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珍春
摘 要:在新时期的数学课堂中,教师不再一味地向学生传授基础数学知识与技能,反而更注重引导学生围绕数学知识展开深层思考,让学生学会根据自己对数学知识的本质理解,合理运用数学语言来说理。为此,教师应注重在深度学习理念下开设“说理课堂”,让学生参与到说理训练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说理能力。文章将以小学数学教学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教师在深度学习背景下开展说理课堂教学的一些有效策略,希望能够培养学生主动表达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度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与数学知识运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说理课堂;说理能力
如今新课改理念深入了小学数学课堂的各个角落,教师开始注重引导学生转变被动的学习方式,改善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说话少、不敢质疑和提问的学习情况,让学生学会大胆表达自己的数学学习想法和个人观点,为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奠定必要基础。而学生的数学表达与说理能力存在紧密联系,教师要重视说理教学,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层分析,使其把握好数学知识的本质特征,然后鼓励学生主动“说理”,让学生学会对数学概念、数学定理、数学算理、数量关系等进行严谨的表述,提高学生的说理能力。
一、说理课堂的概念内涵与教学特点
说理课堂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和表达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在素质教育实施以来,许多教师加快了课程改革的教学步伐,开始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开展教学。如今说理课堂教学成为教师开展数学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而这一说理课堂教学凸显了以下教学特点:
其一,以学生为中心。说理课堂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引导者和促进者,帮助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知识。其二,以问题为导向。说理课堂以问题为引导,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让学生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其三,以说理为核心。说理课堂注重解放学生的大脑和双手,让学生在析理、明理的基础上“诉说”数理。其四,以交流为手段。说理课堂注重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习,从中获得数学启发。
二、深度学习背景下开展小学数学说理课堂教学的意义
(一)引导学生突破表层认知学习限制
很多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更愿意接受直观、形象的知识,对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的数学知识缺乏深入探究的兴趣,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始终会停留在表面,导致他们的脑海中对这些知识的认知浅显又模糊,容易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出错。而在以深度学习为基础的说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突破表层认知学习方式带来的限制,增强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敏锐感知,让学生对逻辑思考产生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深入挖掘数学知识的内涵,理解知识背后的原理和思想,然后通过说理的方式生动地描述数学知识的本质,表达数学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在规律,这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空间思维的发展。
(二)在开放环境下促进学生个体发展
在传统数学课堂中,教师给予学生的自主表达时间并不多,也不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导致学生普遍表现得比较沉默,甚至讲述的内容是“标准答案”。而在说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针对自己对数学知识或数学问题的理解,提出不同的观点和想法。教师可以从说理课堂教学中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数学学情,把握好学生不同的数学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发展水平,为教师之后调整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供支持。
(三)让学生形成科学的自主学习方法
数学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教师不能只是教会学生某个知识,教会学生做一道题,而是要让学生形成科学的数学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使其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自觉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开展说理课堂教学,其中一个目的就是让学生自觉围绕学习主题展开深度的研究学习,逐渐养成自主质疑、自主解题的良好习惯。随着年级的提高,学生的独立学习意识会逐渐增强。教师可以通过说理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让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知识的“理”在何处,然后有组织、有秩序地“说”理,学会灵活地运用新学的知识来解释数学现象或者解决数学问题。
三、深度学习背景下小学数学说理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在新旧知识衔接教学环节开展说理教学
教师在开展新课教学时,通常都会引导学生回顾曾经学习过的旧知识,让学生学会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建立完善的数学知识结构。教师可以基于此开展说理教学,让学生借助旧知识,由浅及深地解读新知识的内涵,理清新旧知识间的内在逻辑,然后有条理地描述和表达新知识的“理”。
以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回顾旧知识:“在上学期,我们学习过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两种平面图形的基本知识,你们认为哪些知识能够帮助自己推导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节课的最终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推理和演绎出长方形、正方形这两种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师提出的这个课堂问题能够调动学生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将旧知识迁移运用进来。
比如有的学生回想起自己在测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使用了边长1cm的小正方形来拼组图形,然后依次测量了它们的外边长度,在归纳和总结其中的数学规律时,推导出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此时,学生也可以借鉴这个知识来推导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即:学生使用边长1cm的小正方形来拼组长方形、正方形这两个图形,以小正方形面积为基本单位,分别测量了它们的面积,发现了其中的数学规律,领悟了它们的面积计算原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自主演示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时,合理运用数学语言来描述这两个面积计算公式的算理。学生在深入理解数学公式算理的基础上,可以又快又准地解决相关计算问题。
