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柏拉图美学思想超越了传统哲学范围,他将关于美的相关观念以及终极价值讨论归类在了生命与社会思考之中,着重体现了柏拉图美学思想的前瞻性与先进性,这一理论研究对于当代美学发展的研究有着重要启示。对柏拉图美学思想理论根源的“复魅”,对当代我国关于西方优秀文化遗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西方优秀文化进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以及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离不开针对美的“复魅”过程。本文将从对柏拉图的“美”的理念的建构展开为何要对美的“复魅”的论析。
【关键词】复魅;美的理念;理念论;柏拉图美学
【中图分类号】B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27-0072-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27.023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委托项目(项目编号:L19WTA002)。
柏拉图美的理念论思想超越了以往的传统的哲学思维定式,他运用创造性思维,成功地将他对美的理念终极价值的探讨融入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对社会的思考当中,凸显了其对于美学思想的预见性以及客观性,对于美的“复魅”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将基于柏拉图美的理念论对于美学展开“复魅”的思考。美学不单是一门学科,也不只是研究表象、单纯的审美活动,并且囊括这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它作为哲学的分支,美理应是哲学的升华,美学与各类学科都是相通的,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我们现代思想理论体系的繁荣昌盛。
一、何谓“复魅”之美
柏拉图的美学思想发端于“理念论”和“灵感说” ①。随着美学理论体系的健全及哲学发展环境的优化,对于“美”的理解更加多元,人们对于“美“的认识也在经历一个“祛魅”的过程。在美学“祛魅”的进程中,应该对之一个“复魅”的过程。即通过哲学方法,打破社会对美学假、大、空的负面想象。“复魅”是建立在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及哲学起点之上的。在多元化的美学理论体系的发展过程中,对于“美”的认识也从难以把握走向了更加广阔以及清晰认知的过程。柏拉图的美学思想是对美,文学艺术社会功用的论述和说明,奠定了后世美学研究的基本范围。综观国内有关柏拉图美学思想之研究,研究者或重视传统、诠释探讨柏氏美学思想之类别、发展及影响;或者尝试以新的视角,深入探讨柏氏美学中“身体性”和“时间性”这两个主题,多角度地解读柏拉图的美学观点。同时学者们变换视角建构话语体系并运用“对比”和“文本细读”这两种主要研究范式,具有方法论启迪意义也应该得到充分关注。以往学者关于柏拉图美学思想研究的情况和经验特别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柏拉图美学思想之基:理念论
柏拉图提出理念(idea)是为探究事物本身,理念决定着事物之为事物的本原,理念表示某种事物的最终本质,柏拉图提出的“美本身”的问题,唯有观念世界里美的观念,才是真美、亘古不变的存在。在柏拉图看来,现实世界并非是现实的,永恒的,他创造性地首创了客观唯心主义学说念论哲学体系。在柏拉图的哲学体系中,理念论占据了核心地位,为他的美学思想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来源。在柏拉图的理论中,这些传统关系似乎被颠倒了,理念成了超越物质世界的存在,而现实世界则成了理念的反映。这种哲学上的重构,对后世的哲学、美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柏拉图的这种理论研究表明在这个真实的世界中,有着永恒不变、真实的思想观念。将理念视为事物的蓝本,它代表了所有事物的终极本质。而现实世界中的具体事物则是对其理念的一种模仿,从而使其得以存在。例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床的存在其实是对理念世界里的床观念的模仿。柏拉图坚信,真正的最高境界是理念,并基于这一理念构建了他的完整哲学体系。
柏拉图在探讨美的本质时,对“美本身”与具体美的事物进行了明确的区分。他认为,美的本质并不等同于我们所看到的具体美的事物,这种区分突破了当时流行的将美等同于感官享受的观点,为后来的美学理论开辟了新的道路。柏拉图对美的个别和一般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关系持有辩证的看法。他既承认具体美的事物的存在和价值,又强调这些事物只是美的理念的具象化,这种辩证思维为我们理解美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总的来说,柏拉图对美的本质的探讨为我们理解美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提供了重要的视角。他的观点不仅突破了传统美学的局限,而且为后来的美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这种探索精神和对美的追求,对我们今天的审美活动和艺术创作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二)柏拉图美学思想之魂:灵感说
