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嘉淳" " 上海市青浦区赵巷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各项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全身肌肉数量减少、肌肉力量下降。年龄越大,肌肉衰减则越严重。一些老年人体重逐渐减轻,身材消瘦,经常感到疲惫、肢体乏力,走不动路,拿不起东西,越来越爱生病,须格外警惕“肌少症”,它被称为老年人健康的“隐形杀手”。
▎中医对肌少症的认识
肌少症是伴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全身性肌肉质量下降、肌肉强度下降及机体功能下降的一组综合征,常发生于老年人群中。肌少症还是一种严重危害老年患者健康的疾病,因其可加速衰老综合征的进展,所以已经成为重大公共健康问题。
中年期肌肉量就开始逐渐减少,等到80—90岁时,肌肉量可能会减少50%左右,造成老年患者的体力下降、心肺功能严重受损等。因此,做好肌少症的早期防治工作尤为重要。
在当前临床实践中,西医针对肌少症的防治措施主要有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及使用激素类药物疗法等,在缓解患者症状及预后康复等方面或多或少地存在一定的限制。
肌少症在中医中并未有明确病名,临床上多以骨瘦无力等症状归入痿证范畴。“痿证”一词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中,是指四肢筋络松弛无力,不能自主活动,因日久不用而造成肌肉瘫痪、萎缩。痿证的发病部位常见于肌肉筋骨,甚至还会累及五脏,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后天失于濡养,其病机为气血津液耗损,与五脏有着密切关联。
▎肌少症的表现有哪些
1.外貌变化:如果不是刻意减肥,却有明显的消瘦现象,比如双颊变尖,锁骨、胸骨及肋骨逐渐变得很明显,本来很合身的裤子、衣服明显大了,手臂、臀部及大小腿等部位出现明显的肌肉松弛,要及时到医院接受检查,以排除肌少症的可能。
2.生活能力的变化:在日常生活中,若是经常出现以下情况,也可能是因肌肉力量下降所致,如瓶盖打不开,毛巾拧不干,小袋面粉或大瓶液体拿不起来;上下楼梯经常感觉很吃力,走几步就需要经常停下来或靠着栏杆休息等;情况严重时,还会导致躯体功能下降,如不愿意出门、走路速度变慢或走路不稳等。
3.自我感觉的变化:除了上述所提到的明显症状,患者的自我感觉可能会出现得更早,以无法解释的疲惫、疲倦为特征,经常以自己老了、身体变弱了等为由,不愿意做任何事,站着时想坐着,坐着时又想躺着等。
▎如何自我判断肌少症
在家里不需要借助任何工具,也能对肌少症进行检测。可用指环试验初步判断自己是否有肌少症:首先,坐在一把椅子上,让大腿和小腿呈90度角,双脚垂直自然放在地面上;然后,用双手的食指和大拇指围绕着小腿最粗的地方,看能否完全环绕。如果不能将小腿围起来,那就表示小腿的肌肉比较丰满,不容易出现肌少症;如果手指能将肌肉包裹起来或有多余的地方,那就意味着有可能出现肌少症。
▎中医如何防治肌少症
中医认为,肌肉减少可能是多种原因导致的,如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肾精亏虚等。这些原因可能会导致人体无法充分吸收和利用营养,从而影响肌肉的生长和修复。中医治疗肌少症通常旨在调和脾胃、补益气血、滋养肾精,从而促进肌肉健康。中医治疗肌少症有很多特色疗法,如中药外敷疗法、泡浴疗法、药膳疗法等,均能够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
1.推拿法:作为一种常见的中医疗法,主要借助外力作用于人体的特定穴位,使其在人体内产生一种较为柔和的刺激作用。采用推拿疗法能够起到温经散寒、推行气血的功效,加快全身血液循环,将营养物质持续运输到各个脏腑组织中,以调和气血阴阳,增强骨骼肌。不仅如此,推拿还能改善骨骼肌的调节能力,临床上常采用经筋推拿的方法治疗痿证,主要穴位为阳明经穴,配合背部膀胱经俞穴,从而达到改善老年生活质量,延缓肌肉萎缩的目的。
2.中药治疗:对于虚证,应以扶正补虚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于肝肾不足者,应以养肝肾为宜;对于脾胃虚弱者,应以滋补脾胃为宜。对于实病以祛邪和络为主,肺热伤津以清热泻火为主;湿热浸润应采取清热化湿的方法;瘀阻的治疗应以活血化瘀为主,两者兼修,也要兼顾。
中药中的大防风汤和牛车肾气丸对肌少症有针对性疗效。大防风汤主要用于胃肠道虚弱、营养不良者,能起到补气、补血、祛风的功效。牛车肾气丸主要用于关节痛、腰腿酸软以及排尿异常者,具有补肾活血、利水渗湿的功效。还有一些常用的中药复方,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如清燥救肺汤、二妙丸以及参苓白术散等。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肌少症应该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因为只有正确的辨证论治,才能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强肌”可从良好的生活方式开始
中医治疗肌少症常常与生活方式的调整、饮食管理和体育锻炼等综合措施相结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1.避免久坐不动,保持肌肉储备,防止衰老。多做运动,对肌肉萎缩、肌少症等疾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尤其是走路、散步等,能够有效预防该病,甚至还可能逆转肌少症。
2.合理控制饮食,适当补充蛋白质,避免营养不良。在日常生活中,很多老年人的饮食结构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维生素D、蛋白质或钙质摄入不足等。因此,日常饮食应做到均衡膳食,特别是要多吃一些蛋白质类的食物。肌肉是身体最大的组织,而骨骼既是运动器官,同时也是糖代谢组织、蛋白质储存器等。若是不重视对肌肉的保护,容易对身体造成多方面的伤害。要想最大限度地避免肌肉流失,在适当锻炼的基础上,还要摄入足够量的维生素D、蛋白质等。
3.防治肌少症的运动方法有八段锦、太极拳等。采用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能够起到培育元气、调和气血的效果。坚持长时间锻炼,还能达到外强筋骨、内壮脏腑的目的,进一步提高肢体的延展性,并且能有效加强肌肉力量等。
肌少症的病变部位虽在肌肉,但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五脏六腑、气血阴阳互相影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整体观念出发,辨证论治,才能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