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检查可不“简单”

2024-07-18 00:00:00尹良平
祝您健康·养生堂 2024年5期
关键词:管型尿常规尿液

尹良平" " 上海市徐汇区大华医院检验科

血液在流经肾脏时,血液中对人体无用或有害的物质在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下,转化为尿液,是人体的终末代谢产物。尿液中的成分和人体代谢功能具有密切联系,在人体系统功能异常时,尿液成分会出现变化。通过对尿液进行检查,可以发现人体功能的异常,从而能够对多个系统疾病的诊断起辅助作用。尿液检查包括尿液性状观察、化学检测、显微镜检测等。

〇 尿液标本有3种

1.晨尿:清晨起床后活动、进食前提取的第一次尿液,称为晨尿。晨尿通常是在膀胱中留存6小时以上的尿液。清晨还没有大量饮水、进食,所以尿液没有被稀释,也没有代谢影响,尿液中的成分浓缩,可提高阳性检出率。不是所有尿液检查都需要使用晨尿,但早孕、血细胞、肾脏浓缩功能等检查需要采集晨尿检验,大部分检查只需要随机尿检验。

2.随机尿:患者在任何时间段,随时排出的尿液称为随机尿。随机尿采集不受时间限制,因此存在饮食、运动等对尿液成分的影响,会导致某些尿液成分检验结果不准确,可能导致漏诊。门诊、急诊中大部分疾病的尿液检查使用随机尿,采集时需要注明采集时间,保证标本量充足。

3.12小时或24小时尿:在某次排尿后,丢弃尿液,记录排尿的明确时间,准备一次性洁净容器,将此次排尿后12小时或24小时内的尿液全部收集,称为12小时或24小时尿。激素代谢、尿肌酐、尿蛋白等检查通常需要使用12小时或24小时尿。

〇 正确采集、保存样本,确保结果准确

在最常见的尿常规检查中,采集尿液样本前,应保证手部干净。使用一次性洁净容器采集新鲜尿液,用中段尿,约采集10毫升。为了避免其他物质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需要做好清洁措施,尿液样本应避免尿液外溢及阳光照射。如果尿液用于细菌培养检验,采集前需要清洗外阴,并消毒尿道口,使用无菌试管采集。需要进行化学定量的尿液,如果无法立即送检,需要冷藏并标记采集时间。针对不同检测项目,患者可以分别留尿。

患者食用的部分食物及药物会给尿液成分带来影响,在检查前24小时内,不宜食用具有色素的食物及抗生素等药物。如果正在服用药物,须提前告知医生,便于医生对结果进行正确分析。女性在月经期间也不宜进行尿常规检查,月经血可能会影响检验结果。

〇 正确解读尿常规检查指标

尿液常规检查作为三大常规检查之一,其结果不仅可反映泌尿系统疾病,对糖尿病、黄疸性肝炎、胆道梗阻等多种疾病的筛选也有重要意义,是一种物美价廉的早期诊断疾病的检查手段。当您拿到一张尿常规检查报告单时,是否被化验单上众多项目的数字和“+”号弄得不知所措?下面我们来教您如何正确解读尿常规检查报告。

1.颜色:正常尿液呈淡黄色,透明。深黄色尿液可能表明尿液浓缩或身体水分不足;红色或粉红色尿液可能提示尿液中有红细胞,须进一步检查;蓝色或绿色尿液可能是近期服用某些药物或疾病导致。

2.透明度:健康状态下尿液透明,浑浊的尿液表明可能存在感染、结石或尿液中蛋白质过多等情况。

3.酸碱度:健康状态下尿液呈弱酸性,氢离子浓度指数(potential of hydrogen,pH)在4.5—8。如果患者尿液pH值过高或过低可能表明代谢功能异常。

4.葡萄糖:健康状态下尿液中不含糖分,检测结果为阴性。如果呈阳性,可能存在糖尿病等情况。

5.酮体:健康状态下尿液中酮体含量较少,结果为阴性。如果呈阳性,可能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6.蛋白质:健康状态下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结果为阴性。如果呈阳性,可能是肾脏疾病。部分患者精神紧张或剧烈运动后,会出现生理性蛋白尿,这是正常情况。

7.红细胞:正常尿液中红细胞含量很少,结果为阴性。如果呈阳性,通常是泌尿系统感染,如尿道炎等。

8.白细胞:正常尿液中白细胞含量很少,结果为阴性。如果呈阳性,表明可能存在尿道炎、肾炎、结石等。尿液中白细胞数量增加,亚硝酸盐也呈阳性,表示菌尿,可用于筛查尿路感染等疾病。

9.尿胆红素、尿胆原:在消化系统的相关疾病诊断中,需要检查尿胆红素、尿胆原,二者由红细胞被破坏经肾脏代谢产生。健康状态下尿液中尿胆红素、尿胆原为阴性,部分人群为弱阳性,强阳性则提示肝脏疾病等。在尿胆红素、尿胆原检测中,需要保证尿液新鲜,避免胆红素氧化,导致检验结果异常。

〇 正确解读尿沉渣检查指标

尿液经离心机离心去掉清液后,通过显微镜观察尿液中的沉淀物,称为尿沉渣检查。该检查能辅助医生了解尿液中各种成分的含量和形态。

1.红细胞:尿液离心浓缩后在高倍视野下,红细胞正常值范围为0—3个。如果超出3个,表明患者可能存在尿路出血、肾炎等疾病。

2.白细胞:尿液离心浓缩后在高倍视野下,白细胞正常值范围为0—5个。如果超出5个,表明患者可能存在尿路感染等。

3.上皮细胞:上皮细胞正常值范围为少量,如果检验显示增多,表明可能存在尿路感染、炎症等。如果是扁平上皮细胞增加,可能是阴道炎症,分泌物混入尿液;如果是圆形上皮细胞增加,可能是尿路深层黏膜炎症;如果是尾状上皮细胞增加,可能是肾炎等疾病。

4.管型:管型正常值范围为偶见,如果增多,表明患者可能存在肾脏疾病。透明管型表示急性、慢性肾炎或心功能发育不全等;颗粒管型表明肾小管损伤;脂肪管型表明肾病综合征等;蜡样管型表明慢性肾功能衰竭等。

5.结晶:结晶正常值范围为少量。如果增多,表明患者可能存在尿路结石、感染等。

患者在尿液检查前,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摄入过多脂肪、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不要大量饮水,以免影响检查结果。避免剧烈运动,避免引起血尿或尿蛋白增多。女性患者应避免在月经期间进行尿检。如果尿液检查结果异常,不能忽视,应及时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尿液检查作为诊断疾病的常见医学检验方法,能够提供许多关于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信息。通过了解尿液检查的各项指标及其临床意义,可以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治疗措施。我们应该注意尿液采集和报告解读的方法和注意事项,避免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猜你喜欢
管型尿常规尿液
没听错吧?用污泥和尿液制水泥
军事文摘(2022年16期)2022-08-24 01:50:52
尿液检测可能会发现侵袭性前列腺癌
尿常规与尿沉渣对尿液检验的影响及分析
跟踪导练(三)
绝缘管型母线改半绝缘管型母线的工程应用
电线电缆(2018年3期)2018-06-29 07:41:04
尿沉渣中蜡样管型与不同类型肾小球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河北医药(2017年23期)2017-12-09 05:43:36
影响检验科尿常规检验的因素及改进管理措施分析
管型结构物维修摩擦叠焊设备研制
焊接(2015年11期)2015-07-18 11:12:46
低射频下管型线圈感应耦合探究
尿液NT-proBNP水平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