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生态环保PPP项目为研究对象, 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 从项目、 政府和民企三个方面出发, 探究组态视角下生态环保PPP项目中产生高民营企业参与度的组合路径。研究发现, 在生态环保PPP项目中, 单一条件变量并不是产生高民营企业参与度的必要条件。相反, 产生高民营企业参与度需要考虑组态效应的影响。研究识别出三条不同的条件组合路径, 分别为项目特征主导路径、 民营企业实力主导路径和政府能力—民营企业实力主导路径。这些不同路径突显了在不同情境下, 不同因素的组合对于提高民营企业参与度都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生态环保;PPP;民营企业;fsQCA
【中图分类号】 F276.5; F2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24)13-0059-7
一、 引言
自2014年开始, 为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与效率, 我国政府开始加大PPP模式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力度, 并将 PPP译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通用合同指南》中明确不只是民营企业, 国有企业同样可以作为社会资本参与到PPP项目中。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参与其中, 目前我国PPP 项目中的社会资本方主要以国资背景企业为主, 这一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对民间投资形成了挤出效应, 具有民营企业参与背景的项目数量仅占总成交数量的29.77%, 这与 PPP 产品设计的初衷即带动民营资本相背离。为了还原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本质, 2023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与财政部共同印发《关于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的指导意见》(简称《新机制》), 《新机制》指出要激活民间资本活力, 最大程度鼓励民营企业参与, 同时为了降低地方债务支出, PPP项目应聚焦使用者付费项目。拉动民营企业参与建设PPP项目不仅可以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 推动民间投资结构优化调整, 还能够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技术实力水平, 保障PPP项目持续健康发展。因此, 如何提高民营企业投资积极性成为当下关注热点。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降低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PPP模式已经在生态环保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生态保护PPP项目在库数量达到959个①, 在各行业PPP项目总数中位列第三, 总投资规模达10739亿元。前财政部PPP专家薛涛指出, 在生态环保领域推进PPP是大政方针。在PPP项目中, 民营企业的参与度对于项目的成功实施和推进至关重要。然而, 民营企业参与度的高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如何吸引民营企业更多地参与到生态环保PPP项目中值得深入研究。
PPP模式在生态环保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应用优势(靳乐山等,2019;Tang等,2021)、 项目设计与风险管理(刘亦晴和许春冬,2017;Fang等,2019)以及民营企业参与意愿(房引宁等,2017; 杨楠,2021)等方面, 同时现有研究主要聚焦于污水处理、 能源等类型的环保项目上, 鲜有学者研究生态环保PPP项目的民营企业参与问题。对于PPP项目中民营企业参与度影响因素, 现有研究总体可以划分为宏观以及微观两个层面。在微观层面, 对于民营企业参与度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包括政府、 项目以及民营企业三个方面。