读速度的计算公式为一篇文章的总字数除以阅读时间的十分之一,再乘以6。另外,还有阅读效率的测算。阅读效率为阅读速度乘以理解率。
(四)科学诊断:综合评析形成初步诊断
阅读障碍症简单来说是一种大脑综合处理视觉和听觉信息不能协调而引起的一种阅读和拼写障碍,也有因智力低下而引起的阅读障碍。其成因极为复杂。目前,有以下几个诊断标准:一是阅读测试明显低于其实际年龄、智力程度、教育程度应有的预期水准;二是前一种所出现的情形明显影响个体学习成绩或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的阅读技能的活动;三是假如个体有其他感官上的缺陷,而其阅读障碍远超其感官缺陷所造成的程度。
(五)合理归因:根据不同成因进行干预
合理的归因可以提高阅读障碍者的自信与毅力,而错误的归因会增加阅读障碍者的自卑与自弃。如果将失败结果归因于个人能力差、任务太难等稳定性因素,则难以改变造成失败的内外部条件,使阅读障碍者对未来的成功失去信心,期望值降低;反之,将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等不稳定因素,则会使阅读障碍者相信改变未来的失败是可能的、不可控制的。经过初步筛查之后,就要进行归因分析。有的学生形成阅读障碍的原因是多元的,教师要根据不同原因进行干预。比如,阅读习惯的矫正、阅读策略的指导以及其他的矫正方法,也可以通过个别阅读法、语音经验法、强化朗读训练法进行干预。
(六)心理助推:加强积极心理健康辅导
对学生的学习技能、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动机等进行积极的训练与辅导,能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并朝着正确学习目标努力的一种内部的心理状态。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成效,主要取决于两大因素:一是会不会学;二是愿不愿学。前者属于学习方法与策略,后者便是学习动机问题。阅读障碍学生的心理问题中,厌学是主要因素,而厌学是学习动机问题。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不仅可以防止厌学情绪,提高其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七)习惯保障: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就是围绕学习这个中心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自觉的行为方式。如按学习要求听课、做作业的习惯,文具管理的习惯,思考的习惯,时间安排的习惯等。因此,对一年级学生进行必要的、系统的学习适应性的指导非常重要,包括学习热情、学习计划、听课方法、学习技巧、应试方法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阅读障碍学生或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教师还应该进行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力等方面的习惯培养。
(八)保持训练:加强自信提升阅读能力
阅读障碍学生因读写困难导致其学习往往比较落后,从而产生厌学、畏学倾向,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自信心严重不足。这就需要教师为他们创设更多的成功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解决问题,从而认识自己的能力,树立学习的信心。教师要善于发现阅读障碍学生的成功之处,并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这样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同时,阅读能力是在不断地阅读训练中逐步提升的。而提高阅读障碍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件需要耐心、细心,需要坚持,并要采取适切方法和进行积极鼓励的工作。
学习从本质上说,是儿童需要付出很大心智与精力的智力活动。一年级是学习的起步阶段,意义重大。良好的学习开端,能为学生的顺利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教师要对一年级学生进行快速筛查,确定阅读障碍者,并尽早进行干预、矫正。这将对学生的人生影响巨大。
[ 参 考 文 献 ]
[1] 萨莉·施维茨.聪明的笨小孩:如何帮助孩子克服阅读障碍[M].刘丽,康翠萍,等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2] 张明.走出儿童阅读障碍的困境[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1.
[3] 孟祥芝.走出迷宫:认识发展性阅读障碍[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