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鹏 曹建军
近年来甘肃省各市州立足地方文化旅游资源禀赋,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夜间文化活动,使其成为繁荣地方文化旅游市场,活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然而结合各市州夜间文化活动的发展现状来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相较于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和文化旅游市场快速发展的趋势而言,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限制了甘肃省夜间文化活动的长远发展。有鉴于此,本文提出对策建议进而为促进甘肃省夜间文化活动的发展提供参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社会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了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并明确提出强化科技、文化创新,“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因而,借助文化创新赋能“夜经济”和“夜间文化活动”快速发展,是保证城市经济稳步、快速发展的关键内在动力。[1]例如,以甘肃省会城市兰州为例,被誉为“丝路名城、黄河之都”,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通道和商贸重镇。但是,兰州的夜间文化活动未被完全开发, 缺少丰富且多元化的“夜间经济”和“夜间文化活动”,没有形成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更无法满足广大市民及来兰游客对兰州夜间文旅活动的消费需求。因此,努力发展“夜间经济”和“夜间文化活动”是甘肃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实施“强省会”“强县域”战略的必然选择, 对于促进当地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和文化产业链的全线发展、拉动夜间经济消费增长、重塑城市文化品牌形象具有重要的作用和现实发展价值。
本文通过深入各市州实地调研和了解情况,首先,梳理各市州主要夜间文化活动的内容、推出的举措和成效;其次,就甘肃省发展夜间文化活动的价值和影响进行探讨, 并且分析制约甘肃省夜间文化活动发展的问题和不足, 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进而为促进甘肃省夜间文化活动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甘肃省夜间文化活动的发展现状
(一)省内各市州的主要夜间文化活动概况(内容如下表所示)
(二)省内各市州推进夜间文化活动的举措和成效
第一,出台夜间文化活动发展的保障政策。近年来省内各市州积极推进“夜间经济”和“夜间文化活动”发展。譬如,2019 年10 月11 日,兰州市颁布发展城市“夜经济”实施方案。《方案》围绕丰富夜生活、发展“夜经济”、打造“不夜金城”主题,以夜间经济提升为突破口,以完善提升夜间消费设施、丰富夜间服务功能为重点,在“食、游、住、娱、体、演、馆”七个方面下功夫,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夜经济”服务,不断拓展兰州市旅游产业链, 持续提升居民幸福感和全市旅游品牌形象。在促进夜间文化活动发展方面,兰州市策划组织一批戏曲、相声、电影、歌剧、音乐、读书来省内各市州积极推进“夜间经济”和“夜间文化活动”发展。譬如,2019 年10 月11 日,兰州市颁布发展城市“夜经济”实施方案。《方案》围绕丰富夜生活、发展“夜经济”、打造“不夜金城”主题,以夜间经济提升为突破口,以完善提升夜间消费设施、丰富夜间服务功能为重点,在“食、游、住、娱、体、演、馆”七个方面下功夫,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夜经济”服务,不断拓展兰州市旅游产业链, 持续提升居民幸福感和全市旅游品牌形象。在促进夜间文化活动发展方面,兰州市策划组织一批戏曲、相声、电影、歌剧、音乐、读书
2020 年6 月30 日,白银市印发《白银市发展夜间经济实施方案》围绕丰富夜生活、发展夜经济、打造“魅力白银”主题,以培养市民夜间消费习惯、增建夜间消费设施,着力打造独具特色、健康时尚、业态多元的夜间消费模式,逐步增强城市的夜间活力,持续提升居民幸福感和全市旅游品牌形象。[2]2020 年天水市出台《关于天水市加快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以文体康养为导向,打造夜娱有乐型夜间经济活动区。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展演类精品项目张家川花儿、武山旋鼓舞、秦州黑社火、甘谷唢呐、秦安小曲、清水轩辕鼓等民俗剧目实现夜间常态化驻场演出,聚集会展、休闲、娱乐、旅游、文体、康养等多元化、多层次的全天候运营城市经济圈。[3]
