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千年神秘简牍讲好凉州文化故事 关于武威简牍保护研究利用的路径研究

2024-07-12 16:22:45席晓喆
发展 2024年4期
关键词:简牍武威文化

席晓喆

简牍是在纸张普及以前我国使用时间最久、范围最广的文字载体。武威作为丝路重镇、咽喉要道和东西方文化交汇之地, 武威先人曾经用简牍记录了两千多年发生在凉州大地上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医药等生产生活,见证了武威在古丝绸之路上文化传播交流交融的盛况,彰显了武威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武威简牍以其内容丰富、品类繁多、数量较大、年代跨度较长、保存相对完好、学界影响巨大,成为凉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成为武威对外展示良好形象的一张文化名片。

一、武威简牍现状及其特点、价值

武威简牍出土于汉墓,统称武威汉简,主要包括仪礼简、王杖诏令简和医药简等。这些汉简在武威出土, 主要源于武威历史上的重要战略位置和丰厚的地域文化特点,以及特殊的自然环境。它是武威厚重历史的见证, 也是历史惠及武威当世的一份珍贵遗产,以其不可复制、不可再造的稀缺性成为当之无愧的国宝。

(一)武威出土简牍的数量及保存现状

从20 世纪50 年代开始, 考古工作者先后10次在武威汉晋墓葬中发现多批简牍, 在全国来讲都实属罕见。1959 年在武威县新华乡磨咀子六号汉墓出土469 枚仪礼简和11 枚日忌、杂占简。1959 年在武威县新华乡磨咀子十八号东汉墓出土10 枚王杖简。1972 年在武威县柏树乡旱滩坡东汉墓出土92 枚医药简。1981 年在武威县新华乡磨咀子东汉墓出土26 枚王杖诏书令简。1984 年在武威县韩佐乡五坝山西汉墓出土墓主冥告文书木牍。1985 年在武威县柏树乡旱滩坡前凉姬瑜墓出土3枚拜官板和2 枚衣物疏。1989 年在武威县柏树乡旱滩坡东汉墓出土16 枚汉简。1991 年在武威县新华乡三国墓出土2 枚衣物疏。1991 年文物部门收缴出自武威县新华乡头坝前凉墓2 枚告地册和2枚衣物疏。此外,还有夏鼐、阎文儒先生于1945 年在武威县喇嘛湾所获的7 枚屯戌文书简。武威出土的这些简牍对研究古代经书、法律、医药、社会生活和丧葬、简册制度等相关问题极具学术价值,被文物部门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现分别保存在武威市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等处。

(二)武威简牍的特点

一是武威出土简牍均为木质简, 这与寒凉干燥的气候、生长的树木和沙质为主的土壤等自然生存生活环境密不可分。二是武威简牍文化内容丰富,内涵宽泛,涉及政治、制度、仪礼、医药、习俗等各个领域,内容可谓包罗万象。三是武威简牍保存相对较为完整,如出土的仪礼简大多数木色墨迹如新,每一篇首尾俱全,保存了原书的篇题、尾题、叶数和原来的次第,其它简牍尽管有残缺、破损,但面对千年历史来说,能保存至今,且有现在品相实属不易。四是武威简牍具有文化资源的唯一性和不可再造性。武威简牍沉睡地下千余年后,大部分都随着时代的推移而消弭散尽,只有一小部分以最原始的状态遗存至今。

(三)武威简牍的价值

一是具有很高的文字学价值。武威简牍展现出了大量各具特色的汉代文字资料, 在目前我国各时期文字材料不足的窘境下,显得弥足珍贵,对研究汉字形体的演变具有重要文献和学术价值, 对推动汉代隶书及早期草书文字的研究意义重大, 是中华文化根脉最权威的实证资料。二是具有很高的书法价值。汉代的书法作品,存世较少,欣赏汉代书法只能从碑刻、题字及残留的经卷看到它的风采,从文献记载的描述中,想象它的风格。武威简牍反映了当时文字的演变和书写水准,真实地保留了当时的原貌,通过对简牍的研究,可以了解汉代书法演变的情况。三是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武威简牍真实反映了汉代人民的生产生活,呈现了当时社会发展的原貌。仪礼简再现了汉代丧葬等礼仪场景, 王杖诏令简再现了汉代尊老敬老、优抚老人的场面,医药简再现了汉代人治病用药就医情况。四是具有一定的补史、证史价值和纠史功能。简牍历史久远,尽管很多残缺不全,但它作为当时政治、经济、社会活动的真实记录,具有重要的补史、证史价值和纠史功能。

