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清
廊桥,是指设有廊屋的桥梁,贵州多称风雨桥、凉桥、花桥等。贵州廊桥形制多样,造型优美,是中国西南地区廊桥类型的典型代表。
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统计,贵州全省现存廊桥总计185座,涉及长江流域的赤水河綦江水系、乌江水系、沅江水系和珠江流域的红水河水系、柳江水系。其中:长江流域122座,包括赤水河綦江水系7座、乌江水系49座、沅江水系66座;珠江流域63座,包括柳江水系59座、红水河水系4座。这些廊桥分布在遵义市、铜仁市、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4个市州的30个县级行政区域内,以柳江水系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从江县、榕江县分布最为集中,3县共有廊桥82座,占全省廊桥总量的44.3%。
廊桥结构独特,造型优美,是我国桥梁的一种重要类型,其主体承重结构早期是以木构为主的梁桥,后期增加石构的拱桥。贵州廊桥结构类型包括简支木梁廊桥、木梁柱廊桥、撑架木梁廊桥、伸臂木梁廊桥、石墩木梁廊桥、石拱廊桥等类型。桥上廊屋多为木结构。在贵州185座廊桥中,有简支木梁廊桥69座,占37.3%;木梁柱廊桥7座,占3.78%;撑架木梁廊桥19座,占10.3%;伸臂木梁廊桥8座,占4.32%;石墩木梁廊桥35座,占18.9%;石拱廊桥47座,占25.4%。
简支木梁廊桥
结构简单、架设方便是简支木梁桥的突出特点,独木桥就是最原始的简支梁桥形式。贵州简支木梁桥多以五根、七根、九根或更多原木拼接成排,一步跨越溪涧河流,河流较宽者,可通过砌筑桥墩后多跨架设木梁以成。为保护木梁,于其上加建桥屋形成简支木梁廊桥。
简支木梁廊桥是贵州分布最广、留存最多的廊桥结构类型,现存69座简支木梁廊桥,包括长江流域赤水河綦江水系3座、乌江水系17座、沅江水系23座,珠江流域红水河水系2座、柳江水系24座。较有代表性的是归垒回龙桥。
归垒回龙桥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与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交界处的“三省坡”西南麓洪州镇平架村垒寨,所跨溪流系长江流域沅江水系渠水上源洪洲河支流九江河右纳之水。桥在寨子西隅山口,作寨门使用,方便村民迎宾送客。
归垒回龙桥为单跨简支木梁廊桥,长13.65米,宽4.15米,净跨10米,下距正常水位1.5米。其上建桥屋5间,现为三重檐悬山青瓦顶,内设座凳,两侧置直棂栏杆。据现场勘测和调查,桥屋中间原为六角攒尖顶桥楼,20世纪60年代末被锯掉,并将北端三重檐之门楼延伸至南端,形成现状。至今,桥屋内仍保存了当时桥楼下部的梁架结构。栏杆外原有披檐,以保护桥梁,后被毁。桥屋北端一间东西贯通,形成过街。桥南端抵山崖,靠山崖处立有记载建桥功德的《回龙桥碑》,该碑立于“大清乾隆拾柒年壬申岁二月二十四日”。该桥应是贵州现存已知修建年代最早的简支木梁廊桥。
木梁柱廊桥
木梁柱桥是简支木梁桥的一种拓展形式,多用于多跨简支木梁桥。初以两根通过枋木联系的木柱做成排架,根据河床宽度等距或不等距分布,利用打桩技术使之稳定,其上再架设简支木梁形成木梁柱桥,俗称“板凳桥”。为在桥上建设桥屋,人们把木梁柱桥之立柱与桥屋廊柱桥做成通柱,形成木梁柱廊桥。