(二)在观察类的学习活动中设置说理课堂
观察能力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必备的重要能力,他们可以通过细心观察数学研究对象,发现相关数学知识的本质。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说理能力,则可以适当组织一些观察类的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深挖数学知识内涵,找到数学知识的变化规律,然后有条理地展开数学表达。
例如,在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观察物体”这节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用6个小正方体来摆成长方体,鼓励学生对这个长方体进行不同方向的观察,然后让学生在说理课堂中讲述自己是如何观察物体的,并且描述自己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时看到的具体形状。比如,有的学生将6个小正方体摆成了两行,每行有3个小正方体。学生从前面看时,只看到了平排的3个小正方形;从右面看时,只看到了2个平排的小正方形;从上面看时,则看到了两排6个小正方形。学生在说理时,可以将自己摆设长方体的方法和观察过程讲述出来,并分析自己从不同方向看到不同形状的原因。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说理能力的发展,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假若让你用6个小正方体来摆出正面形状相同、右面形状和上面形状不同的物体,你会如何做?”学生在探究这个问题时,可以探索不同的摆设方案,以说理的方式来解释这个问题的本质,并阐述这个问题的解决思路与方法。
又比如,在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教学中,学生一般能够通过细心的观察来发现图形的一些简单运动方式,而平移、旋转是比较常见的图形运动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放映某种图形运动前和运动后的图片,引导学生深层思考:“这个图形是怎样运动的?”学生在探究这个问题时,可以分析该图形是否有平移、旋转的迹象,思考该图形向哪个方向平移和旋转,并且找出该图形平移的距离、旋转的角度。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说理的方式来描述自己观察到的图形运动轨迹。
在观察类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可以直观地发现数学现象的本质特征,探索数学事物变化的规律,理解数学知识涉及的数学原理。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数学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学会说理,懂得将自己观察到的数学原理、数学思想等表达出来。
(三)在思辨性的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说理
以思辨为主的学习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与交流的过程中理解课堂知识。尤其是对学生容易走进认知误区的知识点,教师应该设计思辨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思辨交流中认识知识本质。在数学学科的说理课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思辨性学习,鼓励学生通过对比与分析的学习方式,明晰数学知识的原理,然后诉说这一原理,帮助学生掌握相关数学知识。
例如,在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这节课中,学生要学会运用分数来表示图形中的涂色部分,而且还能表达每个分数的具体含义。对此,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两幅图,其中一幅是被分成了3等份的长方形,长方形的中间部分被涂上阴影;另一幅图中有6个圆圈,其中2个圆圈被涂上阴影。教师根据这两幅图来引导学生展开思辨交流:“有人认为这两幅图中的阴影部分都可以用来表示,有人则认为第二幅图不能用来表示,他们提出这些观点的理由是什么?你们是如何认为的?”
学生在思辨的过程中,可以先针对课堂问题中提及的两个观点来展开讨论,说说自己支持哪个观点。然后,学生可以针对自己支持的观点,对两幅图的内容进行分析,发现阴影部分与整幅图形之间的关系,然后用分数来进行表达。在学生思辨交流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说理的方式来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这个说理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理解分数的表达方式及其意义,在学生以后遇到分数相关的数学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本节课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四)在体验性学习活动中开展说理课堂教学
体验式学习法是一种以学生亲自体验为主的学习方法。在深度学习背景下,教师可以借助体验式学习法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让学生自主展开深层的探究学习。因此,教师在开展说理课堂教学时,可以运用这种学习方法来激发学生主动说理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例如,在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这节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使用天平秤来给两个物体测量重量。学生可以一边在天平两端测量物体的重量,一边讲述自己是如何操作的,并且阐释天平两边物体重量之间的大小关系。然后,学生可以提出具体的数学问题,讲述自己设计这个数学问题的原因,解析该数学问题隐含的数量关系,指出数学问题的本质,再讲述自己列出了怎样的方程算式来求解这个问题。基于此,学生可以向讲台下的其他学生讲述自己为什么用这个式子来表示天平两边物体质量之间的大小关系,讲述x这个未知数在式子中代表的含义,阐明这个方程算式的原理,亲自演示这个简易方程算式的运算方法、过程和结果。最后,学生通过说理的方式来验证自己的运算结果是否准确。
这一体验式的说理活动能够给予学生较大的自主表达空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说理能力与数学表达能力,还提高了学生对新课知识的学习效果。
总之,教师在深度学习背景下开展说理课堂教学,能够让学生突破传统的浅层学习、被动学习带来的限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深入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然后运用有逻辑的数学语言来讲述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甚至讲述自己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目前有不少教师在开展以说理为主的教学活动时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成效,很多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了较大的学习兴趣,而且从中获得了较强的参与感,还提高了自身的数学表达能力、数学思维能力与说理能力。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完善基于深度学习的说理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发挥出它的教学作用,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永铭. 基于深度学习探索小学数学说理能力培养的策略[J]. 考试周刊,2021(02):83-84.
[2]陈正莲.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性说理、深度性学习的方法研究[J]. 考试周刊,2021(19):37-38.
[3]李桂香. 深度学习视域下的说理课堂教学策略:基于小学数学的研究[J]. 华夏教师,2021(36):59-60.
[4]黄康晓. 知“书”明“理”,深度学习: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J]. 考试周刊,2022(26):78-81.
[5]郑声华. 小学数学“实施说理课堂教学,落实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探究[J]. 教育界,2022(23):59-61.
(责任编辑:张涵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