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思羽
食品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与食品有着密切联系,从历史轨迹中解读食品密码,分析食品经济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宏观食品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食品行业关系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未来,与其他经济形式一起构成了国民经济的主体。宏观食品经济涵盖农业生产、食品加工、流通、消费的全过程,包含许多领域和行业,诸如粮食、肉类、水产、乳制品、饮料、休闲食品等,都是宏观食品经济的范畴。
人类对食品的需求,从最初的生存需求,发展为营养、美食、精神等方面,从而扩大了食品之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研究宏观食品经济的发展现状,对研究国民经济的运行规律、发展去向具有积极价值。基于此,本文以当下宏观食品经济发展现状为素材,对其前景趋势及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根据宏观食品经济发展运行规律提出了意见与建议。
一、宏观食品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
当前,人们对食品的需求呈现增加且多样化的趋势,食品消费市场不断扩大,食品工业的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不断提升,食品工业正迈入升级转型和结构调整的阶段,产业布局和供给结构实现了优化,市场竞争力得到有效加强。
根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发布的《2022年中国食品工业经济运行报告》,2022年,我国食品工业一方面应对疫情带来的经济影响,一方面致力于高质量发展,全年食品工业以占全国工业5.1%的资产,创造了7.1%的营业收入,完成了8.1%的利润总额。从大类行业分析,2022年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值比上年增长0.7%,食品制造业增长2.3%,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6.3%。从企业利润数据看,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不含烟草)实现利润比上年增长9.6%,高出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速13.6个百分点。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以及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利润分别增长0.2%、7.6%和17.6%,在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整体下降4%的情况下,食品工业3个行业的利润总额均比上年增长,其中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保持了较快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3年上半年,中国食品工业实现总产值9.8万亿元,同比增长6.2%,增速较2022年同期的8.4%有所回落。其中,粮油加工业增长5.6%,肉类制品业增长7.8%,水产品加工业增长6.4%,乳制品业增长7.2%,饮料制造业增长5.9%,休闲食品制造业增长8.7%。
上述数据充分证明,我国宏观食品经济运行发展良好,食品加工主体规模实现了有序扩大,但是受新冠疫情、全球经济运行发展形势等的影响,食品经济运行增速放缓。
从食品经济的产业细分来看,粮油类加工业是食品工业的主体,占比较高,但是由于市场饱和,消费者对粮油类产品属于刚性需求,因此增速有限。肉类、水产、乳制品占比较高,增速也较快,体现出消费者对食品营养化、品质化的需求,反映出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休闲食品种类丰富,也是较有潜力的食品经济品种,涌现出许多知名品牌,拥有数量众多的消费者群体,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随着休闲食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对食品的健康性、安全性、口味质量等更加关注,相关企业亟需进行品质升级。
二、当前社会背景下
宏观食品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受到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
宏观食品经济受到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与农业基础密不可分。经历了三年的新冠疫情冲击,全球经济形势发生根本变化,受到的压力与挑战与日俱增。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农业企业面临升级转型、融资困难、技术薄弱等多方面的危机,对宏观经济的发展造成了阻力。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3年中国经济年报显示: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26058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为89755亿元,比上年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为482589亿元,增长4.7%;第三产业增加值为688238亿元,增长5.8%。分季度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5%,二季度增长6.3%,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5.2%;从环比看,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
从数据来看,经济发展增速放缓,真实反映出全球经济发展形势对国内经济的影响,这将对宏观食品经济的发展带来同步影响。从我国农业基础现状看,农业产业附加值低的问题一直存在,发展高效农业的龙头企业在数量和规模上都不足,农业技术专业人才缺乏,从事农业劳动的中青年占比下降,这些实际存在的问题都影响着宏观食品经济的发展。
(二)食品安全和质量问题依然严峻
消费者对食品的需求已经从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上升到精神文化、民俗风情、营养风味等方面,如何吃得更健康、更美味、更安全,成为广大消费者选择食品时首先考虑的问题。
目前,困扰消费者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包括食品添加剂的滥用、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食品污染等,来自于全球的突发性事件也对宏观食品经济的发展带来不确定风险因素。如2023年8月24日,日本决定排放核污水,这是日本政府在2021年4月正式决定采取这一措施后的首次实施。据报道,日本计划在未来30年内将约130万吨的核污水分批排入海洋,每年约3.12万吨,每次约7800吨。这一事件对海产品的质量安全影响非常重大,带来的损失和后果无法估量。
近期,又有新闻报道称,香港消费者委员会《选择》月刊进行了啤酒测评,检测出哈尔滨麦道啤酒存在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又称呕吐毒素),检出量为每公斤26微克。这种负面事件都会对食品企业造成负面影响,损害食品企业的口碑和品牌。
(三)宏观食品经济发展的资源压力不断加大
纵观食品行业的发展,对产品环境、食品资源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当下,水资源使用及浪费导致的水资源短缺,土地品质下降、数量减少,能源消耗及污染排放等因素导致的食品资源问题越来越严重,也让宏观食品经济的发展受到挤压。而在成本与资源的冲突中,食品企业如果不能通过更新技术和升级转型提升企业效益,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失去优势,甚至导致业生存困难。
三、宏观食品经济发展的策略与建议
尽管宏观食品经济的发展面临重重阻力,但是也可以在挑战中找到机会。从整体趋势看,中国食品行业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创新活力彰显,市场潜力巨大。中国食品企业需要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政府需要加强监管和政策支持,营造公平竞争和良好发展的市场环境。
(一)抢抓机遇,发展龙头企业,实现经济复苏
随着经济的复苏,食品消费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大和升级。消费者对食品的健康性、安全性、便利性和个性化需求将持续增长,为食品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点。相关政府部门要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食品加工、生产、流通、销售的技术水平,以龙头企业带动发展,不断提升宏观食品经济发展水平。
(二)走出国门,拓展国际市场,打造优质品牌
食品企业要树立品牌意识,打响“中国智造”品牌。相关协会可以为企业搭建与全球合作的平台,支持企业自主发展,以振兴民族企业为己任,以优质、特色食品为支撑,向全球消费者提供具有中国特色的食品。也可以与非遗文化、区域文化结合起来,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名吃名品,通过召开博览会、食博会等活动,让世界认识中国食品,产生消费欲望,促进食品经济稳步发展。
(三)数字赋能,提升技术水平,增强竞争实力
随着数字经济和智能制造的发展,食品行业将加快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将在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发挥重要作用。要通过数字化技术,促进食品经济向数字化、科技化转型,在食品加工、安全检测、质量监管等环节打造智慧食品经济体系,不断提高中国食品经济的发展动能。
总之,宏观食品经济的发展既存在很大的压力与挑战,也蕴含机遇和机会,要通过发展龙头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升技术水平等措施,不断开创食品经济发展的新局面。