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通”视域下新疆沿边口岸旅游项目的开发与协调发展研究

2024-08-01 00:00:00陈晨刘阳刘婧
中国商论 2024年14期

摘 要:本文旨在全面分析和探讨“五通视域”下新疆沿边口岸旅游项目的发展现状、机遇与挑战。通过文献回顾、数据分析,文章详细分析了新疆沿边口岸旅游项目的现状,并探讨未来的发展潜力和策略。结果显示,新疆沿边口岸旅游项目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壮丽的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然而,项目开发面临着基础设施不完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环境保护压力大、各沿边口岸发展不均衡等挑战。为此,文章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地发展建议,包括构建健全的边境旅游产业体系、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大环保力度、挖掘文化资源,借助“一带一路”合作平台,建设沿边口岸跨境旅游合作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新疆口岸旅游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本文不仅对新疆地区的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还为其他类似地区的口岸旅游项目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新疆沿边口岸;旅游项目;“五通”视域;文化资源;“一带一路”

中图分类号:F061.5;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4)07(b)--04

1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各国文化交流不断加深,全球化趋势下,中国必须寻求更加开放发展的道路。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举行友好交流,就以中国与相关国家共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基础,充分发挥多边机制优势,依托现有区域合作平台,向中哈双方提出互利共赢的合作倡议,高举和平发展大旗,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1]。新疆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其边境线长达5700公里,是我国连接中亚、西亚、欧洲的关键节点,是“一带一路”的核心区位,现有15个国家一类陆路边境口岸,拥有着“五口连八国,一路连欧亚”的独特优势。新疆凭借着这一区位优势,把国内强大的生产链和西边庞大的亚欧国际市场联系在一起,为加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不断发力,正在从相对封闭的内陆变成对外开放的前沿。新疆旅游资源丰富,2023年1—7月旅游达14218万多人次,收入超1407亿元,新疆沿边口岸旅游资源众多,旅游人次逐年上升。新疆铁路运输发达,到2021年底,新疆铁路营运里程已经超过了9000公里,覆盖80%以上的县级行政区,为游客旅游出行提供了极大便利。

“五通”视域即“设备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政策联通”“民心相通”,这五个方面息息相关,相互促进。从“一带一路”倡议整体及“五通”政策内容的角度,文章提出重点关注贸易畅通以及资金融通,兼顾其他内容,推动新疆沿边口岸旅游项目建设,从而促进新疆贸易发展,协调发展。本文对新疆沿边口岸旅游项目带来的收益进行深入的研究,了解它们对于“五通”协调发展的贡献,对其如何发展旅游新模式也有帮助。

2 新疆沿边口岸现状分析

2.1 新疆沿边口岸分布情况

新疆作为我国西部的沿边自治区,自古以来就是连接东西方国家的重要交通枢纽,5700多公里的陆地边境线分布了15个国家一类边境陆路口岸,其中北疆拥有11个,南疆拥有4个。这些口岸接壤了5个国家,分别是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蒙古、哈萨克斯坦。这15个陆路口岸的开通使用推动了中国与邻边多国的友好贸易往来,为发展“一带一路”提供了可靠的经济基础。如今,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对新疆口岸利好的政策,对于口岸的发展提供了支持与帮助,政府在新疆先后设立了国家级重点开放平台、产业发展平台共55个,有效地推动了这些政策的实施和发展,为建设“一带一路”黄金通道和向西开放桥头堡提供了坚实支撑[2]。

2.2 新疆口岸旅游经济发展

从新疆地区生产总值提供的数据来看,2021—2023年新疆全区的生产总值整体呈上升趋势,2021年实现生产总值约为15983亿元,在三个产业中,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分别增加值为2356.06亿元和5967.3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660.23亿元。按照相同的计算方式,到2022年生产总值比上一年增长3.2%,生产总值约为1774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约2509亿元,第二产业一共增加约7271亿元,第三产业的增加值约7960亿元,较上年增长1.5%[3]。到2023年,新疆地区生产总值为19125.91亿元,增长了6.8%。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2742亿元,第二产业也不断增加,2023年增加值约771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幅度也在提高,较上年增长6.6%,增加值约为8673亿元,这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3.8%、37.8%和48.4%[4]。第三产业比重逐步增加,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灵活性较大的行业,且新疆包含17个国家5A级景区,依靠着“五口连八国”天然的地理优势和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了一大批游客前往,极大带动了新疆第三产业的发展,新疆边境口岸在旅游方面的经济贡献巨大。

