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新质生产力概念对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双碳”目标下,创新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本文选用2012—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了企业ESG水平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ESG水平显著促进了企业新质生产力的提升;进一步的机制分析揭示了ESG水平通过激励企业双元创新发展,从而促进新质生产力的提升,特别是在环境不确定性较高的市场条件下,企业更偏好探索式创新;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及漂绿程度较低的企业中,ESG表现对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本研究不仅丰富了企业ESG相关的学术研究,还为企业创新实践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ESG表现;新质生产力;双元创新;环境不确定性;企业经营
中图分类号:F2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4)07(b)--07
1 引言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提出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强调科技创新资源的整合及新兴和未来产业的引领对加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性。此次讲话不但深化了生产力的理解,而且明确了中国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发展方向,与基于资本和劳动力的传统生产力模式形成了鲜明对比。新质生产力强调创新、解放和发展,追求更高效和灵活的供给结构调整以适应需求变化。不同于传统工业劳动的劳动主体是技能型劳动者和传统工业劳动的劳动客体是以大机器和自动化生产线为主的生产资料或劳动工具以及传统的劳动对象构成的旧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中的物的因素是智能劳动的劳动客体。这一创新概念的提出对于新时代加速建设具有东北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以及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十分重要,而且对于实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及确保中国人民的共同富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988年9月,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讲话中强调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新质生产力正是把握了生产力的科技内涵,强调了对科技创新的重视。从经济学角度看,新质生产力代表了一种生产力的跃迁,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以及低碳技术领域的突破,已被全球共识认为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中国在促进技术创新方面已走在全球前列,尤其体现在低碳技术的应用领域。在光伏发电和电动汽车产业,我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甚至在某些方面领先于世界,这充分展示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显著成效。
近年来,中国始终积极探索可持续、包容和具有韧性的经济增长方式。在此背景下,企业ESG(环境、社会与治理)评级的推广与实践,既契合我国的发展需求,也应对了气候变化、环境污染以及贫富差距等全球挑战,激励企业担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通过引导企业内部化其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采取市场机制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过程既促成了企业与社会价值的协调增长,也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成长与经济高品质发展的核心动力。中国企业始终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厚植新质生产力的生长土壤。
基于此,本文旨在深入探讨ESG如何助力企业提升新质生产力,并通过双元创新的视角分析其影响机制。“十四五”期间,全球经济结构正经历深刻变革,国际分工与价值链体系面临重大调整,如何有效提升企业新质生产力尤为关键,这既对于拓展学术文献有着重要理论价值,又为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共同富裕以及为由高度发达的工业经济社会向更加高度发达的知识经济社会转化做好充分的物质和精神劳动准备。
2 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2.1 文献综述
传统生产力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劳动者、生产资料及劳动对象。为应对现阶段我国发展需求,从质量、性质及状态层面构建新质生产力的新质态,要求企业配备更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更高级别的技术能力,同时利用高效的数据进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通过在ESG框架下推动创新,企业不仅能提升传统产品与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还能通过颠覆性创新开辟未来市场,实现生产力的质的飞跃。