二、武威简牍保护研究利用存在的问题

武威简牍出土后, 引起了中外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得到了较好的保护研究和利用。但相较于武威简牍自身厚重的历史,蕴含的巨大价值而言,目前,武威简牍还未发挥其应有的文物地位和史学价值。一是研究力量不足。20世纪90年代前,武威简牍是海内外学界关注的热点, 但随着一批老专家的退休或故去,简牍研究后继乏人,尤其是专门致力于简牍研究的后备人才稀缺, 导致简牍的整理研究等工作成果不丰。二是研究进展缓慢。武威简牍数量多,涉及内容广,目前,部分简牍材料发掘整理速度较慢,系统化研究不到位,研究的新成果较少,业内关注度不高,影响了武威简牍研究的整体进程。三是对外宣传不够。武威简牍作为珍贵的历史文物,国宝级文化遗产,已经深埋地下两千多年,如何创新形式、内容、手段,让武威简牍故事高水平、智慧化向外表达、传递还存在短板,对外宣传的话语权还不强,宣传的深度广度力度还不够。

三、武威简牍保护研究利用的路径

武威先后出土了珍贵的“武威三简”,包括儒家经典代表“仪礼”简、汉代尊老养老法令“王杖简”和体现汉代医学水平的“武威医简”等,这些简牍既是研究汉代儒家典籍版本、养老制度和医学成就的珍贵文献,也是中国简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挖掘武威简牍文献的内涵价值, 更好地推动武威简牍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武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一)传承弘扬武威简牍文化,增强凉州文化影响力

简牍文化是武威的重要文化遗产, 是凉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宣传推介武威简牍文化,对塑造城市形象,凝聚城市发展合力十分重要。一是组织简牍文化进校园。结合国家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政策机遇,编撰高质量的武威简牍乡土教材,在市内中小学设置精品简牍课,开设“识简班”、简牍书法班等,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孩子心灵,激发他们学习简牍的热情,传承和弘扬好武威简牍文化。二是营造良好简牍氛围。在武威学校教学场所、机关企事业单位办公场所、景区景点、餐饮酒店、车站等公共场所,用简牍书法作品或简牍文化元素进行文化装饰, 提高人们对简牍文化的认同感, 打造文化武威、简牍武威。三是建设简牍数字展示馆。抢抓甘肃打造简牍文化名片的有利时机,依托武威丰富的简牍资源,在武威建设简牍文化数字展示馆或甘肃简牍博物馆武威分馆, 一方面使简牍国宝有了专门的展示空间并与游客零距离接触,另一方面通过数字化,以动漫、游戏、VR/AR 技术等新形式、新技术,使原来冰冷的简牍文物实现全息欣赏、虚拟触摸和历史事件沉浸式体验,推进武威简牍的展示宣传和研究保护利用。四是加大简牍宣传报道。创新宣传形式、内容、载体,用通俗易懂的朴实语言, 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全方位、多维度、宽视角宣传武威简牍,讲好武威简牍故事,揭示其蕴含的时代价值和历史价值。

(二)做好创造性转化,让武威简牍助力高质量发展

简牍在中华文明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武威简牍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 做好武威简牍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冷冰冰的文物“活起来”,并走进大众文化生活,对推动武威文旅商融合发展,促进武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非常重要。一是开发简牍研学旅游线路。目前,武威市文联设立了武威汉简书法研学基地, 在继续布局开发建设简牍旅游设施的基础上,要将武威简牍出土地、武威博物馆简牍文物展示、武威汉简书法研学基地等串联起来,推出武威简牍研学旅游线路,丰富武威文旅产品供给,推进简牍品牌打造。二是设计生产简牍文创产品。邀请书法名家,用简牍原材料书写凉州诗词等经典诗文,用麻绳编起来,形成原汁原味的“古代书卷”,装入定制的精致礼盒,打造高端简牍文创产品。同时,提炼武威简牍文化符号,植入丝巾、餐具、T 恤、文具等生活日用品,在各旅游景点、城市文创商店出售,提高武威简牍文化对外地游客的独特吸引力。三是活化简牍内容。武威医药简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目前,应用简牍理论,独特药方,开发的“刮痧法”“逐风火疗法”等中医中药疗法,受到患者的青睐。要抢抓国家倡导大力发展中华传统中医中药的利好政策机遇, 组织专门力量,对武威简牍,尤其是医药简的临床应用进行科技攻关,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在中医院等医疗机构开设中医药体验馆,并纳入医保,让市民体验中医药的神奇疗效, 感受武威汉简独特魅力和深厚文化。四是打造精品剧目。武威简牍记录了大量的传奇动人故事,譬如王杖简、仪礼简等,可发动社会力量撰写剧本创排相关剧目, 在重点景区景点或公园演出,提升城市活力和品味。五是增强互动体验。在武威文庙即将建成的儒学院遗址区设置汉简书写体验馆,打造研学体验产品,用木牍或竹简制作和原简相同的材料, 用编绳编连, 准备相应的笔墨及辅助工具,让研学团队和游客亲自体验书写的乐趣,让简牍文物活起来。

