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质量标准的界定问题

2024-07-29 00:00刘红玉
中国商界 2024年7期

会计信息及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概念

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所处理的主要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价值运动所产生的一系列财务数据和经济信息。它的类别主要包括对外会计信息、对内会计信息、比率式会计信息、报表式会计信息、附注式会计信息等,所涵盖的内容涉及很广的范围,包括财务比率、项目成本、产品损益表、资产负债表、每股净资产、现金流量表等。会计信息的核心作用在于帮助使用者做出正确决策,提高企业经营的质量,以及帮助企业对未来的经营活动进行可靠的预测,从而规避风险、调节运营策略等。

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信息质量的定义与考察会计信息质量的角度具有密切联系。从用户使用角度看,会计信息质量的检验标准在于其是否能够满足使用者的实际需求;从生产者角度看,会计信息质量的检验标准在于其是否符合会计准则所规定的一系列要求。在现实工作中,对于会计信息质量标准的界定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量,而不存在绝对、明确、单一的检验标准。

会计工作中会计信息质量标准的界定方式

可靠性 在会计工作中,界定会计信息质量标准的方式之一在于检验其可靠性。首先,会计信息要能如实反映会计信息中所计量的经济事项,与客观事实完全相符,能够恰如其分地反映经济事项所内含的经济实质,而不能出现“形式大于实质”的问题。可靠的会计信息要能够统合适宜的方法和适宜的运用,并在二者的协同作用下确保信息真实可靠。其次,会计信息是否具有可靠性的检验标准还在于其可证实的程度。可证实性强即说明会计信息不依赖于会计人员的个人能力或主观见解,任何会计人员在正确使用同种会计方法的情况下都能够从同一经济事项中得到同样的结果,即如出一辙的会计信息,从而消除主观偏差,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另外,会计信息的构成形式高度依赖于会计符号,正如语言无法完全精准地表达思想,会计符号也无法完全与经济事项保持绝对一致,因此在界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时需考虑这其中的局限影响,并从会计信息的产生过程来加强判断。

相关性 界定会计信息质量标准的基本方式之一是检验其相关性。首先,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因素。会计信息所包含的财务信息、资产负债表、财务分析报表等内容要能够帮助其使用者作出决策,产生显见的信息价值。如果只是符合客观的经济事项,却不能被使用者所充分利用的话,会计信息的质量就达不到基本标准。另一方面,根据我国的基本会计准则,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主要包括政府、企业内部管理部门以及企业外部的有关方面,不同的使用者往往对会计信息有着不同的需求。比如投资者一般更关注回报率与风险等级,政府一般更关注税务方面的信息。因此,要界定会计信息的质量,就必须综合考虑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特定需求,以及会计信息是否能够在不失真的情况下满足其特定需求。此外,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还包括语义相关性,即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在审阅会计信息时能够准确而迅速地理解其意,而不会产生语义上的误解。

及时性 及时性是界定会计信息质量标准的重要原则之一,也是会计人员必须满足的工作条件。及时性主要是指会计核算应及时进行,包括记账、算账、报账,即及时记录会计信息、及时运用会计方法正确处理经济业务、及时按照相关规定递交和汇报会计信息等,这些事务都要在有效的时间范围内完成。如果超出有效时间,会计信息很可能会失真,不再可靠,进而会误导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最终有可能造成严重的经济或法律后果。同时,及时性与相关性之间具有密切联系。及时性是相关性的必要条件,因为超出时效范围内的会计信息将不再具备利于决策的功效,而只能作为参考性的历史资料。此外,及时性也与可靠性紧密相关。为了及时对经济活动进行会计处理,或及时报送会计资料,会计人员可能不得不放弃一定程度的精准性。因此,在权衡会计信息的质量时,需综合考虑会计信息在及时性和可靠性上的影响,比如根据其是否能够最大化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来加以判断。

可比性 对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进行分析也是界定会计信息质量标准的重要方式之一。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不同企业会计指标的可比性和同一企业不同时期会计指标的可比性。前者强调会计信息的统一性,比较的维度为横向,旨在通过会计信息来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对企业的盈利情况及其变动趋势作出准确分析;后者强调会计信息的一贯性,比较的维度为纵向,旨在掌握不同企业在相对意义上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基于此,在界定会计信息的质量标准时,首先要明确是要进行横向比较还是纵向比较。如果是横向比较,需要确保企业在不同时期下的会计信息在会计指标元素、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核算方法等方面保持一致;如果是纵向比较,需要确保不同企业的会计信息符合国家统一规定的会计程序与方法,同时要考虑不同企业在产业政策、管理条件以及规模等特点上的差异,以及国际间政治环境与经济环境等因素,确保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能通过会计报告来准确分析同行企业的主要特点、性质和状况。

