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工具准则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中的运用

2024-07-20 00:00:00黄雅文
管理学家 2024年13期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市场中各种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数量逐年增加。为了加快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提升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质量,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国家颁布实施了新金融工具准则。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运行中,合理运用新金融工具准则,可以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效,强化企业风险防范意识,提高风险应对能力。由此可见,新金融工具准则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中的合理运用,具有较强现实意义。文章针对新金融工具准则的新变化及其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业务中的运用问题、运用策略加以分析,旨在发挥新金融工具准则的积极作用,助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业务稳定运行。

[关键词]新金融工具准则;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4)13-0062-03

截至2024年2月末,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在册私募基金管理人超过2 . 1万家,管理基金数量超过1 5万只,管理基金规模达20.28万亿元,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是现阶段金融领域中广受各企业及投资者欢迎的投资方式,不仅可以为投资者带来十分可观的投资收益,而且可以为尚未上市的企业、具有运营资金需求的企业、现金周转困难的企业提供资金援助。因此,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成为新形势下多数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 1 ]。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运行过程中具有面向市场广泛性、服务对象多样化、运行资金庞大等特点,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诸多风险隐患。为了维护金融市场秩序,我国颁布了新金融工具准则,基于现行金融工具准则细化了金融投资行业运行标准、金融资产分类及重分类标准等。对此,各企业应主动探索新金融工具准则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中的运用策略,确保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业务稳定运行。

一、金融工具准则的新变化

(一)金融资产分类及重分类的新变化

新金融工具准则是基于现行金融工具准则的再完善、再创新。其中,最显著的变化表现在各类金融资产分类及再分类管理上。以往的金融工具准则按照“四分类”原则对各类金融资产进行分类,新金融工具准则简化了分类细则,遵循“三分类”原则。这一新变化促使会计准则与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更加适配,更加顺应当前日益复杂的国内及国际市场经济环境。合理应用好新金融工具准则,可以为企业运营、投资者决策等提供科学依据[ 2 ]。

具体而言,相关企业在运用新金融会计准则对金融资产进行分类或再分类时,需要结合金融工具准则内容及要求的新变化,尤为注重区分好金融工具、权益金融工具。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制定实施,为各企业分类及重分类金融资产活动提供了参照依据,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业务顺利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非交易性权益工具的后续计量的新变化

国家颁布并实施的新金融工具准则产生的新变化,表现为各类非权益性工具的应用后续计量上。具体而言,新金融工具准则要求相关企业采取公允价值对各类金融资产进行计量。因为这一计量方式更加契合当前市场经济环境及运行体制[ 3 ]。此外,结合新金融工具准则运用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业务过程中,计量“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时,企业当期经济损益情况不会受到公允价值变化的影响。这就意味着金融资产核算结果的精准度与科学性得到有效保障,可以强化企业金融资产管理效果。

(三)金融资产减值标准的新变化

新金融工具准则制定实施过程中引发了金融资产减值标准的新变化。例如,进一步调整金融资产减值方法,从旧准则的“已发生损失方法”调整为“预期损失方法”,更加全方位、多角度、层次性地分析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业务中潜在的各类风险隐患,为各企业及投资者提供前瞻性信息[ 4 ]。

(四)套期会计相关规定的新变化

新金融工具准则衔接了国内当前各类金融工具投资标准与国际金融投资标准。金融工具准则的先进性得到强化,为各企业及广大投资者提供了更大利润获取空间。新金融工具准则下的套期会计标准,可以提升企业风险管理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帮助企业管理者及投资者清晰掌握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业务中潜在的风险问题[ 5 ]。

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相关概述

(一)何为私募股权投资资金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rivate Equity,PE)是指通过私募形式对私有企业进行权益性投资活动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业务活动大致可以划分为非上市公司股权、上市公司非公开交易股权两种类型。在交易实施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着重考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市场准入门槛、投资方式、退出机制等,借助公司上市、企业并购、管理层回购等方式,出售企业股份以此获得经济利润。与公募股权投资基金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面向的市场领域及对象较为有限。这主要是由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本质属性影响,促使其在运行过程中将关注重点放在了投资者的整体综合实力上,而非投资项目数量上。由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所设定的市场准入门槛较高,其中,部分并不具备参与要求或不符合一定标准的企业是无法涉足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由此可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运行稳定性是有保障的,可以满足很多未上市企业的筹资需求。

(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特点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运行周期较长,投资风险也会随之增加。但是,高风险就意味着高收益,各企业及投资者要想通过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获取更多经济利润,就必须承担相应风险[ 6 ]。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本质上属于权益性投资,而非债务性投资,意味着投资者可以获取更多投资回报,但是投资者无法在短时间内将手中的股权变现,无法直接将股权放在市场中二次销售。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退出渠道有限,存在风险爆发之际投资者无法及时退出的情况,这将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新金融工具准则在私募股权投资中运用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投资会计核算问题

