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幼儿园;教师科学素养;科学教育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下,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和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培养幼儿以及青少年科学素质已经成为当代教育者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幼儿园教师不仅是幼儿教育的引导者、组织者,更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教师的意愿、教育能力等,是影响幼儿园开展科学活动的重要因素。目前,如何将科学实验有效融入幼儿教育已成为热点议题。但由于相关研究起步较晚,国内相关系统研究缺乏,幼儿园科学实验活动开展现状与科学教育理论之间仍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因此,亟需厘清幼儿园科学活动的蕴含价值,探讨科学实验融入幼儿教育的现实困境及改进策略,以充分发挥科学实验活动的育人功能,为培养高素质科技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将科学领域列为幼儿园教育五大领域之一,强调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主动探索的意识与能力等内容。同时强调了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应该渗透于一日生活之中教师应关注幼儿并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对幼儿进行生活化,日常化科学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是儿童科学启蒙的关键时期。做好幼儿科学教育,就是在落实新时代科学教育的要求。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整合各种科学教育资源,扎实推进幼儿科学教育教学实践。
1.幼儿角度
教师积极开展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能够在幼儿早期产生潜移默化影响,有利于培养未来具备问题解决能力的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科教融合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创设真实且复杂的问题情境,从而可以提高幼儿创新能力和在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培养科技创新的后备人才至关重要。
2.教师角度
科学教育的教师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才能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完整体现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理念,以此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实施建议。
教师根据幼儿的表现对幼儿感到好奇的事物和现象加以关注和引导开展相应的科学教育活动,可以使教师对幼儿有更加充分的了解。对于幼儿提出的有价值可探究的问题,进行更加有针对性地反馈以及进行反思,并从学生的角度规划未来新的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师资储备力量不够
幼儿园的师资一直是开展科学教育的重要因素。受科学课时增长和学龄儿童人数增长两方面因素叠加影响,我国小学科学教师面临较大师资缺口,专门的科学老师数量匮乏。
2.教师科学素养普遍不强
科学教育的知识涵盖内容非常广,主要涵盖生命科学、地球宇宙、技术工程等领域,但很多幼儿教师科学知识储备较少,平时较少关注最新的进展,并且对科学知识甚至存在错误认知。同时,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多是文科出身,所学专业知识仅局限于理论层面。
科学知识储备程度会直接影响教师对科学教育的态度以及信心,许多教师因储备不足而畏惧课程,并且难以捕捉到可能出现的教育契机,错失教育机会。
3.教师课程设计的内容缺少与生活环境的密切联系,缺少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在实践中,儿童科学教育与人文精神是分离的,科学与人文有了鲜明的界限,缺少自然的有机融合。科学教育只有蕴含人文精神,才能培养儿童的科学素养与人文情怀。
1.教师要树立正确科学观念
为了改变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的科学教育状态,提升教学知识质量,就要加深对幼儿年龄特征以及科学探索的核心进行深入和了解,培养幼儿的科学思想观念,就在于科学教师的培养,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科学教育观。科学教育观是要以提高幼儿科学素养为终极目的,在科学教育中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此外,幼儿教师要坚守科学教育的育人价值的宗旨,强调“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自觉加强前沿知识的学习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主动亲近科研,拥抱科技,自觉关注科学技术发展趋势、更新科学教育观念、提升科学素养。
1.积极给幼儿创设科学活动的环境,营造科学学习的氛围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我们应该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去促进幼儿的发展,大自然是幼儿学科学最好的课堂和材料大自然千变万化的景象为科学教育提供了最充分、最直观、最生动的材料,充分让幼儿去感知事物,从而获取知识发展他们的智力。同时可以因地制宜,基于园本文化,建立幼儿园自己课程体系。
2.课程设计方面,重视幼儿数字素养培育
数字技术为载体的教研路径相较于小学阶段,幼儿园课堂具有启蒙性特征。所以幼儿教师要积极探索数字教育资源,以身作则,自发调动基于数字技术网络媒体的教研探索,利用数字技术可视化、个性化、趣味化等特点,切实发挥教研共同体的主体性、能动性与创造性,在充分利用数字资源推进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前提下,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个别辅导,并实现人与技术的融合。
3.发挥幼儿游戏的作用,科学活动与幼儿日常游戏活动相结合
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是他们的基本权利,游戏可以促进幼儿基本动作发展和协调,促进幼儿的认知与感知能力的发展。教师应当建构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园课程。
围绕儿童为核心的思想,注重激发幼儿对于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对于学前儿童而言,科学教育的意义不在于获得多少既定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探索发现的过程。科学探究活动是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的重要形式,引导幼儿将习得的科学经验运用于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的问题。
4.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和发现
没有幼儿自身的探索活动就没有幼儿的学习,只有在幼儿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才能产生独特的体验,同时应给予幼儿尽可能多的自由表达自己认知情感的机会,这样孩子们学习的潜能才能被发掘。教师应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幼儿自主探究。引导幼儿自主或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进行探究实验。
5.强化师幼互动
教师要重视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使用恰当的语言与儿童互动。在认知发展维度,教师要减少幼儿分析简单描述性的事实,增加具有科学精神的猜测与推理提问,并且深挖科学现象以及科学知识的原理。引发幼儿高认知回应。在反馈质量维度,教师用鼓励或者肯定的方式,这样更有利于在幼儿活动中参与积极性。教师运用语言策略,使用的语言具有规范性。被幼儿理解和接受高质量的育人活动,是高质量事物互动的关键所在,从而促进幼儿高级思维的发展。
1.教学反馈
高质量的科学教育评价既是科学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又内嵌在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中。教师从开展科学教育的活动内容与形式,活动目标达成学生科学素养提升等方面来进行科学教育评价,并且可以互评等。建立周期性的动态监测机制,对科学素养进行长期追踪与全面分析,更好地推进教师教学进程。
参考文献:
[1]李雨昕.美国学前科学教育改革对我国的启示[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3,39(11):41-54.DOI:10.11995/j.issn.2095-770X.2023.11.005.
[2]王滢.基于科学素养提升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改革策略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23(04):36-38.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EB/OL].(2020-09-07)[2024-01-07].http://www.moe.gov.cn/jyb_xwfb/s248/202009/t20200907_485819.Html
[5]刘焰奕,谭强.幼儿园开展科学实验活动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及改进策略[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4,40(01):95-103.
[6]尹晓翠,王洪,王冬岩.幼儿教师科学素养内涵,现状分析及提升策略[J].教育观察,2020,9(24):2.
[7]王春燕.追寻儿童科学教育的真义:对我国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审思[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6(6):4.DOI:10.3969/j.issn.1004-4604-B.2006.06.008.
(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