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良
潜伏在心底的梦想,像一座灯塔,始终照亮前行者的路。在中国的变速器领域,就有这样一位探索者。他,外表儒雅,内心却坚如磐石;他,开拓创新,在车辆自动变速器领域成绩斐然,他就是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博导、教授,新能源汽车研究中心陈勇主任。
作为十四年前从日本回国的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陈勇已主持国家科技计划重点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多项;国内外一流期刊发表论文24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79件;第一作者出版中英文学术专著4部;并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人物奖”、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等多个奖项。
内敛,自律,谦虚,低调,散发着自信的魅力的陈勇,有着开拓的思维,而自动变速器的科研历程,就是其最好的“证明”。
走出去——为了更好的自己
“让自己变得更好。”为了这个目标,陈勇走了出去,进入日本国立佐贺大学读硕士、博士。那时,他的导师石桥彰教授是国际著名的齿轮机构摩擦学和精密加工学学者,因此,陈勇在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方面都受其影响。
日本日产汽车JATCO公司是全球三大自动变速箱设计生产制造商,它,曾经是日产变速箱设计研发部门拆分出来的独立公司,由日产汽车控股。完成学业的陈勇,经过专业笔试和面试,进入了JATCO公司技术中心设计开发部门工作。当时,该公司CEO对人事部门说,中国的汽车工业在可以预见的十几年内不可能发展起汽车自动变速器技术,可以启用在日本大学里完成研究生教育的专业对口技术人才。
陈勇留了下来,并以此为契机,走上了自动变速器探索的旅程。他,先后完成了4速,5速、6速,7速前驱与后驱自动变速器的开发并实现量产,其中,包括日产汽车、三菱汽车、宝马汽车、大众汽车、雷诺汽车等十几款AT和CVT。学海无涯,科研也没有止境,陈勇还在自动变速器行星齿轮最优相位差设计理论和实践行星齿轮系统动力分流传递效率计算分析技术等项新技术的创立与应用领域,进行了深度研究。
但科研上的成就,却无法填平陈勇身在异乡为异客的孤独感。所以,每到假期,陈勇就会回国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和访问讲学。在国内高校和汽车企业参观考察时,他看到了国内变速器领域技术的落后。“与那时的日本相比,技术至少落后20年。”让所学回报祖国,成为陈勇坚定的目标。在中国汽车工业高速发展的初期,陈勇带着知识和技术毅然决然的回国了。
飞回来——选择心中所选的路
祖国需要,就是回国的理由。这就是陈勇心中所选的路。那时的他,没有考虑国内的生活、医疗、交通等诸多现状,心之所念,就是行动的方向。当时,国内奇瑞汽车和吉利汽车两家公司和一所985大学同时向他抛出了橄榄枝,在经过认真思考后,他选择了更加灵活经营和全面放权的吉利汽车研究院。
回国后的他,积极投身工作。“无论何时,科研的价值都是无价的。”或许,正是这份执着,让他克服重重困难,迅速投入到了研发的工作当中。
同时,吉利汽车给了陈勇极大的信任,那时的他,在吉利汽车研究院领导着近300人的中国工程师团队,他需要调动团队的力量,在乘用车自动变速器、汽车动力系统和整车CAE分析领域开辟新的天地。
总有人说,中国的科技日新月异。但这个词的背后,却是科研工作者的兢兢业业,披荆斩棘。回国后的陈勇,很快适应了这种快节奏的工作模式,他带领团队开启了技术攻关。雷厉风行的他,十分注重工作方法,在布置工作之前会充分征求团队成员的意见,讨论协商达成一致后,就必须无条件执行。高效率的工作方式,让团队在短短7年的时间里,就获得了极大的突破。
从2008年至2015年,担任吉利汽车研究院和动力总成研究院副院长的陈勇,带领团队完成了两款6速手动变速器的开发并实现了量产装车;完成了与沃尔沃汽车合作;领导开展世界最先进的全电控7速双离合器自动变速箱和混合动力用7速双离合自动变速箱的量产开发工作;还领导完成了两项国家科技部重点项目。
重传承——中国的自动变速器的未来
价值观,心态,眼界和选择是决定人生走向的四大要素。在陈勇看来,世界的未来在于创造,而创造需要知识,需要人才,因此,重视教育,重视传承,就成为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变速器的发展,同样如此。
作为自动变速器领域的专家,陈勇始终铁肩扛责,在为企业科研的同时,也在为自动变速器与新能源汽车的完美结合和新的挑战课题,布局思考。
于是,他走上了大学的讲台,在那里,他传道,他授业,他解惑。他用自己丰富的科研经验,为学生引路,让学生可以在有趣的实验中,找到突破的方向。
一个人的思维广度和深度,决定了他所走的路。在陈勇看来,汽车自动变速器的技术发展趋势是混合动力自动变速器(DHT)的多档位化,电控化,大扭矩,高速化,轻量化,高精度控制化和平台模块化。即使在电动车领域的高速减速器,多档自动变速器技术,轮毂电机用减速器等技术与电驱动的多合一技术结合都有广泛的发展空间,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最重要技术之一。
成长,需要时间,技术的突破也是如此。“有了方向,就有了目标。未来,陈勇将带领团队从新能源汽车传动系统研究开发、齿轮、轴承新型热处理技术和表面复合改性强化技术、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NVH控制研究、混合动力汽车&增程式电动车能量管理研究以及新能源车辆轮毂电机性能研究五个方向开拓创新,他,将用更多成熟的科研成果,助力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技术攀登世界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