木梁柱廊桥在贵州廊桥结构类型中遗存最少,且桥柱多不与水面直接联系,所跨也多为小溪。现存7座木梁柱廊桥,包括长江流域赤水河綦江水系1座、沅江水系3座,珠江流域柳江水系3座。较有代表性的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流架回龙桥。
流架回龙桥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谷坪乡流架村南隅,所跨溪流为珠江流域柳江水系都柳江一级支流四寨河支流谷洞河在流架左纳之水。其原为木梁柱桥,以杉木架设,因地势较低,常被山洪冲毁。清道光初年,其又被洪水冲毁后,于道光六年(1826年)在原址改建为单孔石拱桥,并在石拱桥上加建木梁柱廊桥,形成特殊的桥上桥。桥梁下部石拱桥长20米,宽3.8米,净跨8.4米,矢高4米;上部为木梁柱廊桥,共十一间,重檐悬山青瓦顶,中置六角攒尖顶桥亭,全长33米,宽3.8米,通高13米。楼面两侧设坐凳,置木栏板围护,楼面至拱桥面1.7米。桥头竖有青石质、记载建桥经过及功德的《回龙桥碑》《万福同悠碑》2通。
撑架木梁廊桥
为加强简支木梁受力能力,在长度过长的单跨简支木梁下,增加一组八字形斜撑,成为八字撑架结构的撑架木梁桥,其上加建桥屋形成撑架木梁廊桥。此法虽不能增加桥梁净跨,但能改善较长简支木梁的受力条件。也有因简支木梁桥经过长期使用导致木梁垂弯后,后期加“人”字撑架而形成的撑架木梁廊桥。
贵州现存19座撑架木梁廊桥,均分布在长江流域,以乌江水系分布最为集中,包括赤水河綦江水系3座、乌江水系15座、沅江水系1座。较有代表性的是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楠杆镇风桥。
楠杆镇风桥位于德江县楠杆土家族乡兴隆社区上坝组西北隅,俗称“花花桥”。其所跨刺子沟系长江流域乌江水系乌江一级支流洪渡河上流丰乐河右岸支流宿鸡河(今称雪基河)的支流。楠杆镇风桥始建年代不详,据东南桥头建桥碑记记载,清道光五年(1825年)上坝杨氏族人在“头人”带领下重修。根据桥屋大梁题记记载,现存桥梁建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由杨光文、杨光武、杨光富弟兄三人倡导乡人集资重建。桥长13.66米,宽6.14米,桥跨10.2米,桥面距水面高5.23米,桥屋通高7.68米。桥以9根原木大小头交替至两岸石砌桥台上作简支梁,木梁下增加一组八字形斜撑,成为八字撑架结构。梁上横向铺设木板形成桥面。桥面上建桥屋五间,中间金柱抬升做四角攒尖顶,桥头金柱抬升做悬山顶门楼。桥屋四角发戗起翘,屋面曲线优美。桥屋内设坐凳栏杆,栏杆外挂披檐。桥屋中间西南侧设神龛,内供神像,东北侧桥面上安置岩菩萨。桥两端门楼上分别墨书“寿长”和“镇风”,表明人们的期许及建桥目的。
伸臂木梁廊桥
伸臂木梁桥与木梁柱桥一样,是简支木梁桥的一种拓展形式。最初利用较短的木梁由岸边伸出,上面再架设简支木梁,满足较大的桥跨,形成单向伸臂木梁桥。其后较短的木梁叠加伸出,伸臂作用更加明显。再后来,利用河中桥墩双向伸出较短的木梁,架设更长的伸臂木梁桥,其上加建桥屋形成伸臂木梁廊桥。伸臂木梁桥从单向伸臂发展到双向平衡伸臂,使这种桥梁从可以跨越山地溪涧,发展到可以跨越丘陵河流,形成多跨伸臂木梁桥。
贵州现存8座伸臂木梁廊桥,包括长江流域沅江水系1座,珠江流域柳江水系7座,集中分布在侗族聚居的“九洞”和“六洞”地区,包括单向伸臂木梁廊桥和双向平衡伸臂木梁廊桥。较有代表性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勾风雨桥和地坪风雨桥。