(三)加大挖掘研究阐释力度,擦亮武威简牍文化名片

20 世纪50 年代,武威先后出土珍贵的“三简”后,引起了郭沫若、陈梦家、王国维、罗振玉等学术大家的高度关注。他们积极撰写发表关于武威简牍的大量学术文章, 对推动国内外学者对武威简牍的研究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新时代、新征程,要进一步发掘武威简牍蕴含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更好地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武威实践新篇章。一是加大考古挖掘。从20 世纪50 年代到90 年代,考古工作者先后10 次在武威汉晋墓葬中发现多批简牍, 此后,武威再未出土汉简。文物部门应进一步加大考古探索与发现,继续挖掘武威简牍,让沉睡千年的地下文物重见光明,用新出土的武威简牍破解历史未解之谜。二是拷录研究图版。采用红外、冷光等多种技术手段摄取武威简牍影像,一次成像,长期使用,公开发布,为研究武威简牍的专家学者和书法爱好者提供最好的图版、最全的信息,推进学术研究和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三是增强研究的系统性。目前武威简牍研究主要针对的是个体简牍和个案问题, 细碎化倾向突出,相关研究多集中于礼仪、制度、文字等问题,忽略了武威简牍中的其他信息。尤其是对武威简牍中的日忌简、杂占简、衣物疏等不少内容研究较少,要加大系统整理研究, 重点对汉代礼仪、制度等进行纵向、横向的联系研究,增强对汉代礼仪制度等方面研究的系统性、全面性、深入性。四是加大艺术创作。围绕武威简牍发现的时代背景、研究保护的艰辛历程、涉及的著名人物及由此而衍生的文学、小说、音乐、影视、书法等各类文化艺术进行创作,应用文字、图像、录音、录像、数字化媒体等多种形式进行艺术创作、系统阐释,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活态的艺术作品呈现给读者,通过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影响,将武威简牍自然而然地楔入到大众的思想, 融化到人们的生命里,让千年的武威简牍重焕光彩、熠熠生辉。

(四)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讲好千年武威简牍故事

简牍学属于“绝学”冷门学科,对简牍的研究保护利用不仅需要专家团队支持, 还需要培养一批年轻人才的接续和发力。一是组建学术研究团队。依托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 组织国内简牍学研究领域知名专家,对武威简牍史料等进行系统化、全范围研究,编撰出版研究专著,推出一批研究成果。依托武威市文联汉简书法研究基地, 组织国内简牍书法大家,对武威简牍书法艺术进行深层次挖掘与书写,提升武威简牍书法的知名度。二是聚合智力优势。武威简牍的保护利用是一项涉及考古学、文字学、历史学、自然科学、编创策划、现代科技、新媒体等领域的综合性工程。需要打破行业界限,整合各类资源,高校、科研单位、企业之间紧密协作,形成学术研究、产品开发和市场宣传三位一体的格局, 推进简牍文化欣欣向荣。三是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以现有的人员为基础,强化继续教育培训,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人员到西北师范大学简牍学研究所、甘肃简牍保护研究中心等高校、科研院所深造,提升现有简牍人才综合素质。同时,加大简牍学人才的引进,构建武威简牍保护、管理、研究、创作、展示等人才团队,形成一支门类齐全的专业人才队伍, 合力做好简牍文化研究保护利用工作,讲好千年武威简牍精彩故事。

猜你喜欢
简牍武威文化
让甘肃简牍“活”起来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重任在肩
秦简牍专造字释例
永不褪色的武威汉简
学生天地(2020年19期)2020-06-01 02:11:34
“三套车”:武威人的骄傲
学生天地(2020年19期)2020-06-01 02:11:28
谁远谁近?
简牍文献中秦及汉初奴婢制度的特征
敦煌学辑刊(2017年1期)2017-11-10 02:33:17
武威所出西夏买地券再探
西夏学(2016年2期)2016-10-26 02: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