2023年,霍尔果斯口岸的经济逐渐回春,位于该口岸我国首个跨经济贸易合作区——中哈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在2024年假期的“边境游”“跨境游”“购物游”中迎来了无限的经济活力。现在中哈两国公民可通过有效的证件进行线下的商贸合作和交易,并且目前已有约3500余家商户入驻霍尔果斯口岸[5]。边境经济稳健发展,边境的旅游发展前景也是一片光明。

在此之前,新疆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的设立,为巴克图口岸增添了发展动力,63家企业已经签约入驻。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多个发展项目即将建成投产,这也为巴克图口岸带来了一系列的经济发展红利,增加了当地就业岗位,更加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安稳,为旅游业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推动巴克图口岸经济发展,还需要实现“通道经济”转变为“口岸经济”。

吉木乃口岸位于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是面对哈萨克斯坦开放的国际性常年开放口岸,进出口贸易额从2000年的4304万元,增长至2015年的212852万元,增长了50倍。经济的不断前进使得旅游业随之不断进步,口岸的旅游业将会是十分可观的存在。

2.3 口岸发展前景

五口连八国,一路连欧亚,新疆牢牢把握在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定位,积极融入“一带一路”的建设,高水平推进“一港、两区、五大中心、口岸经济带”建设,在新的历史时空中交织形成核心区建设宏大布局。活力口岸,开放新疆,新疆将牢牢把握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的新机遇,在交汇东西的丝路画卷中,继续书写新传奇、铸就新辉煌、开启新未来。

3 新疆沿边口岸旅游项目

在地域广阔、气候独特、人文风情浓厚的新疆,旅游项目自然丰富多彩,包括观光自然风景、参加冰雪体育运动项目、参观各种展馆、品鉴当地特色美食、体验当地人文风情、逛各大保税商城等多样的休闲度假旅游项目。以下重点分析了冰雪体育项目、保税区、人文风情观光。根据新疆旅游厅官方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末,新疆可使用的冰雪类运动场地有188个,其中比较受欢迎的滑雪项目所用到的滑雪场地占冰雪类运动场地的38%。2012年和2017年新疆滑雪产业的产能约345亿元和1819亿元。滑雪产业在2012年和2017年的影响系数为2.28和2.33,通过对新疆滑雪产业经济分析可知,滑雪产业的经济拉动效应进一步加强,特别是第三产业住宿与餐饮产值提高达259%[6]。

近期,喀什地区充分挖掘历史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民俗风情等特色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着重提升改造喀什古城、香妃园等一批文化旅游精品示范景区[7]。人文风情类的文旅项目逐渐打开市场,引起了巨大的参观热潮,吸引了一大批关注目光。目前,喀什地区提供了各式各样的旅游方式,包含红色革命文化游、高原探险游、自然风景游、乡村生态游、特色文化遗产游、历史遗址游、冰雪乐园游等的旅游产品体系,实现文化、经济、艺术、体育、旅游互融互促。在“一带一路”的号召下,喀什文化旅游市场热度不断提高,焕发出新的生命力[7]。

新疆各保税区为沿边口岸作出贡献。喀什综保区作为南疆连接周边国家的桥梁,凭借独特的区位条件,吸收了一大批以面向中、西、南三亚乃至欧洲市场为目标的企业落户。搭乘“一带一路”建设的新列车,喀什综合保税区已成为集“公路、铁路、航空”三位一体的国际物流大通道。喀什口岸综合保税区进出口贸易一路高歌猛进,2022年全年,喀什地区外贸总值493亿元,喀什综合保税区外贸总值在整个喀什地区外贸总值中的占比高达57%,喀什综合保税区为喀什地区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且在新疆4个综合保税区中,喀什综合保税区的外贸总值和增长幅度都为第一。平台的搭建作用、带动经济发展效应和拉动地区外贸增长作用更加彰显,为喀什外向型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生命力[8]。