在对美和美感的认识上柏拉图认为,对于“美本身的观照是哲学的境界。同样也可以看作是一个人最值得过那种生活的境界”。个体若想抵达“美本身”这一至高无上的境界,必须历经一个深刻且漫长的认知之旅。此过程起始于对个别美形体的热爱,这些美形体在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上为人们带来愉悦。然而,仅仅沉湎于这些表面的美是不足够的。个体需进一步拓宽视野,将对美的感知从特定的形体推广到一切美形体,通过归纳与抽象,形成对形体美的普遍概念。真正的美不仅限于外在形体,更在于内在的心灵与道德。因此,个体在认识美的旅程中,必须进一步深入到心灵的层面,去探寻与珍视道德之美。这种美,虽然无形无相,却能为人的灵魂带来真正的滋养与升华。通过这样的内外兼修,个体方可逐步接近“美本身”的至高境界。首先,要把心灵的美看得比形体的美更加珍贵的一种美,而且要学体会行为和制度的美;其次,应该不断渗透各种学问知识,并且能够学着看出它们的美,也就是爱学问知识方面的一种真的美;最后,贯通涵盖了一切的学问,以美为对象,认识到“美的本体”。在某种意义上讲,柏拉图美学思想凸显了西方古代思想文化之特点,其美学思想既是那个时代美学之塑造、发展中产生了很大影响,并且其中有些观点和一些哲学思考放到今天仍然拥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我们必须秉持批判继承、去伪存真的科学态度,积极吸收西方优秀文化遗产中的精髓,同时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加快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步伐,以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二、美的“复魅”的观点阐释
通过分析柏拉图美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得出的结论可以发现关于柏拉图美的形成主要来源于理念世界,对于美的感受是一种先验存在的。美学价值体系的建构不仅是一场理论上的探索,更是对哲学理论体系中“美学”理论体系的创新。在这个追求美的旅程中,我们不仅在审美的过程中找到了生活的意义,更在美的探索中不断塑造着我们的精神世界。美是一种永恒的哲学思想,它激发着我们对人性、自然和宇宙的思考,引领我们走向更高的境界。因此,对于美学的“复魅”,不仅是对哲学自身的反思,更是对整个人类文明的深刻剖析以及传承。
(一)柏拉图美的理念之“复魅”
从美与善的相互关系来论述美的理论方面。柏拉图的美学理念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美的深入探索,柏拉图构建了一个层次丰富的审美体系。他明确划分了美所能展现的各种层次,从而为我们提供了认识美的重要基础。在柏拉图的观念中,善与美紧密相连,他认为善是美的根源,美无法脱离善而独立存在。同时,美的存在与认知也需遵循人们对善的理解。柏拉图的美学思想不仅引导我们正确学习和欣赏美,更将美的理念视为爱美者的终极目标。所以,柏拉图的理论对于我们的审美观念和实践具有深远的影响,它鼓励我们不断追求美的真谛,以善为指引,实现美的升华因此柏拉图向我们揭示了“善是衡量美的标准之一,善是美的内在规定性”。
柏拉图对美的理论具有非常深刻的哲学意义以及艺术价值,他指出美是真善美三者的统一,是善在感官世界中的显示和反映。美不仅仅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各种事物中,还存在于人类的灵魂当中。人类灵魂本身就是具有美的,但是由于受到肉体和欲望的束缚和污染,灵魂才失去了对美的记忆。柏拉图认为人类需要通过爱去唤醒灵魂对美的渴望和追求。他将美提升到了理念的高度,赋予了美以真理和善良的内涵,着重强调了美具有超越性和绝对性,体现了美所具有的神性和尊严。柏拉图也把爱视为人类灵魂对美的追求,赋予了爱以智慧和升华等丰富的内涵,强调了爱的动力性和阶梯性,突出了爱的创造能力和教化的作用。柏拉图的美学思想对后世的哲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西方美学史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美的形而上学之建构
柏拉图认为,“美的事物”虽然分有了“美”的理念,并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这一理念的真实性,但这些事物仍然是有限的、相对的。柏拉图所追求的是绝对的真实,即那超越感官和现象的“美”本身。若人们执着于眼前的现实事物的“美”,那么他们所能得到的,至多只是关于“美”的理念的“影子”,这会使他们陷入对“美”的误解和局限之中。为了实现对“美”的理念的真正追求,柏拉图提出了一条螺旋式上升的道路。这意味着人们需要通过不断深化对“美”的理解,逐步超越对表面美的感知,抵达对“美”本身的认识。这一过程需要耐心和坚持,因为只有在经历了曲折与困惑之后,人们才能最终触及“美”的本质。在柏拉图看来,“美”的理念是现实生活中“美的事物”的最终根据,同时也是这些事物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放弃对“美的事物”的欣赏和追求。相反,这些事物作为“美”理念的具象表现,为我们提供了接触和理解“美”的桥梁。
《会饮篇》②中,柏拉图描绘了“美本身”的降临作为自我超越和抵达理念的必由之路。这一过程强调了人的主动性和超越性,即通过不断的自我提升和超越,人们可以逐渐接近“美”本身。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柏拉图认为“美本身”或“美”的理念与“美的事物”是分离的,但他也为我们设置了通达这一理念的路径。这一路径要求我们不仅要欣赏表面的美,更要追求内在的真实和本质的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并体验到“美”的本质和意义。
