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微项目学习策略例探

2024-07-12 08:28:55曾华
中小学德育 2024年6期
关键词:科学家支架核心

曾华

摘 要 道德与法治微项目学习围绕核心概念凝练关键问题,聚焦学生发展真实问题制定学习目标;以任务支架引领学生展开项目情境探究,实现思维进阶;指向知行合一细化表现性评价,以个性化学习路径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促进学习与成长增值,落实核心素养培育。

关 键 词 道德与法治;微项目学习;核心微概念;表现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24)06-0061-03

微项目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项目式学习的“浓缩版”,指“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15-20分钟长时段的探索性项目任务,或者在课堂外用类似实践性作业的形式对某个内容或主题进行小探究”[1]。其作为“项目化学习深度融入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实践产物”[2],强调围绕核心概念凝练关键问题,指向素养培育引领学生展开深入探究。但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的微项目教学更多停留于语词接受的层面,普遍存在成果质量不高的“花瓶项目”,不同学科知识内容平行组合的“拼盘项目”,仅限于信息收集的“填表项目”,有问题、成果,但过程放任的“空心项目”等问题。究其原因,教师并未准确把握微项目学习的核心要素,缺乏高质量的操作策略,导致学习难以真实发生。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展开了微项目学习策略的探索,在此,以“对世界的不断探索”(六年级下册第8课)为例作一阐述。

一、提炼核心微概念,制定聚焦真问题的微项目学习目标

微项目学习的发生需要以核心概念驱动真实问题的解决,这要求教师基于课程标准,指向核心素养培育,通过课前采集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已知”和“想知”,把握其“不知”和“应知”,找到学生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在此基础上,聚焦真问题,准确提炼课时的核心微概念。以核心概念为靶向,才能精准创设“学”为中心的道德与法治课堂,让学习真实发生。

“对世界的不断探索”是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科技发展 造福人类”第一个话题,其以日心说、中外航海家的故事和进化论为典型事例,向学生展示人类有识之士追求真理的坚定信念和不懈努力,其对应的单元目标要求是“让学生感受科学精神,认识科技是人类探索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人类梦想的重要力量”[3]。本课指向责任意识、担当精神等素养,着重引导学生深入领悟科学家精神,积极应对挑战,勇于质疑创新,提升个人和社会责任感,愿意为国家和人类进步贡献力量。

在国家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的今天,学科学、爱科学渐成校园风尚。但是,科学家对于学生通常是被仰视、被崇拜的榜样人物。提及科学精神,学生大多会认为是专属于科学家的、伟大神圣而不可企及。课前调研发现,学生多数知道或已有要向科学家学习的朴素愿望,但具体到科学家的精神,如大胆质疑、不畏艰难等则往往停留在“口号”上,难以付诸行动,其具体表现即面对实际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许多学生并不能将相应的精神内化为行动的动力去积极应对。因此,如何引导学生主动链接生活,建立科学家与“我”,科学精神与“我”的关系,从中汲取成长力量,让科学精神成为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有力支撑,便成为本课教学的重点。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将课时核心微概念即微项目的主题确定为“感悟科学精神,汲取成长力量”,并将其细化分解为“了解科学家的生平简介”“提炼故事中的科学精神”“汲取科学精神的成长力量”。由此制定学习目标:1.通过查阅资料、演绎科学家故事等方式,开展沉浸式学习,了解人类探索世界的艰难历程,体悟坚持真理、不畏艰难、大胆质疑、勇于挑战的科学精神;2.链接真实生活,发现科学精神,汲取成长力量,强化自己的责任意识,能积极应对学习、生活中的挑战。

二、设计微任务支架,实施进阶式的微项目情境探究

科学家开展科学研究的艰难历程,所取得的重大贡献,以及为了坚持真理不惜付出生命代价的精神等,都具有特定的时代背景。这些与学生生活有一定距离,大部分学生难以理解。立足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经验,以真实情境和具有挑战性任务为学习支架,才能帮助学生走进科学家的精神世界。

围绕核心微概念和学习目标,我们设计了项目核心微任务:“你能成为科学家的代言人吗?”结合校园生活力求对这一挑战性任务进行情境化、活动化设计:学校计划开展“我为科学家代言之追光行动”主题活动,希望同学们通过阅读科学家故事,了解科学家改变世界的艰难历程,感悟科学精神带给我们的成长力量。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你的追光行动,为你喜爱的科学家代言。围绕核心微任务设计三个进阶式子任务,从而将核心知识点转化为适合学生水平的任务链。

任务一“发现光”,着重让学生了解、知道人类探索世界进程中的重要科学人物;任务二“靠近光”,着重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领悟科学精神的内涵;任务三“成为光”,则落实在行动上,着重鼓励学生从自身出发,从身边的人和事中汲取科学精神的力量,落实为积极面对挑战的积极行为,逐渐建立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项目式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任务驱动鼓励学生展开深度学习,以培养其高阶思维能力。这需要教师提供具有明确目的、清晰任务且具有一定开放性的学习支架,助力学生“浸入”探究过程。为此,我们以任务单的形式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支架,其主要内容包括:

支架一:查阅资料,设计名片。阅读课本P58-59,为科学家设计一张名片,要写清楚国籍、主要贡献及推荐理由。这一支架聚焦教材的核心知识,引导学生对教材及教师拓展的资料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内容筛选和绘画或手工创作等方式,制作科学家名片,表达自己对科学家的崇敬。

支架二:讲述故事,感悟精神。选择一位科学家,用文字或图画讲述一个感动自己的科学家小故事,试着提炼一个小标题,以展现故事中所蕴含的科学精神。以此为支架,引导学生在阅读基础上独立思考,凝练表达所思所悟,从而“靠近光”“感悟科学精神,汲取成长力量”。

支架三:观察思考,链接科学精神与我。链接真实生活,写下自己的观察与思考,让科学精神成为面对困难时的成长力量。这一支架创设了一个真实情境:本校有一位二年级学生家长在给老师的微信留言中,讲述了孩子在阅读数学家高斯的故事后发生的变化。高斯通过独立思考和不懈努力,解开了一桩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这深深触动了孩子的心灵。面对难以背诵的古诗,孩子表示:“语文古诗很难背,但当要放弃时,我要像高斯一样选择坚持!” 数学作业时遇到难题时,孩子说:“以前我都是想着去抄答案,现在我要坚持独立思考!”同伴学习的真实情境引发了学生的共鸣,大家积极分享生活感悟:“在练琴遇到困难时,我会调整心情再坚持下去”“面对难题,会选择再想一想”,并计划用计划表、行动日记等方式督促自己积极面对挑战。

三个学习支架引领学生聚焦微项目学习任务,阅读发现-讲述感悟-思考表达,展开沉浸式探究,深入感悟科学家探索世界的艰难历程;认识到每一位科学家都是人类探索世界进程中的一道光,追光行动就是在表达我们对科学精神的向往。从认识、理解到内化践行,激励学生将对科学家的感谢与崇拜之情内化为积极面对困难与挑战的成长动力。

三、细化表现性评价,促进知行合一的微项目评价增值

素养导向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注重引领学生将所学知识、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课标尤其提出要重视表现性评价,促进学生行为的实质性改进即“增值”,实现知行合一。在微项目学习过程中,我们基于课标要求,对应学习任务分级设定评价标准,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力求强化过程评价,以个性化学习促进学生实现学习与成长增值。

任务一“发现光”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科学家的生平,铭记他们在探索世界进程中做出的杰出贡献。学生通过两个学习活动完成这一任务:一是设计制作名片,要求制作的名片能够清晰地反映科学家的生平和贡献;二是互动小游戏“猜猜他是谁”,根据提供的线索猜测科学家的身份。据此,聚焦学习过程中“准确记录”“尝试猜出”和“自信说出”等重点表现行为,分层设计评价内容:

水平一:名片设计能准确体现科学家姓名、主要贡献、重要成就等关键信息。水平二:在完成水平一的基础上,能通过他人讲述,猜出科学家的姓名、主要贡献、重要成就等关键信息并有深刻印象。水平三:在完成水平二基础上,能够自信展现自己设计的科学家名片并通过猜一猜的方式,向大家介绍科学家的关键信息,表达崇敬之情。

任务二“靠近光”旨在促进学生深入体验科学家探索世界的艰难历程,感悟其中蕴含的科学精神。这一任务设计注重激发学生的感悟表达,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逐帧播放、精准再现等方式,引导学生定格感人画面,想象当时情景,充分体验科学家在探索历程中遇到的艰难险阻,并尝试用板书小标题的方式表达感悟到的科学精神。据此,聚焦学生的表达分层设计评价内容:

水平一:阅读科学家的故事,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让自己最为感动的片段。水平二:在完成水平一的基础上,深入思考最能表现科学家主要贡献或者艰难历程的片段,感悟其中蕴含的科学精神。水平三:在完成水平二的基础上,能紧扣故事内容,用小标题表述科学精神,真实反映科学家的核心品质。

任务三“发现光”着重引导学生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发现身边的科学家精神,从中汲取力量。这一任务完成过程注重学生“发现精神-链接生活-反思践行”的行为表现,促进其知行合一。据此,相应设计评价内容:

水平一:能从教师提供的情境中,发现身边的科学精神,知道科学精神离我们并不遥远。水平二:能主动链接自己的生活,反思自己面对困难和挑战的态度,尝试做一些改变。水平三:能在学习生活中积极践行科学精神,并用计划表、行动日记等方式督促自己积极面对挑战,不断提升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任务评价的分级表述清晰地呈现了每一项子任务所指向的学习目标,并将其细化为三个层次,为学生提供明确指引,助力学生明确目标,自我监控与反思,促进其责任意识、担当精神等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5-18.

[ 2 ]陆玲玲.道德与法治微项目化学习初探[ J ] .中小学德育,2023(01):52-55.

[3]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德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用书道德与法治 六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156.

责任编辑 毛伟娜

猜你喜欢
科学家支架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40
近观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22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2期)2022-07-13 03:12:18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保健医苑(2022年5期)2022-06-10 07:46:12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假如我是科学家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模具制造(2019年3期)2019-06-06 02:10:54
与科学家面对面
当天才遇上科学家(二)
当天才遇上科学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