现有研究大多分析了ESG对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影响,指出高ESG评分的企业通常在市场中表现更灵活,能够迅速适应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这些研究表明,ESG能通过缓解融资约束、降低投资风险等方式,显著提升企业价值(王琳璘等,2022)。对于企业外部的利益相关者来说,优秀的ESG表现有助于减轻外生负面影响。因此,机构投资者更倾向于投资表现突出的ESG企业,ESG责任表现较好的公司抗风险能力更强(周方召等,2020)。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创新是ESG提升企业绩效的一个重要中间路径(李井林等,2021)。此外,有学者通过熵值法构建了企业新质生产力的评估标准,并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了ESG如何促进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宋佳,2024)。
然而,鲜有文献从创新理论的角度深入探讨企业ESG表现如何影响企业创新,进而影响企业价值及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事实上,ESG表现是企业追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投入,而创新是企业应对市场竞争挑战、谋求战略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支撑(ROMER P.M., 1986)。优良的ESG表现通过引导企业内化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采取市场机制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仅帮助了企业与社会价值的协调增长,还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成长与经济高品质发展的核心动力。创新不仅仅是实施并产生实际效果的思想或技术,更是企业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下满足市场需求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
本文旨在通过创新理论分析ESG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机制,厘清环境不确定性下ESG表现、双元创新与企业新质生产力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促进企业内部的创新,ESG水平不仅带来了技术、产品和生产方式的重大突破,释放了巨大的生产潜力,还通过优化工作方式、战略结构等方式显著提升了员工工作效率。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促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有效提升了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
2.2 研究假设
2.2.1 企业ESG表现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
在探索可持续、包容性及具有韧性的经济增长途径中,实施ESG原则不仅响应了气候变化、环境污染与贫富差距等全球性挑战,还是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企业ESG表现反映了其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治理实践的成果,以及透明度和责任感的信息披露水平。通过强调ESG实践的内部效应,企业被激励在遵循法律和道德基础上开展活动,抑制短期行为,专注于长期可持续发展。这一过程不仅要求企业担负起保护环境的责任,更重要的是,促使它们加大研发和科技创新的投入,通过创新生产工艺和流程,提供绿色环保产品,显著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新质生产力。
从企业内部的视角来看,ESG的实施为企业内部带来了一系列创新动力和改革机遇。企业通过对环境和社会责任的承担,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研发和创新活动,还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和产品,推动了新质生产力的提升。从企业外部来看,ESG实践有助于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建立差异化优势,通过创新提供绿色环保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进一步提升企业新质生产力。此外,企业实施ESG实践表明它们以标准化的方式运作,ESG表现好的企业在人才市场上更受欢迎,可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随着优秀人才进入各个部门,他们不仅可以提高企业效率,还可以促进研究和创新,提升企业的生产力水平。
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 企业ESG表现能够显著提升企业新质生产力。
2.2.2 企业双元创新战略的中介作用
创新理论的先驱熊彼得强调了创新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认为创新是通过引入生产要素和条件的“新组合”来实现的,这种新组合能够创造出更高效的生产函数。基于熊彼得的理论,后续学者如March(1991)和Benner与Tushman(2002)进一步发展了创新理论,尤其是双元创新概念,强调企业在面对市场竞争时,应同时进行探索式和利用式活动。
探索式创新侧重于开拓新领域和创造全新知识,如开发新产品、进入新市场、探索新渠道,以及服务于新的消费者群体,旨在超越企业现有知识基础的限制。相比之下,利用式创新专注于现状的优化,通过改进现有产品设计、扩展已有知识和技能、提高产品线和分销渠道的效率,满足现有客户群体的需求,从而在企业的现有知识基础上进行整合和提升。
鉴于双元创新的重要性,本文将探究其在ESG影响企业新质生产力中的中介效应。具体来说,良好的ESG表现能够促进企业的创新活动,通过探索式创新引入新的业务模式或技术创新,并通过利用式创新优化现有的资源和流程。这种双轨并行的创新策略不仅扩展了企业的业务边界,还为企业带来了更高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影响企业新质生产力的显著提升。
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2a: ESG优势可以通过促进探索式创新提升企业新质生产力;
H2b: ESG优势可以通过促进利用式创新提升企业新质生产力。
2.2.3 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
