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美国人费正清是一生同情和理解中国革命的著名汉学家。1932年年初,在英国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费正清以搜集毕业论文资料的名义来到北平,同年6月,费正清和费慰梅在北平结婚。据梁思成回忆,大约在1933年,在“北京美术俱乐部”的一个画展上,梁氏夫妇和费氏夫妇第一次见面,他们一见如故,接着发现彼此居住的地方距离很近,都住在北总布胡同,于是他们你来我往,互相拜访,最终成了终生的朋友。费慰梅晚年曾经说过,梁思成和林徽因不仅是费氏夫妇很好的朋友,也是他们事业上的领路人和合作者。
1941年8月,费正清被征召到华盛顿情报协调处工作,1942年9月,被该机构派往重庆。1945年,他担任美国驻华大使馆新闻处处长,兼任美国驻华大使克拉伦斯·高斯的特别顾问。1946年8月,他重返哈佛大学,担任哈佛大学区域研究(中国)项目的第一任主持人。在离开中国之前,他们曾去看望林徽因,这是他们和林徽因的最后一次见面。1946年到1947年,梁思成曾经在耶鲁大学讲学,寒假和暑假他都是在费正清夫妇家里度过的。
1955年4月1日,林徽因去世,费正清夫妇得知这个消息后,费慰梅给梁思成写了一封信,对林徽因的逝世表示哀悼和怀念。1956年12月30日,梁思成给费慰梅回信,他在信中深情地写道:“我对徽因的死痛不欲生,我想你也会和我一样悲伤。你的同情和慰问让我感动。”
在林徽因去世七年之后的1962年,梁思成娶了小他二十七岁的林洙做他的第二任妻子。当年,林洙曾跟随林徽因学习过英语,林洙和前夫结婚的时候,梁思成曾经是证婚人,现在他们的关系从师生变成夫妻,梁思成从证婚人变成枕边人。十年的婚姻,林洙付出了不少,她既是妻子,还是厨师、理发师、医生和护士,还是通信员。更重要的是,当时除了林洙外,没有任何人能够懂得梁思成的思想和感情。
在梁思成身后,林洙为林徽因的母亲何雪媛养老送终,还克服种种困难整理出版梁思成的遗著,撰写有关梁思成的回忆性著作。凡此种种,或可让梁思成、林徽因含笑九泉了。
二
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宣布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林洙写信给费慰梅女士,对中美建交表示祝贺,同时她也“有些悲哀地想到我亲爱的丈夫梁思成,他没有等到这一天就离开了我们”,她希望中美两国的友谊在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努力下不断得到加深与巩固。
1979年4月15日至25日,费正清夫妇到北京访问,费慰梅带来了1946年到1947年梁思成在耶鲁大学讲学时使用过的中国古建筑照片和幻灯片,准备送给清华大学建筑系。4月23日是费慰梅七十岁生日,当时林洙和梁思成的儿子梁从诫应邀出席晚宴,这是林洙和费正清夫妇第一次见面。晚宴之后,费慰梅将林洙拉到一边问:“梁思成的《图像中国建筑史》为何至今尚未出版?”林洙告诉费慰梅说,这部书的全部插图都丢失了,所以不能够出版。
1943年,在梁思成和林徽因的请求下,费正清夫妇将与《图像中国建筑史》相关的八十幅图片制成微缩胶片。在战争时期的一次水灾中,存放在资料室中的图片资料全部损坏,由梁思成保管的一些照片和手绘图片幸而无恙,因此,梁思成1946年到美国讲学时携带到美国去的各种图片是唯一存世的孤本。梁思成在美期间,利用空闲时间基本上完成了《图像中国建筑史》的修改。1947年,他因林徽因病情加重而匆匆回国。回国的时候,梁思成将该书的图片(包括手绘图片和照片)交给费慰梅,委托她在美国出版;而他则将手稿带回国内,准备修改后再寄给费慰梅。
后来的结局令人意想不到。大约在1954年,在英国留学并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刘·C.写信给梁思成,希望梁思成给她提供一些资料。梁思成与她素未谋面,但还是写信给费慰梅,请她将图片寄给刘·C.。费慰梅遵照梁思成的嘱咐,将她保存的图片寄去,随信她还嘱咐,在使用完后,将相关图片交给中国驻伦敦代办处带回中国。但是后来,刘·C.既没有将图片交给中国驻伦敦代办处,也没有寄回费慰梅处,而且她最终的去向也成了一个谜。
多年时间过去了,经过费慰梅、林洙,以及梁思成的学生、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的多次交涉,刘·C.终于答应将图片寄到北京,1980年7月17日,刘·C.的邮件到达了林洙的手中,二十多年后,梁思成的文稿和图片才重新合璧,无论如何,应该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经过初步整理,林洙发现还缺少六张图片。后来,林洙对照哈佛大学提供的一份目录一一梳理与甄别,发现缺少的六张可能是梁思成自己删掉的。
