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2024-07-23 00:00:00陶敏
课外语文·上 2024年7期

苦难

“生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苦难似乎是绝大部分人的必修课:为生计发愁,为碎银几两而奔波,与病魔抗争……一切的一切都在和我们诉说着生命的不易。但总有勇敢者在苦难中高呼:“我绝不放弃!”他们以悲风为乐,翩翩起舞,他们在苦难中奏响生命颂歌。《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生命记录。20来岁的年纪,失去双腿,从此也失去了奔跑的权利,再也不能与好友在草场上肆意奔跑。一个刚刚开始迎接新人生的阶段,一个刚刚逐渐体会美好生命的年纪,却被永远地困在了不到一平方米的轮椅上。于是史铁生就这样度过无数个日夜。被困住的不只是他的身体,更是他的心灵。

尽管任何一个正值青春年华的人都无法平静地接受如此大的人生变故,史铁生在消沉一段时间后,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他在文中说道:“苦难既把我推向了悬崖的边缘,那么就让我在悬崖边坐下来,顺便看看悬崖下的流岚雾霭,唱支歌给你听。”对于困苦,人们总是习惯性地开始抱怨,忘记了当下理应放平心态,解决问题。困难于我们,似是逆水行舟,若不尽力划桨,终会被水流冲走。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都大同小异,唯有沉下心来,才能守得云开见月明。而对于困苦的观点,古人早就有言: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人生必不一帆风顺,波澜起伏才是常态,我们要始终记着,太阳既是升起的太阳,也是下沉的夕阳,同一个事物必定包含两方面。失去双腿固然可惜,但人终究无法十全十美,身体健全的人可能会在其他方面存在不足,身体上的残缺远没有精神上的富足更难能可贵。

当一个人的生活暂被搁浅时,就只能顺着时间的脉络追溯往昔,也许不管经历过什么,只要决定活下去,就一定能找到绝处逢生的办法。因为不管命运以何种形式捉弄了你,此刻再去抱怨命运的不公已然没有任何意义,当被命运卷席时被打破原本的人生规划时,或许冥冥之中这些生活上的不如意会形成一股力量,从而帮你开辟另一条路。当你无法向外部世界延伸的时候,就是向内部世界填补的机会。一个人能够坚定且奋力活下去的原因一定不是云谲波诡的命运,而是人在面对崩塌后,依靠着强大的意识去重新构建一个新的精神体系,去思考一些关于人与生命的关系,去平息自己内心的不忿。当你停止对生命和世界的对峙时,你会发现,它们的包容性以及对生命个体的塑造和磨炼都是有意的。

母爱

难以想象是怎样的心愿意将最痛的一面用文字写出来。《我与地坛》包蕴丰富。史铁生的童真时光,少年青春,中年痛疾;母亲对于作者绵绵的爱意;后来母亲离世作者的无尽悔意;地坛的景,黄土地的高歌,合欢树和海棠花的盛开与凋零,精神的庙宇还有内心的那一堵墙。地坛破败凋零,却成了作者的心灵归属,因为那时的他失去双腿,想要找一个安静的处身之处。在地坛,他遇见了许许多多的人与事,让他有了一些对生命的真实憧憬。地坛的遇见让他有了从死亡走向重生的勇气。他告诉我们:幸福是享受,痛苦也是;生命在于过程的美好与精神的塑造。在失去双腿的困顿之境,史铁生所思考的是拥有的珍惜而非失去的遗憾。

或许史铁生最大的遗憾是母亲的早逝,他觉得母亲比他还要苦得多。他的母亲是温柔的,是和风细雨的。母亲最希望他能有活下去的勇气和能力,而到后面愿望实现之时母亲却早已离开人世。所谓物是人非。那些苦涩与不甘在文字中慢慢涌来,读来时非常之酸涩。

至亲之人的离世不是一场瓢泼的大雨,而是一生的潮湿,或许史铁生一生都在缅怀母亲,从儿时的蹒跚学步到成年的风雨坚守。冷淡的午后,母亲永远地走了,却没有带走一身残疾的史铁生。深深的无力与折磨在书中源源不断地输送,灵魂的孤寂与失落在地坛种下了文学的希望之花。《我与地坛》已不仅仅是一篇散文,更是一种对人生的思考,对苦难的歌颂,是史铁生用文学活下去的动力。或许究其根本,这篇文章不是给任何一个人读的,作者只是为了跟母亲说一句“我在好好活着”。母亲活着的时候听见摔杯子的声音不敢发出任何声响,比任何人都要在意跑跳这些字眼,无数个日夜独自站在门外只为守护儿子,哪怕当时自己身体已经到了油尽灯枯之际,多次被拒绝一起散步却仍然想对儿子说一声:“北海的菊花开了,我们去看看吧。”就那一次,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史铁生同意了。母亲欣喜若狂急忙找东西准备出门,嘴里喃喃自语着听不清的话语,或许是心里的石头落地了,认为儿子不会再有轻生的念头了,母亲却倒在了那个即将兑现承诺的下午。那个下午,阳光明媚,那条母子线却悄无声息地断掉了。

很多次我读到这段,总是忍不住潸然泪下。史铁生认为他一直欠母亲一句道歉,因而后悔终生,那句“我竟不知”包含了多么深厚的歉意,失去双腿痛苦的并非史铁生一人,母亲更是承受了千万倍的痛苦。我又何尝不是欠自己母亲一句对不起。我似乎从未理解过母亲,尽管明知母爱是伟大的,但从未站在母亲的角度去考虑她的感受。人跟人之间似乎并没有什么真正的感同身受,直到你失去了或者成为母亲的角色,那些曾经的争吵误会就会像电影片段一样冲进你的大脑。人一生总是有很多角色。史铁生首先是他自己,然后是儿子,是哥哥。正是因为在那段阴暗的日子里过于在乎个人的感受才忘记了自己还是一个儿子,导致只能在母亲去世后懊悔。同样的错误,我又何必再犯呢?

当年,这一篇散文出现在高中课本上,我当时的心境是苦难与不甘,而今读来,更像是释怀与沉淀。命运的局限永在,不屈的你我却不可须臾或缺,这里的哲思,或许有些晦涩难懂,但可能等我再过几年来看,或许在书中能看到我人生的影子和更多的思考。或许人生的苦难与死亡的靠近才铸就了今天的文坛巨匠,所以,究其根本,苦难或许真的是幸福呢?合欢树、海棠花是无尽的思念,而地坛是人生的审视之地,进入地坛,离开地坛,放平心态,到内心深处去审视自己。

感悟

生活纵然有诸多苦难,但每一次的苦难又何尝不是一个选择呢?史铁生在青年时失去了双腿,但是他选择了面对苦难思考人生生命的意义。

回顾一生,我们会发现许多所谓的选择,其实都是命运的旋涡,而我们却还以为那只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看似平静的决定早已成为扇动翅膀的蝴蝶,扇动着风暴的力量。所以,趁现在,珍惜每一个机会,勇敢追求内心的声音,或许未来的你会因为你的选择而感激不尽。因为每一个选择,都是成就未来的砖块,每一个努力,都是开拓未来的道路。所以,不要被平凡所束缚,不要被恐惧所驱使,相信自己的选择,相信自己的能力,勇往直前,才能开创属于自己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