2022年,阿拉山口口岸综合保税区进出口值达195.3亿元,同比增长192.5%。在阿拉山口口岸综合保税区进境货物中,金精矿、亚麻籽、葵花籽等增长态势明显。出境货物以蓄电池、手机和变压器等为主。按照“盘活存量、引入增量、提高质量”的要求,立足资源、能源进口优势,在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创新建设大宗商品交易和展示中心,积极推进金属矿产品仓储展示交易、农副产品仓储展示交易和油气仓储展示交易平台建设,持续深入发展“保税+”业务。以贸易推动旅游行业发展,更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发展。

霍尔果斯口岸,作为联通中西亚、欧洲通道的重要枢纽,2023年上半年,霍尔果斯铁路口岸进出境中欧(中亚)班列达3864列,过货量达528万吨。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25.2%。经霍尔果斯铁路口岸通行班列线路已达77条,可延伸至境外18个国家、城市和地区45个,货物种类可达200余种,为培育带动新产业发展、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了不竭动力,外贸提速、产业扩容、通关效能大幅提升。近年来,随着旅游行业繁荣发展,新疆霍尔果斯口岸房车游、跨境游、文化游持续升温。中哈边境的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旅游人数不断上升,带动的旅游消费不断提高,说明“边境游”越来越火热。霍尔果斯口岸旅游项目的发展推动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之间贸易往来,促进“资金融通”,以旅游推动口岸经济发展和中哈两国“贸易畅通”[9]。中国对哈萨克斯坦2019年度进出口总额1090829万美元,出口额为745439万美元,占比68%,进口额345390万美元,占比32%。2020年进出口总额1093301万美元,出口额为726012万美元,占比66%,进口额为367289万美元,占比34%。这说明新疆沿边口岸发展有利于推动两国贸易往来,推动旅游项目与贸易发展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新疆各沿边口岸旅游人数不断上升,其中冰雪体育项目、保税区等旅游项目十分火热,中哈合作中心日均验收量峰值可达3万人次。新疆沿边口岸旅游项目开发推动我国“设备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政策联通”“民心相通”协调发展。其中,霍尔果斯口岸旅游项目的开发对中哈两国贸易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促进了中哈贸易交流,新疆各沿边口岸旅游项目发展推动新疆各地区经济发展。

4 沿边口岸旅游项目的协调发展

新疆地区在旅游上发挥自然生态宜居宜游、丰富民族民俗文化、边塞风光风景等旅游资源方面优势,加快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旅游行业服务质量,发展特色文化旅游的同时加强旅游相关产业、区域经济以及生态环境三个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及相互联系,加速旅游周边产品的设计与生产,打造一批红色文化宣传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示范区、少数民族特色村镇、特色民族文化体验示范区、“边境游”试验区和“跨境游”合作区[10]。

首先,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型产业,而新疆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可以通过“大力发展新疆沿边口岸旅游产业”这一条重要途径来促进新疆地区经济、文化、贸易、社会发展。“十三五”以来,新疆各沿边口岸积极推动旅游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跨业融合、协调发展。在新疆各沿边口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新业态和新气象不断涌现的情况下,旅游行业对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综合带动作用更加凸显,旅游行业已然成为推动新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推动力[10]。

其次,旅游行业应具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在边境口岸大力发展当地特色文化旅游项目,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同时让口岸文化更被广大人民周知,增加口岸的旅游人数。以优秀人文资源为主干,利用好新疆沿边口岸丰富的旅游资源,挖掘好和阐释好新疆少数民族特色习俗的文化内蕴,把历史遗产与现代文明融入旅游项目的开发中,让文化和旅游深度交融、相互促进,让红色文化旅游、民族特色乡村旅游、旅游表演、文化遗产旅游等旅游方式繁荣发展,推动新疆旅游行业在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红色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0]。

最后,旅游行业在宣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中成为重要传播途径。新疆各沿边口岸应当在确保生态环境良好的前提下,用科学合规合理的方式来推动自然风光的价值实现,走出了一条生态良好、经济发展的特色生态旅游道路。新疆的自然旅游风光资源十分丰富,在开发一些自然风光的旅游项目时,不仅要注意将对当地生态的破坏降到最低,还应该保持最原始的自然风光。旅游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尊重、顺应、保护自然,牢牢守住生态保护底线,加强生态文明意识,科学利用宝贵自然资源。优化旅游休闲娱乐功能,科学规划建设特色文化旅游乡村,因地制宜、因时而异的发展乡村旅游,建设适合居住、就业方便、旅游便利的休闲新空间[10]。

