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研究的方向就是立足于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如何以碎片化学习理念为指导,使用云课堂等进行“销售管理”课程碎片化学习活动设计,合理搭配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将信息化教学手段充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构建基于云课堂APP的“销售管理”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并在实践教学中去实施,最终进行总结和思考,为本课程的后续建设提供有价值的成果和经验。
关键词:碎片化学习;云课堂;销售管理
一、概述
信息化时代的大环境正在影响着各行各业的方方面面,高等职业院校传统的教学方式面临着挑战,必须随之做出改变,思考如何迎接并能迅速融入“互联网+”时代。如今,随着WiFi、5G等技术的广泛应用,高等职业院校网络设备设施投入的增加,智能化终端设备(PAD、手机)已成为大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传统、单一的PC端教学模式已经达不到课程建设的目标了。如何将信息化教学手段与先进的学习模式结合起来,成为当今课程改革探讨的一种方式。
所谓“云课堂”,是一类面向教育和培训行业的互联网服务,是一种真正完全突破时空限制的全方位互动性学习模式。“云课堂”APP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基于移动交互式数字化课程的教学互动支持,实现电脑、手机双屏同步,替代传统黑板教学,其功能强大,教师将课件资源、动画、视频、案例等上传至电脑端并同时分享在APP中,学生可通过登录手机“云课堂”APP随时调用课件,实现课件资源在一定范围内共建共享。
碎片化学习的特征主要有三个,分别是学习行为的自主化、学习时间的碎片化、学习地点的随意化。“碎片化学习”的界定是指学习者在生活中随心、随时、随地,借助多种信息化设备或方式进行学习,从而增加知识量,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碎片化学习理念和云课堂的结合是一种课程改革的新的模式,正好满足了课程改革的需求,即以移动互联网APP平台为载体,通过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可以使学生在课堂内和课堂外的任何地点,充分利用休息时、吃饭时等生活中“碎片化”的时间,使课程的学习过程能够融入生活当中,想看的资源、想思考的问题、和教师同学的互动都可以及时满足,极大地方便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二、“销售管理”课程教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改革的必要性
“销售管理”课程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环境中,销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企业需求的角度,销售正成为企业实现其利润目标的最重要环节之一,因此优秀的销售人员成为企业的迫切需要。“销售管理”课程是高职院校市场营销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在该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占重要的地位,课程的应用性、实操性比较强。在我院开设于大二上学期,该课程是市场营销专业的重点建设课程,涵盖了销售经理从事销售管理活动所要掌握的基本理论。同时,该课程培养的管理知识及基础技能与同学们日后走上社会工作岗位紧密相关。
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企业的变革都对岗位的人才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竞争的胜负取决于销售竞争的成败,因此销售和销售管理逐渐得到企业和社会的重视,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由于培养目标不明确以及该课程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脱节,出现了学生觉得理论知识枯燥、对课程兴趣低、参与度低等问题。其次,传统教学手段单一、理论讲授多、实践训练少等导致了师生互动性不强、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监管不全面、课堂教学效率低等问题。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就使得“销售管理”课程的教学难以实现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也无法达成课程的教学目标。为了解决上述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思考,提升销售管理课程的学习效果,找到一个适合高等职业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学习“销售管理”课Mqy7MowTQMw7xwipXDQHEw==程的模式是当前“销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对“销售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进行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二)改革的可行性
本课程教学改革中首先需要思考该课程在传统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的措施方法。近几年“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为“销售管理”课程改革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可以在课程的教学中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来弥补传统课程教学中的不足。