在环境不确定性作用下,企业面临更多外部风险。良好的ESG表现往往意味着更强的风险管理能力,这有助于企业在不确定的环境中保持稳定发展,继而影响其提升新质生产力。同时,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可能更倾向于支持那些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因此,ESG表现好的企业可能获得更高的市场认可,从而带来生产力的增加。从传导机制上来看,不确定性较高的环境中,企业可能倾向于探索新的商业机会和技术以适应市场变动,拥有良好ESG表现的企业可能会更加注重探索性创新来拓展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优势,获取竞争力,并适应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而减少对现有业务和流程改进的投资,因为这些改进可能很快就会因市场或技术条件的变化而过时。也就是说,ESG表现好的企业在面对高环境不确定性时,可能会更加谨慎地进行利用性创新,避免投资于可能很快失去价值的改进。
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3: 环境不确定性通过调节ESG表现对双元创新的影响,进而影响ESG表现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正向效应。
3 模型设计与变量说明
3.1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以A股上市2012—2022年的数据作为分析样本,在剔除样本中金融类行业和财务数据缺失的上市公司、样本期间ST、*ST的上市公司、当年测算的上市年限为负的上市公司后,最终获得截面数N=2870,时间跨度T=11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共有17123个公司-年度观测值。各家上市公司的财务和治理层面数据来源于CSMAR以及Wind数据库。
为了避免各个指标异常值对估计效果的影响,本文将除了ESG以及取对数处理的变量之外的其他变量在其分布的1%和99%的位置上进行了缩尾处理。文章设计的数据处理和计量分析均通过Excel、Stata软件实现。
3.2 变量设定
3.2.1 被解释变量
新质生产力。本文借鉴宋佳(2024)的研究,基于生产力二要素理论,构建新质生产力指标体系,分析劳动对象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和价值,采用熵值法衡量新质生产力,如表1所示。
3.2.2 关键解释变量
企业ESG表现。华证ESG指标体系包括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自上而下构建了三级指标体系。该体系具体包括3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26个三级指标以及超过130个底层数据指标,涉及AAA-C共九档评级。为方便进行实证分析,对于华证ESG给出的九档评级结果,按照评级结果由低到高的顺序进行赋值1、2、3、4、5、6、7、8、9,企业ESG评分的赋值越高,ESG表现越出色。赋值结果如表2所示。
3.2.3 中介变量
双元创新。开发式创新以企业既有知识、技术和流程为基础,能够有效降低新产品研发和推广风险,具有可预测性,有利于企业短期效率的提高和当前收入的增加。探索式创新脱离原有技术轨道,开发和整合大规模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引导顾客和市场的未来需求,能够提升企业未来绩效,但投资期长,退出成本高,具有更大投资风险和外部性。因此本文借鉴徐宁(2019)的研究思路,基于专利申请数据衡量企业利用式创新和探索式创新能力。本文拟将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并取自然对数作为企业探索式创新(Explore)的测度指标;而将实用新型与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数量之和并取自然对数作为企业利用式创新(Exploit)的测度指标。
3.2.4 调节变量
环境不确定性。本文参考申慧慧等(2012)对环境不确定性的构造,通过求得五年销售收入模型残差的标准差,除以五年销售收入的平均值,再除以行业中位数调整后得到。
3.2.5 控制变量
本文主要选取如下财务因素及公司治理因素为控制变量。财务因素主要包括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企业成长性、经营性现金流。公司治理因素主要纳入了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董事会独立性、两职兼任虚拟变量、股权性质。此外,企业所处的行业特征、宏观经济环境和其他未考虑到的时变因素也可能影响企业价值,对此本文统一在模型中加入行业固定效应和时间固定效应予以控制。
3.3 模型设计
理论上,ESG表现对上市公司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可能为线性或非线性,参照公司金融研究的多数实证方法,本文假定为线性关系,构建以下模型。其中,i表示上市公司个体,t表示年份,YEAR、IND分别代表年份和行业固定效应, ε为随机扰动项,Controls代表控制变量。
3.3.1 对假设H1的检验
为了研究样本中A股上市公司ESG表现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根据上文的变量设定,构建如下计量模型(1):
Nproi,t=α0+α1ESGi,t+α∑Controlsi,t+YEAR+IND+εi,t(1)
3.3.2 对假设H2、H3的检验
为了研究ESG表现在企业内部是否通过优化双元创新策略进而提升企业新质生产力,根据江艇(2022)对传导机制研究的建议,采用中介效应分析法进行检验本文构建如下计量模型(2)、(3):
Exploiti,t=α0+α1ESGi,t+α∑Controlsi,t+YEAR+IND+εi,t(2)
Explorei,t=α0+α1ESGi,t+α∑Controlsi,t+YEAR+IND+εi,t(3)
3.3.3 对假设H4的检验
为了研究环境不确定性在“ESG表现-双元创新-企业新质生产力”中的调节作用,构建如下计量模型(4)、(5)、(6):
Nproi,t=α0+α1(ESGi,t×Nproi,t)+α2ESGi,t+α3EUi,t+α4(ESGi,t×Nproi,t×EUi,t)+α∑Controlsi,t+YEAR+IND+εi,t(4)
Exploiti,t=α0+α1(ESGi,t×Nproi,t)+α2ESGi,t+α3EUi,t+α4(ESGi,t×Nproi,t×EUi,t)+α∑Controlsi,t+YEAR+IND+εi,t(5)