政府方面主要包括政府治理和政府能力(曾莉和罗双双,2020); 项目方面主要集中在合同特征层面, 具体主要包括项目类型、 付费方式(回报机制)(冯净冰等,2020)以及项目期限(Hartman等,2020)等; 民营企业方面则主要关注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 技术实力、 运营能力、 管理经验以及企业类型(刘穷志和任静,2017;刘华和冯雪,2021)。现有研究大多采用传统多元回归和结构方程模型等展开分析, 更加关注单一净效应对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的影响, 忽略了各因素间的互动关系与协同作用问题。因此, 本文将PPP项目中民营企业参与度问题的研究限制在生态环保领域, 综合考虑政府、 项目、 民营企业三方面要素, 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 通过对多元微观因素的组态构型分析探究生态环保PPP项目中产生高民营企业参与度的不同路径, 促进PPP模式与生态环保行业的融合, 推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二、 研究设计
(一) 研究方法
20世纪80年代, 定性比较分析法(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QCA)由美国学者Ragin(1987)最早提出, 并被认为是一种超越了定量与定性的二元划分的研究方法。随着QCA理论的逐渐成熟, 定性比较分析方法逐渐形成了清晰集(csQCA)、 模糊集(fsQCA)以及多值集(mvQCA)等三种具体的操作方法。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由于在处理部分隶属问题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在近年研究中被广泛应用。本文选择fsQCA方法进行研究的可行性主要基于以下两点: 一是QCA方法主要适用于中小样本的研究, 一般而言案例样本的数量不宜过大。本文案例样本为95个生态环保PPP项目, 属于中小样本, 适合运用fsQCA方法进行分析。二是QCA方法主要关注案例样本的“并发因果关系”, 用以研究条件变量与结果变量之间的复杂因果问题。根据新公共管理理论、 PPP模式的内涵以及现有学者对于PPP项目中民营企业参与度的研究可知, 在微观层面, 生态环保类PPP项目民营企业参与度是由政府、 项目以及民营企业等方面多因素综合形成的结果。同时, 本研究涉及的条件变量与结果变量大多不能用csQCA中的二元划分方法进行表示, 考虑到fsQCA方法的研究优势, 选取fsQCA方法进行分析。
(二) 案例选择
本文选取财政部PPP中心项目管理库中民营企业单独中标参与的处于执行阶段的95个生态环保PPP项目为本文的研究案例样本。案例样本的选取遵循以下标准: 一是案例的典型性与代表性。财政部PPP中心项目管理库包含全国各个省份的生态环保PPP项目, 并且这些项目已经经过了财政能力论证以及物有所值评价等审核, 其中处于执行阶段的项目信息较为全面、 可信。选取民营企业单独中标的PPP项目为研究案例样本, 更能体现民营企业方面的影响因素对其参与度的影响。二是案例的多样性。首先, 本文选取的95个民营企业单独中标参与的处于执行阶段的生态环保PPP项目覆盖了全国23个省份, 既包括生态环保PPP项目较多的地区, 如安徽省、 河南省, 也包括项目较少的地区, 如宁夏回族自治区等。其次, 在项目总投资额上, 既包括投资额高达20余亿元的项目, 也包括项目投资额仅3000余万元的项目。三是案例信息的全面性和研究的严谨性。首先, 为保证案例信息的全面性, 对于相关数据存在缺失的项目予以剔除。其次, 由于本文主要研究市级政府层面的影响因素, 为保证研究的严谨性, 在案例选择过程中剔除了北京市、 重庆市等直辖市以及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的项目。最终获得95个符合要求的生态环保PPP项目, 契合QCA方法中小样本的案例要求。
(三) 变量设计
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的应用过程中, 全部变量可分为条件变量和结果变量, 分别与传统回归方法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相对应。本文研究生态环保PPP项目中民营企业参与度问题, 以民营企业参与生态环保PPP项目的总投资规模为结果变量。
本文主要从微观层面, 结合相关理论与现有研究, 从政府、 项目以及民营企业三个方面提出本文的条件变量。在政府方面, 主要从政府实力的角度提出财政能力、 组织能力、 政府支持以及政府信誉四个变量; 在项目方面, 从项目合同特征的角度提出回报机制和项目期限两个变量; 在民营企业方面, 由于一部分企业并非上市公司, 相关信息并未公开, 本文主要基于民营企业的规模、 技术、 经营能力以及管理经验四个方面提出民营企业综合实力一个变量。本文具体的变量设计见表1。
