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龙泉:躬耕中草药的“孺子牛”

2024-07-25 00:00:00隋萌
科学导报 2024年49期

花开半夏,蝉鸣鸟唱。六月的校园,充满着夏季的活力与热情。6月27日,《科学导报》记者走进山西工商学院,见到范龙泉时,她正在为学生讲解仪器设备的原理和使用。作为山西工商学院健康管理学院的一名教师,范龙泉主要研究方向是天然植物功能活性成分的开发和利用。近几年,她致力于中草药黄芪、党参等山西特色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带领学生团队研发出“芪珍”“芪炭”“芪材”等多个项目产品,均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范龙泉出生于风景秀丽的恒山脚下,自幼便对这片土地怀有浓浓的热爱与敬畏。她说,这片土地孕育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她生长的根基,也是她心中永恒的骄傲。恒山黄芪,被誉为“百草之王”,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具备卓越的药用价值,然而,当地黄芪产业受限于传统的加工方式,未能充分发挥其经济潜力。范龙泉深知这一点,她下定决心,要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方向与这片土地紧密结合,推动黄芪产业的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为山西的农业发展贡献力量。

为了深入了解黄芪的生长和加工过程,范龙泉上山采挖黄芪,与农民交流种植经验,还多次赴西安、甘肃等地考察学习,积极与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合作,引进先进的加工技术和设备。在实验室里,她带领团队反复试验,探索黄芪药理作用和应用领域,不断优化工艺参数,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效果,终于先后开发出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产品,将黄芪的应用范围从传统的中药材拓展到了保健品、食品、饮品、化妆品、活性炭、包装材料等多个领域,为黄芪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范龙泉的带动下,山西工商学院食品专业实验中心成为了一个集教学、科研、生产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也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带来了更多的资源和机遇。

“范龙泉老师在专业课上能根据课程内容将工科、农学、医学、理学等多个学科知识融会贯通,甚至人文地理知识也很懂,很喜欢范老师的课堂,每节课都能收获很多。她还教了我们《创业基础》课程,创业机会的识别、商业模式等商科内容讲得也很棒,会举很多案例帮助我们理解。”她的学生评价道。

“单一学科的教育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社会经济的多元化需求,开展跨学科科学研究,推动跨学科教育的发展,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也为将来高质量就业创业和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范龙泉说道。

范龙泉在任教期间,立足学校办学定位,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产教科创赛”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她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尝试,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在挑战中成长。她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和经验融入到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生动的学习体验,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表达能力。她坚信,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人的品格和能力,养成终身学习的行为习惯,她以身作则影响着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和自信。

在范龙泉的身上,生动体现着一位优秀教育工作者的风采和担当,近年来,范龙泉积极开展教学创新改革,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一流课程1门,先后主持参与省级及以上课题10多项,发表核心论文10余篇,指导学生在学科竞赛中获奖30余项,多次荣获“优秀工作者”“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在范龙泉的眼中,科学研究不仅仅是追求知识和真理的过程,更是回报社会、服务人民的重要方式。她深知产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农民的增收和就业,更关系到人民的健康和福祉,她深知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并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扎实的专业知识、高尚的师德师风,赢得了社会和企业的广泛赞誉和尊重,推动了产学研深度融合,与多家企业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推动中草药产业的升级转型和快速发展。同时,范龙泉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展览,与同行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心得,不断扩大山西特色农产品的影响力。

范龙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对专业、对家乡、对社会的热爱和责任。她的成长经历、研究成果和教育理念,都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风采和担当。面对未来,范龙泉充满了信心和期待,她表示将继续开展山西特色药食同源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工作,积极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为山西的大健康产业、中药材产业发展贡献力量,她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山西一定会在国内外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