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技校的宗旨在于确立学习目标,为学生后续就业打好基础。为此,教师需考虑现实情况,将理论和现实进行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实践能力,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基于计算机教学现况,本文探究了一体化教学的应用价值和具体策略,以期为教学人员提供必要的借鉴。
关键词:计算机;一体化教学;应用
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培养一批批技能型人才,这是技工学校的初衷和落脚点。长期以来,很多技校仍沿用传统灌输式、先讲解后操作的教学模式。尽管有实训环节,但还是以理论传授为主,与实践存在脱节。一体化教学体系,倡导对教学环节进行融会整合,将理论和实践看作是一个整体,分别制定教学大纲,建立人才培养体系,这是培养技能型人才最佳的教学模式。
1背景介绍
改革开放后,职业技术的革新速度已超出教育训练的速度,使职业学校无法快速地调整人才方向,培养出与产业升级、社会发展相匹配的技能型人才。该种反差,对于企业本身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十分不利。这种情况的产生是因为职业教育本身的办学理念、教育思维和方法并未完全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窠臼,对人才的培养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也可以说在特定的教学时段中,无法为社会和企业输送符合职业标准的岗位性人才。从这些方面分析,有必要深入地推进教学改革。而教学改革的核心,在于如何推进一体化教学,培养优秀的技能人才。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和办学质量,职业学校需要转变思路,开设一体化教学课程,建立一体化教学体系。
2技校计算机教学现状
2.1教学内容滞后
伴随信息技术的创新,社会对高素质计算机人才提出了广泛的需求。由于技校计算机课程滞后于社会发展,教学和现实需求相背离,导致企业无法招到合格的计算机人才,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计算机专业的持续发展。正因为计算机教学定位模糊,内容相对滞后,目标不清晰,重理论轻实践,加上学生没什么实践机会,动手能力差,这就无法满足企业的现实需求。
2.2缺乏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培养懂创新、有就业能力的技术型人才,是技校计算机教学的首要目标。但是,不少教师并未适时地转变教学目标、培养方向和知识结构,忽略实践教学,未建立实践教学体系,致使人才培养无法满足行业的需求。在科技创新引领的高质量发展时代,技校有必要改革专业课程,加强实践教学,培养与时代需求相匹配的优秀技术型人才,编制一套科学的教学方案,建立实践教学体系,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
2.3缺少创新
缺少创新更多反映在如下方面:计算机教育仍运用过去的教学模式,学生活跃度低,教学方法亘古不变,学生没什么兴趣,传统课堂上“教师一直讲,学生枯燥地听”。不仅挫败了教师的热情,而且令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积极性不高。
3一体化教学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必要性
3.1推动课程教学发展
实施一体化教学,对技校计算机教师自身的能力有严格的要求。除扎实的理论知识外,教师也要立足当下学情,从实情出发进行革新,掌握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计算机本身就属于实践性课程,传统模式已无法适应当下的需求。推行一体化教学,能够加快教学创新,优化原始的计算机课程体系,提高教学水平。
3.2培养实践能力
一体化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实操平台,训练他们的操作能力,对理论知识进行提取、内化,并运用于生产实践中,解决潜在的重难点,以提升实践能力。同时,一体化教学不再有时间、空间方面的束缚,激发了个体的能动性,在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各项技能和信息素养,为企业输送更多技术型人才。
3.3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
一体化教学,允许学生利用教学平台来学习多样化知识,为他们提供多元化、丰富的学习体验。如提供实验室、上机操作、下工厂实习等机会,以培养学生自身的实操和综合运用能力。
3.4促进互动和反馈
一体化教学中,师生双方的互动与反馈十分重要。教师需要利用多种途径来监测和把控学生的表现和进度情况,结合他们的反馈来对教学方式做出调整,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4一体化教学在技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4.1转变教学理念,对学生因材施教
(1)革新教学理念,构建公平的师生关系。新课标倡导生本教育,以生为本,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技校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必须和学生建立一种平等互助的关系,维持教学秩序。受身心因素的限制,技校学生在思想和认知方面并不成熟。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作为教育者,教师的思想和经验要比学生成熟得多,在教学中不能以领导者身份自居。相反,教师要认清师生双方的平等性,尊重他们的人格,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贯彻生本教育理念。