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在生态保护中发展经济、在发展经济中保护生态环境,只有把旅游项目和经济、生态相协调,才能更好更持久地推动旅游项目的发展,才能为当地创造出可观的收益。

5 结语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新疆各沿边口岸旅游项目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带来的收益也不断增加。

第一,新疆拥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区位优势显著,是“一带一路”的核心区位。要充分发挥新疆独特区位优势,以点到面,以点辐射,利用沿边口岸的地理优势,推动“一带一路”经济、文化、贸易交流。新疆地区各沿边口岸发展不均衡,发展情况存在差别。霍尔果斯口岸发展态势良好,都拉塔口岸知名度较低,但距离伊犁州首府伊宁市较近,产业承载量大,可以通过口岸联合,推动各口岸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新疆各口岸旅游项目单一,缺乏系统完整的产业链,要重点发挥当地特色,结合风土人情,因地制宜发展旅游项目。对此,本文创造性地提出“旅游+购物”的发展模式,依托旅游业的发展,推动新疆购物热潮,进一步构架健全完善的新疆边境旅游产业体系,形成以核心旅游产业体系与其他相关产业体系互相支撑、互相结合、密不可分的全旅游业态体系和全产品系统,达到“1+1”大于“2”的效果。

“一带一路”推动了新疆与其他周边国家的交流,也促进了中哈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推动中哈跨境游模式发展。近几年,随着中哈贸易往来,新疆地区与哈萨克斯坦进出口总额占比逐步提升,占据较高份额。因此要充分发挥新疆与哈萨克斯坦之间的贸易往来联系,推动搭建更高水平的合作平台。通过分析中哈两国口岸发展现状,本文创新性地提出建设中哈沿边口岸跨境旅游合作区,以旅游带动经济发展,为中哈合作注入力量。

完善五通视域下的协调性,推动旅游产业、区域经济以及生态环境三个系统之间的作用力及协调性。以新疆各沿边口岸旅游项目的开发来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并结合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要求,来促进新疆与周边国家在五通视域下“设备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政策联通”“民心相通”的协调发展,完善新疆沿边口岸旅游基础设施,以铁路设备联通各口岸、各沿边国家,让游客出行更加便利,从而增加旅游人数;推动新疆沿边口岸旅游业的开发,促进旅游业发展,从而推动贸易发展,进一步加深中国与邻边国家资金往来;以贸易往来推动文化交流,出台更有益于文化交流与合作、各国人民友好相处的政策;推动各国文化友好交流、相互学习、互相促进、民心互通,实现“五通”机制与新疆沿边口岸旅游有效结合,利用“五通”机制,构建联通、协调的旅游发展体系,推动新疆沿边口岸旅游项目发展。

参考文献

李鹏,胡艺凡.“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产业梯度转移: 基于2000—2010年世界投入产出表的定量测度[J].产经评论,2016,7 (2):99-109.

杨鱼彦.“一带一路”倡议下新疆民族关系研究[D].乌鲁木齐: 新疆师范大学,2019.

郭玲.2022新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741.34亿元[N].乌鲁木齐晚报(汉),2023-01-21(005).

高峰.2023年新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125.91亿元[N].新疆日报(汉),2024-02-01(001).

李慧,尚杰,赵明昊.新疆:口岸经济带加速崛起[N].光明日报,2023-06-01(005).

梁巧霞, 韦孟丹, 梁赛, 等. 新疆滑雪产业的经济和社会效应分析[J]. 冰川冻土, 2023, 45(4): 1401-1412 .

韩沁言.喀什地区: “好风景”搭上“大平台”[N].新疆日报(汉),2023-06-21(003).

李慧,韩沁言.新疆喀什综合保税区进出口额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J].大陆桥视野,2022(11):17.

马力克(Khiimamov Malik).“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哈经贸合作对策研究[D].西安: 西安科技大学,2020.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2(5):2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