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I理论视域下高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教学应用探究

2024-07-13 13:58唐丽刘智慧李璐阳王鹃
地理教育 2024年7期
关键词:隐性乡土环节

唐丽 刘智慧 李璐阳 王鹃

摘 要:本文以“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为例,结合SECI理论,从知识转化和“场域”情境转变的角度,将教学内容分解成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将课堂教学过程分为“S、E、C、I”四个环节,并以乡土地理资源支撑课堂教学情境创设,融合于各教学环节之中,理论引领与资源支持相结合,促进知识的组织、传递、吸收,以期为地理课堂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SECI理论;乡土地理课程资源;课堂教学;“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207(2024)07-0031-07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创新课堂教学模式[1]。地理课堂教学作为知识与情境相结合的产物,从知识生成和情境创设角度入手,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落实对地理人才的培养。SECI理论是知识传递、转化和创造的理论,利于学生通过知识共享和集体智慧不断生成新的知识[2]。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是促进学生紧密联系现实社会和生活实际的关键,对于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和情感的作用显著[3]。因此,把SECI理论作为课堂知识转化的指导理论,辅以乡土地理课程资源作为情境创设支持,将两者紧密结合,可共同服务于地理课堂教学。本文以“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一课为例,结合SECI理论和乡土地理课程资源进行教学设计,以期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增强地理课堂教学的新颖性和趣味性,促进知识传递。

一、SECI理论与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融合

1.SECI理论与地理教学

SECI理论是关于知识管理的重要理论模型,由日本学者Nonaka于1995年首次提出,主要体现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间相互转化,呈螺旋上升的动态过程[4-5]。该过程包括:社会化(Socialization)、外显化(Externalization)、结合化(Combination)和内隐化(Internalization)四种模式,并且依次对应着创发场、对话场、系统场、实践场四种场类型[6](图1)。

SECI理论对于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施具有一定理论指导意义,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角度深度融合SECI理论模式,可以增强课堂教学内容中知识的逻辑关联性及教学过程的层次性。一方面,教师与学生之间实现知识的生成与转化是地理课堂的主要任务,而地理知识的显性和隐性特征可与SECI理论的知识转化模式相契合;另一方面,教学过程由多个教学环节组成,并且环环相连、井然有序,可依据SECI理论中四种“场”类型的特点将课堂教学过程划分为四个环节。

2.SECI理论与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在地理教学中的融合

乡土是学生学习、生活、成长和依恋的地方[7],而乡土地理则是学生身边的地理知识,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8]。将某区域的乡土地理素材依据课标和教材要求进行开发和加工后,便可使其成为能够服务于日常地理教学活动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9]。随着时代的发展,“以教材讲教材”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求。为了更好地拓宽学生视野、增添地理课堂教学情境的趣味性,将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乡土案例、素材融入地理教学逐渐成为众多地理教师首选的教学模式。

将乡土地理资源应用于地理课堂的教学设计中,可参考SECI模型关于知识和场域转化的理论,实现资源与知识的融合以及资源向知识的转化(图2)。其中,地理知识的转化和“场”的变换是依靠教师和学生的相互作用来推动的,而教师和学生又是地理资源使用的主体,因此,优质且有效的乡土地理资源的应用可帮助学生高效完成显性、隐性知识间的转化及课堂情境的变换,使学生能够在一定情境中借助乡土地理资源完成自身知识体系的构建。

二、SECI理论下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教学应用路径

1.结合课例背景,筛选乡土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课例背景包括该课例所对应的课程标准、知识内容、学生学情三方面。首先,解析课标。了解该课例的主要知识点,知识点的显隐性特征及各知识点间的相互关联性,把握知识讲解的深度;其次,分析学情。掌握学生认知基础、能力基础,基于学生最近发展区选取合适的乡土地理资源融入课堂。课例背景的分析,有利于界定乡土地理资源素材的利用类型及范围,筛选出对知识内容讲解有支撑、补充作用的素材,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促进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转化。

2.设置教学目标,整合乡土资源,明确教学方式

目标是向导,资源是辅助。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选择和利用上要紧扣教学目标,以教学目标为导线,将适用于本课知识内容的乡土地理资源进行有效连接与整合。在以SECI理论为引导、乡土地理资源为支持的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应分解为四个方面,以适应教学的四个环节。以每一环节的教学目标为向度,进一步整合民风民俗、地域景观、地理环境等乡土地理资源,以视频、图片展示或小组合作探究等合适的教学方式将其呈现。

3.融合SECI理论,挖掘资源内涵,充实教学过程

结合SECI理论,明确“场”的变化决定教学过程的四个环节,“知识”的转化决定教学资源的适用性。因此,教学环节一侧重“感受”,将乡土文化、风俗、情怀、精神等隐性知识通过视频、图片等直观展现方式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内心情感,使其转化成学生的隐性知识;教学环节二侧重“探究”,将景观特征、环境要素特征等具体乡土素材通过文字描述、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以师生交互过程引导学生从隐性知识中凝练地理问题、阐释地理原理;教学环节三侧重“总结”,将探究所得的地理原理(显性知识)进行梳理,并形成一般规律(显性知识),以思维导图、知识结构图等形式表现;教学环节四侧重“应用”,将总结的一般规律迁移到新的乡土案例资源中,进一步巩固本课显性知识,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情怀素养(隐性知识)的形成。

