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患多种癌症,还有救吗

2024-08-02 00:00罗学宏
大众健康 2024年8期

两年前,年过七旬的马老师因患结肠多发性息肉,接受了息肉切除术,病理报告显示为腺瘤样息肉癌变,术后恢复良好。不久前,马老师自觉口咽部不适,同时伴有乏力和食欲减退等症状。他到医院检查,发现右侧口咽部有一个直径约2厘米的占位性病变。手术切除后的病理报告提示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根据病史,结合病理报告及基因检测结果,医生给马老师的诊断为多原发癌。

为什么会出现多原发癌?一个人罹患多种癌症,还有救吗?

主要发生于老年人

多原发癌是指同一患者在身体的不同部位,同时或者先后出现了经病理证实为不同性质的恶性肿瘤,每种肿瘤都有其显著的特点,而且肿瘤并非其他部位转移和原发肿瘤的复发。多原发癌患者中,二重癌相对多见,三重癌及四重癌的发生概率较低。马老师先后患有结肠腺癌与淋巴瘤,就是不同性质的恶性肿瘤﹐所以被诊断为多原发癌。

癌复发是癌症经过治疗之后,在局部又出现新的癌症,或者癌症病灶有明显增大的情况。癌转移是指癌细胞侵犯淋巴管、血管,顺着淋巴液、血液到达周围的淋巴结或者远处的淋巴结,甚至到达肝脏、肺脏等远处的器官,形成大小不一的转移瘤。这两种情况与多原发癌不同。

国外报道的多原发癌比例为3.2%~10.7%, 而国内报道的仅为0.3%~0.65%。多原发癌主要发生于老年人,尤其是70岁以上的高龄人群。老年人生存时间长,使致癌因素得以累积,同时免疫功能减退,不能有效清除细胞分裂过程中形成的异常细胞,且细胞分子发生改变,衰老组织致癌因素敏感性增加等,都是更容易出现多原发癌的原因。

多原发癌的发病原因

为什么一个人会患有多种癌症?相关研究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 统计显示,多原发癌患者有肿瘤家族史的占14% ~ 50%。其家族易感基因更为多见,而且易感基因在复制过程中也会发生突变,比如结直肠癌和胃癌的发生,可以增加妇科肿瘤、泌尿系肿瘤的发生风险。

年龄因素 正常细胞演化成癌细胞,往往需要20~30年的时间。这意味着,一个人年轻时接触过很多致癌因素,经过很长时间后才可能发病。在年龄增长的阶段里,初发癌症即便经过治疗好转,随着年龄的增长,新的癌症发病风险也会增加。国际肿瘤期刊的统计数据显示,65岁以上的老年癌症患者二次患癌的概率是25.2%,而年轻人二次患癌的概率只有11%。

免疫力降低 马老师首先罹患结肠腺癌,经过治疗达到了治愈标准。但是相对于健康群体,其免疫力遭受过严重损害。所以,马老师罹患恶性淋巴瘤并非偶然。尽管B细胞淋巴瘤病因未明,但免疫缺陷、环境因素等被认为是常见病因。

放疗和化疗的影响 放疗和化疗是癌症的常规治疗手段,可能导致人体基因发生某些突变。这意味着,接受过放疗和化疗且治愈的癌症患者,之后罹患其他癌症的概率会增加。

真的没有必要治疗吗

罹患癌症对人的打击很大,得知自己罹患多种癌症,有人便一蹶不振,甚至放弃治疗。但是,多原发癌真的无药可救吗?其实,多原发癌并非人们想象中那般“狰狞”。

马老师接受根治性治疗至今已两年有余,他的生活一切正常,正安享天伦之乐。这告诉我们,尽管现阶段多原发癌尚无特殊的治疗方案,但无数病例用亲身经历证明,多原发癌不等于死亡。几乎所有的文献都支持根据肿瘤部位、病理分期、全身情况选择手术、放疗、化疗的根治性治疗方法。

如何战胜多原发癌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癌症是慢性病,是可以控制的病。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通过早期发现和充分治疗,有1/3 的癌症可以治愈。换言之,癌症发现得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身心同治是关键

不少癌症患者不是死于疾病本身,而是因内心对癌症及其灾难性后果的极度恐慌而丧命。如果能够正确认识癌症,树立战胜癌症的坚定信心,就可以将体内蕴藏的抗癌能量挖掘出来。如此身心同治,才能标本兼治。

●了解真实的病情

在我国,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家属出于善意,常会要求医院对患者隐瞒病情真相,将癌症说成其他疾病, 将恶性说成良性, 或将晚期说成早期。这样隐瞒病情不仅剥夺了患者的知情权,就治病而言也是弊病甚多。医生应该告知患者真实的病情,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治疗, 做到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提高自身免疫力

免疫力是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是人体识别和消灭外来异物的能力。肿瘤患者普遍免疫力低下,患者及其家属应特别注意,除了治疗,适度运动、均衡营养、规律生活也是提高免疫力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