地坪风雨桥所跨系发源于水口镇乍团村老虎塘山南麓的珠江流域柳江水系都柳江支流地坪河。至迟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今地坪上寨、下寨和甘龙的侗族村民在地坪河上建造了这座风雨桥。此后100余年间,地坪村民主要依靠它与外界交通。侗族村民对风雨桥珍惜有加,常年养护修补。1959年,桥屋不幸毁于火灾。1964年,黎平县人民政府拨款,当地村民投工投劳按原样修复。1981年,黎平县人民政府再次拨款修葺。2004年7月20日,突发的山洪及洪水携带的大量漂浮物将地坪风雨桥拉垮、冲毁。2006年于原址复建,2007年竣工。地坪风雨桥呈西北东南走向,由桥墩(台)、桥梁和桥屋三部分组成,全长59米,桥面宽5.2米。此桥为二跨石墩伸臂木梁廊桥,桥跨不等,东南为小跨,西北为大跨,两端桥头为单向伸臂梁,中间桥墩部位为双向平衡伸臂梁。桥上有穿斗式木结构青瓦顶桥屋25间,两端桥头上建三重檐歇山顶桥楼,中间桥墩上建五重檐四角攒尖顶桥楼。桥廊内置栏杆、坐凳,栏杆外设腰檐,两端设八字门。梁柱、藻井及走马板上彩绘有“侗姑织锦”“行歌坐月”“吹笙踩堂”等侗族风情画面。
石墩木梁廊桥
在河床中砌筑石砌桥墩,架设多跨简支木梁,成为石墩木梁桥,其上加建桥屋形成石墩木梁廊桥。
贵州现存35座石墩木梁廊桥,包括长江流域乌江水系6座、沅江水系16座,珠江流域红水河水系2座、柳江水系11座。较有代表性的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松桃大路河风雨桥。
大路河风雨桥所跨系长江流域沅江水系酉水支流的花垣河(又名松桃河),习称“大路河”,源出梵净山,流经大路、松桃后,至湖南花垣县注入酉水。大路河风雨桥位于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大路镇大路社区,历来为附近孟溪、乜江、大路等乡镇居民、商旅前往四川秀山兰桥、梅江之重要津梁。桥梁呈南北向,建于清道光四年(1824年),几经维修和增建,至光绪二年(1876年)再次维修并增建桥屋,原样迄今保留完整。大路河风雨桥为五跨石礅木梁桥,长67.5米,宽3.2米,高5米。上建二重檐小青瓦桥屋31间,高3.9米。中部置桥亭,桥两端为小青瓦歇山顶牌楼式“龙门”。桥南北两端分别置8级台阶和14级台阶。
石拱廊桥
利用石拱桥桥面加建桥屋,便形成石拱廊桥。
贵州现存47座石拱廊桥,包括长江流域乌江水系11座、沅江水系22座,珠江流域柳江水系14座。较有代表性的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肇兴礼团风雨桥和智团风雨桥。
肇兴位于黎平县南部一个东西向的狭长山间谷地,都柳江左岸一级支流独洞河上源河段肇兴河东西向穿过谷地。根据口碑传说和有关史料记载,属于“六洞”地方的“肇洞”一带原为苗族所居住,后来侗族迁入聚居于此。肇兴建寨具体年代不详,清代中期以后村寨得到较大发展。肇兴按族内姓分为仁团、义团、礼团、智团、信团五个片区,以“团”称谓。清道光年间,根据寨老商议,五个片区分别修建鼓楼、花桥、戏楼、歌坪各一座(处)。道光十一年(1831年),肇兴五座鼓楼修建竣工。花桥、戏楼、歌坪等也先后建成。20世纪60年代,鼓楼、戏台等毁坏严重,但桥梁因其必须的使用功能而得以保存。
贵州廊桥是中国西南地区廊桥类型的典型代表。目前,贵州廊桥保护三年行动已经启动,对全省廊桥文物的专项调查逐步展开,相信在核实廊桥保护现状、评估廊桥价值的基础上,这些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古老廊桥将得到更加充分的保护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