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人类获得知识的源泉。阅读与写作息息相关,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陈寿在《三国志》中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由此看来,读书可以使我们更加才思敏捷,更加富有智慧,从而帮助我们写出更好的文章、作品。
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的文学传世之作《红楼梦》,蕴含了丰富的“阅读之智”。阅读是提升知识的源泉,能够帮助我们拓宽写作的知识面。在《红楼梦》这一经典著作中,我们能够学习到不少知识,涉及文学、哲学、宗教、医学、饮食、礼仪、风俗、音乐和绘画等领域。文学方面,全文中诗歌遍布,充盈着诗歌气息,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在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中,众人针对“菊”作了不少诗,包括蘅芜君的《忆菊》《画菊》,怡红公子的《访菊》《种菊》,枕霞旧友的《对菊》《供菊》《菊影》,潇湘妃子的《咏菊》《问菊》《菊梦》,蕉下客的《簪菊》《残菊》。此处,就诗名而言,我们便能看到不同角度下的“菊”,可谓是千变万化。饮食方面,《红楼梦》更是有古代大家族的讲究之道,据说《红楼梦》中三分之一篇幅都是描写饮食文化活动的。在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我们可以看到刘姥姥在吃“鸽子蛋”时,以“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的自嘲来缓解不同阶级之间的饮食鸿沟,毕竟贾府所用的牙箸都是乌木镶着银的;在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 怡红院劫遇母蝗虫”中,凤姐向刘姥姥介绍“茄鲞”制作方法及工序,这更令人惊叹,真可谓是“钟鸣鼎食”之家,相当奢华了。综上可见,阅读能够帮助我们开阔眼界,拓宽写作范围,继而丰富我们的写作内容,使得文章作品更有阅读性、探究性。
阅读能够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包括动词、成语等,帮助我们提升写作的文字表达力。通过细读《红楼梦》,我们可以发现曹雪芹的词汇量惊人,用词也相当准确、到位,所以《红楼梦》可以丰富我们写作的词汇量,对我们的写作水平的提高也大有裨益。如动词“笑道”的多处使用。又如成语的使用,比如:第四十五回的“打抱不平”、第四十六回的“串通一气”、第六十七回的“丢三落四”等。这些动词和成语的掌握有助于我们灵活地将其运用在写作当中,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阅读能够培养我们对句子、情节的阅读理解能力,帮助我们提升写作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构思能力。句子上,在《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中,我们可以看到“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副对联,除了读起来朗朗上口,其本身的蕴意也相当丰富。这副对联既暗示了该著作中情节的真真假假、虚实相混,又旨在告诉我们众人所理解的“真”不一定就是“真”,人生不过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罢了。情节上,我们可以在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和第三十九回“村姥姥是信口开河 情哥哥偏寻根究底”中,看出来自乡下的刘姥姥是一位相当有智慧的人。因为,她第一次来贾府要钱的时候,就通过陪房周瑞家的拜见了凤姐,并有幸受到了凤姐的招待,最后还拿到了凤姐给的二十两银子;接着在第三十九回中,第二次带着“枣子倭瓜并些蔬菜”来表示谢意的时候,看出凤姐想要讨贾母欢心的时候,就故意装疯卖傻,让别人逗弄自己,果真营造了令人愉悦的氛围。可见,像刘姥姥这样阶层的人进入贾府后,最大的聪明便是能够适当地装疯卖傻,融入其中。除此,刘姥姥在《红楼梦》中的多次现身也很有探究、分析的重要性,因为她一次又一次的出现暗示着贾府一日又一日的衰败与落寞,值得我们细细揣摩。可见,阅读能提升我们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构思能力,继而在写作中构思出耐人寻味的句子和情节。
阅读能够让我们学习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和写作技巧,建立属于我们自己的写作风格。《红楼梦》除了比喻、拟人、夸张、飞白、呼告等修辞手法,还运用了对话、神态、心理、动作、环境等描写手法,以及多重影射、意象符号、时空错乱、先扬后抑、先抑后扬等写作技巧。在多方面融合、取舍的写作练习中,阅读《红楼梦》有助于我们形成自身的写作特色与方式。《红楼梦》的修辞手法常见的是比喻、拟人和夸张。另外,还有呼告和飞白。如第八十一回“占旺相四美钓游鱼 奉严词两番入家塾”中,宝玉在钓鱼时说:“好鱼儿,快来罢!你也成全成全我呢。”这种直呼话中的人或物,就是呼告的修辞手法。又如第二十回“王熙凤正言弹妒意 林黛玉俏语谑娇音”中,湘云将“二”读成“爱”,这时黛玉明知湘云发音不准,却还是故意效仿说:“偏你咬舌子爱说话……只是爱哥哥,爱哥哥的。”这样转述错误发音便是“飞白”的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方面,不得不提到人物描写。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人物描写,包括服装、语言、动作、神情和对话等,刻画出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如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中,黛玉葬花时与宝玉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两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又如贾府的环境描写,在第十七回至十八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中,通过对怡红院景色、氛围、家具等环境的描写,营造出了一种温馨、舒适的氛围。写作手法方面,我们最为熟悉的便是人物描写上的先扬后抑。在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中,“还有一女……好为母亲分解决劳”这段话可以看出作者笔下的宝钗是一位美丽、有学问、孝顺的人,而在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贾母批评宝钗说:“使不得……为什么不摆?”这可以看出宝钗实际上对人、对物都是冷的,并非真正的热情,就此而言属于先扬后抑。再如意象符号,即象征手法,著作中的“葫芦”和“和尚”都有着各自的象征意义,一个指家族的兴衰,一个指命运的波折。总之,阅读中所见的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和写作手法都能够使得文章、作品的主题、内容和人物更加深刻、丰富和充实。
阅读还能够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使我们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章作品。就《红楼梦》而言,文中人物、情节并非真实,但又符合了当时封建社会背景下大家族的兴衰走势,使得作品更加值得阅读、研究。一方面是开篇的“石头记”及“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发展体现了作者的丰富想象力,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另一方面,《红楼梦》中众多人物的刻画、描写则体现了作者的创造力。作者没有将人物刻画得非常完美,而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陷之处。譬如黛玉虽才华横溢,却体弱多病;薛宝钗虽沉静稳重,却冷漠势利,等等。其中,不同阶层人物的刻画也栩栩如生,特别是刘姥姥、凤姐的人物形象,给人的印象都十分深刻。阅读这些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内容,能够帮助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散发想象力、培养创造力,从而写出一篇贴合实际,又充满文化内涵、蕴意的文章作品。
综上所述,阅读之中存在不少写作之智,包括提升知识的源泉、丰富词汇量、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学习写作技巧和激发创造力等,促使我们拓宽知识面,用属于自己的思维方式、写作风格和文字表达来创作文章和作品。最后,希望同学们在写作时都能运用好“阅读之智”,让写作更加充实、丰富和完善,进而创作出文采出众的好文章、令人称赞的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