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小说三要素,阅遍世间百千书

2024-07-23 00:00:00张月旺
课外语文·上 2024年7期

《荷花淀》是中国现代作家孙犁的一部短篇小说,收于部编版高中语文课本。这篇小说以白洋淀为背景,讲述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人民积极抗敌的故事。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在这篇小说中得到了完美体现。

一、人物要素:生动鲜明

在《荷花淀》中,孙犁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白洋淀的美丽风光和水生嫂、水生等人物的家庭生活及歼日战斗的实战场景,歌咏了普通民众保家卫国的英勇气概。孙犁小说的人物设置并不复杂,但因叙事角度别开生面,环境描写情景交融,总能鲜明地表达出他们的情感和思想。

从人物角度来看,《荷花淀》塑造了两个主要角色:水生嫂和她的丈夫水生。这篇小说写出离家抗日战士的真实感情,写出送走丈夫的妻子、送走儿子的父亲的动人情愫。而正是水生嫂、水生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团结一致,就有可能战胜一切困难和危险。

先看水生嫂这个人物。她是一个勤劳、善良、勇敢的农村妇女,热爱生活和家庭。她在家庭中担任着重要角色,不仅要照顾家人,还要夜晚织席劳动。作品通过对水生嫂的心理描写,展现了她在家庭和社会中的矛盾和挣扎。她既想支持丈夫的抗日行动,又担心丈夫安危。这些复杂的心理,使水生嫂的形象真实可信。在丈夫参军后,水生嫂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但她没有被困境压垮,而是变得愈加坚强和勇敢。作品通过对水生嫂的描写,展现了一个普通妇女支撑家园的坚强和勇气。

水生嫂不仅是中国女性坚忍美德的化身,而且还被赋予更多的意义和价值。尤其小说后半部分,面对复杂的战斗情境和战争环境,身为女性的水生嫂不仅没有躲避和远离,反而成长为拿起武器保卫家园的战士,展现了中国女性独立自主的精神气质。她以聪慧之心把身边的女性组织起来进行训练,她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外柔内刚、事在人为、事事争先的先锋精神。

水生嫂是在战斗中学习战斗、在歼灭战洗礼中迅速成长的典型,表现出中国女性非凡的勇气和领导力,甚至体现了比男性更为坚定的决心和勇气。因此,她成为一群妇女抗日行动的灵魂人物。

再看二号人物水生。水生是一个典型的农村男子形象,对日本侵略者具有旺盛的斗争意志。他很有爱国情怀,有上进心,选择参军抗日。他虽对妻子充满深情,但为保家卫国,不得不离开家庭,投身到革命队伍中去。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和对话表现了水生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例如,水生在离开家庭时,表达了对家庭的牵挂和对妻子的感激。这种细节描写,展现了水生内心的真情实感和男性负疚。

《荷花淀》中,人物形象塑造生动鲜明,情感表达也十分细腻。作者孙犁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准确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小说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坚强和不屈精神,也展现了冀中平原农村的生活面貌和人文气息。水生嫂、水生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反映了当时农村青年敢于斗争的真实情形。

二、情节要素:别开生面

《荷花淀》不仅展现了白洋淀地区抗日斗争的生活场景,还融入了丰富的情感和人性描写,使小说具有深刻的艺术感染力。这种诗意化的情节,让读者感受到了故事情节的魅力,也让他们对人性、情感和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荷花淀》的情节之妙,表现在小说艺术地将情感与战争主题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在描写战争残酷和紧张的同时,也展现了人物之间的深厚感情。小说以水生嫂夜晚织席为开端,以她和其他军嫂遭遇日本军队驾船跑进荷花淀躲避为高潮,最后发现她们把敌人全都带进了小队长和水生他们在荷花淀布下的伏击圈为结局。整个故事情节舒放中有紧张,全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抗日现实。

《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之一,其情节之妙还在于融入了多个情节线索,使小说发展呈现不确定性。例如,小说通过穿插诸如妇女们去马庄探夫、水生及游击组去马庄侦察等多个情节线索,引出船上妇女们诸多对话细节。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军嫂们的情感戏份,也让读者对下面的情节发展产生了期待和想象。

