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不仅是教育家和编辑家,他还有着丰富的文学创作经验。在部编版《语文》教材中,叶圣陶的作品被广泛选编,包括《爬山虎的脚》《荷花》及《记金华的双龙洞》等。此外,民间故事《牛郎织女》也采用了叶圣陶的整理版本。
叶圣陶文笔清新自然、朴实无华,他的细致观察法在作品中表现非常典型,令人过目不忘。他擅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描述景物、人物和环境,使文章具有高度概括性和艺术性。他常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叶圣陶的细致观察法,首先体现在他耐心地把观察细节一一呈现和分析,将景物形态、色彩等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其次,他肯于用细致观察事物各方面的方法,深入思考观察事物的规律,挖掘出其内涵和价值。最后,叶圣陶巧妙运用对比、映衬及反衬手法,将事物间的差异进行比较,凸显或揭示事物的本质特色。
一、真正深入探究生活细节,需要细致观察法
叶圣陶的细致观察法是他写作理念的核心所在。这种观察法强调对生活的敏锐感知和深入理解,通过对实际生活的细心观察和体验,挖掘出其中的深层含义和价值。叶圣陶认为,细致观察是写作的基础。只有通过细心观察,才能捕捉到生活中真实而丰富的细节,从而在写作中塑造出逼真而深刻的形象。他主张在观察生活时要全神贯注,用所有感官去感受和想象,要深入探究到生活细节之中去。
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中,有这样一段描述:“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会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这段文字分别以细致独到的“六七根细丝”“像蜗牛触角”“嫩红的细丝与新叶”等赢得读者细密之心,最后来一句简洁明了的总结。整体而言,叶圣陶向读者传达出观察事物要深入探究事物细节的要诀:对任何事物的描述不要走马观花,不要粗线条,先分几个步骤或几个方面进行详写,最后用简短总结来概括。这样的“先分后总”结构使整个语段细密有力,引人叫绝。
后面,叶圣陶又使用“先分后总”结构细致描绘了爬山虎的攀爬过程:触墙生根→细丝变圆片→嫩茎被拉→紧贴墙面→就这样步步紧爬。爬山虎的攀墙之旅,被叶圣陶的细致观察法完美呈现出来。尤其他通过使用“如果”这个词,引导读者进入一种假设情境,在“爬山虎的脚”与“蛟龙的爪子”之间巧妙地建立起了联系,生动又具体,表明他的细致观察法不仅做到原原本本观察,而且凌空腾起——比拟出形象,有呼之欲出的妙处。
三年级下册《荷花》这篇文章,叶圣陶描绘了一池白荷花的美丽景象。每一朵荷花都有自己独特的姿态,无论这一朵还是那一朵,都显得如此美丽。紧跟其后,作者写了这样一句话:“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句话艺术地活化了作者对荷花的细致观察,同时也通过想象,将美景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以此种细节表达对于荷花的赞美和喜爱之情,显得非常高明。
在叶圣陶《记金华的双龙洞》中,他生动地描绘了外洞的宽敞,甚至可以想象在那里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空间依然绰绰有余。这样想象与联想的细节补充,不禁让人想起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会议的场景,感觉十分亲切。可见,叶圣陶的细节把握用尽了多少心思。
二、深入思考观察事物的规律,需要细致观察法
在观察事物过程中,叶圣陶强调眼观、耳听、鼻嗅、舌尝、肤感、心觉不能浮在表面,要深入思考观察事物规律。他认为,只有通过深入思考,才能真正理解所观察的事物,从而挖掘出其内涵和价值。这种细致观察方法,通过全面地感受和体验事物,更深入地了解它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同时也能发现其中的问题和挑战,为解决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
只有全面运用细致观察法,才可能真正深入思考事物规律。正如叶圣陶所说:“观察愈细,体会愈深;体会愈深,描写愈细。”深入观察是相关认知产生的基础;做到观察细密、认知准确以后,文字表达才会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因此,同学们应像叶圣陶一样,注重细致观察细节,深入思考内在规律,以练就准确描述事物的能力。