(2)教师应结合各个学段,设计针对性的教学目标,促进因材施教。教与学,实质上也是师生双方沟通和对话的过程。为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热情地投入教学活动,自主探究计算机知识。由于性格内向、不善于与教师沟通等,很多学生在计算机课上不敢发言,不乐于参与实践。为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各个环节,创设和谐的课堂环境,调动学生的热情,让他们勇敢发言,掌握更多的书本知识。课堂讲解和提问时,教师应当考虑每个学生的想法。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引导学生自主去探究和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主动性。
4.2开发案例式一体化课程
计算机课程中,建立教学体系是组织教学活动的前提。为此,教师有必要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教学设计。首先,根据新课标和实践要求,做好多维度地探索,立足技校的办学目标和培养计划,构建一套案例式课程体系。其次,要从岗位需求入手,定位技校的方向,将实践部分充分地与理论进行融合,确保二者的协同。最后,教师也要对实践课程进行必要的革新,创新地开发出一体化课程。以教材内容为中心,引入某些代表性的案例,将教学中的理论和生产实践统筹起来,增强课程的实践性。在轻松的环境中让学生满怀热情。一体化教学离不开师生各自对信息的反复传递、频繁交流。教师要把自己掌握的知识传授给班上学生,但学生反过来也要适时地反馈。由此,教师才能在最短期限里把握学生的学习表现,以便对教学模式、方案作出调整,优化计算机知识体系。要考虑学生的情感和思想变化,提高对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兴趣和自学意识。为保证教学成效,需要建立教学体系,从学情入手,编制一体化教学方案,设计恰当的教学内容、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不论是学习的接受能力还是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技校学生都有较大的区别。而沿用传统模式,显然也没有办法满足每个人对学习的需求。因此,分层教学很有必要。教师要将微课巧妙地和线下课程进行结合,形成一种多样性的教学模式。课前,教师将自己制作的微课视频上传到本班级群,供学生下载、自主预习。上课时,再根据这份微课进行教学。要照顾那些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避免他们跟不上学习进度。同时,技校需要革新现有的教学模式,与当地企业进行协商,主打实践教育,将学生培养成一名合格的技术型人才。实践是技校计算机专业的根本。要将理论讲解与生产实践进行结合,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和综合素养。相较于传统教师,实训室的氛围往往要更加轻松,所以,教师要适时地管控整个课堂,防止实训课变为活动课。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方案,鼓励学生踊跃地参加课程实训。对于班上的每个学生,要结合他们的能力和水平分配难度系数适中的实践任务,并规定时间,要求每位学生进行检查。在巡视期间,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出和纠正问题,让他们懂得如何去解决问题。在实践环节,教师同样也要革新教学思路、方法,以实践和动手能力为主,倡导任务驱动式、组内合作,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相关理论,提高自身的应用和操作能力。
4.3建立一体化计算机教室
技校计算机目前仍沿用传统的授课模式,将教室分成2个部分,一个讲解理论知识,另一个则是操作机房。有关计算机软件知识,基本上是在多媒体教室完成。教师先利用多媒体进行讲解,而后要求学生进入机房中自行操作。由于理论讲解和实操相隔比较久,很多学生可能上机时就已经忘记了理论知识,这就很难锻炼他们的技能。既浪费了师生宝贵的时间,又达不到满意的效果。对技校教学而言,这是十分不适合的,有必要实施专业改革。为避免上述弊端,要创建一体化计算机教室。(1)在计算机房中配备投影仪、幕布,教师现场教授学生理论知识,学生直接上机实操。一旦操作中存在疑问,随即当堂提问,加强互动,以提高教学效果。(2)在机房中增加专业的多媒体网络。教师在主机上直接现场演示,学生按照教师讲述的知识进行现场实操。该方法相对直观,能够增进师生互动,对于学生提出的质疑,教师可以当场讲解,纠正他们错误的地方,其效果必然是事半功倍。
4.4编写一体化教学的大纲校本教材
一直以来,技校制订的教材计划、大纲和教材仅仅适合分段式教学。一体化教学选取的是模块化教学,显然现行教学大纲、计划和教材均已不适用。目前,一体化教学目前并未找到可借鉴和参考的大纲、教材。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变理论—实习背离的情况,组织一体化教学。由技校自身编写大纲校本教材。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层次,以人才定位为导向,编写与职业教育相匹配的校本教材,建立以能力为中心、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宗旨的校本教材体系。倡导“先讲义,后教材”的教材编写方法,探索新的编写途径。各科组需结合自身的专业特色,编写合适的校本教材,以满足一体化教学的现实需求。