1980年10月,费慰梅从波士顿飞到北京。他来到清华大学,查看刘·C.寄过来的图片,查阅图纸是否完整,和林洙商量在美国出版这本书的相关事宜。她们还逐字逐句阅读文稿,斟酌哪些地方应该增删。费慰梅的中文不是十分流利,而林洙的英语也不十分流利,尽管她们交流起来有些障碍,但是她们还是用中英文夹杂的语言热情交谈,辅之以手势表情达意。当彼此明白对方的意思后,不禁一次次开怀大笑。
三
为了编辑梁思成的著作,作为遗孀的林洙花费了不少精力。她利用休息时间整理文稿,撰写文章,为了编辑梁思成的《中国雕塑史》,她甚至整个暑假都在挥汗如雨的工作中度过。为了编辑《图像中国建筑史》,弄清云居寺北塔的情况,她亲自前往房山,冒着严寒登上山顶考察,补拍北塔照片……
为了让《图像中国建筑史》尽快出版,费慰梅更是花费了巨大精力。在波士顿剑桥的家中,她一个人“单打独斗”,认真地阅读和审查书稿,对原稿中的每一句话、每一幅图,特别是对于所谓木作规则等都要认真理解,仔细分析。费慰梅认为“思成的英语很棒,需要改动的地方相对比较少,大部分工作我是在1946—1947年做的”。她还想请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对书稿进行审阅,权衡一下交给哪一家出版社才更合适。费慰梅认为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在建筑专业出版方面一直享有很高的声誉,同时他们一家在波士顿剑桥居住,可以为编辑出版工作带来便利,所以她决定将梁思成的《图像中国建筑史》交由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出版。
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1981年10月,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通过了出版梁思成著作的决议。1982年3月,费慰梅完成了一篇小论文的写作,以代替原来所说的前言(序言),这篇论文题目是《梁思成》,文章主要介绍梁思成这位举世闻名的建筑学家,当然也涉及他的夫人林徽因,因为在1947年以前,他们共同努力,初步完成了这部书的编撰。同时,她写信告诉林洙,待收到出版社寄回的打印稿后,将会寄给林洙和吴良镛教授每人一份。她还告诉林洙,自己接受了加拿大驻华大使馆的邀请,将在5月来北京进行三个星期的访问,届时将和林洙、梁从诫等人一起讨论有关梁思成书籍出版方面的问题。
1982年5月,费慰梅如期来到北京。她们一起讨论了梁思成著作中的图片问题,最后确定了书中选用的图片,并且仔细核对了图片的名称。回到波士顿家中的费慰梅仍然努力地修改和编辑梁思成的著作。她经常和林洙通信,讨论书中图片的增删、注释和编排等方面的问题。
因为这本书图片多,印刷费非常贵,费慰梅打算从对中国文化、建筑和梁思成有兴趣的人士中筹募款项资助出版,以降低这本书的出售价格。她联系贝聿铭,希望他能够资助。在美国华人中,贝聿铭是一位著名的建筑学家,而且是梁思成的熟人。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贝聿铭拒绝了费慰梅的请求。还好,加州的一位中国商人资助了五千美元,来自香港的两位人士(他们是梁思成的崇拜者)也捐助了一部分钱。1984年5月初,梁思成的《图像中国建筑史》正式在美国出版。由于内在的价值和出色的编辑、装帧水平,这本书获得美国出版家协会1984年度建筑及城市规划领域最佳出版物奖。
四
在编辑梁思成的著作《图像中国建筑史》的过程中,林洙和费正清、费慰梅之间的友情更加深厚了。林洙和费慰梅先后做了外婆,她们彼此祝贺,同时互相交流养育孙辈的心得,分享孙辈成长的点滴,寄赠小孩衣物和玩具等,两人亲如姐妹。
1984年9月15日,费慰梅再次到北京访问。她首先访问清华大学,在清华报告厅做了题为《我所知道的梁思成和他的〈图像中国建筑史〉》的报告。报告非常成功,受到了师生们的热烈欢迎。离开北京后,林洙陪同费慰梅去到大同,参观了云冈石窟、华严寺、善化寺等古建筑。在大同参观完了之后,她们又去到洪洞县的广胜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梁氏夫妇和费氏夫妇曾经登临此处,所以这次费慰梅执意要再去看看。看完下寺之后,还要看上寺。上寺建在霍山之巅,山巅有花塔,花塔是最值得看的地方。林洙发现费慰梅在爬山过程中明显体力不支,但是她还是坚持要往上爬。林洙不得不每五分钟测量一下她的脉搏,当测量到她的脉搏每分钟达到九十下的时候,林洙坚决主张撤退。后来,费正清特意写信给林洙,对她一路悉心照顾费慰梅表示感谢,并且表示“我们两人与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交往密切,如今能够与您取得联系,并延续着两家的友谊,我感到十分开心”。