Explorei,t=α0+α1(ESGi,t×Nproi,t)+α2ESGi,t+α3EUi,t+α4(ESGi,t×Nproi,t×EUi,t)+α∑Controlsi,t+YEAR+IND+εi,t(6)
4 实证分析与解释
4.1 描述性统计与基本检验
各变量经缩尾处理后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4所示。从17123个观察值来看,上市公司的企业新质生产力最大值为32.4748,最小值为0.0624,均值为5.2976,标准差为2.5570,表明不同企业的新质生产力水平具有较大差异。另外,解释变量ESG均值为4.1858,标准差为1.1114,说明ESG整体差异较小,但最高值为8,最低为1,也反映出少部分上市公司在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少部分公司对此关注度不足。
为了确保本文选择的解释变量合理,排除多重共线性的影响,本文还采取了方差膨胀因子(VIF)检验,各变量的VIF值均远小于5,最大值Leverage仅为1.48,VIF均值为1.29,说明变量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相关变量的选取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另外,豪斯曼检验结果显示P值远低于常见的显著性水平(0.05或0.01),因此拒绝原假设,本文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进行面板回归分析。
4.2 基本回归分析
为了检验ESG评级结果对上市公司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关系,本文对2012—2022年17123个样本采取固定效应面板分析,基准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根据表5(1)、(2)、(3)列的结果可知,在加入控制变量以及考虑时间以及行业固定效应前后,企业ESG与企业新质生产力表现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正相关。这说明企业 ESG 表现的确对新质生产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假设H1通过验证。从经济意义上来看,企业ESG评级较高,反映了企业在技术与管理创新方面的优势,进而显著提升了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4.3 稳健性分析
4.3.1 替换解释变量
目前,市场上有多家机构对上市公司进行了ESG评级,为了进一步验证ESG表现对上市公司财务的影响,本文选择Wind公布的ESG评级数据替代华证ESG评级数据,采用同样的模型进行回归,结果如表6列(1)所示,Wind的ESG评级指标对企业新质生产力仍在1%的水平上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进一步验证了假设H1。
4.3.2 内生性检验
本文采用解释变量行业均值做工具变量,进一步检验 ESG表现对企业新质生产力影响的内生性问题。为了缓解双向因果问题,本文采用解释变量滞后一期(LESG)和提前一期(FESG)进行回归,见表6列(2)、列(3),结果显示其系数为0.028以及0.025,结果稳健且显著。此外选取每家公司同年度同行业ESG表现的均值(ESG_IV)作为工具变量,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工具变量回归,F检验的数值都远大于临界值10,表明选择的工具变量是外生有效的、排除了弱工具变量问题。第一阶段回归系数1.016,第二阶段回归系数为0.214,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在考虑了内生性问题后,企业 ESG发展能显著提升企业新质生产力的结论成立,本文研究假设H1又得到验证。
4.4 机制检验
4.4.1 中介效应
依次根据模型(2)、(3)对ESG影响企业新质生产力的渠道进行检验,回归结果如表7列(1)、(2)所示,ESG对双元创新的回归结果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这表明企业ESG表现确实显著提升其双元创新能力。这可能因为ESG表现优异的企业更容易从外部获得资源,这些资源可以被企业用于研发和创新活动。特别是,这些资源使企业有能力同时进行探索性创新和利用性创新,从而实现双元创新。探索性创新与利用性创新通过提高企业的创新效率和市场适应性,促进了新质生产力的提升。其中,探索性创新通过开发新产品和服务,为企业开辟新市场和增长点,而利用性创新通过改进现有产品和生产过程,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成本效益。探索性创新和利用性创新并非相互独立,而是相辅相成。一个健康的ESG框架能够为这两种类型的创新提供平衡的支持,促使它们在企业内部形成协同效应,进而更有效地促进企业新质生产力的提升。假设H2a、H2b通过验证。
4.4.2 调节效应
本文选环境不确定性为调节变量,在此检验环境不确定性是否调节“ESG表现—双元创新—企业新质生产力”这一渠道机制以及具体调节哪一条路径。结果如表6所示。
首先,根据模型(3)检验环境不确定性是否调节“ESG-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回归结果中交互项(ESG×Npro×EU)的系数为0.011且在1%水平上显著,表明环境不确定性在“ESG表现—企业新质生产力”中有调节作用,即环境不确定性越高,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越依赖ESG表现的提升;其次,根据表7(4)、(5)列可知,ESG表现对双元创新的正向效应显著,交互项(ESG×Npro×EU)对探索式创新正向显著,对利用式创新负向显著,可见环境不确定性在ESG促进双元创新提升的路径上起到不同的调节作用。因为在环境不确定性较高时,公司可能更倾向于利用良好的ESG表现来进行风险较高的探索性创新活动。这是因为,在面临不确定性时,公司可能寻求通过创新来开辟新的增长领域,以此作为对抗不确定性的策略。探索性创新通常涉及新产品、新市场和新技术,这些都是帮助公司在不确定的环境中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元素。相对而言,环境不确定性降低了ESG对利用性创新的正向影响,这是因为在不确定性较高的环境中,企业相对更加谨慎,不愿意投资于只对现有产品或服务进行小幅改进的创新活动。利用性创新通常关注效率和成本节约,而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市场需求、政策和消费者偏好可能迅速变化,因此在环境不确定性较高的市场下,企业往往会选择探索式创新来替代利用式创新。
4.5 异质性分析
4.5.1 所有权异质性分析