4.基于理论模式,评析资源利用效果,制定教学评价

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评价是获得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方式。基于SECI理论,结合乡土地理资源利用效果,可针对每个主要的教学环节开展相应评价。教学环节一,重点考虑学生的活跃度,调动感官体验的兴奋度;教学环节二,要充分考虑学生小组合作情况,对其开展自评、互评;教学环节三,以教师分析讲解为主,评价时应纳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教学环节四,以情感升华、知识迁移为主,评价重点在于关注学生对新知识的应用情况。

三、基于SECI理论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教学应用案例设计

1.教学背景分析

(1)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针对本课例的内容要求为“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即要求学生能够准确说出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中的民居特色、城市格局、建筑风格上的体现,最终明晰地域文化与现代城乡景观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为此,教师可选择学生身边熟悉的乡土地理资源素材,如具有地方特色的风俗习惯、饮食服饰、建筑风格等实例,引导学生对其地理位置、功能分区、未来发展等要素进行分析探究。进而实现“地域文化、乡土情怀”等隐性知识向具体化的显性地理原理与发展演化机制的转化,以降低学习难度、增添学习趣味。

(2)学情分析

一方面,此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发展趋于成熟,思维模式也逐渐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利于学生对抽象的“地域文化”内涵进行自我理解;另一方面,学生具有一定认知基础,明白不同的地域所呈现的文化特点有所差异,特别是通过“城乡空间结构”内容的学习,加强了学生对城乡内部空间结构影响因素的认识,为学生进一步了解城乡景观奠定基础。但学生对于“地域文化”形成背后的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的逻辑推理能力有待加强,缺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地理思维模式。

(3)内容分析

地域文化是特定地区长期形成的生产生活、社会制度组织、精神活动体现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本节重点关注人们在物质文化方面最易观察和感受到的“城乡景观”。为此,结合课标及教材,梳理出本节课堂教学主要内容及其知识显性和隐性特征表现,其知识结构关联如图3所示。

2.教学目标设置

根据课标要求、课题内容及学生学情,以提高地理核心素养为根本目的,对应四个教学环节,设置相应教学目标(表1)。

3.乡土地理资源核心问题挖掘

基于SECI理论,将选择的乡土地理资源进行划分,合理应用于四个教学环节中。每个教学环节中应用到的乡土地理资源都应对应其核心问题,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完整的问题链,进而在问题指引下,解析乡土地理资源所蕴含的地理原理。四个教学环节之间层层递进、相互作用,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

4.教学过程设计

(1)环节S——创发场中展歌舞,感悟地域文化

环节S——创发场中展歌舞,感悟地域文化如表2所示。

(2)环节E——对话场中探特征,对比地域文化

环节E——对话场中探特征,对比地域文化如表3所示。

(3)环节C——系统场中述差异,归纳城乡景观

环节C——系统场中述差异,归纳城乡景观如表4所示。

(4)环节I——实践场中助应用,文化传承与保护

环节I——实践场中助应用,文化传承与保护如表5所示。

5.教学效果评价

围绕“学生中心”原则,针对该课例四个教学环节,结合SECI理论和乡土地理资源两个视角,设置教学效果评价指标(图8)。

四、结语

乡土地理旨在研究本地区的地理环境及人民经济和文化活动的地理分布,并阐明二者之间的联系。乡土地理资源以其隐性知识元素凸显显性知识,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等多个隐性地理元素有机融合,使学生全面了解乡土地理,能有力地将课本显性知识与实践活动、隐性地理元素相联系,有效厚植学生的乡土情怀,深化思政教育。因此,以SECI理论为引导,以乡土地理课程资源为支撑,针对“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一课整合民族舞蹈、建筑、饮食等资源,依托三宝彝族乡整乡搬迁案例设计教学内容,实现了将课例中的地理知识和乡土地理资源的有效结合。另外,进一步运用SECI理论将地理知识与乡土地理资源串联,有针对性地构建教学情境,形成四个教学环节,产生了教学环节间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教学效应。由此可见,将SECI理论运用于地理教学,有利于充实教学内容,促进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塑造学生品格,将学生素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增强地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供了教学设计范例。

参考文献:

[1] 余丽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国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讨会暨《中国教育学刊》2010年度工作会议综述[J].中国教育学刊,2010(11):91-92.

[2] 郑守德.SECI模型对高中地理教学的启示[J].地理教学,2012(20):22-23.

[3] 陈明,孟勇.基于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教学案例设计——以“淮河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为例[J].地理教育,2023(1):28-32.

[4] 杨慧慧.知识供应链中的知识创新机理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30(4):245-247,239.

[5] 丁超,王运武.智慧学习空间:从知识共享到知识创造[J].现代教育技术,2017,27(8):38-44.

[6] 张思明. 基于SECI模型的移动学习资源设计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

[7] 孟勇.基于乡土素材的地理课堂教学特色探析——以“豫风楚韵的信阳旅游业”为例[J].地理教育,2021(5):48-50.

[8] 叶玲燕.乡土地理纳入地理课程资源初探[J].地理教育,2010(4):51-52.

[9] 刘明飞.巧用乡土资源,激活初中地理课堂[J].地理教学,2012(24):47-49.

[10] 李璐阳,周忠发,刘智慧,等.初中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教学实践探索——以“贵州省三宝彝族乡易地扶贫整乡搬迁”为例[J].地理教育,2023(12):13-18.

通信作者:刘智慧

猜你喜欢
隐性乡土环节
亲近乡土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乡土中国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芬芳乡土行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读《乡土中国》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