稳健性 稳健性原则(又称谨慎性原则),指的是会计人员在处理弱确定性的经济事项时需采取稳健和谨慎的态度,不能把不确定的款项计入账面。会计信息所反映的财务数据和经济状况应具有强确定性,其判断标准为可预见或既成事实。只有遵循稳健性原则,会计信息的质量才能够得到保障,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才能做到规避风险、化解风险,并助力企业高层做出正确决策。在考察会计信息的稳健性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会计系统内部在信息加工过程中是否出现不确定性问题,会计信息对通胀率、税率、利率及市场价格变动等外部环境因素的适应程度等。此外,会计信息的稳健性不能超越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否则会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

客观性 在会计信息质量标准的界定方式中,检验其客观性也非常重要。客观性即真实性,但并不等同于精确性,其主要是指会计信息如实而客观地反映经济事项或交易情况,不因为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而影响信息数据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契合。因此,要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进行评断,其界定方式之一是检验会计信息所包含的数据是否源自且符合客观现实,考量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数据是否与客观事实有出入,审查会计信息是否存在篡改、伪造、臆造或失真的情况等。

均衡性 在界定会计信息质量标准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可以通过可靠性、相关性、及时性、可比性、客观性和稳健性等原则来加以衡量,但这些原则不可能同时完全而充分地得到满足,其相互之间经常存在冲突,因此在界定会计信息质量标准时就需要考虑这些冲突,并加以权衡、选择、调和,正确分析其中的利害关系,进而达到均衡的标准。比如,稳健性原则与及时性原则就存在明显的冲突,在谨慎状态下对经济活动的会计处理速度必然不会过快,而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会计人员为了及时将数据上报给使用者,就不得不牺牲一部分稳健性,但只要其仍旧符合真实性,能够为使用者提供有利于做出决策的关键信息,就符合质量标准。因此,在分析会计信息的质量时需要考虑实际情况,不能一概而论。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策略

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会计信息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但会计信息的产生必然要依赖于会计人员,因此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主观判断和职业道德都会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基于此,为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企业必须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养。首先,企业要加强对会计人员专业能力的培养。培训内容可包括会计方法、会计核算、基本会计准则等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等,确保会计人员能够科学合理地确认、计量、记录、跟踪不同方面的会计信息,并能够根据具体的实际需求来选择合适的会计原则,使得会计信息客观真实、及时有效,且能帮助高层做出正确的决策。其次,企业要重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向其强调坚守职业道德底线的重要性,督导其在工作中要时时刻刻坚守道德底线,不捏造数据,不弄虚作假,按照客观性原则如实反映经济活动,从而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

完善会计监督体系 为了充分发挥会计工作的作用,务必要保障会计信息的质量。为此,相关单位需要全面完善会计监督体系。首先,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完善会计法规和会计制度,在会计法和新企业会计准则等文件政策的影响下强化对会计人员的约束与引导作用,同时使得会计监督工作能够拥有充分的法律条文作为支撑,并对工作结果作出解释。其次,企业要建立健全内部监督体系,对会计人员的工作展开监督,定期检查会计人员的工作结果,分析其所给出的会计信息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是否及时有效、是否具有一贯性和统一性等。此外,企业还应建立奖惩机制,针对会计信息的质量对相关会计人员进行奖励或惩处,对违背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人员给予严厉的惩治,要将涉事人员移交司法部门处理。在这种会计监督体系的强力作用下,会计信息的质量将得到坚实的保障。

强化企业内部会计控制 首先,企业要建立有层次的组织机构,组建独立的会计师队伍,立足于企业在会计业务和经营运营上的实际需求来设置会计岗位。各个岗位之间要有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的关系,从而使会计岗位的工作人员能够彼此约束、彼此督促,共同维护会计信息的质量,确保会计信息真实有效。其次,企业要健全财务管理控制制度,对会计核算中的财务报表、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等相关数字制定谨慎的核算方案,并对经办人的签章、凭证格式等内容进行合理调控,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另外,企业还要促进业财融合,将内部会计控制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各部门的反馈作用和调节功能,为会计信息的质量提供更坚实的保障。

作者单位:济宁何岗煤矿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