酒泉市积极发展夜经济彰显城市活力, 突出特色,塑造品牌。按照吃、住、行、游、购、娱等消费要素、文化消费、创新发展等夜间经济业态发展的层次性,深挖历史文化内涵,积极利用新技术,培育发展“夜餐、夜购、夜娱、夜健、夜赏”,特别是加强与阿里、京东合作,打造一批“无人餐厅”“无人超市”“服务机器人客栈”, 打造一批全国乃至全球知名的品牌店、连锁店、专卖店,不断兴起并形成一批适合不同消费群体“夜酒泉”地标、商圈和生活圈,打响“西部夜都”品牌。[4]庆阳市西峰区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大力支持夜间经济发展, 在增添城市魅力、提升人民幸福感、丰富城市内涵的同时,为推动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2019 年,定西市正式把发展夜间经济和夜间文化活动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各县城区新开发一条高品位商业步行街, 打造一个高品质夜市; 改造提升30 个重点小城镇综合性消费市场”,并把这项工作作为为民办理的十件实事之一来推动。2023年兰州市民宗委、市发展改革委、市文旅局联合印发《兰州市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实施方案》,以兰州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造民族文化特色鲜明的旅游休闲街区、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5]此外, 省内其他市州也积极响应国家和省上关于促进夜间经济和夜间文化活动发展的政策和倡议,积极出台和制订适应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夜间文化活动保障政策。在此发展契机下,甘肃省抢抓创办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产业聚集区政策发展机遇,不断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多领域发展夜间经济,多要素充实文旅项目,着力发展夜游黄河、夜游敦煌、夜赏文创、夜品佳肴、夜购陇货、夜习科普、夜健体魄等旅游消费项目,努力谋划开办文化沙龙、深夜影城、驻场演出、音乐娱乐场、24 小时阅读场所等夜间服务,活跃夜间文艺产业,独特化缔造文旅产业, 完善文化和旅游产业链, 优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端,加强公共服务,塑造甘肃夜间市场消费品牌,进一步规范文化和旅游市场经营秩序, 塑造较好的消费空间,推动夜间文旅经济繁荣,促进产业聚集区消费升级, 更好地满足人民大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第二,开展多种形式的夜间文化活动。当前省内各市州促进夜间文化活动主要以文化惠民工程,文化主题活动,文化进社区、进工厂、进学校和文化下乡等服务活动形式为主。文化惠民活动和主题活动是促进夜间文化活动发展的重要形式。譬如,金昌、武威、天水市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兰州、嘉峪关、酒泉、张掖、武威、白银、庆阳、定西等推出形式多样的主题文化活动;嘉峪关、白银市积极开展夜间文化进社区、进工厂、进学校和文化下乡等活动。此外,利用地方节庆活动促进夜间文化活动的发展,譬如,酒泉市“第六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活动、陇南市“陇南乞巧节”、甘南州“甘南香巴拉旅游艺术节”等。各市州立足地方文化生活需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夜间文化活动。
第三,打造夜间文化旅游活动街区和场地。夜间文旅消费园区是以地域独特文化为中心, 借助各种夜间风景氛围, 开展区域一体化夜间场景设计与塑造,构建文旅商深度融合发展、多业态产品富集、基础设施配套健全、消费市场环境和管理运营机制完善、服务和影响力较大、文旅消费市场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集群布局。[1]譬如,敦煌沙州夜市,以名优小吃广场为中心,文化商业街、敦煌风情城、沙洲商场为辐射的集文化、旅游、休闲、购物、娱乐、餐饮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市场和人文景观, 业态涵盖名优特色小吃、休闲茶座、特色农产品、干果副食、手工艺及旅游纪念品等,游客在夜市以休息、进餐、购物为主要活动,夜间停留时间多在1—3 小时之间。街区管理规范有序,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市场”“全国诚信示范市场”和“国家AAA 级旅游景区”,2017 年10 月授权敦煌文旅沙州夜市景区运营管理公司运营管理;2019 年夜市景区接待游客量约180 万人次,单日景区承载量最多达19201 人次;2021 年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甘肃省兰州市兰州老街、嘉峪关市嘉峪关·关城里景区、酒泉市敦煌夜市特色商业街三地顺利入榜, 该三地的入榜成为甘肃省夜间文化和旅游休闲消费的新向标、网红打卡地。[2]这些成功的文化旅游活动景区和场所为甘肃省发展夜间经济和夜间文化活动提供了借鉴和模板。
二、甘肃省发展夜间文化活动的价值与影响