对真理的探求就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理论问题。通过阅读柏拉图的《会饮篇》,可以认识到柏拉图的“理念” ③作为事物的最终本质,这种“理念”是无条件地存在着的,并且独立于事物,同时又是决定着事物之为事物的原因、根据和本原。理念的绝对实在性和无条件性,意味着它超越了人类有限的认知能力,无法被直接把握或转化为有限确定的对象。这种观念上的难以确定性,与我们在感性层面上所体验到的不确定性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指对于感性的超越,仅对理智开放的不能将其对象化了的客体。因此,人们只能试图以各种方式手段以及途径理解理念,尽管它们无法被完全捕捉。在这个不确定的边缘上,哲学家们努力探索着,试图解开理念的奥秘。他们的思考如同探险家在未知的海域航行,不断挑战着认知的边界。或许,正是在这种不确定性中深入理解柏拉图的“理念”,我们可以发现它是事物的根本本质,无条件地存在,独立于物质世界。这种理念不仅是事物存在的根源,还是其存在的原因和依据。理念的绝对实在性和无条件性,使得它超越了人类有限的认知范畴,无法被直接感知或转化为具体对象。这种观念上的不确定性,与我们在感性世界中所经历的不稳定性有着根本的不同。理念的存在,虽然难以捉摸,却是我们追求真理和智慧的关键所在,人类关于美学的哲学智慧才能找到更深层次的启示。
三、美的“复魅”的价值审思
柏拉图认为美,作为所有客观事物存在的核心原因,体现了其完美特质和最高价值,这是我们对美的基本认知。在柏拉图的哲学视野里,美的存在并非偶然,而是基于我们对美的固有认知,这种认知源自美学理念的先验存在。从这个理念出发,我们可以洞察到美的独特性质,它是社会中客观事物存在的根本动因。换言之,美的存在不仅是我们对美的认知的反映,更是推动社会事物发展的内在力量。这种理解深化了我们对美的认识,也揭示了美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价值。柏拉图的美学思想在其哲学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他从一个更高的视角审视美的真实性,并将艺术的美学特质与其理想的国家相分离。这是因为他从城邦的利益出发,对艺术之美进行了独特的评估。在柏拉图所描绘的理想国中,美的存在是绝对的,它源于客观事物的真实本质。对美的理解需要建立在对这种绝对形态的认同之上。美不仅体现了事物的特性和属性,更强调了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揭示了美的终极价值的另一面。柏拉图在探索美的绝对形态时,对美的真实性进行了深入研究。他认为,美的绝对形态作为决定客观事物存在意义的核心标准,是柏拉图哲学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柏拉图的美学观点与善的理念紧密相连。在传统哲学美学中,“美是什么”成了一个基本问题。柏拉图在理念论的基础上探讨了美学思想,强调事物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理念,这使得人们能够天然地区分和认识一切事物。他认为,人们对美的认识,实质上是对“美是什么”这一问题的持续追问。这一过程中,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对事物的感性认知,而应通过不懈的追求和深入探索,将审美对象提升至理性认知的高度。在柏拉图关于美学终极价值的论述中,美的绝对形式被确立为衡量客观事物生存意义的核心标准。这一观点在柏拉图的哲学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不仅引导我们深入思考美的本质,更启示我们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追寻和实现美的价值。通过柏拉图的理论,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美的多重层次和丰富内涵,从而为我们追求美、欣赏美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
注释:
①李秀斌:《论柏拉图的“灵感说”》,《求是学刊》1995年第1期。
②柏拉图著,朱光潜译:《会饮篇》,载《柏拉图文艺对话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③柏拉图著,王晓朝译:《高尔吉亚篇》,载《柏拉图全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参考文献:
[1]刘彦顺.论柏拉图美学思想中的身体及其呈现的时间性[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1).
[2]赵广明.理念与神柏拉图的理念思想及其神学意义[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3]聂敏里.论柏拉图的idea之为“理念”而非“相” [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03).
[4]刘旭光.柏拉图美学思想的存在论基础——兼论柏拉图美学的内在发展[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
[5]刘旭.模仿色诺芬:柏拉图在《会饮》中的戏剧式隐身[J].国外文学,2023,(4).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270.
[7]徐杨,钟佳.柏拉图《会饮篇》中多重转述话语的效果[J].文学教育(下),2022,(10).
[8]宛小平.对朱光潜轶文“《会饮篇》引论”的分析[J].文学评论,2015,(1).
作者简介:
胡新骐,女,满族,辽宁鞍山人,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