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期特别国债来了,浙江怎么干

2024-08-02 00:00:00吉文磊
企业界 2024年10期

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鸣枪”。5月17日,为期30年的超长期特别国债(一期)正式招标发行,面值总额为400亿元。

此前,财政部在官网公布2024年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安排,总规模达1万亿元,期限包括20年、30年和50年,引发多方热切关注。

此次发布的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有何特别之处,浙江有什么机遇,准备好了吗?

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介绍,超长期特别国债有四大特点:

一是期限长。超长期特别国债期限包括20年期、30年期、50年期,和普通国债相比,它能够缓解中短期偿债压力,以时间换空间。

二是连续发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后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

三是发行规模大。根据安排,今年将累计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若这一额度在未来几年维持不变,很有可能超过目前市场已有的4万亿元超长期国债存量规模。

四是特别国债不列入赤字。与一般国债不同,特别国债发行仅纳入当年国债余额限额管理。

“需要指出的是,特别国债是依照特定目标发行的、具有明确用途的国债。资金需要专款专用。根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国债将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该业内人士分析说。

此次发行的超长期特别国债,是政府采用财政政策进行逆周期调节的重要手段。业内人士指出,“专款专用”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能够确保更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根据安排,国债将聚焦投向科技创新、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粮食能源安全、人口高质量发展等领域。这些领域潜在建设需求巨大、投入周期长,现有资金渠道难以充分满足要求,亟需加大支持力度。

“长久来看,超长期特别国债有利于补足这些领域的短板弱项,发挥政府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通过财政政策提质增效牵引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马光荣说。

需指出的是,大规模国债可能在短期内吸收较多资金,为避免市场资金面趋紧,有观点预计,接下来央行会使用OMO(公开市场操作)、MLF(中期借贷便利)、存款准备金等工具,确保市场资金面合理充裕。

没有投资,就没有项目,发展也会没了抓手。虽然超长期特别国债的资金分配尚未明确,但浙江已做好准备。

13日下午,省政府主要领导在支持“两重”建设部署动员视频会议省续会上强调,要积极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国家政策,统筹优化浙江已有政策,做好“8+4”经济政策体系与“两重”项目的衔接,明确“两重”项目建设的配套政策和工作方案。

“超长期特别国债是加力提效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我省扩大有效投资、建设浙江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机遇。”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浙江将用足用好国家政策,推动实现“国家所需”与“浙江所能”相结合、重大项目与集中力量办好大事要事相结合、“硬投资”与“软建设”相结合。

为做好争取工作,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将按照“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监管跟着资金走”的原则,在国债可争取额度内、财力可承受的前提下,抢抓工作进度、积极向上对接。加强项目资金统筹,及时优化调整支出方向,全方位加强要素保障。同时,落实资金监管属地责任,盯紧盯牢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使用,确保规范、安全、高效。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潘毅刚认为,万亿元国债资金给政府原先想做、但暂时没有条件做的项目带来机会,“特别是在公共服务领域的一些项目,如职工新村改造,投建越早,效果越好,但因为资金的问题可能一直没有着落。万亿国债可能会改变这种情况。”

潘毅刚同时提醒,有了国债支持,并不意味着项目就可以“一拥而上”,地方政府应审慎考虑项目的必要性和效益,确保其具有自我维持的运营模式,“毕竟地方政府还要负责偿还国债,我们要确保谁投资、谁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