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阅读策略探讨

2024-07-25 00:00:00王利利
科学导报 2024年49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阅读策略;阅读兴趣;阅读理解能力;认知理论;因材施教;自主性学习

一、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阅读现状

阅读现状分析

小学语文教育中,阅读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教师在课堂上缺少系统化的阅读策略,而以应试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引起了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兴趣与能力的培养。

问题分析

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不高:根据问卷调查显示,大约有四成的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

学生学习能力上的差异:研究发现,三年级不同的学生有20分差值,这表明不同的学生学习的能力不同。造成这一差异的关键原因是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有些同学在家庭背景、学校教学品质以及课外阅读资料等方面都相对薄弱,从而造成了他们在阅读理解上的落后。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对学业同样造成一定的影响,并且造成了他们在阅读理解上的个体差异,长期将会影响学生的自信心。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使教育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从而缩短学习者的阅读水平,是教育者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二、阅读策略的理论基础

阅读理论概述

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还强调了概念构建在阅读过程中的重要性,指出读者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在与文本的互动中主动地形成和发展自己的知识体系。这些观点共同描绘出一幅阅读活动的生动图景,它不仅涉及文本内容的直接吸收,也关乎于读者不仅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在与文本的互动中主动地形成和发展自己的知识体系。这些观点共同描绘出一幅阅读活动的生动图景,它不仅涉及到如何通过不同层次的认知加工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阅读理解是与作者互动的过程,兴趣驱动学生主动阅读。培养阅读兴趣促进自主阅读。

详细应用

在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方面,斯坦诺维奇的“交互模型”认为,读者需要不断利用自己已有的背景知识和文本信息进行互动,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内容。阅读理解能力也会有很大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与背景知识相融合的问题,向学生推荐自己喜欢的读物,并进行趣味性的阅读活动,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三、阅读策略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

培养阅读兴趣

老师可以推荐一些有趣、生动的读物。

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在课堂上经常举办阅读活动,比如故事会和读书分享会,鼓励学生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的乐趣。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预习:通过阅读题目,对文章的大意进行猜测,提高理解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前先浏览文章的题目、插图、段落标题等,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提出题目:在课堂上,让学生积极地提出问题,并在阅读中寻求答案问题的方法。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实际案例分析

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实践

在老师引导下,小学生开始阅读四大名著《红楼梦》,有非常多的小学生在老师的陪同下,开始学会主动思考书中的各种人与人之间的复杂的关系,在课堂上,学生们还扮演《红楼梦》里的人物来更深一步理解书中的人物关系。

从课堂教学中我总结了具体的数据分析:由上课老师进行反馈得出,这个班级学生的阅读理解的测试平均分,从期初考核成绩的63分提高到期末考核成绩的81分,学生的阅读兴趣问卷调查的得分也是从3.1分提升到4.1分(满分5分)。

从课堂中小学生的反馈进行总结:学生表示通过在课堂上进行阅读角色的扮演游戏,小学生可以更容易掌握《红楼梦》的人物之间的故事关系,并且更有利于小学生对我们国家经典著作和古典文学著作喜爱与热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的水平。

实验小学六年级阅读兴趣培养

在课堂上经常举办读书分享会、“图书漂流”形式的读书分享会,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读书的兴趣和阅读的动力。所以,教师只要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书籍,并有针对性地安排各类阅读活动,就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与学习热情。

从教室里的教学中,我搜集了一些特殊的资料进行了分析:在一个学期末,六年级的同学们的阅读量比平常多了34%,而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也比平常多了24%。

从课堂中学生的反馈进行总结:老师在课上举办的读书分享交流大会、课上的“图书漂流”活动让学生们接触到了许多精彩生动有趣的书籍,大大激发了他们的阅读热情。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提升项目

学校特别推出阅读技巧强化计划,借助定期的阅读练习及教师的策略引导,让同学们能够更好地掌握阅读技巧。课程包括前测评估、教学策略讲解、实践应用、反馈修正和后测。

从课堂的教学中我收集具体的数据分析:项目实施后,学生的阅读理解进行了全面的测试,分析成绩后,得出学生平均提高了19%。分数低的学生的进步最大,达到了25%。

从课堂中学生的反馈进行总结:学生们表示,进行有规律的阅读训练,多种策略性战略性指导,他们在阅读的时候,理解能力得到了很大的进步,信心也比以前增强了很多。

五、阅读策略实施中的注意事项

因材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需求和学习能力,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和评估,了解每个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兴趣,针对性地设计和实施个性化的阅读计划,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起点上得到提高。

激发学生的自主性

通过口头提问、读书报告、读书日志、小测试等多种形式,综合评定学生的阅读过程与效果,并给予及时的反馈与指导。通过本研究,老师能更好地掌握学生的英语阅读进度,及时纠正错误,巩固知识,提出更多的学习建议。教师在激发学生自主性方面,可以设置一些奖励机制,如阅读奖章、阅读之星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活动,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和兴趣。

结语:

一定要选择适合小学生的阅读书籍、小学生感兴趣的书籍,给小学生创造适合他们阅读的环境、运用各种方法进行多种阅读训练,栽培小学生对阅读的习惯,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语言发展的能力,并且对他们的各科成绩都有所提升,综合素质也大大地提高。阅读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老师应不断探索和实践,提升阅读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

[2]刘绍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3]张晓华.阅读与写作的有效结合[J].教育科学研究,2020,41(3):45-52.

[4]王明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阅读策略[J].语文教育研究,2021,38(4):56-62.

[5]李娜.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2018,29(2):33-40.

(作者单位:山西省吕梁市兴县东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