首先,建立云课堂的教学过程指的是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使用智能化教学辅助设备进行教学设计的理论和实践框架。利用对分易、智慧职教等信息化平台,可以将一些知识的重点难点设计到线上平台学习,教师可以提前做好设计,辅以实际的案例、动画以及网络资源,让一些枯燥的知识生动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增强重难点知识的趣味性和情境性,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且可以借助线上的资源进行知识拓展,譬如多媒体课件或者充分搜集课程的视频资源,使学生能在线上就对重难点知识进行更充分的学习。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碎片化学习模式,强调学生可以利用零碎、片段的时间,不强调学习场所,打破空间的限制,通过云课堂信息化平台,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前提下,结合线上学习资源和线下教学活动,课堂与课外项目实践相结合,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更全面和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在多样化的、碎片化的学习中培养出对“销售管理”课程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将零散的学习内容慢慢整合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结合上面的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对分易和智慧职教等教学平台中设计好的网络教学资源,结合碎片化学习模式,在“销售管理”课程实践中是切实可行的。
三、研究内容、方法、拟解决的问题及主要特色
(一)研究内容
(1)课程目标的设计。首先,要明确课程目标的正确方向,并使要建立的课程内容体系合理,然后以课程目标为导向,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销售管理课程结构的优化和提升。其次,要结合工商企业销售管理工作岗位的需求去制定课程培养目标,这就需要教师深入企业调研。在设计课程目标时与企业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把真正体现销售管理岗位所需求的知识与素质技能重点强调制定,把一些与其他课程如服务营销、谈判与推销等课程有重复的内容部分进行调整。最后,对原有的课程内容要进行重新设计,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课程实践项目的训练,把一些重点内容结合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适当的调整与设计,线上线下相结合,使效果得到加强。
(2)教学内容的构建。首先,在校内要做到优化销售管理课程体系,需要搜集合适的、优质的课程资源,提升任课教师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能力。同时,教学团队需要全面深入了解各行业销售管理工作岗位的特点并选择代表性企业,深入企业实践调研,加强与代表性企业的沟通与合作。积极收集代表性企业销售管理岗位的真实工作案例、相关的表格以及数据等作为课程内容建设的重要的素材。用收集到的代表性企业的真实的案例与素材对课程内容体系进行构建,让课程内容体系与企业的工作需求更贴近,这样的课程内容教学的实用性增强,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及参与度得到激发。
(3)教学活动的合理设计。课前任务先导:利用云课堂提供设计好的多样、个性的平台学习资源,使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碎片化时间用来完成知识的预习,如知识重难点提示、课外拓展导读、引导案例思考等,展现知识全貌。
课堂活动设计。创建教学活动,通过云课堂APP,布置小组任务、投票问卷、头脑风暴、在线讨论、在线测试、作业、考试考核等模块,可以提高教师与学生互动频率,使学生在移动设备上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选择不同模块设计来适应不同课程内容,譬如课堂抢答模块可以最大限度让学生融入课堂活动中去,使课堂上的分分秒秒得到充分利用。
课后知识复习与反馈。由于本门课程实践性、综合性较强,能够让学生将课堂讲授内容融会贯通的关键在于课后时间的利用,真正引导学生“理论实践一体化”,通过云课堂布置作业、测试、投票问卷等形式进行课后学生的巩固学习及教师教学效果的反馈。
(4)多元化课程考核体系的设计。“销售管理”课程在进行考核体系设计时要注重过程性考核比重的增加,不能只以结果性考核为唯一评价标准,应该根据该课程的培养目标注重知识的评价,还要注重能力和素质的评价,重新设计注重过程性考核的评价内容与标准,构建多元化课程考核体系。这样全过程的考核体系的设计有助于考核学生课程全过程的学习效果。
(二)研究方法
(1)根据此阶段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在设计课程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构建课程内容、设计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对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2)通过加强任课教师课程知识培训、信息化手段使用水平的提升与深入企业实践调研等方式提升教学团队“销售管理”课程教学水平。
(3)教改实践过程中,在经管教研室内多进行交流研讨、进行总结,理论和实践兼顾,评估该模式的效果。
(三)拟解决的问题
(1)课程目标的方向性。结合销售课程面向的岗位群和课程内容的分析,确立课程目标的方向性,避免同“客户关系管理”“市场营销”等课程的内容严重交叉,“销售管理”课程和其他课程不同点主要在于是重点培养学生未来在销售管理岗位上的“管理”能力,而不是“销售”能力。在培养目标方面,主要研究分析对该阶段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了解该职业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培养意识,培养对该职业的兴趣,而不是只进行常规的知识、技能的传授。
