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开放经济体条件下,跨境洗钱对全球金融安全和稳定构成严峻挑战,洗钱手段日趋复杂化令打击非法洗钱任务的难度持续加大,国际反洗钱治理成效依旧不够稳固,这一现实情形引起大量国内外学者对反洗钱监管领域的持续关注。本文选取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中1990—2023年发表的反洗钱监管领域国内外文献2824篇,借助CiteSpace软件进行文献计量研究,以可视化图谱形式展现过去30余年国内外反洗钱领域的整体脉络。研究表明,政府部门、高校、(非)金融机构各自合作网络固定,但三方之间交叉研究合作趋势尚不成熟;反洗钱监管领域数据库建设的发展相对滞后,可供分析、决策使用的数据资料依旧缺乏;前沿科技与数字技术驱动下新金融业态领域洗钱引发对未来如何平衡好金融科技迭代加速与反洗钱治理效能提升间关系的系统性思考。后续研究应致力于不断完善金融安全视域下反洗钱监管的理论框架,拓宽研究领域,并加强政府、高校与(非)金融机构间的跨部门、跨学科研究合作,以推动该领域的全面深入发展。
关键词:金融安全;反洗钱监管;跨境洗钱;CiteSpace;金融市场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4)07(b)--05
1 引言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也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金融是最需要监管的领域,金融监管体制和能力要适应我国金融体系发展要求;坚决做到监管“长牙带刺”、有棱有角,推动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体系;针对非法金融活动,坚持“管合法更要管非法”,以“全覆盖、无例外”助力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
近年来,我国监管部门始终密切关注洗钱风险。2022年1月起,为打击洗钱犯罪,由中国人民银行和公安部牵头11部门联合印发《打击治理洗钱违法犯罪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风险为本”的反洗钱理念得到深入贯彻。202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完备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监管改革”“要守住开放条件下的金融安全底线”。随着金融与通信技术的深度融合发展,跨境洗钱手段日趋复杂,反洗钱的执法难度和处罚力度逐年加大。FATF报告显示反洗钱工作的强度虽有显著提升,但洗钱治理的成效尚不稳固。上述现象在学术界内部引发普遍关注,但现有研究依然存在“重过去轻未来”“重理论轻实践”“重局部轻体系”等不足之处(蔡宁伟和贾帅帅,2022)。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CNKI(中国知网)和WOS(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为数据检索源,借助CiteSpace文献计量工具,对国内外反洗钱领域发展趋势及热点进行可视化比较分析,以期为后继学者提供参考与借鉴。
1.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1 数据来源
1989年国际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在巴黎成立以来,国内外学者日益关注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AML/CFT,参照中国法规和一般业务习惯,在文中将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统称为“反洗钱”)领域问题。本文文献数据检索自CNKI和WOS数据库,检索时段设定为1990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其中CNKI数据库检索主题设定为“洗钱”或“恐怖融资”,WOS数据库检索主题设定为“Dirty Money”“Money Laundering”“Terrorism Financing”。经检索,CNKI数据库有1991条结果,WOS数据库有1111条结果;为进一步获取高质量的文献信息,通过筛选属于“北大核心”“CSSCI”“AMI”或“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检索的文献,并剔除新闻报道等非学术类文献及与反洗钱领域无关的文献,最终筛选出文献共计2824篇,中文1846篇,英文978篇。
1.1.2 研究方法
本文借助CiteSpace软件对反洗钱领域进行可视化分析(陈悦和陈超美,2017),从研究主题的共同网络、聚类情况、关键词突变等方面进行梳理(Kabil et al.,2021)。
1.2 实证分析
1.2.1 发文量走势分析