新金融工具准则在制定与实施过程中,重新调整与优化金融资产分类与重分类标准、内容等,提高了金融资产分类及重分类的规范性与精细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给项目投资会计核算工作增加了难度。无论何种金融资产分类或再分类活动,都会涉及会计核算环节、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确认环节等,无论在实际会计工作中选择市场法、成本法、收益法中的哪一种价值评估方法,都是具有较大操作难度的。唯一不同之处就是每一种价值评估方法面临的难点不同,但是在金融价值评估核算活动中,企业内部价值评估核算政策、财务人员工作能力、管理层对金融资产价值评估态度等,都会给项目投资会计核算工作带来阻碍[ 7 ]。部分企业为了确保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精准度,进行了多次估值,导致项目投资会计核算流程烦琐,再加上实际资金额度变化,给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业务运行造成了阻碍。

(二)预期信用计提金融资产减值损失问题

在新金融工具准则指导下,各企业在推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业务活动时,应依据实际情况及时组织开展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减值损失工作。例如,相关工作人员应深入分析合同中各项条款的合理性,确保合同内容与实际情况相符。这一做法可以为私募股权投资业务的稳定运行创造良好环境。这也对相关人员的专业能力、综合素养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如要求财务人员扎实掌握专业知识,提升对各类信息的敏感度。然而,当前部分企业的财务人员无法满足新金融工具准则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减值损失工作的要求[ 8 ]。

四、加强新金融工具准则在私募股权投资中运用的策略

(一)从基金管理层做好金融资产分类

在金融资产分类过程中,企业应结合运营状况、经济实力等制定分类标准,不可随意照搬其他企业的金融资产分类标准,避免出现分类不合理、不科学问题影响后续价值评估结果。例如,在运行国有性质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过程中组织开展的绩效考核工作,主要目的在于如何借助绩效考核促进企业获取更大经济利益。对此,除了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外,企业应尽可能将符合条件的金融资产归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同时,应将项目具体公允价值变动情况及时记入企业当期利润表,如实反映某一阶段企业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化情况,更好地为国企业绩考核提供数据支持。企业还应重点注意,避免金融资产被归类到“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非交易性权益投资)”,合理规避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情况无法在企业当期利润表中体现的问题。针对其他属性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企业可以立足于金融资产核算的精准度、整体利润稳定性、广大投资者的实际需求等进行科学分类,为基金管理层的金融资产分类工作提供帮助。

(二)构建评估体系

评估体系主要是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业务运行状态、潜在风险隐患、投资可行性等进行客观评估,为投资者提供投资参考意见,确保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业务顺利开展,减少风险发生[ 9 ]。

一是成立独立运行的金融价值评估部门。部门负责设置明确的价值评估范围、评估目标等,最大限度确保企业内部价值评估的客观性与规范性。价值评估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为确定估价的范围和估价对象,根据会计准则核算被投资项目,给予公正评估,确保价值评估模式的运用质量,推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业务。

二是分类估值好各类私募股权投资子基金。例如,某一企业价值评估部门在实践活动中,可以利用新金融工具准则对私募股权投资业务进行价值评估,提高价值评估精准度。具体操作步骤为:依据子基金管理的成效、规范性,各类财务数据信息的精准度等,设计子基金估值标准,将子基金分类为A(优)、B(良)、C(差)三类。对于A类子基金,可以直接采用子基金管理人的估值结果。例如,直接采用审计报告,结合公允价值及重大变动,客观评估子基金价值。对于B类子基金,在直接采用子基金管理人估值结果的基础上,采取抽样复查的方式,对子基金价值加以评估。对于C类子基金,可以重新估值底层项目,确保最终评估结果的客观性与精准度[ 1 0 ]。

三是明确价值评估方法。在运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过程中,各投资者应结合金融市场环境及主观判断,选择不同的价值评估方法,客观评估非上市公司的股权价值。此外,还可以聘用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评估金融资产价值。

(三)构建预期信用损失模型

新金融工具准则指导下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业务,为实现稳定运行、获取最佳效益,应注重提高工作质量,通过建立预期信用损失模式,强化相关人员的专业素养与风险防范意识。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运行过程中,相关人员应结合不同风险影响因素进行客观分析,如实反映当前企业各项目资产的预期信用损失情况,发挥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作用,降低企业及投资者的经济损失。

五、结语

金融工具准则在改革优化进程中,其内容、应用范畴、作用等方面发生了诸多新变化,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难点,因此,需要各资金管理层合理运用好新金融工具准则,从资金管理层分类金融资产、构建评估体系、构建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等,合理降低各类风险或经济损失的发生概率,推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洪玲玲.新金融工具准则驱动的投融资管理策略研究[J].活力,2024(06):157-159.

[2]吴国淼.新金融工具准则下期现贸易的会计处理探讨[J].中国产经,2024(02):131-133.

[3]宋林娜.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下应收账款减值相关问题分析[J].财会学习,2024(03):77-79.

[4]黄玉瑜.新金融准则下汇票的资产分类及会计确认[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3(12):6-8.

[5]冯旭东.现行会计准则下商业汇票在财务报表中列报问题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3(12):22-24.

[6]吉勇.新金融工具准则下商业汇票审计浅析[J].财经界,2023(34):168-170.

[7]邬瑜骏,陈洁瑶,鞠芳.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在企业应收账款中的应用挑战——基于合并报表中账龄迁徙率使用的研究[J].财会通讯,2023(21):86-90+105.

[8]高峰.新金融工具准则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中的应用和影响研究[J].金融文坛,2023(08):7-9.

[9]李项利.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应用[J].质量与市场,2023(01):40-42.

[10]王湘萍.浅谈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应用[J].财富生活,2020(02):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