相比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一方面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往往没有过大的业绩压力,不需要考虑企业利润最大化的问题(朱晓凌,2022)。因此,国有企业将更倾向于选择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方式,披露ESG报告,提升企业新质生产力。表8列(1)、列(2)报告了所有权性质对企业ESG表现和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对于国有企业而言,ESG 表现的估计系数在 1% 的水平上显著(β= 0.049,p<0.01);而非国有企业显示ESG的估计系数却并不显著。因此,相较于非国有企业,在国有企业中履行 ESG 责任的效果优于非国有企业。
4.5.2 企业规模异质性分析
为显著提升企业新质生产力,往往需要改革创新,而企业进行创新活动所包含的风险较大、收益周期较长。相较于小企业,大企业普遍拥有更充足的资金支持,能利用提高ESG表现带来的资源推动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本文按照企业规模的中位数划分为大企业和小企业进行分样本检验。表8中列(3)和列(4)报告了企业规模异质性对企业ESG表现和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对于大企业而言,ESG表现的估计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β=0.062,p<0.01),而小规模企业的ESG表现系数值明显下降(β=0.007,p<0.01)。进一步进行SUEST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分组检验系数显著在1%水平上显著(β0=0.056,p<0.01),这表明两组之间系数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在规模较大的企业中,ESG表现正向促进企业新质生产力提升的效果更为显著。
4.5.3 企业漂绿程度异质性分析
企业试图借助社会责任投入提升企业形象,但实际上并未真正执行或对效果进行夸大的行为被称为“漂绿”。“漂绿”行为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但是目前“漂绿”行为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少有人能够意识到这种行为的危害,事实上,“漂绿”现象对消费者、企业以及绿色市场发展具有极大危害。本文参照Xinwen Hu等(2023)的做法,对上市公司“漂绿数据”进行测算后,进行ESG对企业新质生产力影响的异质性分析。通过表8列(4)、列(5)分析可知,漂绿程度高的企业在ESG提升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机制中并不显著,而对于有隐藏绿色行为倾向的企业,较高的ESG表现能够显著提升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β0=0.050,p<0.01)。
5 结语
本文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2012—2022年的企业数据,多角度分析了企业ESG表现与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因果关系。研究结论如下:第一,企业ESG表现显著促进企业的新质生产力发展,且该作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显著;第二,机制检验发现,企业高ESG水平通过促进探索式创新以及利用式创新发展进而显著提升企业新质生产力。同时,在环境不确定性较高的市场下,市场需求、政策和消费者偏好的迅速变化导致企业偏好选择探索式创新来替代利用式创新;第三,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以及漂绿程度较低的企业之中,企业ESG表现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五点建议:
第一,战略整合与市场适应性提升:企业应认识到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价值,并将其发展理念融入公司的经营过程中。通过将新质生产力提升与企业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可以有效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此外,企业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满足市场的不断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第二,政策引导与创新驱动:政府应积极制定并执行政策,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与应用的力度,特别是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选择适合的创新路径。政府可以通过提供税收优惠、资金支持及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激励企业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市场竞争力,从而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高质量发展。
第三,强化ESG实践与内部创新机制:企业应加强在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的表现监测和评估机制,通过提升ESG评级激发内部创新的潜能,特别是在探索式与利用式创新的平衡上,企业需要更多地关注技术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以实现在国内外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同时,中小民营企业在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政府应认识到民营企业的重要性,并通过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和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的措施,支持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
