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的小学教学生涯使我深切感受到,好的管理一定是严慈相济、张弛有度的;好的教育一定是和风细雨、润物无声、不留痕迹的。当然,这和风细雨的主要成分是爱。爱是教育的前提,也是教育的根基,是教育及管理的灵魂所在。只有把爱渗透于日常教育与管理的点点滴滴中,如春风化雨,才会滋润着这些小幼苗健康茁壮地成长。
学会聆听。我们常因为学生还小而忽略了他们的内心感受。可是我们要知道,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样很小,在我们看来不起眼的小事就足以压垮他们的小心脏。作为教师,我们习惯性地要求学生听我们的话,却很少意识到我们也该听听学生的心声。学生年龄尚小,也不善于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情绪不好,往往会通过与同学发生冲突,或是不遵守班级纪律等方式表现出来。教师往往认为这是学生单纯的性格问题。其实,我们要灵敏地捕捉学生的思想变动,用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学生纾难解困,而不致让坏情绪积郁于心,影响到他们的正常生活和学习,从而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平等对话。汪曾祺有一篇散文叫《多年父子成兄弟》,讲的既是他与父亲的关系,也是他与儿子的关系。这在思想还不够开放的年代,父子之间能相处得如此“没大没小”,是极其难能可贵的。可以说,也为天下父亲提供了一个“为人父”的极好范本。这样的家庭氛围更易培养出人格健全的孩子。同样,师生间的相处也应该借鉴之。去掉传统的师道尊严与居高临下的姿态,蹲下身子与学生平等对话,真心沟通,彼此尊重,建立一种和谐良善的师生关系。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这样,学生才会与教师拉近距离,把教师当作自己的知心朋友,乐于倾吐心声,说真话,办真事。这既有利于班级管理,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人格。
理解包容。是人,都会犯错;学生,更容易犯错。波普说:“错误在所难免,宽恕就是神圣。”作为教师的我们决不应该因为学生的犯错给他们贴上各种标签。放任自流,是对他们的不负责任;过分严苛,同样是对他们的不负责任。面对学生犯错,我们除了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还应该给他们足够的包容,给他们自主纠错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理解与包容、信任和尊重,更好地促进他们的自我教育,并使他们能够拥有自由的思想和自我成长的意识。
学会鼓励。赞美是世界上最美最动听的语言。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说,真诚、中肯、适度的赞美和鼓励可以建立起学生的自信心和幸福感,有效地激发个体的内在动机,使他们感受到被认可和支持,从而更有动力去追求目标、完成任务和改善自我。这种正向增强的自信和积极情绪会促使学生更勇于尝试、改正错误并面对挑战,同时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自信心的建立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都会使其受益终身。
爱心呵护,润物无声。用爱启迪爱、用爱传递爱,让爱把班级学生凝聚在一起,让爱引领学生快乐地成长,努力使他们成为身心健康、思想自由、人格健全的人,是我们小学教师肩负的重大使命。
(作者单位:怀仁市城镇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石岳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