再如,小说开篇水生嫂子在月光下织席,看似情节上的闲篇,实际上既展现了她勤劳能干的形象,也表达了她对丈夫的思念和牵挂。当丈夫参军走了,水生嫂感到危险离自己很近。正是通过荷花淀的战斗现场,水生嫂和军嫂们发现她们必须会打枪,才不怕敌人。这个暗藏的线索设置,成为后面的妇女武装的由头,亦非常巧妙。

小说中设置了许多悬念和照应,如人物命运的转折、送衣情节的突转、妇女自救的觉醒等。这些悬念和照应,让读者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荷花淀》前半部分运用了倒叙手法,使故事情节曲折、悬念迭起;小说开始就交代了水生嫂与水生的分别,让读者对他们的命运产生关切。后半部分,作者通过顺叙手法逐步揭晓水生嫂、其他军嫂与水生他们的意外重逢,最后又通过现场对话引出军嫂组织女子武装的结尾,前后文相互照应。

通常来讲,小说中设置悬念,会使故事情节引人入胜。作者孙犁的构思十分高明,通过水生嫂和水生之间的情感线头——牵扯出一群女人探夫的情节线索,这些线索使故事情节变得愈为丰富多样。比如,小说中描写军嫂们去马庄探夫时,凸显出她们对丈夫的思念、牵挂及因爱而恨的种种猜想,同时也暗示她们在探夫过程中会遭遇危险,可谓环环相扣。

三、环境要素:情景交融

《荷花淀》中的环境描写并不太多,但简洁、迷人,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沉醉感。尤其作者对荷花淀里荷花、荷叶、荷箭等的艺术性白描,营造出了清新、自然、优美的白洋淀风情。

孙犁运用情景相生的写法,凸显了荷花淀的皎洁月色、洁白苇席、银白淀水、薄雾清风和飘香荷花,描画出恬静如梦的北国的水乡诗意。作者将水生嫂的生活环境与她的情感、命运紧密相连,使小说呈现出一种深远、诗意化的意境。这种环境描写不仅为小说增添了美感,也透射出这里是她的根和灵魂。然而,日寇侵毁其家园,水生嫂对敌憎恨埋于内心,增强了小说的家国爱恨情仇的深度。

下面,从三个维度分析《荷花淀》的环境描写对小说的独特作用。

首先,《荷花淀》的环境描写,巧妙地将战争的残酷与自然的美景相互映衬,形成鲜明的对比效果。例如,在描写水生嫂与水生分别那一晚,作者写水生嫂织苇席,望着淀里的银白和身下织出的洁白,内心世界五味杂陈。水生参军打鬼子就可能有牺牲,作为妻子的水生嫂不愿与丈夫离别又必须离别的情感,愈真挚愈深刻,愈复杂愈感人。这种美愁交织的情怀,释放到织席行动和自然环境中,才最有惊艳效果。

其次,孙犁开篇先写“月亮升起来了”,再描写水生嫂在月光下织席,连续用“潮润润”“柔滑修长”“又薄又细”“跳跃着”等形容词和动词突出“苇眉子”,仿佛“苇眉子”真就活了一般。这种环境描写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读者被白洋淀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所深深倾倒。

最后,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还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荷花淀里“一望无边”“密密层层”的荷叶,高高挺起的荷花、荷箭,与“铜墙铁壁”“哨兵”等战争性词语勾连,如此自然风景的借喻,表达了作者对引发战争的日寇必为人民汪洋所包围的信念。

孙犁将自然环境与人物情感、情节线索等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这种小说创作方略,不仅展现了孙犁高超的艺术才华,也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总之,从孙犁的《荷花淀》出发,“荷花淀派”系列作家的文学作品形成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有机结合坐标系,清新处有明丽,炽烈间显露朴实,温情流泻于嗔怪戏语中,从而引发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抓住小说三要素,阅遍世间百千书;“荷花淀派”的人情美、情境美,让人阅后始终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