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林业政策法规”是林学本科教学中重要的专业课程。本文阐述了这门课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利用行业教师入课堂、案例教学、翻转课堂、实践性教学等手段进行教学。通过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激发学生兴趣、锻炼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旨在有助于培养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林业政策法规;教学方式
DiscussionontheTeachingMethodsof"ForestryPoliciesandRegulations"
undertheBackgroundofEcologicalCivilizationConstruction
LiuShinanYangLaianYangMei
CollegeofForestry,GuangxiUniversityGuangxiNanning530004
Abstract:Forestrypolicyandregulationisanimportantprofessionalcourseinforestryundergraduateteaching.Thispaperexpoundsthecharacteristicsandexistingproblemsofthiscourse,andputsforwardtheuseofindustryteachersintotheclassroom,caseteaching,flippedclassroom,practicalteachingmethodsforteaching.Throughthereformofteachingmethods,wecanstimulatestudents'interest,exercisestudents'abilitytoapplytheorytopractice,solveandanalyzeproblems,improveteachingeffectandquality,andcontributetothetrainingofprofessionalsintheconstructionofecologicalcivilizationinourcountry.
Keywords:forestrypolicyandregulation;ecologicalcivilization;teachingmethod
“林业政策法规”是林学专业课程体系的一门专业课,具有政策性、法律性、时效性和前瞻性特点[12]。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林业政策、法律法规、森林资源保护法律制度概述、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法律制度、林木种子法律制度、防沙治沙法律制度、湿地保护法律制度、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制度、林业行政复议和诉讼[1]。通过该课程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和熟悉我国当下最新林业政策、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相关概念及主要内容,掌握从事本专业各岗位应具备的林业政策法规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具有依法进行林业生产和经营活动的能力,并且了解林业政策的制定过程和今后的发展趋势,为未来从事森林培育经营管理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3]。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4]。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2016年国家提出发展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生态文明建设对林业赋予新的使命和更高要求,林业政策是我国林业发展的方针指引,林业法律法规是我国林业建设的制度保障[56]。林业工作者只有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并贯彻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制定的全过程,方可保证林业改革顺利完成,达到最终目标。因此,林学专业学生不仅需要了解我国当前的林业政策法规,也要明晰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政策法规之间的关联及相互作用,将有助于后续建设林业事业。
1“林业政策法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林业政策法规”课程内容包括森林法不仅涉及“森林保护学”“森林生态学”“森林培育学”“林火生态与管理”“森林经理学”“森林植物检疫”等多门林学专业课程,还涵盖《宪法》《刑法》《民法》《诉讼法》《国家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测绘法》《农业法》《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环境保护法》等非林学专业知识[1]。可见,课程所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要求讲授该课程的教师不仅有扎实的本专业及相关基础知识,还要熟悉当前国家林业政策法律法规及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等。然而即使这样,因为从事专业的原因,对于林业行政处罚、行政复议和诉讼内容的讲授仅限于理论方面,缺少实践经验。
该课程主要以当下林业政策、法规等知识为重点,教学内容理论性、纲领性、政策性、法律性太强导致学生容易感到乏味、枯燥,影响其学习兴趣[12]。虽然《林业法规与执法实务》《林业政策法规》《林业政策与实用技术》《林业政策法规实务》和《林业政策法规务实》等教材已出版[3,79],但主要针对中等职业或高职高专教育,而且出版时间较早,时效性不强,对于林学本科教学的参考价值不大。林业政策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定林业法律法规的基本依据。现阶段林业政策的核心理念已发生转变,由“大力倡导科学发展观,把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加强生态建设”转变“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要方针目标,并且推动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林场、林区改革等并出台了相关政策引导文件;此外,《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种子法》和《防沙治沙法》等林业法律法规分别在2019年、2022年、2021年和2018年修订(表1);另《湿地保护法》于2021年12月24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第一次通过(表1)。可见,在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下,林业相关法律法规需进一步完善,以便更好地完成此方针目标。然而,至今没有林学本科的专用教材,而且不同省份因环境的差异导致相应林业政策法规存在一定差异性,增加了教材编制的难度,以上严重影响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2“林业政策法规”教学方式的优化
2.1行业教师入课堂
行业教师进课堂,如讲授我国林业改革政策、林木种子法律制度、湿地保护法律制度、自然保护区法律制度可邀请林场、种苗站、湿地、自然保护区等相关部门工作人员采用线下或线上混合模式授课。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同时校内教师也可以掌握同学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为学生提供新的认知、试错和选择的机会。使得学生能够敢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活学活用,转换角色,敢于尝试,真正融入职业化的学习中去,进一步助力教学水平和教学管理效率的提升。此外,也有利于学生了解本专业相关部门的具体情况,有助于就业。
