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全球东方、西方的内涵理解可能多些,对近年来成为热搜词的全球南方、北方也可能略知一二,对全球左化、右化或不甚了解。尽管世人对这些基本概念的形成和认知尚未形成共识,但无论如何,分享和探究这些内容和个人观点会有助于大家丰富历史知识和增强国际化视野,也有利于同仁更好地洞察世界经济与政治。
东方与西方之争由来已久。从“东方”“西方”的词源看,有史学家认为,可以上溯到公元前五世纪的腓尼基人传说中的卡德摩斯和欧罗巴。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至公元1453年)晚期,有历史著作称罗马帝国的东部和西部为“东方”和“西方”。持续近200年的十字军东征,使得“东方”和“西方”二元对立的概念被刻在人们脑海里。到了20世纪和21世纪,东方和西方所指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印度和中国属于学术研究中典型的东方,普遍认为,地理上的亚洲和北非属于东方,欧洲和美洲属于西方。
如今的东方与西方被贴上了标签。二战以后,尤其是在冷战期间,西方与东方逐渐演变为具有特殊内涵的国际政治词汇,似为国际政经关系中两大阵营的代名词。1957年11月,毛泽东在第二次访苏期间,曾形容当时的世界形势是“东风压倒西风”。如今的西方和东方,从经济层面看,分别泛指经济发达国家和经济发展中国家。日本地理位置位于东方,但被列入西方的范畴。以西方七国为代表的西方,如今习惯于所谓的“基于规则的秩序”,其实他们所认同的“规则”,是基于西方的价值观和理念。中方倡导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长期以来,西方国家竭力给非西方的东方国家贴上“威权”“落后”的标签,这是一种值得警惕的叙事。
南方的概念是由北方提出的。“全球南方”的概念可以追溯到1969年,由美国左翼政治活动家卡尔·奥格尔斯比率先提出,这一概念具有西方意识形态背景,强调全球南方是北方国家支配的产物。1980年,德国勃兰特委员会发布《南北:生存计划》报告,再次提及“南北”概念,并主张北方国家帮助南方国家实现现代化。南方国家后来成为独立的政治范畴,是自身团结自强走向政治自觉的结果,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的不结盟运动,将南方和北方的争论推进到国际舞台中央。“全球南方”具有鲜明的“非西方”色彩,西方七国集团是北方国家的代表。
全球南方是个不断演化的概念。“全球南方”也是二战以来伴随着地缘政治和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演化的概念,现泛指收入较低、人类发展水平较低和主要居于北纬30度以南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相对于北方和发达国家,其成员被赋予经济社会不发达发展水平的属性,是当下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集合体。2017年被联合国经社理事会授予特别咨商地位的南南合作金融中心将“全球南方”统计范畴确定为“七十七国集团和中国”,截至目前统计的成员单位共有134个。中国是全球南方重要一员,是全球南方中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
全球南方崛起是个渐进的过程。南方国家受到关注始于二战后的亚非拉地区去殖民化进程。20世纪50—60年代,南北关系的主题是去殖民化。1955年万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南方国家作为集体逐步走上世界舞台;1961年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凸显了南方国家奉行“独立、自主”的基本原则;1964年,77国集团成立并发表了旨在加强各发展中国家团结与合作的《77个发展中国家联合宣言》。20世纪60—70年代,南北对话和国际经济新秩序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世纪80年代之后,南北关系TNiXMgYrlCRd9RFahiehdA==更加转向经济依存与合作,北方对南方“待发展”国家的援助更多基于冷战期间东西方战略资源争夺的考量。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后,东西问题弱化,南北问题被裹入全球化浪潮,部分南方国家因此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进入21世纪20年代,在全球经济“南升北降”的背景下,全球南方表现出在经济基础支撑之上的“政治觉醒”,在当今国际政治军事热点事件中,全球南方不选边站,而是独立自主提出自我主张,成为塑造国际秩序的重要力量。
全球左化与右化之区别。左化与右化,也可以话术为左派化与右派化,或左翼化和右翼化。左派通常主张以激进的方式革除旧的意识形态和制度,主张支持政府干预经济,也称之为激进派。右派一般比较保守,主张稳妥、有序、渐进、缓慢的改革方式,主张政府不得随意干预经济,强调维持旧有传统,也称之为保守派。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国内出现了两股政治力量,一股是左翼分子参与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希望政府解决贫富差距悬殊、年轻人就业难等一系列民生问题;另一股是右翼分子发起的“茶党运动”,主张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等。“茶党运动”一词来源于美国历史上的波士顿倾茶事件,象征着独立和反叛之精神。
全球左化与右化出现交替。近年来,发达国家的政策忽左忽右。例如,“华盛顿共识”(1989年)是左,追求全球化;而“新华盛顿共识”(2023年)则是右,倡导以国家介入为主旨的产业政策,建立超越传统贸易协定的新国际经济伙伴关系,有逆全球化之嫌。当前,欧盟许多国家的选民受到生活成本危机的打击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的困扰,出现了内生的反叛力量,甚至有集体“向右转”的重大转变趋势。当然,左和右也是相对而言的。左化抑或右化,孰是孰非,有时也难以定论。
世界是平的亦是不平的。世界是平的或代表左,世界是不平的或代表右。正如2023年我在《世界是不平的——基于当代国际经贸与金融热点问题思考》序言中所云:全球化是人类经济发展大势所趋,但逆全球化思潮始终存在,在历史长河中“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常常此消彼长、忽此忽彼、交织前行,人类正是在对立统一矛盾中辩证地走向文明进步。世界“平”是暂态,“不平”是常态;“平”是理想化的终极目标,“不平”是历史发展的更多事实;暂时的小“平”和动态的“不平”是为了最终的大“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