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理念下,撬动集团化办学的新质生产力,需持续激活、持续优化动力机制。我们以求同存异、扬长补短、革故创新的系统思维形成新的动力机制,推进集团化办学的共融与共荣。
集团与各分校之间在哪些方面需体现融通性?哪些方面要有差异性?我们从文化理念求同存异的角度来看。对于一个组织而言,文化治理无疑是治理的最高境界。形成集团化办学的共同体,文化的重塑是首要工作。集团办学文化与各分校办学文化之间是什么关系?集团文化是否等同于龙头校文化?针对这些问题,要处理好集团共性文化引领和分校个性文化绽放之间的关系。
第一,指向系统。要系统构建集团文化体系,不能简单地采用某一优势或龙头学校的教育理念作为集团的核心办学观。第二,指向融通。要建立融通、互补意识,不是单方面对成员学校输出自身办学理念,而是在相互借鉴中提炼梳理共同文化和价值观,形成具有共同基因的文化表达和价值认知,也是集团化办学走向“共生”的前提。第三,指向深化。成员学校在确立办学理念时,不能简单照搬龙头学校的教育模式,忽略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学生发展水平、教师队伍结构等实际情况。在融入集团发展共识的理念系统上,要以具体实践不断凝练办学特色、深化办学优势。
集团总校应通过多种方式建立并强化价值共识,在平等对话中形成各分校深入理解和认同的办学愿景。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动力机制,即入校诊断———梳理分析优势与问题———一校一案。在这样的过程中,实现从“牵着走”到“并肩走”、从“要我走”到“我要走”的愿景。
如何能够以开放思维、创新思维、协同思维更好地凝聚力量、达成共识,不断推进集团学校的共建、共享、共生,是集团化办学面临的重要课题。我们抓住三大支点,实现三大目标:教师队伍———共享超强能量场;课程领域———共创超优育人观;治理体系———共绘超大同心圆。
我们通过这一系列的共融与共荣,实现集团化办学最原始、最核心的价值导向,即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整体抬升教育的“底部”,打造公平而有质量的优质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