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的新时代解读

2024-07-23 00:00:00魏代坤
课外语文·上 2024年7期

《落花生》,我国现代作家许地山的叙事散文,以“花生”为引,围绕对花生的种、收、吃与议,真实地反映了作者儿时的一次家庭活动参与和受教经历,以花生的“土里土气”,比喻那些不为虚名、敬业奉献之人的品格。用今天的视角和眼光再读《落花生》会发现,这篇文章以落花生的朴实无华引导我们成为务实有用的人。

一、求真且务实

落花生无疑是质朴的,外壳缺了点光洁平滑,表皮少了些华贵艳丽,颜色也不够鲜明光泽,味道难说沁人心脾,它们那么平平无奇,那我们为什么钟爱落花生?是“我”觉得它卖价便宜,还是“姐姐”觉得它味道鲜美,抑或是“哥哥”觉得它可以榨油?不可否认,落花生带给我们的益处确实很多,而且这些益处都是实实在在的,是一代代人在经验与智慧中发现并认可的。而当我们承认了落花生的“实用”,我们就会从许地山的《落花生》中读懂他描绘的落花生的妙处,并将“落花生”与时下的一些质朴干练、无私奉献的社会中人关联起来,从他们的默默无闻中,看到他们的求真务实。这样的人往往也会如落花生般,不以夸张华丽的语言修饰自我,也不用贵气张扬的外表迷惑他人,却让我们不由得心生敬佩,甚而默默向他们看齐。尤其在信息发达的今天,我们几乎每天都能看到他们为国为家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样子。求真务实也是每一位共产党人的重要思想和工作方法,是我们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不断着眼于当下与未来,谋求长远的发展,切实落实本职工作,以“办实事”发展自我、服务他人的不懈动力。

“落花生”的求真务实,从个人层面来讲,是在不断引导和呼吁我们奋力勤勉,传承工匠精神,保小家周全,护大家康泰。从国家层面来讲,是在不断强调和带动我们提升修养,担起责任,促使我们注重国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驱使我们为国家的繁荣稳定贡献力所能及的力量。而且在现今“全民竞争”的激烈环境中,我们以“落花生”的求真务实为标杆,一步一行,一步一个脚印,也会在稳扎稳打中克服每一次困难,实现自我的职业规划和生活目标。再往大了讲,我们一次次地克服职业发展和生活中的困难,又何尝不是在解决人类进步和社会改革的大问题,进而促进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因此,求真务实精神的传承,亦应如“落花生”的繁衍般,一直延续下去,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合力创造稳定、发展的和谐社会。

二、低调有内涵

在许地山父亲的眼中,落花生的好处很多,而这其中有一样是最可贵的,那就是落花生的果实的低调不张扬,内涵有深度。可不是!落花生在长成“出土”之前的每一分秒里,都是埋在地里的,我们观之,总是见叶见花却不见根。所以,落花生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要么果实饱满新鲜,让人看之就口内生津,生出几分“爱慕”之心,要么果实不中看不中“用”,让人“望而却步”,转而以“颜值”论“价值”,转投其他“硕果”的“怀抱”。恰恰相反,落花生的茎叶小巧,总是矮矮地长在地上,我们从它们发芽吐叶就在猜测它们会不会带给我们极致的丰收喜悦,而且长达几个月的生长中都让我们“不知所谓”,也因此吊足了我们的胃口,但我们不得不耐着性子等到它们成熟。也只有真正瓜熟蒂落的那一刻,我们才能够让它们离开孕育它们许久的土地,进而细数它们带来的果实,分辨出果实几何,丰收与否。

而“落花生”的低调不张扬,内涵有深度,又何尝不是在映射现实中很多低调办实事,一身实力与才干,却从不在人前咋呼表现求表扬的大才大能者。中国火箭推进剂创始人李俊贤、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前院长刘先林、中国遥感领域泰斗李小文、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等,哪一位不是低调又极富实力的、终其一生都在为国为民的贤者之辈?他们甚而从未想过让我们熟知与铭记,却出现在我们的教科书上,以他们再平常不过的伟大,激励着我们。