2.2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听没听、听懂多少的问题[10]。因此,案例教学对“林业政策法规”课程授课非常重要。针对法律法规内容如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法律制度、森林采伐管理法律制度等,授课前应用相关案例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启发学生思考,后利用相关理论知识解决问题。这种课前提出问题、课中思考问题、课后回答问题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使得枯燥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引导学生从注重知识变为注重能力,而且在讨论问题的时候提高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案例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促进教师根据学生们不同理解加深思考,这种双向教学方式能够实现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进步,进而不断推陈出新、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
2.3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重新调整课堂内外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给学生,使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思考,提高独立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1,12]。教师需制作相关教学视频或课件,课前通过线上平台发放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学习,并布置相应的任务或习题。课中可通过个人或分组讨论交流,讨论过程中,教师需根据现场情况给予引导或者提问,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提高课堂效果。课后布置作业及在线答疑让学生完全消化重点和难点。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此外,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情况发现问题,并进一步完善提高教学效果。
2.4实践性教学
林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适应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五有”森林资源培养、管理与利用复合型人才。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林业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鉴于“林业政策法规”课程的目的,该课程授课过程中适当融入实践教学是必要的。可运用典型案例视频(纪录片、普法节目等)或参加现场庭审,也可以进行课堂模拟演练,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利用本课程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沟通等综合能力。
2.5考核方式多样化
该课程不仅需要学生掌握林业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具体条例,也应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传统考核方式期末笔试成绩比重大,不能反映实践能力,具有主观性、片面性、局限性。所以合理分配考核权重,增加平时测试类型,如扩展知识测试、小组讨论、阶段性测试等。
2.6深挖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是目前教学改革中的重点及热点,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多维度教育变革,体现育人观、价值观、使命观、教学观、课程观的教育变革[13]。本课程的育人目标与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相关,深挖该课程的思政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家国情怀,生态文明观、法治观,增强专业自豪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爱岗、敬业、求真、务实的精神。通过课程思政的传递,使林学专业的学生自觉做既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又符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专业人才。
结语
生态文明建设赋予林业新的使命,林业政策法规是林业履行使命的重要保障。在“林业政策法规”课程融入生态文明重要思想,并利用行业教师入课堂、案例教学、翻转课堂等手段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积极性。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锻炼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做新时代合格的林业人。
参考文献:
[1]韦东山,滑永春,吴凤霞,等.农林院校《林业政策法规》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内蒙古农业大学为例[J].内蒙古统计,2021(02):4446.
[2]李慧,周永斌,白雪娇,等.林学品牌专业建设背景下林业政策法规课程教学改革—以沈阳农业大学林学专业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2019(05):238239.
[3]徐鹭霞.林业政策法规实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4.
[4]宗国.现代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探讨[J].南方农业,2022,16(04):117119.
[5]高利建,马鑫,魏奇.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定位与实施路径[J].河北农业,2023(08):2931.
[6]秦玉顺.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现代林业发展策略分析[J].河南农业,2022(08):4344.
[7]李建民,杨旺利.林业政策与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8]石荣胜.林业法规与执法实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4.
[9]巴连柱.林业政策法规[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7.
[10]邓翠香.关于推动案例教学的重点与保障[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22(02):7980.
[11]毛玉琴,许晓路.“环境科学与工程导论”课程教学的探索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2(21):109112.
[12]刘红娟.翻转课堂在环境学导论课程中的应用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24):219220.
[13]陈沁,谢海波,黄彩娟.关于新时代背景下开展课程思政必要性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20(31):115117.
基金项目:广西大学2021年《林业政策法规》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项目
作者简介:刘世男(1985—),女,吉林辉南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森林培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