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情境的匹配,是餐酒搭配各原理中最重要的一条原理,它甚至可以压制住对风味协调性的选择,餐酒搭配的最高境界是激发出自己的感情,获得内在的生命愉悦。
文化的第一个作用是肯定、愉悦自己,让自己感觉自己在当下这段时间里生活是有意义的、是快乐的。每个人先天都倾向于自我肯定,让自己快乐,这是人类基本的心理天性,从人类心理的角度来讲,自我肯定更渴望外界其他人的肯定,他人肯定有更强烈的效应,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获得别人肯定的场所并不多,所以更多的时候是自我肯定和自我愉悦。餐饮就是自我肯定和自我愉悦的一种重要方式,很多人回家下班自己做两个小菜,喝杯小酒,享受着平和的个人幸福生活,把家常的油盐酱醋以及普通的食材调理得有滋有味,好像形成惯例地喝上两杯小酒,完成了整个一天中的一个重要生活仪式。如果讲究一点,他会选择什么样的菜配什么样的酒,是该配白葡萄酒、红葡萄酒,还是配白酒,都要认真考虑。中国台湾美食作家叶怡兰女士在她的著作中以细腻的笔触描述了她生活中的这些“小确幸”。中国大陆极有思想深度的作家汪曾祺先生在他有关美食的散文中,流露的也是这种文化和场景的美妙匹配,那种美妙而温暖的小小时空,是他度过的那段困难生活里非常温馨的时刻。
在社交过程中,文化起的一个最重要的作用是分群作用,社交宴请聚会主要的作用是沟通思想感情,在喝酒聚餐的过程中显示、表达出自己的立场和审美偏好,看能不能形成审美上的共识,进而形成长期稳定的信任关系,在这种信任关系上才能发展业务、商务等方面实用性的关系。如果立场不同,审美有很大的差异,感情上不投缘,就形不成文化认同;形不成文化认同,就不会是一个圈子的人。谁和谁的关系好一点,哪些人走得近、可以合作,在本质上都是审美上有一致性,感情上才有亲近感,才能建立起信任。
审美以及感情上的内容,是能够通过酒、餐以及酒餐搭配直观反映出来的,对酒有相同知识和相同认识,甚至相同偏好的人可以形成共同语言,在酒这方面上形成共同偏好了,在酒和餐饮的搭配上、在风味或者地理环境的理解上也就有了更多共同的语言,有了共同语言,就有继续交往下去的话题,在思想感情的自然交往中,如果有了业务上的机会,也就顺理成章地形成了业务伙伴关系。
文化是餐酒搭配的主观认知结构,本质上是个人化的、每个人生命中与生俱来的内容;哪些人和哪些人的价值观一样,审美一样,也不是由他自己决定的,先天就已经存在了,是一种先天就存在的主观认知结构。餐饮的情境是指能够激发出文化情感的场所和环境,以及在交流互动中的行为。文化是生命的感觉,因时而因地而变,始终处在变化的状态中,一时一地一心情。个人的审美和思想精神状态,不要说别人不知道,有时候连自己都不知道,这种变化也会体现在一个人对餐、酒的选择和搭配上,而餐酒选择搭配会对他的文化、心理以及情绪具有反馈效应,这种反馈有时是正面的,有时是负面的,比如有时候刚开始吃喝时感觉很好,在过程中突然心情不好了,餐酒也就索然无味了;有时候心情变好了,本来不太合适的餐酒搭配,也突然会觉得美妙无比。由于文化因素敏感多变,极易受情境的影响,因此也是餐酒搭配中最难以把握的因素。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