第四,人才培养与科研投入增加:新质生产力的提升离不开人才队伍的支持和科研投入的增加。政府应加大对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引进和培养力度,促进科研人员的成果转化和应用。企业应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的合作,建立产学研联合创新机制,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同时,政府和企业还应加大对科研项目的投入力度,支持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领域的探索,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科技支撑和创新动力。
第五,国际合作与开放创新:为促进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我们需要积极考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模式,结合国际优秀案例,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加强国际合作与开放创新。政府在此方面应该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共享,并加强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和实施,以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国际化和全球化发展。同时,企业应加强与国外企业和机构的合作,积极开展联合研发和技术交流,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并推动新质生产力的不断提升和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六卷 上[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9.
蒲清平,黄媛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理论创新与时代价值[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9(6):1-11.
马昀,卫兴华.用唯物史观科学把握生产力的历史作用[J].中国社会科学,2013(11):46-64+203.
李清,陈琳.ESG评级不确定性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J].管理学报,2023(5): 1-10.
许汉友,杨雨蝶.金融机构ESG投资的“漂绿”与“反漂绿”: 基于DWS Group的案例分析[J].财会月刊,2024,45(8):92-98.
王妮,潘海英,吴雨濛,等.ESG表现、创新投资决策与企业价值[J].研究与发展管理,2022(5): 1-13.
宋佳,张金昌,潘艺.ESG发展对企业新质生产力影响的研究: 来自中国A股上市企业的经验证据[J].当代经济管理,2023(8): 1-13.
陈红,张凌霄.ESG表现、数字化转型与企业价值提升[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23(3):136-149.
江艇.因果推断经验研究中的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J].中国工业经济,2022(5):100-120.
朱晓凌.公司治理水平、社会信任和企业金融化[J].会计师,2022(9):7-9.
王琳璘,廉永辉,董捷.ESG表现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机制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22(5):23-34.
李井林,阳镇,陈劲,等.ESG促进企业绩效的机制研究: 基于企业创新的视角[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21,42(9):71-89.
周方召,潘婉颖,付辉.上市公司ESG责任表现与机构投资者持股偏好: 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科学决策,2020(11): 15-41.
周雪峰,乔晓丽,左静静.金融关联能否促进中小民营企业“双元”创新: 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效应[J].会计之友,2020(22):96-104.
徐宁,姜楠楠,张晋.股权激励对中小企业双元创新战略的影响研究[J].科研管理,2019,40(7):163-172.
胡超颖,金中坤.探索式创新、利用式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元分析[J].企业经济,2017,36(5):79-85.
申慧慧,于鹏,吴联生.国有股权、环境不确定性与投资效率[J].经济研究,2012,47(7):113-126.
Romer, P. M. 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ng-run growth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86,94(5): 1002-1037.
March, J. G.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i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J], Organization science, 1991,2(1): 71-87.
Benner, M. J., & Tushman, M. L. Exploitation, exploration, and process management: The productivity dilemma revisited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03,28(2): 238-256.
Hu, X., Hua, R., Liu, Q., & Wang, C. The green fog: Environmental rating disagreement and corporate greenwashing [J], 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 2023,78, 101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