图1显示,过去30余年,国内学者年均产出68篇,国外学者年均产出38篇。整个研究过程大致分为三阶段:初期探索阶段(1990—2002年),国内外学者很少关注反洗钱问题;高速发展阶段(2003—2007年),受“9·11”事件影响,国内外学者对反洗钱的研究急剧增加,随着我国2005年加入FATF,国内反洗钱研究文献数量在2007年达到峰值;规范调整阶段(2008—2023年),2008年后,国内反洗钱研究文献数量始终稳定在一定区间,2016年之后(区块链、虚拟货币等新技术涌现)各国又开始加大反洗钱领域研究(孙婧雯和赵倩倩,2022)。
1.2.2 发文量国别统计
根据WOS检索的英文发文量情况,美国(276篇,占比24.84%,中心性为0.49)、英国(196篇,占比17.64%,中心性为0.27)、中国(131篇,占比11.79%)分列前三,且排名靠前的多为发达国家。虽然我国发文量排名第三,但是发文中心性仅为0.07,远低于美国(0.49)和英国(0.27),这可能源于美国、英国深度参与FATF等国际组织合作,响应国际标准的同时加速产出大量成果(Piazzesi & Schneider,2016)。
1.2.3 高产机构及作者
基于WOS检索的信息统计(见表1),发现国外研究相对分散,其中以伦敦大学高产学者Levi为代表,重点关注反洗钱机制在打击有组织犯罪中的作用。基于CNKI检索的信息统计(见表2),国内研究以中国人民银行相关单位为重要产出机构,但该领域的高产作者多为高校学者。例如,张成虎、王新、高增安等,其各自细分研究领域因学科归属各有侧重。
将中英文文献样本导入CiteSpace软件,可获取国内外反洗钱研究核心机构和作者图谱(见图2、图3),发现国外研究网络较为分散,合作多在高校之间,与政府或国际组织合作较少;我国则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主要研究机构,逐步呈现出与高校、商业银行等多元机构主体融合交流势头,但机构间合作分散、横向交流不足。
2 反洗钱领域研究趋势
2.1 基于关键词词频的研究热点分析
为便于进行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将时间切片设置为1年,节点类型选择为“keywords”,阈值选择Top20,并使用寻径网络算法修建合并网络,其他为默认值,得到关键词共现图谱(见图4、图5)。受篇幅所限,表3仅汇报国内外研究排名Top5高频关键词,洗钱、反洗钱等是主要关键词,贯穿或交叉于法律、金融、信息技术等多个独立学科,从传统法理定义到金融监管实践,从洗钱上游犯罪到金融机构反洗钱义务,从传统的可疑交易到复杂的互联网金融、虚拟货币等衍生的非法资金藏匿等,研究内容和边界随着时代演进而逐渐外延。
2.2 关键词共现与聚类分析
图4、图5的共现聚类分析显示,国内外研究对洗钱行为的分析重点在于法律层面,主要关键词包括“洗钱罪”“洗钱犯罪”“上游犯罪”“有组织犯罪”等。早期国内研究主要从洗钱罪的定义、案例分析和行为模式等方面展开,而早期国外研究重点关注反洗钱法及相关政策实施、反洗钱国际合作模式评价等问题(王晓宇等,2021)。从细分领域来看,我国受数字经济、区块链等新生事物涌现影响,国内较早关注“互联网金融”“虚拟货币”等可能带来的洗钱风险(卢馨和李慧敏,2015;黄靖雯和陶士贵,2020)。在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背景下,重点围绕洗钱特征、监管模式和治理措施等方面进行专门研讨(金梅和倪晗,2022);国外学者早期多关注金融机构、特定非金融机构中衍生的洗钱风险,随后也针对数字加密货币等新型洗钱手段给反洗钱工作带来的影响展开深入研究。此外,在研究方法上,国外研究学者更多借助统计工具。例如,采取“异常检测”“机器学习”“阈值分析”等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而国内学者则以定性分析为主。
2.3 关键词共现时区及突变分析
图6、图7的关键词突变分析显示,国外研究突变较少,2011—2017年恐怖融资、反洗钱政策、洗钱治理、互联网金融和有组织犯罪等研究议题持续获得关注。国内反洗钱领域的研究历程大概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92—2003年),研究集中在“洗钱犯罪”的法律层面。在此阶段,更多只是借鉴学习国外研究;第二阶段(2004—2011年),代表性关键词有“金融机构”“电子货币”“洗钱”“反洗钱”等,研究重点意在构建我国反洗钱监管体系;第三阶段(2012—2018年),代表性关键词有“洗钱风险”“虚拟货币”“区块链”等。此外,国内研究侧重虚拟货币等对反洗钱监管的影响,而国外研究更多聚焦反洗钱监管在打击有组织犯罪等方面研究;第四阶段(2019—2023年),我国已顺利通过FATF第四轮互评估,伴随我国推进实施《打击治理洗钱违法犯罪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自洗钱”“洗钱罪”等议题的研究热度进一步高涨,对反洗钱监管立法等专项实践起到借鉴作用。
3 主要结论与展望