(2)分析课程培养学生的需求。我院在大二第一学期开设“销售管理”课程,大多数高职营销专业学生此阶段专业课学习任务繁重,容易急躁和产生焦虑,如果缺乏管理时间的能力,就会对纯理论性的知识学习缺乏兴趣,产生抵触心理。所以在进行课程内容设计时,要多搜集些企业中的实践事例等实用性较强的知识,这样更贴近生活,可以使学生提高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
(3)分析课程使用的教学手段。传统的销售管理课程教学手段比较单一、枯燥、互动性较少,这样教学的趣味性就较低,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该课程针对的岗位是中高层管理者,譬如销售经理、销售主管、销售总监等,而这些岗位中涉及的很多工作内容在课堂上很难得到实践操作训练,譬如进行销售预测、进行销售区域划分、对销售结果进行评估等都需要大量的真实素材与数据做支撑,相对来说适用于情景模拟及人员互动的课堂任务就很少,所以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也是要分析解决的问题。
(四)主要特色
(1)信息化教学模式建立。以云课堂APP等网络平台为辅助教学工具,将线上线下资源共享,为学生创设情境化、智能化、互动性的学习环境,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改善课程教学效果。
(2)课程内容结合企业需求。教师结合要改革的课程内容,通过对代表性企业深入实践调研,结合销售管理课程的教学需求,将企业的真实案例数据融入课堂教学中,适时更新教学内容资源,做到理论教学简短、趣味性、易理解,实践教学学生参与强,如举办一些结合该课程岗位的活动、讲座或竞赛。
(3)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例如,针对大二阶段学生在时间管理能力方面的不足,可以在课程实践项目中设计相关训练内容。例如在制订销售计划及客户拜访计划等任务中可以加入个人销售工作计划及个人销售时间规划等实践训练练习,针对学生对理论难点知识的理解不透彻,可以尽可能地引入企业实际销售管理工作的案例讲解,将实用性与趣味性结合起来对课程内容和实践环节进行设置。
(4)有效提升销售管理课程教学水平。将基于云课堂的碎片化学习教学模式应用到教学中,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型,充分利用了课前、课中、课后的时间,教师可以更多地利用信息化平台与学生加强沟通、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解决课程学习方面遇到的问题,使学生在掌握课程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培养该职业岗位所需的素质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效果。
(5)充分考核评价多元化。构建了多元化的考评体系,加大了过程性考核的比重,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全面有效的考核。通过该评价体系的实施,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程度,及时进行教学方式的调整,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连续反馈,了解学生新的学习需求,从而及时调整、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相长。
四、阶段性总结与反思
通过考核反馈发现,在实施新的教改方案后的我校市场营销2101班、2102班学生,无论是在学习积极性还是教学效果上都比实施旧的教学方案的市场营销2001班相比有较大的进步。在实施新的教改方案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都比较端正,课堂上的互动效果都有所增强,参与小组课程设计活动的积极性明显提升,反映到课程考核上面,卷面成绩和课程设计成绩也有整体上升。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以下几个需要改进的问题:
(1)网络学习资源不够丰富,需阶段性地更新完善。教改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并非一劳永逸,而是要随着学科的发展、职业环境的变化要求,对已有的网络资源随之做出调整,在后期的建设过程中,加大对网络学习资源的搜集、更新和完善。
(2)课程考核、课堂讨论、提问的信息化手段开展不够,后续建设中要对这三个模块的设置进行更精确的设计。
(3)少数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在教改的教学过程实施中出现了网络学习资源学习不够充分、作业提交和讨论参与度不够等情况。因为学生对新的教学模式需要逐步适应,为此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一开始就做好学生参与新的教学模式的思想动员及说明,并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提醒、督促学生完成作业以及网络资源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
参考文献:
[1]郑洪珊.信息化教学背景下销售管理课程改革思路的探讨与研究[J].商业经济,2020(3):189191.
[2]王晓辉.基于对分课堂的《市场营销策划》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技风,2021(03):4546.
[3]山少男.基于蓝墨云班课平台的碎片化学习模式在教学改革中的实践——以《网络媒体应用》课程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137139.
[4]陈晓艳.基于蓝墨云班课的教学方法创新研究——以《导游基础知识》为例的“一师一优课”教学设计[J].教育现代化,2019(05):4547.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2021年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021jyxm1249)
作者简介:倪小燕(1979—),女,汉族,四川绵竹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