1. 条件变量的选取。杜运周(2019)指出, 对于条件变量的选取有5种方法, 分别为问题导向法、 研究框架法、 理论视角法、 文献归纳法和现象总结法。其中, 文献归纳法是指通过对现有相关文献的梳理, 总结确定条件变量。本文从政府、 项目以及民营企业三个方面所提出的影响因素并不能穷尽影响生态环保PPP项目民营企业参与度的所有影响因素, 而是在三个方面中选取研究依据充分而且有代表性的相关影响因素。
本文条件变量的选取方式主要依据上述选择方法中的第四种。通过对现有关于民营企业参与度定性以及定量研究的梳理总结, 从微观层面选取生态环保PPP项目民营企业参与度的影响因素。所谓微观层面, 主要针对生态环保PPP项目的具体实践过程而言, 故条件变量主要包括政府、 项目以及民营企业三个方面。在此基础上, 结合现有研究和新公共管理理论等相关理论从政府能力、 合同特征以及民营企业实力等角度选取本文研究的条件变量, 条件变量共有7个, 符合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中对于中等样本的4 ~ 7个条件变量的设置建议。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 本文从研究者、 研究角度、 研究方法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梳理了国内外有关PPP项目中民营企业参与度影响因素的主要研究成果, 见表2。
(1) 政府方面。现有关于政府方面影响PPP项目中民营企业参与度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政府治理和政府能力两个角度。对于政府治理角度的影响因素, 研究者主要从国家和省级政府等宏观视角展开研究, 而对于政府能力角度的影响因素, 研究者主要从市级政府的微观视角展开研究。综上, 对于微观视角下生态环保PPP项目政府方面的影响因素, 本文主要从政府能力角度进行选取, 结合现有研究, 政府能力方面影响生态环保PPP项目民营企业参与度的因素主要包括政府财政能力、 组织能力、 政府信誉和政府支持。
一是财政能力。本文以人均财政收入和财政自给率两个指标衡量政府财政能力(翟磊和袁慧赟,2021)。其中: 人均财政收入体现了政府在财政资源获取方面的能力; 财政自给率体现了地方政府在财政承受以及财政风险控制等方面的能力。由于项目成交年的民营企业参与度与前一年的政府财政能力有关(曾莉和罗双双,2020), 本文以项目成交年前一年的地方财政收入与总人口的比值来衡量人均财政收入, 以项目成交年前一年的地方财政收入与地方财政支出的比值来衡量财政自给率, 数据均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二是组织能力。借鉴谈婕等(2019)的研究, 本文选取政府规模、 人口数量以及生态环保PPP项目经验来衡量政府的组织能力。政府规模用项目成交年地方财政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衡量, 人口数量用项目成交年城市常住人口衡量, 两项指标数据来源均为《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生态环保PPP项目经验用项目发起前所在市生态环保PPP项目入库数量衡量, 数据来源于财政部PPP中心项目管理库。
三是政府信誉。本文借鉴清华大学PPP研究中心对政府信誉的衡量方法, 选择财政透明度与行政诉讼发生率两个指标。其中: 财政透明度反映了政府相关信息的公开情况, 政府信息公开水平越高, 民营企业越容易在项目中进行较大投资(王卓君和郭雪萌,2018); 行政诉讼发生率体现了政府的违约情况, 较高的行政诉讼发生率反映出地方政府的违约概率较大, 抑制了民营企业的参与积极性。财政透明度采用项目成交年项目所在地市级政府全口径财政透明度体系评价总得分衡量, 数据来源于《中国市级政府财政透明度研究报告》; 行政诉讼发生率采用每万人行政诉讼案件数衡量, 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法律年鉴》。
四是政府支持。依据交易成本理论, 政府较大的支持力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项目运行中民营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 减少交易成本。本文主要选取财政环保投入和PPP政策数量两个指标来衡量政府支持力度。其中: 财政环保投入体现了政府对环保项目的重视程度和在生态环保领域的实际行动力; PPP政策数量体现了政府对PPP项目的政策支持, 反映了政府与民营企业进行合作的意愿和态度。对于财政环保投入, 碍于数据可得性, 本文以项目所在省级政府项目成交年节能环保支出与公共财政支出的比值进行衡量, 数据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对于PPP政策数量, 本文以项目成交前省级政府发布的与PPP项目相关的地方规范性文件、 行政许可批复以及地方工作文件总数量进行衡量(马桑和陈冰,2022), 相关数据从北大法宝数据库获取。