本文借助CiteSpace软件,利用CNKI和WOS数据库分析了1990—2023年国内外反洗钱领域相关学术文献,并对发文量情况按照年份、机构、作者等维度展开多元统计分析,具体通过绘制关键词可视化图谱,进一步分析、预测了现有文献的研究热点及其演进趋势,以对后续研究提供积极借鉴作用,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首先,随着我国颁布实施《反洗钱法》,并于2005年正式加入FATF,国内学术界对反洗钱领域的研究热度高涨,研究热情的持续直至2007年达到阶段性顶峰。其中,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所属单位的发文量最多,而高校的学术影响力更大,但合作群体较为固定、与其他机构间合作较少,学科领域特色尚未形成成熟的交叉研究趋势。事实上,反洗钱工作不仅需要理论指导和顶层设计,还要确保反洗钱内控制度的有效性、客户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客户资料和交易记录的全面性、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的合规性等实践层面需要被严格落实,才能不脱离业务实际。因此,政府监管部门、高校、(非)金融机构三方应加强合作交流,加快反洗钱监管领域理论创新、技术创新与机制创新,推动领域内成果转化,凸显反洗钱监管学理价值与实践价值协同共进的光明前景。
其次,囿于洗钱活动、反洗钱监管领域相关数据库建设发展的滞后,目前可供学术界、政府决策机构分析使用的数据量比较缺乏,多数国内外早期研究采取定性分析范式,结合各自研究视角,重点讨论洗钱活动成因、特定(犯罪)事件(如恐怖融资)在洗钱形成中的作用、反洗钱监管等微观层面具体问题。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国外学者开始尝试借助访谈、问卷等调查工具,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混合研究范式。未来,随着国家数据治理能力大幅提升,在反洗钱监管数据共享机制框架下,相关数据资源的可获得性和准确性将会有明显改善,预期能有效推动反洗钱领域定量研究方法与量化分析工具的迭代升级,进一步丰富该领域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成果。
最后,虚拟货币、数字货币等新金融业态洗钱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随着金融科技与数字技术不断迭代升级,针对利用虚拟货币、数字货币洗钱的非法金融问题将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成为基于“风险为本”原则开展反洗钱监管的主要课题之一。与此相反,合法利用金融科技与数字技术可为反洗钱监管与打击洗钱犯罪的赋能增效增添新动力。例如,义务机构可通过大数据或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识别客户身份、可疑账户或可疑交易。因此,我国应鼓励加速新金融科技更新迭代的同时,将大数据、云计算技术融入反洗钱监管治理,优化风险信息处理能力,同时密切监测可能利用现有数字技术“漏洞”衍生的各类洗钱犯罪行为,进一步提升反洗钱监管效能。
参考文献
习近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EB/OL].http://www.scio.gov.cn/ttbd/xjp/202401/t20240116_ 828783.html.2024-01-16.
蔡宁伟,贾帅帅.反洗钱研究的热点与趋势: 兼评反洗钱学术研究与实践发展的体系融合[J].开放性金融研究,2022(5):74-83.
陈悦,陈超美.引文空间分析原理与应用[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14:12.
Kabil M,Priatmoko S,Róbert Magda,et al.Blue Economy and Coastal Tourism: A Comprehensive Visualization Bibliometric Analysis[J]. Sustainability, 2021, 13(7):3650.
孙婧雯,赵倩倩.反洗钱研究发展脉络与未来展望: 基于Citespace的分析[J].武汉金融,2022(6):83-88+12.
Piazzesi M,Schneider M.Housing and Macroeconmics[R].NBER Working Paper, 2016.
王晓宇,谢佳颖,韩冰.国内外反洗钱研究进展及前沿热点: 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J].西部金融,2021(11):85-91.
卢馨,李慧敏.P2P网络借贷的运行模式与风险管控[J].改革,2015(2):60-68.
黄靖雯,陶士贵.新形势下反洗钱领域国内研究演进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20(7):10-15.
金梅,倪晗.国内反洗钱研究进展与趋势分析: 基于CNKI文献的CiteSpace可视化分析[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22(4):12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