夜间经济和文化活动作为广大群众休闲、娱乐、消费的一种新的亚文化体验形式,[3]对于拉动旅游消费,带动地方经济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可以弥补社会公共文化活动的不足, 在丰富群众社会文化生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需要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经济价值
作为夜间经济的重要内容, 夜间文化活动具有积极的经济价值, 通过对甘肃省各市州夜间文化活动的地域分布进行分析研究可知, 夜间文化活动多聚集在人口较为集中的城市社区、城市商圈周围,以文艺演出为例, 除了公益性的演出和文化惠民活动之外,商业性的文化活动和演出都能带来经济效益,对于带动地方经济社会繁荣发展、活跃和丰富群众夜间文化生活都具有积极的价值。
(二)社会价值
从当前全省各市州的夜间文化活动的组织和举办来看,多是以社会公益性活动为主,主要有文化惠民活动、文化主题活动和文化进社区、进校园和下基层等活动, 这些形式多样的夜间文化活动具有积极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尤其能够很好地补充社会公益活动的不足, 能够丰富和活跃人民群众的社会文化生活。
(三)旅游价值
甘肃省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和自然风光,当前甘肃省各市州的夜间文化活动主要以发掘和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民俗非遗资源等为依托,譬如,兰州市的“黄河之都流动窗”主题文化活动,张掖市的“彩虹丝路·乐游甘州”文化惠民演出、《甘州乐舞》《弱水“掖”画-- 八声甘州》沉浸式商业演出,武威市的非遗文化旅游节,敦煌市的大型情景剧《又见敦煌》《敦煌盛典》《千手千眼》《梦幻敦煌》等演艺在旅游旺季常态化演出,数量居全国前列。截至目前,累计演出1470 场次,接待游客83.25 万人次,同比2019年分别增长86.5%和73.3%。[1]由此可见,丰富的文化演艺活动对于拉动旅游市场具有明显的作用。
(四)文化价值
夜间文化活动作为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具有积极的影响力和价值,譬如,利用地方节庆赛事活动开展的各种夜间文化活动,酒泉市在“第六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期间结合酒泉文化旅游资源开展各种文化惠民活动,“陇南乞巧节” 发掘西和乞巧文化的综合性节日民俗文化活动, 甘南州的“香巴拉旅游艺术节”以旅游为载体,文化为精髓,突出甘南藏区民族文化和旅游活动两大特点, 给游客展示真实的藏民俗文化。肃北县的“丝绸之路那达慕文化旅游节活动”等。此外利用各种文化主题活动和文化惠民活动开展的文化进工厂、进校园和下基层慰问演出活动,对于弘扬正能量,推进文化育民、群众思想政治教育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三、制约甘肃省夜间文化活动发展的问题和不足
通过深入调研和分析制约甘肃省夜间经济和夜间文化活动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主要为夜间文化活动政策保障相对滞后、活动市场开发严重不足、活动项目资金支持不足以及夜间文化活动相关人才支撑欠缺和群众参与关注度不够。
(一)夜间文化活动政策保障相对滞后
相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和甘肃省各市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夜间经济和夜间文化活动发展的需要。当前甘肃省各市州普遍存在夜间文化活动政策保障相对滞后的问题。譬如,夜间文化活动场地相对较少,政府对夜间文化活动缺乏整体规划, 加上政策性引导滞后,导致夜间文化活动不能实现常态化,达不到带动文旅经济高质量提升的效果。因此需要各级地方政府和文化旅游管理部门查缺补漏, 及时出台相关政策和保障措施给予补充。
(二)夜间文化活动市场开发严重不足
夜间开放的文化场所少, 夜间特色主题活动少,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公共文化场所免费开放内容还不够丰富。譬如,当前甘肃省各公共文化场所全部实现了免费开放,但由于受资金、人员和场所制约,开放内容还不够丰富。夜间文化旅游产品单一,消费项目少,缺乏吸引力。除正常开展晚会演出外, 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或特色活动太少,人民群众体验感不强,吸引游客消费能力不足。
(三)夜间文化活动项目资金支持不足
甘肃省各市州用于开展文化活动的经费相对较少,社会力量参与度较低,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资金主要来源仅为政府投入和免费开放经费、企业赞助,无法实现活动常态化,制约公共文化活动的开展。[2]因此,支持夜间文化活动项目的资金不足,不能支持长远的发展。
(四)夜间文化活动相关人才支撑欠缺
当前,由于受岗位编制等客观因素制约,甘肃省各市州普遍存在各级公共文化机构文化专业技术人员紧缺。专业文化人才较少,尤其是对外借调人员偏多、在岗职工年龄偏大, 开展夜间文化活动人员不足,相关人才支撑欠缺。再者,省内各市州丰富的民间非遗和民俗活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掘和利用,相关活动人才没有被文化部门重视, 民间非遗和民俗演艺活动存在散、小、乱的问题,亟须各级地方政府和文化旅游管理部门在人才支撑方面给予加强和重视。