(2) 项目方面。通过对有关PPP项目中民营企业参与度的有关文献进行梳理可知, 项目方面影响PPP项目民营企业参与度的因素主要集中在合同特征方面, 包括PPP项目本身的项目期限、 回报机制、 运作方式。运作方式体现了政府对民营企业让渡权力的大小, 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发现, 在生态环保PPP项目的运作方式方面, 现有项目基本均运用BOT模式, 即项目最终均会交付给政府, 故本文不考虑将运作方式作为研究生态环保PPP项目民营企业参与度的条件变量。综上, 本文选取回报机制和项目期限作为研究生态环保PPP项目民营企业参与度的项目方面的条件变量。
一是回报机制。回报机制是民营企业从项目中获取收益的方式, 主要包括使用者付费、 可行性缺口补助和政府付费三种类型。为了减轻地方政府的支出压力, 《新机制》中明确将聚焦使用者付费项目。但截至2023年1月, 采用使用者付费回报机制的生态环保PPP项目数量过少, 不具代表性与典型性, 故本文选取使用者付费项目与可行性缺口补助, 即将非政府付费项目赋值为“1”, 政府付费项目赋值为“0”。数据来源于财政部PPP中心管理项目库。
二是项目期限。在生态环保PPP项目中, 项目期限越长, 民营企业面对的不确定性越大, 其所承担的风险越高。同时民营企业自身受市场周期变化等影响较大, 所以在投资生态环保PPP项目的过程中, 民营企业会将项目期限作为考虑的因素之一。有关项目期限的相关信息来源于财政部PPP中心管理项目库。
(3) 民营企业方面。民营企业的综合“素质”是影响民营企业在生态环保PPP项目中参与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基于大部分中标生态环保PPP项目的企业为小微企业, 对于企业具体的财务实力等无法获得相应的数据, 选取民营企业综合实力作为本文的条件变量, 从生态环保PPP项目中标企业的企业规模、 技术实力、 经营能力、 管理经验(刘穷志和任静,2017)四个层面评估。其中: 企业规模综合考量企业注册资本、 业务规模、 是否上市等; 技术实力综合考量企业是否为高新技术企业, 是否有行业领先资质等; 经营能力主要考量企业主营业务与项目的匹配程度; 管理经验主要考量企业参与招投标、 运营项目的次数。在具体衡量方面, 结合四值模糊集的构建方式, 本文主要综合评价民营企业规模较大、 较强技术实力、 较强经营能力以及管理经验丰富等四项“素质”。其中: 四项均满足时=1; 三项满足时=0.67; 两项满足时=0.33; 一项及以下满足时=0。以上有关数据信息均来源于天眼查网站以及相关企业官网。
2. 结果变量的选取。本文以民营企业在生态环保PPP项目中的参与度作为结果变量。学术界对于民营企业参与度的衡量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以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的数量来衡量, 另一种是以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的金额来衡量(章贵栋和肖光睿,2018)。通过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督平台公布的民营企业参与主要行业情况可以看出, 在民营企业中标参与的PPP项目的数量排名中, 尽管环保类PPP项目位列第二, 但是在投资金额上环保类PPP项目却是五类PPP项目中最低的, 仅为941.35亿元, 由此可见, 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的金额更能体现民营企业参与生态环保PPP项目的程度。因此, 本文以民营企业在生态环保PPP项目中的投资金额衡量其在生态环保PPP项目中的参与度, 数据来源于财政部PPP中心项目管理库。
(四)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 在政府方面的条件变量中, 包含由多个指标构成的条件变量, 如财政能力、 组织能力、 政府支持和政府信誉, 各个指标的量纲不尽相同, 本文借鉴王欢明和陈佳璐(2021)关于地方政府治理对PPP落地率影响的定性比较分析研究, 运用Z-score标准化方法对政府方面的二级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和标准化处理, 并将原始指标数值转化为百分制, 具体操作如下:
对于正向指标, 进行如下处理:
对于负向指标, 进行如下处理:
其中: xi为各二级指标的原始数值, Xi为数据处理后转化为百分制的二级指标数值。经过上述处理后, 对于同一层级的二级指标运用熵值法进行加权。
另一方面, 需要对运用连续模糊集构建的相关变量进行校准, 即将用绝对值表示的相关变量转化为用模糊集隶属度表示的变量, 将模糊集的相关变量在0 ~ 1间进行划分。在数据校准的过程中, 研究者应该设定三个临界值, 即所谓的锚点: 完全隶属点、 交叉点以及完全不隶属点。结合本文的研究对象、 案例样本项目, 参考已有研究, 选用直接校准法, 将结果变量和相关条件变量的三个锚点依次设置为0.95、 0.5以及0.05, 分别代表完全隶属点、 交叉点以及完全不隶属点。其中, 由于回报机制采取的是0、 1的清晰集赋值方法, 民营企业综合实力采取的是四值模糊集赋值方法, 故不进行模糊集隶属度校准。相关变量锚点如表3所示。
三、 结果分析
(一) 必要性分析
在组态分析中, 若条件变量通过必要性检验则证明该条件变量是必要条件, 即当结果出现时, 该条件变量一定存在。对于必要条件的判定, 主要的根据是一致性分值。通常, 一致性分值大于0.9的条件变量则被认为是必要条件。条件变量对结果变量的解释程度主要从覆盖度分值判定, 分值越高, 解释程度越大。运用fsQCA3.0软件对产生高民营企业参与度的三个方面的条件变量进行必要性分析, 结果如表4所示。
各个前因条件的一致性分值均小于0.9, 表明三个方面的条件变量均不是生态环保PPP项目中产生高民营企业参与度的必要条件, 即在生态环保PPP项目中, 不一定必须通过本研究中三个方面的某一条件变量来达到高的民营企业参与度。
(二) 条件组合分析
根据QCA方法的应用步骤, 在对三个方面的条件变量进行必要性分析之后, 进行条件组态分析之前, 需要创建模糊集真值表。鉴于本文选用中小案例样本进行研究, 因此借鉴Ragin(2008)及Greckhamer(2016)等的研究, 将真值表中原始一致性的阈值设定为0.8, PRI一致性阈值设定为0.65, 案例数量阈值设定为1, 最后形成最终的模糊集真值表。在此基础上, 运用fsQCA3.0软件进行标准分析, 可以得到复杂解、 简单解以及中间解等三类解, 其中, 复杂解不包含任何的逻辑余项, 简单解包含全部的逻辑余项, 但并不对相关的合理性进行评估, 中间解中仅包含了符合经验和理论的逻辑余项。在标准分析的结果中, 主要包含两类术语即一致性和覆盖度: 一致性能够反映变量组合是结果变量子集的程度; 覆盖度能够反映变量组合对结果的解释程度或覆盖程度。
值得一提的是, 由于缺乏关于政府、 项目和民营企业三个方面影响因素对生态环保PPP项目民营企业参与度确切影响方向的证据和相关理论, 本文在进行反事实分析的过程中, 假设三个方面因素的出现与否均可产生较高的民营企业参与度。运用fsQCA3.0软件进行标准分析得到三种类型的解, 其中 “●”表示核心条件存在, “·”表示边缘条件存在, “”表示核心条件缺失, “”表示边缘条件缺失, “-”表示条件可能存在或缺失, 对组态的形成没有影响。具体结果如表5所示。
路径1: 项目特征主导型。第一条产生高民营企业参与度的路径对应H1。H1指出政府付费回报机制、 非高项目期限、 非高政府支持、 非高民营企业综合实力作为核心条件, 互补非高政府信誉和非高财政能力作为边缘条件, 可以产生高的生态环保PPP项目民营企业参与度。与其他路径相比, 此路径中的项目回报机制采取政府付费模式, 主要是因为民营企业的综合实力较差所致。在生态环保PPP项目的实践过程中, 综合实力较差的民营企业一方面对相关风险的承受能力较弱, 更期待获得较为稳定的收益; 另一方面企业的融资能力较弱, 融资的金额和时间成本相对较高(王丽洋和孙燕芳,2022)。而政府财政能力较弱, 使得政府在与民营企业合作过程中无法提供充足的财力保障, 增加了民营企业获取项目收益的风险, 较弱的政府支持和政府信誉使得民营企业在参与生态环保PPP项目过程中无法获得政府方面在财力和政策方面的相关支持, 民营企业面临较大的违约风险, 交易成本较高。民营企业实力欠缺和政府相关能力欠缺的双重因素会对民营企业参与生态环保PPP项目起到抑制作用。在此情景下, 政府付费模式的项目特征可以使民营企业在生态环保PPP项目中获得较为稳定的收益。同时, 根据交易成本理论, 项目期限较短可以降低民营企业参与生态环保PPP项目的交易成本, 减少不确定性风险, 使民营企业在较短时间内收回投资成本并获取项目收益。基于此, 在民营企业综合实力和政府能力欠缺的背景下, 政府“付费+短期”的项目特征设置可以弥补民营企业综合实力和政府能力的不足, 调动民营企业在生态环保PPP项目中的积极性。
满足上述组态构型的典型项目有娄底市涟水河综合治理工程(神童湾段)项目。负责该项目的企业截至中标日成立13年, 项目管理经验少, 主营业务与项目匹配度低, 综合实力相对较弱, 且当地政府在政府能力方面表现也不突出。最终, 在政府付费的回报机制和16年的较短项目期限综合影响下, 获得了高达的7.5亿元的民营企业投资, 实现了高民营企业参与度。