除了他们这般似乎与我们相距甚远的“神人”,如“落花生”般低调奉献自我的人,我们身边也比比皆是。比如,那些做着最难做的工作却从不在人前言明的医护、教师、军警等。更甚者我们的父母亲人,他们也都以最朴素的外表,做着最有内涵的事情,为我们带来幸福和安稳,让我们能够在今天享受教育、医疗、自我发展等便利,不为粥米奔波劳苦,一台电脑就能够居家办公,实时获取各种信息咨询。

我们时常感叹时代馈赠给我们的安宁与美好,但扪心自问,如果没有那些如“落花生”般“低调却果实丰盈”的满腹经纶、一心只干实事的人,共同缔造这样的时代,我们还能否有机会呼喊着“终身学习”“全民教育”,以游离于物质追求之上的精力与实践,去追求更高的精神价值?所以在当前的新时代,我们再读《落花生》,就要让“落花生”深植社会现实,“以物绘人”,这样才能够赋予《落花生》中的“落花生”时代背景下的深刻内涵,呼吁人们于低调不张扬中,做一个内涵深刻的有用之人。

三、平常不平凡

《落花生》开篇写道:“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母亲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一句毫无起伏的话,充分体现出了“落花生”种植的“随便”。但是它的种植那么稀松平常,它的果实所蕴含的健康价值和深刻内涵,却并不平凡,我们不会因为它无需过多关注的种植过程,就忽视它的果实带来的双重价值,就像我们不能因为父母的付出总是默默无闻、不求回报,就觉得那是理所当然的。反之,我们要学会感恩“落花生”的馈赠,不浪费,不看轻,也要正视父母无私的爱,给予力所能及的感念和回馈。事实上,关于“子女赡养父母”的话题,热度始终不减,几乎每天都能看到“白眼狼”子女无视可怜父母的苦痛,任由老人艰难挣扎的新闻视频。很多子女视父母的爱为平常,却感受不到他们的爱中的不平凡,将平常与平凡视为一物,这样的社会风气,何以彰显文化大国的博雅底蕴?所以我们要学会以现代化的视角解读《落花生》中的平常却不平凡,以落花生的“随处可见”隐喻父母无言的付出,正视落花生的价值,正确看待父母的一切付出,不做“啃老一族”,不行“数典忘祖”之事,让父母在付出与回报的对等中感受生命的值得。

四、循序而渐进

《落花生》中,母亲带着“我们姐弟”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落花生。那么试问,如果他们在种落花生的过程中,直接忽略了其中的哪一个环节,几个月后,他们还能够如约收获落花生吗?答案显而易见,是不能的。为什么不能?因为在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需要循序渐进地完成的。我们要掌握一项技能,必须先从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学起,再由扎实的理论知识逐渐推进实践,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最终才能够将理论知识充分应用于实践,再以实践检验理论知识,实现对知识和技能的深度掌握。所以《落花生》又何尝不是在教导我们层级深入地“照章办事”,以循序渐进扎实自我。我们说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带给我们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很多的危害。有些人为了“速成”某件事,就在互联网上寻找一些毫无根基就能获得结果的方法,还到处宣传卖弄,做着贻笑大方的“一蹴而就梦”,早已经将老祖宗传给我们的美德和规矩忘得一干二净。因此,我们也应该多读一读《落花生》,从落花生种植到收获的全过程,感受“照章办事”的魅力,学会扎实稳进。当然,在循序渐进中,也应该穿插进取与创新,不断优化“照章办事”的过程,这样才能够收获更多的“落花生”。

都说艺术是现实的升华。是啊,许地山一句轻描淡写的“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我们从中体会到了循序渐进对于成事的必要性。原来,用今天的眼光再审视《落花生》,居然映照出这么多值得我们深入总结和反思的问题。不得不说,文学作品赋予时代的价值,任何时候都不容忽视和淡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