叶圣陶强调全方位观察和深度思考的重要性,注重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全面感受、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内涵。四年级下册叶圣陶《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描述了他参观金华双龙洞的经历,详细描写了洞内的景象,包括石钟乳、石笋等自然景观及洞穴内部的构造和布局。叶圣陶不仅描述了这些景物外观特征,还通过对细节观察和分析,揭示了这些景物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比如,他观察到石钟乳上的纹路是由水滴不断冲刷形成的,而石笋则是由于地下水不断地侵蚀石灰岩层而逐渐形成的。叶圣陶还对双龙洞的形成进行了深入思考。他指出,双龙洞的形成是地球内部运动及地质作用的结果。通过深入思考,双龙洞的已有特点和发展趋势被叶圣陶一点点发掘出来。
在三年级下册《荷花》这篇课文中,叶圣陶证明了仔细观察荷花的颜色、形状、纹理等外部特征的重要性,同时进一步描述了闻一闻它的香、尝一下它的甜等方面的感知,也感受了它在水中一大片一大片如画般展开的心觉。这些感官体验的聚合,使同学们深入了解了荷花的形态和特点及它与其他生物的关系。
同学们在观察事物时,不仅关注事物外在表现,还要深入思考事物背后的特性缘由和相关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更全面地认识事物,并且能够写出有深度、有灵性、有情趣的文章。
三、注重事物间的比较和分析,需要细致观察法
叶圣陶在文章中注重事物间的比较和分析,并强调在进行细致观察时要进行相关事物的拓展与比较,全面了解与事物相联系的各个方面,从而获得更加生动而准确的表达。他还说,在细致观察中注重比较和分析,还能帮助读者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质特征。
叶圣陶在《爬山虎的脚》一文中,体现了事物之间的比较和分析的重要性。他以写作实践告诉大家,进行细致观察时,不仅要关注所观察事物的鼎盛期,还要将所描述事物鼎盛期与枯萎期进行比较,以全面了解其本质特征。通过这种扩展性的描写,事物间的关联性就凸显出来,从而更好地传达了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在《爬山虎的脚》中,作者通过对“爬山虎的脚”在鼎盛期与枯萎期不同情形下的比较,深入观察到爬到墙上爬山虎的脚真如虎那般强悍有力的本质特征。“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这句话暗示了作者注意到没触着墙与抓到墙的爬山虎的不同,并对它们进行了比较,尤其对抓到墙爬山虎的脚虽枯却有力的现象进行了细致观察;接着,他又提到“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表明他曾用手拉过枯爬山虎,并见证了枯脚的有力。如此比较和分析,令人赞叹。叶圣陶通过比较验证,更好地展现爬山虎脚的独特性。
由上可知,细致观察法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同学们在观察中学会认真比较和分析。例如,小黄同学在写《春的脚步》这篇作文时,不仅列举了春姑娘脚步踏遍的沟沟坎坎,把看到的景色描绘出来,而且还对不同的景物进行了比较。小黄写得非常细致,通过比较道出了景物之间的联系:“校园墙边的迎春花绽开了,一朵朵黄灿灿的花儿,像一个个小太阳一样挂在枝头,让人看了就觉得暖洋洋的;比迎春花更为春意盎然的情景,是在学校操场上五(2)班男生半场篮球赛场上,两队对垒,打得热火朝天。你看,张强同学投篮的姿态多么潇洒,比在空中掠过的几只矫健的燕子钻入丛林的动作还要优美,真是一幅令人陶醉的春意图啊!”通过观察与比较,小黄同学的习作有令人惊艳的阅读体验。
叶圣陶的细致观察法,体现了他主张同学们培养全面观察力和思考力的初衷,而不是只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通过亲身经历和实践,大家更加深刻地理解事物的内涵和外延,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叶圣陶的细致观察法,还是一种深入理解和感知生活的态度和方法。通过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同学们能更好地理解自身和世界,以便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问题和挑战。
叶圣陶的细致观察法,不仅适用于写作,也适用于教育的各个方面。他认为,教育也应该注重细心观察和深入理解。老师通过观察每位同学的特点和需求,通过启发和引导来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学生通过观察每位老师的教学风格,要积极把握和适应老师的教学节点和习练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