路径2: 民营企业实力主导型。第二条产生高民营企业参与度的路径对应组态H2a和H2b, 二者的核心条件相同。H2表明, 非政府付费回报机制、 非高项目期限、 非高财政能力、 非高政府信誉、 高民营企业综合实力作为核心条件, 同时, 互补非高政府支持或高组织能力充当边缘条件, 可以调动民营企业投资积极性。当民营企业综合实力较强时, 其在自身财力以及风险承受能力等方面的表现较为突出, 企业有较强的信心参与采取使用者付费和可行性缺口补助等模式的生态环保PPP项目, 依靠市场的力量来获取收益。同时, 财政能力较弱的地区机会与风险并存(曾莉和罗双双,2020): 一方面, PPP模式作为缓解政府财政压力的一种政府融资模式, 财政能力较弱地区PPP需求大, 民营企业的机会多; 另一方面, 如在路径H1中提到的, 财政能力较弱的政府不利于为民营企业提供充足的财力保障, 政府抗风险能力差。当政府财政能力较差时, 综合实力较强的民营企业会更看重其背后的PPP需求和发展机遇, 而对于充足的财力保障关注度不高。但当政府信誉能力较差时, 会使得民营企业对政府的公信力产生怀疑, 对于政府给予的相关承诺持怀疑态度。在PPP项目的合作中, 政府权力过大, 政府信誉缺失会增加政府违约的概率, 在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项目终止, 这增加了民营企业参与生态环保PPP项目的政治风险。在以上情境下, 较短的项目期限和非政府付费模式可以尽可能减少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的相关风险和不确定性, 进而使实力较强的民营企业在生态环保PPP项目中有较高的投资。
符合高民营企业实力短期主导路径的典型案例有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生态修复综合治理二期项目等。中标该项目的公司参与过50余次招投标, 企业综合实力较强。通过数据统计得知, 当地政府的财政能力和政府信誉综合评分过低。在此情景下, 此项目在可行性缺口补助的回报机制和10年的低项目期限的合同特征下, 收获了较高的民营企业参与度, 项目总投资额达15.8亿元。
路径3: 政府能力—民营企业实力主导型。第三条产生高民营企业参与度的路径包括组态H3和H4, 二者实现高民营企业参与度的路径均有高政府能力条件和高民营企业综合实力条件作为核心条件出现。综合H3和H4发现, 在使用者付费和可行性缺口补助的回报机制下, 无论项目期限长短, 较强的政府能力和民营企业综合实力可合力拉动民营企业参与生态环保PPP项目的建设。企业综合实力较强表明其在自身财力、 风险承受能力等方面的表现较为突出, 更愿意参与非政府付费合同特征的生态环保PPP项目, 借助市场力量来获取合理收益。在H3中, 项目周期较长, 民营企业面临的风险较高。政府支持表明了政府对生态环保项目、 PPP项目的重视程度和合作意愿, 较高的政府支持说明当地政府的市场化改革创新意识以及推进环保领域发展的环保意识较强, 制度成熟度高(翟磊和袁慧赟,2021), 政府对民营企业的包容度更强, 能弥补非高政府信誉和非高财政能力在民营企业参与生态环保PPP项目所带来的负面影响。H4相较于H3, 政府整体治理水平更高, 组态的唯一覆盖度也更高, 说明无论项目特征如何, 在民营企业综合实力较强的背景下, 高政府治理水平能增强民营企业的合作信心, 激发其在生态环保PPP项目中的参与意愿。
符合H3和H4构型的生态环保PPP项目包括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澎湖湿地生态区PPP项目和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炎帝文化苑PPP项目等。两个项目分别采用政府付费和使用者付费的回报机制。承担建设责任的两家公司有过项目建设经验, 综合实力较强。项目所在地政府对于有关PPP项目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均较大, 其中后者所在地山西省高平市的政府信誉评分更是高达82.02。最终在高企业实力和高政府能力的促使下, 两个项目均获得了较高的民间资本投资。
(三) 稳健性检验
在QCA方法的应用过程中, 稳健性检验用以评价结果的稳定性(张明和杜运周,2019)。在稳健性的评估方面, 主要包括两个维度: 拟合参数差异和集合关系状态。本文通过变动一致性阈值进行稳健性检验, 首先将原始一致性阈值由0.80提高至0.85, 其次将PRI阈值由0.65提高至0.7, 具体结果如表6所示。
原始一致性阈值由0.8调至0.85后, 所得组态完全一致, 同时解的一致性和覆盖度也相同。将PRI阈值由0.65调至0.7后, 产生4条组态路径, 但核心条件未发生实质性变化, 解的一致性和覆盖度也并未发生较大变化。因此, 无论在拟合参数差异维度还是在集合关系状态维度, 研究结果均稳健。
四、 结论与启示