(五)夜间文化活动群众参与和关注不够
相对于成都、西安等周边省市夜间经济和夜间文化活动火爆, 地方经济和文旅市场快速发展的趋势来看, 甘肃省夜间文化活动群众参与度和关注度还不够, 群众没有形成夜间消费和夜间文化生活的习惯,这是受到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群众公共文化生活没有得到重视的影响,因此,需要各级地方政府和文化旅游管理部门共同协作, 加大夜间文化活动、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与开发,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努力提升群众的夜间文化活动参与度和关注度。
四、促进甘肃省夜间文化活动发展的路径和建议
夜间经济与夜间文化活动是城市繁荣和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补充。长期以来受地域发展滞后所限,甘肃省的夜间文化活动在政策保障、市场开发、资金支持、人才支撑和群众参与和关注方面都存在着问题和不足, 制约着甘肃省夜间文化活动的发展,因此,为促进甘肃省夜间文化活动发展提出对策建议如下:
(一)加大夜间文化活动政策保障和项目支持力度
当前甘肃省夜间文化活动正处于起步阶段,仅有的一些夜间文化活动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因此,需要各级地方政府和文化部门从顶层设计出发,首先加大夜间公共文化活动的政策保障力度;其次,各市州要立足地方文化事业发展实际,培育一些符合大众文化消费需求的夜间曲艺演唱活动和喜闻乐见的民俗非遗活动,建议继续加大文化惠民工程的政策保障和项目支持力度,利用文化进社区、进工厂、进校园和下基层的形式开展多样化的夜间文化活动。同时,完善夜间文化活动的项目配套支持力度, 从人才、资金、场所等细节方面出发,补齐短板,突出优势,为夜间文化发展提供支持。
(二)提升夜间文化活动营商服务和群众关注热度
夜间文化活动不能只靠政府和公共文化事业部门提供,还需要文化企业和广大群众的参与和关注。[1]因此,建议各级地方政府和文化旅游管理部门在招商、营商环节中加大文化项目的引进和培育,要为文化市场提供一些高品位的文化产品, 能够弘扬正能量的夜间文化项目; 此外, 鼓励群众参与和关注,利用抖音、快手、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创造一些具有乡土气息、地方文化特色的夜间文化演唱、演艺活动, 努力提升夜间文化活动营商服务和群众关注的热度。
(三)提高省内夜间文化旅游活动地域特色的亮度
甘肃是文化旅游资源大省, 各市州和文化旅游部门要主动作为,精心谋划,立足地方文化旅游资源禀赋和特色, 发掘和打造一批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夜间文化项目和活动。譬如,《敦煌盛宴》《丝路花雨》《甘州乐舞》《弱水“掖”画-- 八声甘州》等夜间文化演出活动。此外,继续打造和提升夜间文化场所的品位和档次, 各市州要从当地的实际发展出发,深入发掘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一些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夜间民俗非遗展示和演唱演艺活动,实现夜间文化活动和旅游项目的深度融合,充实当地的文化旅游市场, 吸引广大游客和群众参与。
(四)利用节庆赛事积极宣传和提升夜间文化活动知名度
节庆赛事活动是对外展示和宣传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2]因此,建议甘肃省各市州文化旅游部门要善于利用重大节庆赛事活动。譬如,“丝绸之路(敦煌) 国际文化博览会”“陇南乞巧节”“甘南香巴拉旅游艺术节”等。集中推出一些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夜间文化展演、展出活动。此外,还要积极利用国家和周边省市举办的重大节庆赛事活动以及国际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等平台,借助重大节庆赛事活动和文化交流活动的影响力,提升甘肃省夜间文化活动“知名度”。
(五)借鉴国内外经验拓展夜间文化活动影响力与美誉度
当前甘肃省在夜间经济和夜间文化活动发展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 建议各级地方政府和文化旅游管理部门“走出去、请进来”,借鉴国内外经营夜间文化活动的先进经验和模式,譬如,借鉴西安“大唐不夜城”的夜间文化展演活动,努力拓展甘肃省丝路敦煌题材的夜间文化演出活动; 借鉴成都的夜间茶艺休憩文化, 打造天水、平凉等地的夜间康养文化活动;借助广州、上海、天津等地的现代都市夜间文化活动,打造省会兰州的“丝路名城、黄河之都”文化旅游品牌。此外,引进一些知名文化企业,对本地的夜间文化活动实现跨越式提升,譬如,嘉峪关市与深圳华强方特集团合作建设的大型丝路文化主题乐园“嘉峪关方特欢乐世界”文化旅游景区,便是很好的发展模式,建议可以推出一些夜间文化演出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和群众体验甘肃文化, 进而提升甘肃文化旅游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