4.5实行班内分层,强化分组合作学习
技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有的人计算机基础扎实,有的人完全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在教学活动中,极易形成两极分化的情况,很难满足个性发展之需,部分学生甚至会对学习丧失自信。因此,需要坚持因材施教,引入分层教学法。首先,结合班上学生各自的计算机基础,按比例进行分层A、B、C。A层,成绩良好;B层,成绩中等;C层,基础差。其次,组建若干学习小组,各小组均派出一名成绩靠前的A层学生来当组长,C层学生约为2~3名,剩下都是B层学生。在一体化计算机教室中,根据小组划分进行排位,相同小组的学生坐一起,方便成员讨论、合作。需注意的是分层要倡导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男女比例必须控制合理,需要个性互补。授课时,教师需要将C层当作最初的教学起点,以B层为重点,另外再给A层学生准备1~2个难度系数较高的案例题。上机操作时,教师也要加强巡视与指导。在完成任务后,各小组组长要热心地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加强巩固与提高。不仅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而且优化了课堂效果,缓解了个别指导不到位的短板。推行分层合作教学,能够让小组成员取长补短,说出个人的想法和求助他人,调动学生的热情和自信心。
开发案例式一体化课程、创建一体化计算机教室、推行班内分层形式,有助于建立理论实践结合的一体化教学体系。为确保一体化教学的落地,教师也要逐步转变个人的角色。既要掌握理论教学,又要熟悉操作技能教学,这是一体化教学能够走向成功的根本。同时,教师要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能够把控整个课堂的气氛和维持秩序,在教学中发挥出指导与协调作用。
4.6培养一体化教学的“双师型”教师
教师,是推行一体化教学的前提和首要条件。一体化教学,离不开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如果少了“双师型”教师,课堂理论、实训仍旧会被割裂。“双师型”教师,指的是将专业理论、实训进行完美结合,将学生教会、教好的教师。为此,双师型教师应当具备较高的综合职业能力,有能力解决实训中的现实难题。综合职业能力并非单纯地操作技能,也涉及完成任务必备的其他要素,如知识、经验、技能和态度。作为教学行家,教师也是一把生产好手,可以将知识、技术进行巧妙地渗透、转化。为培养一支优秀的双师型教师,技校要鼓励教师亲自下工厂、下企业体验环境,组织实习教师参加行业中的理论进修,为一体化教学储备一支合格的双师型教师。要科学配备师资力量,将专业课教师补充和调配到实习教学中,由他们对学生提供实习方面的指导,让教师熟悉实习的每个环节、方式和特点。另外,提高教师自身的动手能力和对学生的指导能力。根据一体化教学的相关要求,将教师划分为若干不同的子模块组,先实现模块式“一体化”。对模块教师进行合理化搭配,建议师傅型教师+理论教师,也可以是业务骨干+青年教师。此外,督促教师参加业界的专业培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当一体化教学逐步推进后,技校也要加大对“双师型”教师的针对性培养。
4.7加强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控制
为确保一体化教学的推行效果,单纯依靠设备、教师也远远不够。在实施阶段,技校也要重点把控课堂的各个环节和教学质量。课程改革、开发均是以课堂教学为依托。所以,提高教学质量是确保一体化教学成效的核心。学校要对计算机理论、实训教学做好定期检查、专业评估,构建一套科学、可行性较高的检查—评价制度。利用学生、教师和其他必要的途径,反馈课堂教学进度和质量信息。
结语
技校作为技术人才培养的专业院校,其教学模式、办学模式、质量和效率备受各界的关注。在计算机教学上尤为重要。为培养一批优秀的计算机人才,为社会发展出谋划策,我们需要找到和正视教学中的问题,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将一体化教学模式引入技校计算机教学中,能够解决许多教学难题,增强学生个人的实操能力。此外,教师也要综合多方面因素,积极建立和执行一体化教学体系,提高技校学生整体的综合素质,为今后高质量就业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杨红,周琳.浅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计算机类课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23(02):110+139.
[2]谢江莉.技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6(17):250+252.
[3]王瑛淑雅.计算机基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高职院校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J].计算机教育,2010(01):128131.
[4]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意义[J].教育研究,2002(04):3943.
作者简介:刘玉华(1976—),女,汉族,山东鄄城县人,本科,高级讲师,研究方向:技工学校计算机一体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