在PPP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快速发展和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双重背景下, 为激发民间资本活力, 本文运用fsQCA分析方法, 从政府能力、 项目特征和民营企业实力三方面出发, 探究了生态环保PPP项目中产生高民营企业参与度的组态路径。基于对路径的分析, 得出以下结论: 一是生态环保PPP项目中民营企业参与度受多重因素并发影响。通过梳理微观层面中政府、 项目以及民营企业三方面的影响因素, 发现每方面的因素都较为多样和复杂, 且单一因素无法作为结果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出现, 所有条件交互影响民营企业在生态环保PPP项目中的参与程度。二是生态环保PPP项目中存在3条产生高民营企业参与度的路径, 分别是短期政府付费项目驱动的项目特征主导型路径、 较高企业实力驱动的民营企业实力主导型路径以及较高政府能力和企业实力驱动的政府能力—民营企业实力主导型路径。三是提高生态环保PPP项目中民营企业参与度需要政府、 项目和民营企业三方的共同努力。
具体实践中, 通过对组态路径的分析本文获得以下启示: 一是当项目回报机制为政府付费时, 若项目所在地政府能力和民营企业综合实力相对较弱, 需要合理设置PPP项目期限, 较短的项目期限可以降低交易风险, 给予民营企业一定的合作信心, 从而吸引民营企业投资。二是当大环境聚焦于使用者付费或可行性缺口补助的项目回报机制, 民营企业实力较强, 但政府相关能力较弱时, 政府可推出期限较短的生态环保PPP项目, 以实现较高的民营企业参与度。实力较强的企业有充足的资金可以承担非政府付费项目的顺利实施, 但政府较低的支持力和公信力会使企业有所顾虑, 此时象征着更低风险的短项目期限会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民营企业的负面态度并积极参与到项目的投资建设中。该路径也同样说明了项目所在地政府能力较弱时, 应优先选择实力较强的民营企业参与生态环保PPP项目建设。三是当大环境聚焦于使用者付费或可行性缺口补助的项目回报机制, 民营企业实力较强和政府能力都相对较强时, 无论生态环保PPP项目期限长短, 民营企业参与度都较高。政府能力—民营企业实力主导型路径可以解释的案例较多, 反映了高民营企业参与度需要当地政府和民营企业的共同努力。同时, 当地政府应加大对于生态环保PPP项目的支持力度, 特别是在政府信誉和财政能力较差的地区, 以确保减小民营企业参与过程中的相关阻力和风险, 降低交易成本, 增强实力较强且看重发展的民营企业的合作信心, 与其共同建设具有挑战性的优质生态环保PPP项目。此外, 该路径也反映出政府支持力较高时, 若想激发更多民营企业的投资热情, 应考虑提高政府自身的公信力, 促进政企双方的合作顺利进行。
【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
房引宁, 蒋丹璐,赵敏娟.PPP模式下环保类公司参与流域治理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J].证券市场导报,2017(4):61 ~ 66.
冯净冰,章韬,陈钊.政府引导与市场活力——中国PPP项目的社会资本吸纳[ J].经济科学,2020(5):19 ~ 31.
刘亦晴,许春冬.废弃矿山环境治理PPP模式:背景、问题及应用[ J].科技管理研究,2017(12):240 ~ 246.
沈言言,李振.地方政府自有财力对私人部门参与PPP项目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J].财政研究,2021(1):116 ~ 129.
谈婕,郁建兴,赵志荣.PPP落地快慢:地方政府能力、领导者特征与项目特点——基于项目的连续时间事件史分析[ J].公共管理学报,2019(4):72 ~ 82.
翟磊,袁慧赟. 政府如何影响PPP项目社会资本投资水平——基于3561个项目的实证研究[ 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21(4):97 ~ 110.
张明,杜运周.组织与管理研究中QCA方法的应用:定位、策略和方向[ J].管理学报,2019(9):1312 ~ 1323.
Ragin C. C.. Redesigning Social Inquiry: Fuzzy Setsand Beyond[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8.
Ragin C. C.. The Comparative Method: Moving beyond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Strategies[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