1985年5月,费慰梅邀请林洙在适当的时候到美国旅行,她告诉林洙,来美国旅行的费用由梁思成《图像中国建筑史》一书的版税支付。费慰梅写信告诉她,来美之后,林洙可以居住在波士顿剑桥她的家中,也可以居住她在新罕布什尔州的住所。费慰梅为方便林洙办理签证,寄来了邀请函、写给美国驻华大使馆的信,提供了经济担保的证明材料等,并确定了旅行的时间和路线。让林洙特别感动的是,费慰梅还确定了林洙以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的身份访美,这种身份不仅能够帮助她顺利拿到赴美签证,而且让她在到达美国后能够非常方便地在哈佛燕京学社的图书馆查阅资料,听学社举行的讲座等。在清华大学有关部门的协助下,1987年2月3日,林洙顺利地办好了赴美签证。
1987年4月21日,林洙乘坐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的890次航班抵达波士顿。年届耄耋的费正清夫妇亲自到机场迎接,让林洙非常感动。几天后,费慰梅为林洙安排了一个讲座,主题是介绍梁思成的生平事迹,对象是懂中文的台湾和大陆的学生。在波士顿期间,正好赶上费正清八十寿辰,当天有一个庆祝晚宴,在晚宴上,林洙发表了讲话,她深情地说:“我接替思成来延续费、梁两家的亲密友谊,到今年已经五十五年了。五十五年在历史上只是一个瞬间,但在人生的旅途上是漫长的岁月。”
林洙离开波士顿,先到弗吉尼亚大学参观,陪同人员告诉她,清华大学最老的主体规划是摹仿弗吉尼亚大学的,校园中心是图书馆(清华大学是大礼堂),还有一个大草坪,两边是教学楼。接着,她到费城参观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母校——宾夕法尼亚大学,到纽黑文参观耶鲁大学,1946年,梁思成曾经在这里讲过学。林洙还到华盛顿等地游览。6月底,林洙告别费正清夫妇,依依不舍地结束了为期两个月的访美行程。她在给费慰梅的信中深情地写道:“当飞机起飞时,我多么想再回到你们身旁,再包一次饺子,再快乐地交谈。我后悔离别得太匆忙。”
离开美国之后,林洙除了正常的工作之外,就是集中精力撰写有关梁思成的著作,她撰写了《老师 朋友 伴侣——我与梁思成》(后更名为《梁思成、林徽因与我》出版)一书;而费慰梅则撰写了《梁思成与林徽因:一对探索中国建筑的伴侣》一书。她们通过信件互相交流家庭的情况和身体状况,书籍的写作、出版进展等。费慰梅从1989年1月到11月分三次向林洙寄去了《图像中国建筑史》的版税。1991年6月28日,梁思成的儿子梁从诫访美,拜访了费正清夫妇,他和费氏夫妇商量将《图像中国建筑史》翻译成中文出版的事情。
1992年9月14日,费正清因突发心脏病逝世。林洙听到这个消息,非常悲痛,她给费慰梅写信说,费正清“一生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人们将永远怀念他,感谢他”。林洙认为,和费正清的交往改变了她的生活。1996年6月18日,费慰梅告诉林洙,她4月份在剑桥家中卧室摔伤了股骨,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够痊愈,林洙心急如焚,感同身受。1997年开始,费慰梅患了阿尔茨海默病,已经不能够阅读和写作,与林洙的书信往来就基本结束。看望过费慰梅的人回国后告诉林洙,费慰梅已经认不出人了。听到这个消息,林洙流下了伤心的眼泪。2002年4月4日,费慰梅去世。林洙写信给费氏夫妇的女儿霍莉,对费慰梅为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所作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
往事已矣,而令人欣慰的是,梁思成的孙女,也就是梁从诫的女儿曾经在她爷爷奶奶的母校——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当时去拜访过费正清夫妇;而费正清的女儿曾经在北京舞蹈学院学习,还曾拜访过林洙。这都说明,他们的后代在很大程度上还将延续梁、费两家的友好交情。
书屋2024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