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初中英语教学面临新挑战。研究表明,应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模式,加强听说训练,运用信息技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实施分层教学,创设良好课堂氛围。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程标准对初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然而,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式单一、学生主体地位未得到充分体现、听说能力培养不足等。因此,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对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新课程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尽管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仍习惯于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过分注重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操作,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部分教师仍延续传统的“讲解—练习”模式,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和多样性。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一些教师过分重视读写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听说能力的培养。这导致许多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语法知识和词汇量,但在实际交流中却无法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尽管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一些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仍显不足。这不仅限制了教学资源的丰富性,也影响了学生对新技术的接触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由于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采用统一的教学进度和方法往往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这容易导致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感到课堂内容缺乏挑战性,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可能跟不上教学进度。
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思想,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扮演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为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机会。例如,可以采用任务型教学法,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从而实现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提升。
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积极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如合作学习、情景教学、游戏教学等。例如,在学习与日常生活相关的话题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真实的交际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此外,还可以引入小组讨论、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听说能力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可以通过以下方式:
(1)增加英语听力材料的使用频率,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听力内容,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2)鼓励学生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创设英语口语交际情境,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利用英语歌曲、电影片段等多媒体资源,丰富听说训练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具体可以:
(1)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图片、视频等生动形象的教学材料,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2)借助网络平台和教学软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练习机会。
(3)建立网络学习社区,鼓励学生在线交流和讨论,延伸课堂学习。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指导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培养其自我管理能力。
(2)教授有效的学习策略,如词汇记忆技巧、阅读策略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布置开放性的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拓展学习。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
(1)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学习能力,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
(2)设计难度递进的教学内容和练习,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3)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个别化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障碍。
(4)为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富有挑战性的拓展任务,激发其学习潜能。
良好的课堂氛围对提高教学效果至关重要。教师可以:
(1)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
(2)设计互动性强的课堂活动,如英语游戏、竞赛等,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3)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和表扬,增强其学习自信心。
(4)营造轻松、民主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实施上述有效教学策略,可以构建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作者单位: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第三初级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